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叮当快药终于叮当不起来了
撰文|Amelie
编辑|杨博丞
题图|ICPhoto
自从2005年第一张医药电商牌照的颁布,预示着中国互联网医药行业,即将产生多种模式融合的发展服务形态。这其中,医药电商的医药商业模式包括:药品生产方和医疗机构之间(B2B)商业模式;药品生产方或医药企业端向消费者直接提供药品(B2C)的商业模式;以及线上经营药企直接向线下消费者提供药品(O2O)“医疗医药”的商业模式。
而叮当快药,就是在2014年诞生的具有“时代特产”的O2O医疗健康到家服务平台。为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叮当快药实行自营线智慧药房、搭建专业医生团队、执业药师团队以及专业药品配送团队,解决用户问诊买药痛点。
经过8年的资本加持,叮当快药总融资7次,融资总额超34.32亿元。并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2.76亿元、22.29亿元、36.79亿元;毛利分别为4.7亿元、7.66亿元、11.6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6.8%、34.4%、31.6%。也经过8年经营,叮当快药已有4000万注册用户,2020年***疫情以来,叮当快药用户量激增约50倍,现有5000多名员工遍布全国十几个城市。
尽管如此,叮当快药财务营收并不理想。财报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年内亏损分别为2.74亿元、9.2亿元、15.99亿元,年内亏损率分别为21.5%、41.3%、43.5%。
一、只烧钱不盈利
创业者或创业公司投资无外乎三种方式:财务报表内业务投资、财务报表外业务投资和人脉投资。
首先,叮当快药几乎花光了所有融资,组建了1000多名内外部专业医生团队,搭建了400多个智慧药房、3000多名骑手。财务报表的多数花费属于自建团队及智慧药房的搭建,属于投入大、周期长的商业模式,另外“28min内收到药品”及“7X24小时营业”,让叮当快药毛利率进一步下降,从2018年的41.1%滑落至2021年的31.6%。这属于财务报表内业务投资。
叮当快药将抓药、配送环节、自建药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护城河,可大规模的门店扩张,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成本代价。财报显示,叮当快药为了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分庭抗礼,便加大了对销售及市场开支的投入。2018-2021年,公司销售与市场开支费用分别为1.4亿元、2.78亿元、4.41亿元和8.35亿元,占比总营收的24.1%、21.8%、19.8%和22.7%。
关于资本方面,天眼查显示,叮当快药至今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分别包括软银中国资本、招银国际资本、中金智德、国药中金、泰康人寿等知名机构,累计融资超234.32亿元人民币。叮当快药董事长杨文龙称,“借助融资,叮当快药将推进实施’医检药险’的健康到家战略,提供依托互联网的多场景、一站式问诊、购药、慢病管理、心理咨询等医疗医药服务。”
其次,企业为了顺利上市。企业通常要进行股权层面、管理层面、财务层面、业务层面的调整与改革。
叮当快药为了避免“带病上市”,必须要做到整合优质业务置入上市公司体系,避免同一控制下出现同业竞争,同时还要考虑减少关联交易的占比,避免价格不公允等因素。为了清扫这些阻碍,叮当快药早在一年半前,就进行了一系列上市前的准备动作,如注册资本减半、出租办公用房,大刀阔斧地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至于股改,基本在IPO申报前3-6个月内完成。股改前提主要包括两项内容:首先是股权结构基本确定,即控股股东、投资方、员工等持股比例明晰;股东身份适格,不存在瑕疵;代持(如有)已还原。
在股改方面,天严查可看出,2021年5月,叮当快药机构股东和董监事大撤退;叮当快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泰康人寿等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徐军、俞雷、罗萌、于庆龙、冯钢等11名董事/监事从主要人员中退出。目前主要核心成员为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联合创始人徐欢生、CTO于庆龙,企业股东显示为,杨文龙、珠海叮当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叮当系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此外,公司注册资本由9947.68万元人民币减半至5294.12万元人民币,同时公司经营范围新增物业管理、出租办公用房。
在资本牌面,叮当快药通过烧钱、政策驱动的外生增长已基本触碰到天花板,为何这样说?
这要从叮当快药的生意模式说起,作为一个纯烧钱不盈利的业务模式,叮当快药很像已经倒闭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
二、快药生意是好生意?
盈利的商业模式和失败的商业模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相似性高。单拿叮当快药的生意模式来看,它真的是一门好的生意吗?
