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骨碎补一种神奇的草药药如其名关于它的作用你知道多少
今天我们来认识骨碎补,一种骨碎补科的蕨类植物,一年四季均可***摘。骨碎补的表面有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无臭,味淡,微涩。一般可以在树干或者岩石上发现它。他在药用领悟有很强的本领呢,下面跟着小章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你知道为什么叫骨碎补吗
据说,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在荡秋千的时候伤了脊梁,疼得很厉害。请御医使用了内服药,外贴药多种方法都不管用,疼痛都没有缓解。于是就下令皇榜要召集天下能人,来为唐玄宗治疗背伤腰疼。这个时候来了为民间医生,给他献了一味猴姜的草药。一方面煎汤内服,同时又把它捣碎外服。药很快就发挥了作用,唐玄宗很快就恢复健康。皇上龙颜大喜,询问该药的名字,医生回猴姜。皇上一听不喜欢,便给它赐名“骨碎补”。
骨碎补这是皇帝为一个中药按功效的命名的。名字把它的功效也带出来了。这个名字延续到了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的名字仍然叫骨碎补。它的名字已经有几百年的命名历史了。
功效与作用
01有益血管
骨碎补有预防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并防止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所含的骨碎补多糖和骨碎补双氢黄酮苷还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有益血管健康。
02有益骨骼
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含;还能改善软骨细胞,推迟骨细胞的退行***变。
03镇痛
骨碎补所含的双氢黄酮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如何区别骨碎补和毛姜
01毛姜和骨碎补本质上的区别并不多,骨碎补本身就是一种来源于毛姜的中药材,它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入药后能舒筋活血,强壮筋骨也能促进断骨再生,是治疗人类骨科疾病的常用药;但毛姜的其他部位入药以后药用功效就没有这么明显。
02毛姜和骨碎补在功效与作用上有一定区别,因为骨碎补是一种中药材,它的药用功效比较高能;但毛姜的药用功效却比较差,它除了根具有较高的药用功效以外,其他部位都能供人类食用,只能为人体提供一些有益的营养。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骨碎补的介绍 骨碎补的功效作用
骨碎补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什么是骨碎补?骨碎补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骨碎补的资料,欢迎阅读。
骨碎补的介绍
骨碎补,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蛾草。英文名:Drynaria fortunei。真蕨目、骨碎补科蕨类 植物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4-5毫米,密被蓬松的灰棕色鳞片;鳞片阔披针形或披针形,长达8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睫毛,中部色较深,边缘色较浅。叶远生,相距1-5厘米;叶柄长6-20厘米,粗1-1. 5毫米,深禾秆色或带棕色,上面有浅纵沟,基部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五角形,长宽各8-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浅心脏形,四回羽裂;羽片6-12对,下部1-2对对生或近对生,向上的互生,有短柄,斜展,基部一对最大,三角形,长宽各5-10厘米或稍长;一回小羽片6-10对,互生,有短柄,斜向上,基部下侧一片特大,长2.5-7厘米,宽2-3厘米,长卵形,钝头或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并与羽轴平行,下侧楔形,羽裂达具翅的小羽轴;二回小羽片5-8对,无柄,稍斜向上,彼此密接,基部上侧一片略较大,长8-15毫米,宽4-8毫米,椭圆形,钝头,基部下侧下延,下部几对深羽裂几达具阔翅的主脉,向上的为浅羽裂;裂片椭圆形,宽1.5-2毫米,极斜向上,钝头,单一或二裂为不等长的钝齿;向上的羽片逐渐缩小并为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偏斜,彼此密接,下部的二回羽状,上部的为深羽裂达具翅的羽轴。叶脉可见,叉状分枝,每钝齿有小脉1条,几达叶边。叶坚草质,干后棕褐色至褐绿色。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每裂片有1枚;囊群盖管状,长约1毫米,约为宽的1 .5倍,先端截形,不达到钝齿的弯缺处,外侧有一尖角,褐色,厚膜质。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500-700米。[1]
分布情况
产于辽宁(大连)、山东(崂山、昆箭山、牟平、招远、威海)、江苏(海州)及台湾。朝鲜南部及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产地:日本。[1]
槲蕨,附生于树上、山林石壁上或墙上。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中华槲蕨,生于高山地带的石上或树上。
