<span class='title_c'>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
过桥米线、豆花米线、小锅米线、撒撇米线、鳝鱼米线、卤鸡米线……云南米线派别多样,各州市吃法不一,米线粗细多种,配料五花八门。如昆明的一句民谣所唱“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
喜欢酸和辣的人,一定喜欢云南米线。单一的米线口感,因为有了这两种味道的加持,又因为配料的多样,排列组合出无数种可能。
喜欢云南米线,就像喜欢人生的无穷变换。原材料在你手里,你自己搭配嘛。
凉拌鸡丝米线
出品:滇锅小锅米线
锦官驿街道青龙正街131号附910号
一家可以喝酒、听音乐的米线店,位于安静的青龙正街一侧。下班的傍晚散步前往,点上一碗米线当晚餐,吃饱喝足在街边坐坐,等到彻底拉下夜幕,再扫一辆共享单车骑行回家,工作日的疲惫和并不知道晚上吃什么的愁,都一次性解决了。
没和老板聊过天,但观察了一下环境,总觉得这家滇锅小锅米线店,是有些自我的气质在流动的。看嘛,外观而言,这也太不像一家米线店了。走进店内,两两成组的食客,持续不断的音乐,老板一人在吧台安静制作的身影,互不打扰。
晃眼瞟到墙上贴着几张纸,写着一些关键词。虾酸:别致香臭;现煮现做,没有科技狠活;臭豆腐,自然发酵,越臭越香;粗米线来自云南,不打胶,才易断;以及,尽量服务。
点了凉拌鸡丝米线和贵州酸汤米线。凉拌鸡丝米线端上来,看得到泡菜、花生碎、莴苣丝、黄瓜丝、胡萝卜丝、鸡丝等。简单搅拌一番,丰富的配料,清爽的配色,入味的米线,每一口都足够惬意。
贵州酸汤米线,整体微辣、微酸,冒着特别的香气(不确定是不是木姜子)。短短的粗米线,混着汤汁一勺送进嘴里,开胃、有味、还管饱。
对了,值得提名夸奖的还有肉沫,接近番茄圆子汤里的圆子口感了,非常鲜。推荐推荐。
豆花米线
出品:724小锅米线
彩虹街7号附3号
彩虹街街边,看似安静,却不缺人气。位于一侧的724小锅米线门口,一排露营椅和外摆座位在树下排列开来。大夏天,也常见许多人舍弃室内足够的冷气,来吃上一口。
晚饭时间,在门口选一小桌,扫码点单,听起来就很凉快的「夏日招牌」老昆明豆花凉米线随之入了眼。
看看,大块的豆花、流淌的辣椒油、堆起来的调料组合在一起,相当有食欲。搅拌一番,豆花碎成渣,伴着调料和凉米线一起,入口顺滑,微辣鲜香,值得一试。
对了,也推荐店内的小吃手剥笋,味道清爽可口,和米线是不错的搭配哦。
傣味牛肉米线
出品:十一傣
彩虹街17号
724小锅米线旁边不远,红色门头的十一傣,是我和@牙尖儿每次散步经过都会念上一句要吃的店。
十一傣主打饵丝和米线,比如傣味牛肉、酸木瓜炖鸡、稀豆粉等不同口味皆可搭配饵丝或米线。另外,他家的舂鸡脚、泡鲁达,也是许多人的心头爱。
点了一份傣味牛肉米线,原汤汤底很鲜,米线口感爽滑,牛肉很嫩、份量给得还多,16块钱,物有所值。调料放在街边树下,仅是辣椒就有好几种,按需添加又可以排列组合成另一种风味。
·图源@破产姐妹泪花花
傣味牛肉饵丝嘛,相较于米线而言口感会更有嚼劲一些,味道也不错。不过,还是推荐想尝鲜的朋友,可以直接试试他家更有特色的稀豆粉饵丝。
街边坐着吃一碗米线,舒服是舒服,就是蚊子有点多。店里有备花露水,不过,还是建议带一个招蚊子的朋友一同前往更佳。
菌香鸡丝凉拌米线
出品:小香茅
穿巷子18-20号
从一个小铺子时就开始吃小香茅,现在店面扩大了不少,午餐高峰时,依然不够坐,常常需要等位。
夏天时吃到这款菌香鸡丝凉拌米线很惊喜,清清凉凉,菌子的香、鸡丝的嫩、豆芽的脆、花生粒的酥、蔬菜的鲜融合在一起,还有辣椒油的锦上添花,吃一口就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傣家酸竹笋罗非鱼、青木瓜沙拉、柠檬舂鸡脚也是我们每次必点。
罗非鱼是先炸透了的,表皮酥脆,配上酸笋的味道,很下饭。汤汁收得加恰到好处,配菜也足够丰富。
德宏撒撇米线
出品:小傣味
点将台街51号
小傣味是我和同事心情好时的午餐选择,因为心情好,可以多走几步去觅食。点将台街好吃的不少,这家是我们觉得最稳妥的选择。