每日优鲜,就是遭遇了一遭“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现实性的市场反馈。每日优鲜有前置仓,叮当快药有智慧药房;每日优鲜有30分钟上门,叮当快药就有28分钟***;都是又重营销又重履约开支,成本一度达到40%,并且近几年一直在30%左右徘徊。由此可见,叮当快药的生意局,并不是一场生意,而是一场慈善事业。
其实,早几年,像叮当快药、每日优鲜都是还都是各类商学院拿来标榜,传统企业转型的好案例。之所以好,就是传统企业插上了互联网电商的翅膀。
互联网电商有两种模式,一是平台,比如淘宝,二是自营,比如京东。对快速扩张来说,做平台是最快的。叮当快药搭建了平台,一方连接消费者,另一方连接线下药店。平台模式有2个优点,一是扩张快,二是品类多。
从生意局来看,投产比、增长率、客单价三个维度,来判断一个生意是不是够好。
投产比,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要解决问题是谁来买的问题。叮当快药的目标客群是被称为“互联网***”和“互联网原住民”一代的8090后,这代人最大的特点是“懒”,他们只会在意方不方便,叮当快药为了触达及锁住这些客户,开始多维度扩流:
1、地推团队。开始通过自有地推团队发转单进行周围场景客户横扫;
2、做活动。在雾霾天,以1元下单送防霾口罩为噱头,让人下载、使用、购买、转发;
3、付费媒体。大量投电梯、地铁广告,告知用户这个产品的存在。
4、占领搜索入口。上网搜索“送药”,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叮当快药。
关于增长方面,叮当的拓店逻辑跟完全互联网模式不一样。它没有在城里选好几个点,然后去开拓,而是用了RAARR模型,先做留存。先开一家店,打造用户体验,当这家店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时,再裂变一家店出去。单店模型加城市模型吗这就是叮当快药的增长逻辑和生意逻辑。
再看客单价,客单价在传统零售里,就是指每个顾客购买产品金额的大小,医药产品客单价多数在20-100元区间,药品成本则是叮当的核心,创始人杨文龙同时也是仁和药业的创始人,他非常了解上游供应链,所以叮当快药建立了FSC供应链管理系统,跟大量药厂合作,并收购了一些OEM药厂,直接生产药品,从而降低成本。
三、进路和退路
可见叮当快药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更多复杂的是竞争对手及医疗政策的风向标。医疗行业各大巨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抖音对叮当快药的一一的夹击,以及线下药店竞争围剿,让叮当快药走的每一步都创业维艰。
最让叮当快药难受的是,监管新规将打击其股价。对叮当快药来说,更大的危险来自监管政策。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中第83条规定,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未经备案不得提供药品网络销售相关服务。
该意见的“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这一条,意味着,医药电商平台要么全部自营卖药,要么只做第三方平台,不能既做自营卖药,又做第三方平台。这项意见足以压制叮当快药在医药行业上下游供应链这一优势。
新意见如果实施,叮当快药必须在自营卖药及第三方平台中二选一。这相当于是选未来能否盈利,还是选当下资本市场的规模化增长及资本市场的高估值?砍“左手”还是“右手”,这恐怕要让杨家父子寝食难安。
因为无论选哪一个,对叮当快药的冲击都是巨大的,对其上市后的市值打击也会非常明显,即使如此,现金流危机,让叮当快药的前进道路是上市,后退道路也是上市。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言,华为的任务是华为活下去,稳现金流及利润盘是企业的命根。换言之,时代巨轮变化时,以往拍手称快的创新,都会被拍死在时代里,穿越了周期的弄潮儿们,只会留下“敬畏市场”、“敬畏生意”、以及“敬畏现金流”。
深陷亏损泥潭,上市是叮当快药的解药吗?