分布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大叶骨碎补产于广西、广东,在辽宁、广西、广东使用。[1]
药用价值
实用选方
① 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50克,桂心75克,牛膝1.5克(去苗),槟榔100克,补骨脂150克(微炒),安息香100克(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② 治 耳鸣 ,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
③ 治 肾虚 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200克,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100克,牡丹皮100克五钱(俱酒炒),泽泻40克(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25克,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④ 治牙痛:鲜槲蕨50~100克(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⑤ 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 自然 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25克,没药50克,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5克,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补散)
⑥ 治打扑伤损:猢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⑦ 接骨续筋:骨碎补200克,浸酒500克,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⑧ 治挫闪:骨碎补100克,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 治关节脱位, 骨折 :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捣烂,加面粉适量,捣成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
⑩ 治跌打损伤,腰背、关节酸痛:槲蕨(去毛)25~50克。水煎服。
⑾ 治 阑尾炎 :鲜槲蕨(去毛)400克,切碎,加大血藤25克,红枣200克。水煎服。(⑨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 治斑秃:鲜槲蕨25克,斑蝥五只,烧酒150克,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⒀ 治肾虚久泻:骨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人猪肾内煨熟,食之。[1]
功能主治
补肾 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 *** 。[2]
药理作用
1.据中国药科大学周铜水等研究,槲蕨根茎水煎剂(20g/kg,30g/kg)及柚皮甙(相当原药20g/kg )灌胃对实验性大鼠骨损伤愈合有促进作用。
2.骨碎 补水 煎剂7.5-50g/kg灌胃,对大鼠实验性 关节炎 具有***骨关节软骨细胞代偿性增生作用,并能部分改善由于力学应力线改变造成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从而降低骨关节病变率。
3.骨碎补双氢黄酮甙能增加体外培养大白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使收缩有力,并对心肌细胞有起搏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类似一种?-受体激动剂。
4.骨碎补水煎液(100%)0.8ml/kg口服,对实验性高 血脂 兔可明显预防血清胆甾醇、甘油三酯的上升,并能防止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5.豚鼠实验提示,骨碎补煎剂与卡那霉素合用可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作用,但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
6.骨碎补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骨碎补水煎剂7.5、10、25、50g/kg口服,对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具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推迟细胞退行性变、降低骨关节病变率的功能,随剂量加大,作用增加,且在给药二个月后作用较佳。骨碎补水煎剂100g(生药)/kg/天在给予卡那霉素前2小时口服,连续8天,能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但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
【性味】苦,温。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③《广西 中药 志》:"甘微苦涩,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足少阴。"
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