店里的小锅米线、冬阴功米线都比较常规,这款德宏撒撇米线比较有个性,爱的人很爱,恨的人,嗯,不会点第二次。
撒撇,名字来源于傣语,意为凉拌生食。德宏撒撇米线用的是细米线,蘸水里放了新鲜的剁辣椒,鲜柠檬压榨出来的汁,还有当地人特制的醋,最重要的是码了盐的韭菜,米线上黑乎乎那几片肉食是煮熟的猪肝。
你还有哪些私藏
云南米线店呀?
编辑、摄影丨李可以、书书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号丨新浪微博丨***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丨YOU成都抖音
今日头条丨一直播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小锅米线的由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 小锅米线是昆明人常见的米线烹饪方法,主要特点是,米线都是在炭火上用小锅煮沸,里面加入鲜肉,米线。米线是经过用大米发酵,磨浆,澄滤,蒸粉,压制,漂洗等工序制作而成的。 在云南省,米线吃法多样。
?????????????? 至于他的由来:昆明八十年代的民谣中有所体现:
????????????? “看不见的战线,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
?????????????? 看不见的战线,是一部八十年代从朝鲜进口的电影。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因此,如此的“进口大片”就被反反复复看了“N”遍。打不尽的毛线是指,昆明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的***之一。不管年青或是年老的众多昆明女同胞,不管春夏秋冬,不分昼夜地织毛衣,籍此消磨实在是太悠闲的时光或是为亲人、恋人、熟人展示自己心灵手巧,或是积累些街坊婆姨们的谈资。这首民谣表现了云南人对米线的喜爱。
云南特色小吃——小锅米线
【导读】 米线是我们全国人民都非常爱吃的一种食物,但是其实米线是云南省的一种特色食品,而云南小锅米线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云南小锅米线中往往会加入鲜肉来增加米线的鲜味,用小铜锅在炭火上慢慢煮沸,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云南小锅米线的做法
云南人民十分喜欢吃米线,当地民谣中唱道:“看不见的战线,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云南小锅米线非常具有云南当地特色,味道很鲜美。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云南小锅米线的做法吧。
主料:米线1碗
辅料:鸡腿2个,猪肉1块,娃娃菜1把,生菜1把,酸黄瓜1根
酸菜1大勺,蒜苔1把,猪大骨头1大块
调料:食盐,酱油,鸡精,葱,花椒,豆瓣酱,鲜花椒,芝麻油,香菜
做法:
1、猪大骨一份洗净备用;准备泡椒黄瓜和酸菜备用;
2、将洗净的猪大骨放入锅内,加入足量的水;加盖煮2个小时以上,取大骨汤备用;
3、鸡腿剁小块;炒锅放火上,放入适量食用油,下入花椒和青花椒炒出香味;
4、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放入鸡丁翻炒;
5、翻炒鸡丁入味后,加入酱油和生姜汁;加入适量的水;
6、加锅盖后焖煮;至汤汁浓肉烂入味后,关火,加入适量鸡精调味备用;
7、猪肉剁碎末备用;香菜和蒜苔切碎备用;
8、酸黄瓜切片备用;取小锅,放入肉末、酸黄瓜和酸菜;
9、加入煮好的大骨汤;煮开汤后,放入生菜、娃娃菜烫熟;
10、另取一锅加入清水烧开;放入提前泡好的米线煮软即可;
11、将煮好的米线放入煮汤的砂锅内;加入鸡肉酱汤汁调拌均匀;
12、放入切碎的蒜薹和香菜;最后浇上鸡肉酱,即可成就一锅美味米线。 ...