是的,叮当快药是在2014年医药O2O的爆发潮中诞生的。在创立之初叮当快药走得是轻资产模式,与线下药店合作提供配送服务,在2016年始布局线下自营店“叮当智慧药房”,更是在2020年推出“千城万店”的战略。
拓展资料
一、叮当快药是叮当快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O2O的医药健康类软件。叮当快药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及百余家合作药店,主要提供中西药品、中药饮片、营养保健等上万种医药用品及信息,同时涵盖了家庭常备和急需用药等品类,满足用户的用药需求,保障用户“核心区域7×24小时、28分钟免费送到家”服务。2021年6月,叮当快药宣布完成2.2亿美元融资。
二、在国家推广便民、惠民工程的大背景下,仁和集团推出“叮当快药”服务平台,是希望能以核心区域“28分钟免费送到家”的便捷方式让老百姓用上质量更好、价格更低、更安全的药。 叮当快药已布局全国26个城市,600余家合作药店,为它们提供中西药品、中药饮片、营养保健、***、医疗器械及个人护理六大类上万种医药用品的信息展示服务,基本涵盖了家庭常备和急需用药的各种品类,全面满足用户的用药需求,保障用户享受28分钟免费送到家体验。
三、叮当快药与200家知名药企共同打造了“FSC(Factory Service Customer)药企联盟健康服务工程” 。从而压缩供应链,连接用户与厂家,降低药品成本,真正做到优质产品的工业直达。新组建的“FSC药店联盟健康服务工程” 实际上为传统线下药店提供信息支持和发布、品牌包装、送药培训、店员业务的操作标准等服务,扩大连锁药店发展的想象空间。业界专家评估,类似“FSC药企联盟健康服务工程”、“FSC药店联盟健康服务工程”等模式有望成为健康产业趋势,也是传统医药行业运用互联网的必然选择。 尽管涉足互联网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众多,但是真正进入核心用药环节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叮当送药”还属全国首家。
调查|叮当快药屡遭投诉背后:订单巨增、配送链管理亟待厘清
《中国 科技 投资》张浩程
导语:以“28分钟免费送药到家”为卖点,叮当快药迅速打响了品牌。但随着订单增多,平台配送环节机制欠佳,以“快”为上的叮当快药屡遭用户投诉。
2015年,医药电商竞争激烈,相较于其他平台“1小时内送药到家”的承诺,叮当送药将速度推到极致,以“28分钟送药到家”杀出重围。
但今年疫情期间,随着订单量增多,叮当快药的送药速度慢了下来。记者注意到,不少用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投诉称,叮当快药配送时长远超28分钟,更有甚者,有的用户表示2个小时药才被送达。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叮当快药销售量前30名的药品中,第一是医用口罩,接下来是开塞露、感冒灵、芬必得,这些均为用户需尽快送达使用的药品。而已经“慢”下来的叮当快药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使新客留存,是平台需进一步考虑的重要问题。
“快”药配送超时成为客户投诉焦点
叮当快药 科技 集团(以下简称“叮当快药”)是一家医药新零售企业,通过自营线下药房、自建专业药品配送团队,创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医药新零售模式。其中,线上叮当快药平台更是为北上广深等31所城市的用户提供核心区域7*24小时、28分钟送药到家,24小时专业药师用药指导的服务。
*叮当快药***宣传页截图
“28分钟送达”,是叮当快药向用户提出的承诺,本是叮当快药最大的亮点,但却屡屡成为投诉焦点。
*微博上部分投诉截图
9月25日,广州的小孙在上班期间喉咙发炎,由于要准备即将到来的会议不便外出,又急需药物缓解疼痛,因此其在美团***“买药”板块中的叮当快药上下单了西瓜霜润喉片等药品。据小孙提供的订单页显示,接单的药店与小孙所在的位置仅1.7公里,骑电动车7分钟可到达。下单后,药店很快确认了订单,但12分钟后,骑手仍未成功取药。
*小孙向记者提供的订单截图以及两者之间距离
最终,小孙在下单40多分钟后才取到了药品。对此,小孙称:“之所以选择叮当快药,是因为此前看到过广告,其宣传在28分钟之内就能把药送达,但体验后发现并非如此。”
无独有偶,北京的上班族秦岭(化名)也表示,今年9月,其在上班期间因肠胃炎发作,于是在叮当快药下单了奥美拉唑等胃药,但40多分钟过去,秦岭所下单的药品仍未送达。最终,秦岭放弃等待选择请***就医。
作为身体不适的病人,希望快速缓解病痛的心情可以理解。不少用户正是因此才会在众多医药新零售平台中选择叮当快药。记者查看叮当快药月销售量前三十的药品发现,排名居前的开塞露、感冒灵、芬必得等均是客户希望尽快送达的药品。
*增长研习社局叮当快药***整理数据