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 风湿 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 脱肛 。"
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⑧《本草新编》:骨碎补,味苦,气温,无毒。入骨,用之以补接伤碎最神。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同补血药用之尤良,其功用真有不可思议之妙;同补肾药用之,可以固齿;同失血药用之,可以填窍,不止祛风接骨独有奇功也。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药用宜忌
阴虚及无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巯》:"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炮制
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3]
临床应用
1、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 头晕 、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 神经 和三叉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
2、治疗鸡眼:取骨碎补3钱,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日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治疗鸡眼6例,均在10~15天内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
3、老年肾虚,腰痛脚弱骨碎补15克,补骨脂10克,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健骨之功。
4、肾虚耳鸣耳聋,或肾虚久泻骨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入猪肾内煨熟,食之。
5、跌打损伤:骨碎补15~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用骨碎补120克,白酒500克,一同浸泡,分10次服,每日2次;另用本品同生姜同捣,外敷伤处。对胸肋挫伤或筋伤骨折的疗效甚佳,为促进骨折愈合之良剂。
6、牙痛:骨碎补30克(去毛)。打碎煎服,或泡开水含噙漱口,有良好的止痛效果。[1]
栽培技术
繁殖:常用分株繁殖,以5~6月为好。将母株轻轻剥开,分开匍匐枝,每 盆栽 2-3丛,放半阴处,当根茎上萌发出新叶时,便已成活。也可用孢子繁殖,将成熟孢子撒入腐叶土表面,喷雾 保湿 。一般2个月后长出孢子体。夏季高温,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肾蕨作吊盆栽培时,容易干燥,应多喷水,注意通风。但浇水不宜太多,更不能把植株浸泡在水中。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易遭受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用肥皂水喷洒防治。出现生理性叶枯病时,注意盆土不宜太湿。
管理:在培养土中加少量骨粉、蛋壳粉等钙质养分,更有利于肾蕨生长。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土壤使用排水良好的腐叶土,微酸性为好。冬季放于窗台阳光直射处,其他季节放于室内散射光处。
种植 方法
繁殖方法:以根茎繁殖为主。
1、选地与整地:宜选林下含腐殖质多的砂砾土为好。全垦后除去杂草树根,碎土耙平,施农家肥作底肥。种植地宜按水平线开排水沟,以利水土保持。
2、根茎繁殖:根状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应选健壮、芽饱满的根茎作种用。将根茎截成长15厘米左右,每段具2-3节,可直接种植于大田。按株行距各40~45厘米开穴,每穴种1-2段,宜浅种,不要过深。压紧,浇水。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种植返青后至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因根茎向上横生,中耕宜浅不宜深,以免伤害根茎。经常湿润。如种植地无荫蔽时,需搭荫棚,荫蔽度宜50%左右。
病虫防治
夏季常发生叶斑病,叶片呈现黑褐 色斑 点,可用1:1:15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射。[1
鉴别方法
本草品种考证
骨碎补的始载本草《本草拾遗》云:?骨碎补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岭南虔、吉亦有。本名猴姜,***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作此名耳。?《本草图经》日:?骨碎补生江南,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上有黄毛及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面青绿色,有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惟根人药。?《本草衍义》日:?此物苗每一大叶两边,小叶槎牙,两相对,叶长有尖瓣。?李时珍日:?其根扁长,略似姜形。其叶有桠缺,颇似贯众叶。?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骨碎补相符。但历代本草所载骨碎补品种较为复杂,有些种类难以确定。[4]
