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石扁头”是什么鱼一直有疑问
初见石扁头,尚幼,惊讶于为何此黄颡拥有如此苗条、修长的尾巴,头部也怪异,就像它死命地要钻入石缝,谁知粗鲁的动作惹恼了石头,被恨恨砸了一下,从此扁扁的。不由得从内心深处怜悯它,为这条饱受折磨的鱼感到深切的悲哀。
小心翼翼放归水里,它浑然不知,如同不可抓牢的时间般从指间滑落,摇头摆尾,潜入缓水或溯了急流。多年后,知道它原来叫“石扁头”。
因长相像老鼠,也有钓鱼人称之为“江鼠”,主要栖息于江河急流以及多石砾的水体中,钓获的几率不大。
不由的回味钓获时的激动:提竿刺鱼,耶!有份量,鱼儿还在左冲右突的。慢慢转动轮子,轻轻的收线,鱼儿还是很配合,很快我就看见鱼儿了,一条石扁头,怕有一尺多长哟!
钩得很牢,直接提上岸.......
石扁头,肉多,刺少而软,肉质细嫩,味特鲜美,老少皆宜。鱼的味道丝毫不逊于“长江三鲜”,味道好极了。不过吃的人多,面临绝种的危险。
石扁头有什么营养价值
石扁头,学名江鼠大鳍鳠。
江鼠大鳍鳠全鱼及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P、C?)。江鼠大鳍鳠肌肉中所含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均高于全鱼;而肌肉中的粗灰分和C?则分别低于全鱼。
全鱼和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均在20%以上,其粗脂肪含量比较高,说明江鼠大鳍鳠为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优质鱼类。
江鼠大鳍鳠肌肉中所含氨基酸中,含有人和动物的必需氨基酸的量较多。其中所含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及人和动物最容易缺乏的赖氨酸和甲硫氨酸的比例分别是40.75%、50.24%、13.10%。
扩展资料:
江鼠大鳍鳠养殖技巧:
1、鱼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清塘消毒,以生石灰加漂***的效果为好。
2、鱼种放养宜在春季2、3月份。投放规格均匀、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的鱼种。
3、小面积饲养可用野杂鱼、水蚯蚓等鲜活饵料投喂,大面积饲养江鼠大鳍鳠必须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4、刚下塘的鱼种,通过驯食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和观察鱼的摄食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鼠大鳍鳠
石扁头鱼就是黄腊丁鱼吗?
不是,两者只是外形相似。
区别:
外形很像,不过前者肉质鲜嫩一些,市场价格贵一些。
黄辣丁:
黄颡 (读音:sǎng )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 1846),为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石扁头: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江鼠,石板头,石扁头,岩扁头,石胡子,牛尾巴,罐巴子。
形态特征:
鳊鱼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约50厘米,为体高的2.2—2.8倍。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广弧形。上下颌角质不发达。背鳍具硬刺,刺短于头长;胸鳍较短,达到或仅达腹鳍基部,雄鱼第一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臀鳍基部长,具27—32枚分枝鳍条。腹棱完全,尾柄短而高。鳔3室,中室最大,后室小。
石扁头冬天能钓吗
能。石扁头一般用的是活饵,多为蚯蚓、面包虫,一年四季都可以钓,所以冬天能钓。鮡科鮡属的鱼类,俗名石扁头。在中国,分布于怒江上游水系等,主要生活于多石的主河道和溪流以及水势湍急。平时隐居石缝间隙。
板头鱼是什么鱼
山野幽石
学名:"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属鲶形目,鲿科,鱯属。俗称:江鼠,石板头,石扁头,岩扁头,石胡子,牛尾巴,罐巴子。英文名:Largefin
longbarbel catfish
。 体延长,背鳍前平扁,尾部侧扁。头宽且平扁,口宽阔,亚下位,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齿带。前后鼻孔分离,后鼻孔有鼻须。须4对,稍扁而长:鼻须末端达于眼;上颌须最长,末端超过胸鳍末端;颐须较短,外侧颐须长于内侧颐须,外侧1对末端可达或超过胸鳍基起点,内侧1对约与鼻须等长。眼小,眼间隔宽且平。鳃孔宽阔,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肩骨显著突出于胸鳍之上。在生长过程中,体后半部增长较快。背鳍起点约在体前1/3处,硬刺短而光滑,末端柔软。胸鳍具粗壮硬刺,后缘锯齿发达,前缘则锯齿细小。腹鳍距臀鳍远。脂鳍特别长而低,后缘不游离,略斜或截形,与尾鳍相连。尾鳍分叉,上叶略长。体***无鳞,侧线平直。体呈灰黑色,背部色深,腹部色浅,体或有散在的细小斑点。背鳍、臀鳍、尾鳍灰白色,其边缘灰黑色。 为底栖性鱼类,多栖息于水流较急、底质多石砾的江河干、支流中,喜集群。夜间觅食,以底栖动物为主食,如螺、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小虾、小鱼等,偶尔也食高等植物碎屑及藻类。6-7月在流水滩产卵,卵粘附在岩石上进行发育。 分布于长江至珠江各水系,以江河中上游出产较多,为常见的食用鱼之一。一般个体重0.5公斤左右,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肉质细嫩,味亦鲜美,有一定经济价值。
石扁头和芝麻剑的区别
体型外表不同、鱼须不同。体型外表不同。石扁头鱼体型细长,通体无鳞鱼皮光滑呈浅***,鱼肚泛白,胸鳍刺发达脂鳍长,未端几与尾鳍相连;芝麻剑鱼,学名斑鱯,极其珍贵的淡水鱼。因体形侧扁狭长如剑,身上有芝麻状斑点而得名。鱼须不同。石扁头鱼头部扁平,鱼嘴阔大长有4对鱼须;芝麻剑鱼无鳞,有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