今年9月,混沌大学创新领教李云龙在公开课中曾剖析叮当快药的发展模式:“叮当快药抓住了医药市场的细分需求,其中至少有六大需求:懒、急、专、私、夜、慢,在原有的药品市场里得不到满足。叮当快药抓住了其中‘急’的需求得以发展,并将平台属性定调为‘快’,以单点切入,带动其他需求点。”
超时 背后的配送链管理待厘清
以“快”为卖点的叮当快药为何屡因配送慢而遭用户投诉?带着相关问题,记者对叮当快药的配送链进行了调查。
叮当快药的客服人员表示,其配送模式为:用户在叮当快药下单,后台自动接单,系统根据用户定位的地址来安排附近的自营药店或者合作药店来进行线下配药,并安排自营的骑手直接在药店取药进行配送。所有订单均***用自配送的方式。据该名客服人员称:“一般的送达时间都能保证28分钟内送达,如果门店订单过多,可能会稍微延迟一点配送。”
据记者了解,叮当快药自营配送站点的骑手上班为倒班制,分为早上8点到晚上8点、晚上8点到早上8点两个时间段,一个站点大概5-8人。
叮当快药送单的模式是:一个配送员接单出去跑,另外一个配送员继续在站点等单。前一个配送员回来后再拿新的订单,循环制跑单。有叮当快药的骑手在百度贴吧中称:“(骑手)不可以挑方向和距离,所有单子单价都相同。也就是说骑手在站点,系统出了单,这单不论去哪都必须去送,因为轮到你了。”
对于叮当快药的配送机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兼高级分析师庄帅认为:“一般一家企业的运送机制是多次调整的结果,它会根据用户的反馈、竞争对手的服务效率和企业自身的服务效率、成本去综合考量,然后不断调整。当然,这中间还包括组织管理的难易度和系统配合,因此叮当快药的配送机制是根据企业现状而调整后的结果。”
对于用户的投诉,庄帅称:“这要看比例。企业会根据前段用户反馈数据来调整配送机制,若数据量大,那么企业将会调整地快一些,如果用户反馈数据样本比较小,那么企业还是会满足大多数用户,也就是说企业会在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以及自己成本效率的综合考虑来进行机制设计。”
此外,由于***用纯自营配送的模式,运力不足也是导致叮当快药配送慢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根据叮当快药新零售的规则,3公里的范围为界限,重新布局线下网点,以减少网点重复设置。那么,这意味着叮当快药一个站点内的5-8个配送员要负责方圆3公里内、24小时内的所有订单。
事实上,在订单剧增的情况下,药店分拣人员队伍的不完善也会拖慢叮当快药配送速度。广州地区叮当快药的一位骑手向记者表示;“其实我们一般送药都很准时的,被分配的单都是附近的,不会很远。但有时候,订单太多才会导致送慢了,但是也不是我们送慢,是药店订单太多,拣药等得久,我们就很可能不能准时送到了”。
对此,药房分拣人员向记者表示:“我们这边(药房取药)如果不是特别忙的情况,一般在接单后的2分钟内就可以把药拣好,拣药时间长无非就两种情况,一是对药物的位置不熟悉,导致拣药速度慢,二是拣药的人数少无法处理过多的订单。”记者在招聘软件上发现,部分城市叮当快药自营店的店长和营业员都处于急招的状态。
*招聘软件截图
记者发现,在美团中的叮当快药商家下单,其订单会在叮当快药的***中同步更新。客服人员也对记者称:“无论在这边(叮当快药)还是美团上面下单,最后的配送都是由门店人员(叮当快药自营人员)进行配送”。
叮当快药在美团、饿了么平台的买药分区进驻,使其销售渠道增多,借助这两大平台的流量来增大自身业务量。而渠道增多所带来的的订单增加,必然会对叮当快药原有的运力、药房分拣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实际上,无论是渠道增多所致的原有基础跟不上流量增长速度、运力不足亦或是药店分拣人员队伍的不完善,其都是叮当快药发展过快所导致的配送能力跟不上的表现。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莫岱青分析师对比表示:“‘快’是叮当快药的优势所在,追求快送能够满足很好用户的需求,自然就能增强用户的粘性,并且有效的拓展新用户。但是要做到快势必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物流配送,这个目前的医药电商来说是难点,所以要做好这块并不容易”。
对此,公司将如何应对?《中国 科技 投资》致函叮当快药,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叮当买药下单不配送怎么回事呀
服务流程问题。
叮当买药是叮当快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软件,是协助药店提供便民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展示平台。
下单出现不配送情况是由于平台下单多的时候,平台服务流程的问题,三方没有直接售卖药品的权利,只能通过配货实现配送,建议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