植物形态鉴定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0~40cm。根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生棕***钻状披针形有睫毛的鳞片。叶二型,槲叶状的 营养 叶多数,灰棕色,无柄,叶片革质,卵形,长5~7cm,宽3~6cm,顶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部羽状浅裂,裂片三角形,叶脉粗,叶背面被短毛;孢子叶绿色,叶片纸质,无毛,矩圆形,长20~40cm,宽10~20cm,基部渐狭而下延成有翅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7~13对,互生,长4~l0cm,宽2~3cm,先端锐尖,边缘具不明显的疏缺刻,叶脉网状,粗而凸出。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内藏小脉的交接点上,沿主脉两侧各有2~4行,无盖。
性状鉴定
1.根茎为不规侧背腹扁平的条状、块状或片状,多弯曲,两侧常有缢缩和分枝,长3-20cm,宽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红棕色细小鳞片,紧贴者呈膜质盾状;直伸者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流苏状(睫毛),并于中柄基部和根茎嫩端较密集。鳞片脱落处显棕色,可见细小纵向纹理和沟脊。上面有叶柄痕,下面有纵脊纹及细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有白色分体中柱,排成长扁圆形。气香,味微甜、涩。
2.根茎为背腹面略扁平的不远则圆柱状长条形,长3-8cm,宽0.6-1cm;鳞片条状披针形,鳞片脱落处显灰褐色,具细小纵向纹理。断面棕***、灰白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香,味涩。
3.根茎扁圆形,直径0.5-1.2cm。鳞片红棕色,革质,三角形,覆瓦状排列,近基部盾状着生,紧贴根茎表面。质脆,断面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质,味咸涩。
4.根茎圆柱形,表面密被条状披针形而松软的鳞片,鳞片脱落处显紫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纵向沟脊及细小纹理。断面褐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类圆形。气极微、味涩。均以条粗大、棕色者为佳。
显微鉴定
根茎横切面
(1)槲蕨呈长扁圆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鳞片基位于表皮凹陷处,细胞3-4列;壁厚,内含红棕***素。内皮层围绕分体中柱,细胞节向延长。分体中柱18~28个,排成扁圆形环;木质部管胞多角形,直径6-40?m,中部较大,向两端渐次变小,发肩几达两端将韧皮部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韧皮部有的细胞壁增厚,并充满黄棕色分泌物。
(2)呈椭圆形。表皮细胞排列不整齐;鳞片基着生于表皮凸起处,细胞2列,壁薄,内含棕黄***素。表皮和其下2-3列细胞以及内皮层外1列细胞内壁增厚。分体中柱18~25个,排成类圆形;管胞直径10-26?m。
(3)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表皮及其下3~5列细胞,壁稍增厚,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呈马蹄形增厚,孔沟和层纹明显,细胞内含黄桂棕***素。分体中柱圆形,排成环状;管胞直径10-48cm?m。
(4)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厚。分体中柱排成不规则2-3圈,中央一圈28-35个,圆形或长圆形。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0.5g,加甲醇5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另取柚皮甙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丁酮(3:1:1)展开,用1%三氯化铁乙醇液喷雾。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醋酸-水(35:4:65)为流动
相;检测波长为283nm 。理论板数按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10℃ 干燥至恒重的柚皮苷对照品20mg,置100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 中含柚皮苷60?g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粗粉约0.25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柚皮苷(C27H32O14)不得少于 0.50%。
性味归经:苦,温。归肾、肝经。
化学 成分
槲蕨根茎含淀粉16.4%、葡萄糖5.37%,还含柚皮甙。