云南小锅米线的特色
米线是云南人民很重要的一种食物,其中以过桥米线最为出名,但是过桥米线现在被过分的夸大和炒作,随处可见,但不一定都是正宗的,反倒是小众一些的小锅米线更能够保存云南当地的一些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吧。
正宗的小锅米线一定要使用小铜锅,十八公分直径的黄铜带直把的小锅,大小也就一吃面条的碗一般,每只锅里的内容各有千秋,却全都是五彩缤纷热气腾腾,用炭火慢慢烧,汤汁可以用新鲜猪排骨2根加入适量冷水和老姜片熬制而成,如果怕麻烦用水代替也可以,但味道肯定会大打折扣,不那么正宗了。
正宗的云南小锅米线是一道“工夫菜”。其中高汤一定要货真价实,否则做不出小锅米线的味道,配菜也很丰富和讲究,姜末、腌酸菜、韭菜、豆芽、豌豆尖、芫茜葱花,缺一不可。颜色艳丽、香味浓郁,恰到好处的酸味、鲜味、甜味和辣味,深得中庸之道。云南小锅米线是到云南以后不可错过的一种美食。
云南小锅米线放什么配料
云南小锅米线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汤鲜味美,那么,制作云南小锅米线时要放一些什么样的配料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云南小锅米线的配料十分丰富,小小的铜锅中五彩缤纷,制作起来也比较繁琐,非常讲究技巧。做小锅米线首先需要半勺肉末和一点猪油来提升米线的香味和鲜味;另外还需要姜末、韭菜、豌豆尖、腌酸菜和豆芽等配菜,这些配菜能够丰富米线的口感,同时也能够使米线的营养更加丰富和全面。当然,这些配菜并不是固定的,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增加一些其他的食材,比如加入一些鹌鹑蛋、黄瓜丝等。但是,为了保证味道的正宗,原有的配菜建议大家尽量都保留。
正宗的小锅米线味道酸、甜、鲜、辣,非常美味。
云南小锅米线有没有营养
米线虽然是十分受欢迎的一种食物,但是近年来的口碑却不太好,很多人都认为米线属于不健康食品,那么,云南小锅米线到底有没有营养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吧。
正宗的小锅米线其实是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的,米线是经过用大米发酵,磨浆,澄滤,蒸粉,压制,漂洗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口感爽滑,容易消化,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而且小锅米线的配菜十分丰富,有肉类,可以为人体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另外还有很多蔬菜,比如韭菜、豌豆苗、娃娃菜、蒜苔、酸菜、黄瓜等,这些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小锅米线的营养价值是一种补充。
所以,总的来说,云南小锅米线还是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的。
云南小锅米线吃多会不会发胖
云南小锅米线非常美味,使人一吃就欲罢不能,但是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可能会担心,云南小锅米线吃多了会不会发胖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吧。
米线是用大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每100克的热量大约是在92大卡左右,这样单看,大家可能会觉得米线的热量并不算太高,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米线往往是作为主食来食用的,一碗米线的重量一般是在500克左右,这样算下来,一碗米线的热量大约是在460大卡左右。而且,云南小锅米线中往往会加入肉类来增加香味和鲜味,肉类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总体来看,云南小锅米线的热量还是比较高的,吃的过多的话肯定会造成发胖,所以建议正在减肥的人还是少吃为好。
小锅米线的由来
在云南省,米线是风糜全省,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且吃法多样,凉热皆宜。
米线是经过用大米发酵,磨浆,澄滤,蒸粉,压制,漂洗等工序制作而成的。
云南的小锅米线和过桥米线最具地方特色。
小锅米线:所谓小锅米线,也就是一锅一碗的米线。
放在火上的锅,比碗大不了多少,红铜做的,(锅的口径约18公分),在锅内加入排骨汤或肉汤煮涨,放入少许嫩韭菜、豌豆尖或***等配菜,待锅内汤水再次煮涨时放入米线,加入适量的甜酱油、咸酱油、精盐、味精、酸腌菜,再次煮沸后便可盛入碗中,再依据个人口味加辣椒、蒜泥、花椒油等佐料。
微微的、恰到好处的一点酸味、鲜味、甜味和辣味,深受人们喜爱。
云南人的米线情结:看不见的战线,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 。
--昆明八十年代的民谣。
看不见的战线,是一部八十年代从朝鲜进口的电影。
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因此,如此的“进口大片”就被反反复复看了“N”遍。
打不尽的毛线是指,昆明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的 *** 之一。
不管年青或是年老的众多昆明女同胞,不管春夏秋冬,不分昼夜地织毛衣,籍此消磨实在是太悠闲的时光或是为亲人、恋人、熟人展示自己心灵手巧,或是积累些街坊婆姨们的谈资。
米线和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就可以管窥云南人对米线的痴迷程度。
云南过桥米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传说云南蒙自县城有一书生,很英俊,很聪明,但喜欢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妇之间,感情很深。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晌生。日久,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因操劳过度,晕到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云南名膳
昆明八十年代的民谣
看不见的战线 打不尽的毛线 吃不完的米线
看不见的战线,是一部八十年代从朝鲜进口的电影。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因此,如此的“进口大片”就被反反复复看了“N”遍。打不尽的毛线是指,昆明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的***之一。不管年青或是年老的众多昆明女同胞,不管春夏秋冬,不分昼夜地织毛衣,籍此消磨实在是太悠闲的时光或是为亲人、恋人、熟人展示自己心灵手巧,或是积累些街坊婆姨们的谈资。米线和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就可以管窥云南人对米线的痴迷程度了。
在云南,米线是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真可谓风靡全省,遍及城乡。米线系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线状,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均极可口。
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单大锅米线就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滇东有玉溪的小锅米线,滇南有过桥米线、滇西有凉米线、过手米线等等。
云南长期在外,回家第一件事必是下米线馆先过米线瘾;也有的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请人从昆明坐飞机带碗米线解馋。<BR><BR> 云南人偏好米线,如果不亲眼目睹,简直是难以相信。北方人拿小麦磨面做面条,煮着吃。南方过去不种小麦,因此拿大米磨面做面条,同样可以煮着吃,而且别有一番风味在口中。到了云南才知道,除了米线,还有一种同样是大米做的“饵丝”,加工方法据说不同于米线,形状是扁平的,因而和米线的口感有点不同。不过,任何店家,都是米线、饵丝齐备,价格、调料完全一样,任凭顾客选择。因此,云南人说米线,也包括了饵丝。不过云南人偏食米线的热情执着要叫偏食面条的北方人退避三舍。
一般而言,在昆明,米线是2·5元一碗,在乡村饭店是2元一碗,到了街子天即集上,却只要1元了。当然是一分货一分价格,不过乡镇上卖得比昆明确实便宜一点,因为肉要放得多些。
那么,云南人津津乐道的过桥米线和米线有没有不同之处呢?两者是很有区别的,虽然就米线本身而言,两者的“米线”,本质是完全一样的,都是用大米先做出熟粉条,但吃过桥米线的方法要讲究得多。这可以叫做换汤不换药。
所谓米线者,可以说是云南人的第一快餐。卖家将米线放在滚水中烫热,再舀一勺肉汤浇上,外加葱花、辣椒、酱油等等调料,加工或食用,极其简单方便。不管城乡什么档次的餐馆,都有米线出售。仅仅卖米线的店家,比比皆是。不分民族,不论男女,各色人等,米线都是天天不能缺少的食品。如果有一天,云南的市场上没有了米线出售,云南人没有了米线填肚子,我看云南人就要发疯了。
如果说米线是平民食品,那么过桥米线则是贵族食品。关于过桥米线,那个贤惠而苦心的妻子给盼望金榜题名的丈夫“过桥”送米线的故事,现在成了一件商业文化的金缕玉衣,给没有吃过所谓过桥米线的远方客人,平添了几分趣味,也就有了足以抬高身价的资格。看昆明店家的橱窗标价,过桥米线大约从10元一碗起,每10元一个等级,听说一直卖到100元之外。它贵就贵在汤好,另外再加上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吃法新鲜的“臊子”。但作为基本“药料”——米线,大概和一元二元一碗的米线没有精粗高下之分。尽管如此,对于初到云南的人来说,仍然不妨品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