槲蕨根茎含柚皮甙(naringin),21-何帕烯(hop-21-ene),9(11)羊齿烯[fern-9(11)ene],7-羊齿烯(fern-7-ene,)3-雁齿烯(filic-3-ene),?-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ng-masterol),***油甾醇(campesterol)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cycloardenyl acetate),环水龙骨甾醇乙酸酯(cy-clomargenyl acetate), 环***甾烯醇乙酸酯(cyc lol audenylacetaet),9,10-环羊毛甾-25-烯醇-3?-乙酸酯(9,10-cycloanost-25-en-3?-yl acetate)。崖姜蕨根茎含21-何帕烯,13(18)新何帕烯[neohop-13(18)-ene],9(11)-羊齿烯,?-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环水龙骨甾醇烯醇乙酸酯,环***甾烯醇乙酸酯,9,10-环羊毛甾-25-烯醇-3?-乙酸酯。
骨碎补菜肴
骨碎补粳米粥
食材 :
粳米 100克
骨碎补 12克 干姜 10克
附子 10克
做法:1. 将骨碎补、附子、干姜三味药水煎约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2. 将粳米淘洗干净;3. 粳米内放入药汁中,再加适量清水煮至成粥即可。
杜仲骨碎瘦肉汤
食材:猪瘦肉 200克,骨碎补 50克,杜仲 40克,云耳 50克,米酒 50克。
做法:
1.瘦肉洗净,切件;云耳用清水浸透、洗净;杜仲、骨碎补分别用清水洗净,备用。2.将以上备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调味供用。
骨碎补的功效作用
骨碎补为较常用中药。见于《开宝本草》。因能治折伤而补骨碎故名。根状茎密被棕褐色小鳞片,状似姜块,遂有猴姜之称。
别名:猴姜、申姜、毛姜。
来源:为水龙 骨科 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槲蕨及中华槲蕨的新鲜或干燥根状茎。附生于树干及岩石上。均匀野生。
1、槲蕨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浙江、湖北、福建、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呈扁平条形,多弯曲而有分枝,长短不一。长4~15厘米,宽1~1.5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柔软如毛,黄棕色。经过火燎者鳞片多已脱落,显棕褐色至暗褐色,两侧及上面具突起的圆疤状叶痕。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可见多数***点状的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
以棕色,条肥大者为佳。
2、中华槲蕨
产地:主产于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性状鉴别:根状茎较直而细长,分枝少,长5~17厘米,宽0.6~1厘米。外表小鳞片黄棕色,易脱断,脱落后***至淡棕色。质硬,断面***。余同槲蕨。
功效与作用:补肾镇痛、活血壮筋。
炮制:沙烫、去毛、切咀。
性味:苦,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补肝肾、续筋骨、活血止痛。
主治:腰膝筋骨酸痛,外伤瘀血作痛,肾虚久泻,耳鸣,牙痛。
临床应用:1、治肾虚牙痛、齿龈出血(牙周病等)。骨碎补有增强体质作用,可配牛车肾气丸同服。如齿肿红龈充血、疼痛、可用骨碎补配地骨皮、石斛各12g,甘草3g,水煎服。如有齿槽脓肿形成,甚至溢脓,则配玄参、露蜂房。
2、治跌打损伤,尤其肌肉、韧带扭伤和闭合性骨折,取其有活血镇痛作用,可配其他活血祛瘀药,方如接骨散,此药外敷能加速骨折愈合。此外,也可治肾虚久泻、耳鸣、足膝痿弱。
使用注意:由实火、血虚等所致的牙痛不宜用。
用量:3~9g,补肾大剂可用至30g。
处方举例:接骨散:骨碎补、血竭、硼砂、当归、乳香、没药、续断、自然铜、大黄、土鳖虫,各等分,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敷患部。
注:1、骨碎补:湖北、上海、浙江等地多鲜用。北京以干燥原药材切成1厘米咀者称申姜,沙烫去毛后,切成3厘米段者称骨碎补。天津则申姜、骨碎补通用。
?骨碎补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纲目拾遗》:骨碎补,本名猴姜,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姜,象形也。岭南虔、吉州亦有之。叶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
2.《日华子本草》:猴姜,是树上寄生草,苗似姜,细长。
3.《开宝本草》:骨碎补,生江南。根著树石上,有毛,叶如庵闾。
4.《本草图经》:骨碎补,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
【拼音名】Gǔ Sui Bǔ
【别名】 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庵 (?闾)、过山龙、石良姜、爬巖姜、石巖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巖姜
【来源】
药材基源: 为槲蕨科植物槲蕨、秦岭槲蕨及光叶槲蕨、崖姜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rynaria fortunei(Kunze) J.Smith[Polypadium fortunei Kunze]2.Drynaria baronii (Christ)Diels [Polypodium baronii Chirst; Drynaria sinica Diels]3.Drynaria propinqua (Wall.)J. Smith[Poly-podium propinquum Wall.]4.Pseudodrynaria coronans(Wall.)Ching[Poly-podium coronans Wall.]
***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除去泥沙,干燥,或燎去毛状鳞片。
【原形态】
1.植株高25-40cm。根状茎横生,粗状肉质,密被钻状披针表鳞片,有绿毛。叶二型;槲叶状的营养叶灰棕色,卵形,无柄,干膜质,长5-7cm,宽约3.5cm,基部心形,背面有疏短毛,边缘有粗浅裂;孢子叶高大,纸质,绿色,无毛,长椭圆形,宽14-18cm,向基部变狭而成波状,下延成有翅膀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7-13对,略斜上,长7-10cm,宽2-3cm,短尖头,边缘有不明显的疏钝齿;网状脉,两面均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内藏小脉的交叉点上。沿中脉两侧各排成2-3行;无囊群盖。
2.植株高20-50cm。根状茎横生,肉质,粗约1cm,密被红棕色、披针形鳞片。叶二型;沿叶轴和叶脉有疏短毛,营养叶稀少,长圆状披针形,深羽裂;孢子叶具有狭翅的柄,基部有关节;叶片阔披针形,长20-40cm,中部宽5-10cm,深羽裂几达叶轴,两面沿叶脉和叶轴被白色短毛;裂片20-30对;宽5-15mm,钝尖头,边缘具缺刻状据齿;叶脉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内藏小脉的交叉点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无囊群盖。
3.植株高达60cm.根状茎肉质,横生,被不透明棕褐色的披针形鳞片。叶二型,无毛;营养叶阔卵形,长8-15cm,宽5-10cm,浅羽裂至深羽裂;孢子叶叶柄长8-20cm,基部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片长25-45cm,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宽20-30cm
羽状深裂达叶轴;裂片披针形,互生,两面光滑,边缘略加厚,有疏浅缺刻;网状叶脉明显。无孢子囊群盖。
4.植株高80-140cm。根状茎粗状,密被棕色长线形鳞片。叶一型,簇生成圆形中空的高丛;叶片长80-140cm,先端渐尖,中部以下渐狭,但近基部又渐变宽而呈心形,中部以上深羽裂,向下渐裂成状,两面光滑无毛,全缘;叶脉网状,两面明显,网眼内有单一或分叉的小脉。孢子囊群着生于小脉交叉处,每对侧脉之间有1行,圆形或通常澡第三回小脉延长,成熟时呈断线形。孢子椭圆形,孢壁具小刺或小瘤块状纹,无囊群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附生于海拔200-1800m的林中岩石或树干上。
2.附生于海拔900-2800m的林缘石上或山谷岩石间。
3.附生于海拔500-24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4.附生于海拔1000-19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3.分布于西南及广西。
4.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性状】
性状鉴定 1.根茎为不规侧背腹扁平的条状、块状或片状,多弯曲,两侧常有缢缩和分枝,长3-20cm,宽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红棕色细小鳞片,紧贴者呈膜质盾状;直伸者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流苏状(睫毛),并于中柄基部和根茎嫩端较密集。鳞片脱落处显棕色,可见细小纵向纹理和沟脊。上面有叶柄痕,下面有纵脊纹及细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有白色分体中柱,排成长扁圆形。气香,味微甜、涩。
2.根茎为背腹面略扁平的不远则圆柱状长条形,长3-8cm,宽0.6-1cm;鳞片条状披针形,鳞片脱湿处显灰褐色,具细小纵向纹理。断面棕***、灰白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香,味涩。
3.根茎扁圆形,直径0.5-1.2cm。鳞片红棕色,革质,三角形,覆瓦状排列,近基部盾状着生,紧贴根茎表面。质脆,断面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质,味咸涩。
4.根茎圆柱形,表面密被条状披针形而松软的鳞片,鳞片脱落处显紫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纵向沟脊及细小纹理。断面褐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类圆形。气极微、味涩。均以条粗大、棕色者为佳。
显微鉴定 根茎横切面 (1)槲蕨呈长扁圆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鳞片基位于表皮凹陷处,细胞3-4列;壁厚,内含红棕 *** 素。内皮层围绕分体中柱,细胞节向延长。分体中柱18-28个,排成扁圆形环;木质部管胞多角形,直径6-40μm,中部较大,向两端渐次变小,发肩几达两端将韧皮部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韧皮部有的细胞壁增厚,并充满黄棕色分泌物。
(2)呈椭圆形。表皮细胞排列不整齐;鳞片基着生于表皮凸起处,细胞2列,壁薄,内含棕黄 *** 素。表皮和其下2-3列细胞以及内皮层外1列细胞内壁增厚。分体中柱18-25个,排成类圆形;管胞直径10-26μm。
(3)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表皮及其下3-5列细胞,壁稍增厚,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呈马蹄形增厚,孔沟和层纹明显,细胞内含黄桂棕 *** 素。分体中柱圆形,排成环状;管胞直径10-48cmμm。
(4)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厚。分体中柱排成不规则2-3圈,中央一圈28-35个,圆形或长圆形。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0.5g,加甲醇5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另取柚皮甙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丁酮(3:1:1)展开,用1%三氯化铁乙醇液喷雾。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化学成份】槲蕨根茎含柚皮甙(naringin)
21-何帕烯(hop-21-ene)
9(11)羊齿烯[fern-9(11)ene]
7-羊齿烯(fern-7-ene
)3-雁齿烯(filic-3-en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豆甾醇(sting-masterol)
***油甾醇(campesterol)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cycloardenyl acetate)
环水龙骨甾醇乙酸酯(cy-clomargenyl acetate)
环***甾烯醇乙酸酯(cyclolaudenylacetaet)
9
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9,10-cycloanost-25-en-3β-yl acetate)。崖姜蕨根茎含21-何帕烯,13(18)新何帕烯[neohop-13(18)-ene]
9(11)-羊齿烯,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环水龙骨甾醇烯醇乙酸酯,环***甾烯醇乙酸酯,9,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
【药理作用】
1.据中国药科大学周铜水等研究,槲蕨根茎水煎剂(20g/kg,30g/kg)及柚皮甙(相当原药20g/kg )灌胃对实验性大鼠骨损伤愈合有促进作用。
2.骨碎补水煎剂7.5-50g/kg灌胃,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具有 *** 骨关节软骨细胞代偿性增生作用,并能部分改善由于力学应力线改变造成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从而降低骨关节病变率。
3.骨碎补双氢黄酮甙能增加体外培养大白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使收缩有力,并对心肌细胞有起搏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类似一种β-受体激动剂。
4.骨碎补水煎液(100%)0.8ml/kg口服,对实验性高血脂兔可明显预防血清胆甾醇、甘油三酯的上升,并能防止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5.豚鼠实验提示,骨碎补煎剂与卡那霉素合用可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作用,但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
6.骨碎补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骨碎补水煎剂7.5、10、25、50g/kg口服,对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具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推迟细胞退行性变、降低骨关节病变率的功能,随剂量加大,作用增加,且在给药二个月后作用较佳。骨碎补水煎剂100g(生药)/kg/天在给予卡那霉素前2小时口服,连续8天,能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但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
【炮制】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 *** 用。
【性味】苦;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注意】
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
1.《本草经疏》 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2.《本草汇言》 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3.《得配本草》 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附方】1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一两,桂心一两半,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二两,补骨脂三两(微炒),安息香二两(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
2022-07-10 骨碎补的故事
骨碎补,别名猴姜、毛姜、崖姜、岩连姜等,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骨碎补生于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全年均可***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撩去茸毛(鳞片)。临床上除了生品外,还有烫骨碎补等炮制品应用。
骨碎补治疗筋骨断裂的故事
相传唐明宗外出围猎,突然一金钱豹窜出,筋断骨裂,鲜血直流。请御医使用了内服药,外贴药多种方法都不管用,疼痛没有缓解。于是就下令张皇榜要召集天下能人,来为唐玄宗治背伤腰疼。
这时候来了一个民间医生,给他献了一个猴姜的草药。一方面煎汤内服,同时又把它捣碎外敷。很快就治好了唐玄宗的病。皇上龙颜大喜,问道,这个药叫什么名字?医生回答道,叫猴姜。皇上说,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不雅。我给它起个名字吧,叫“骨碎补”吧。
在历代本草中,能由皇帝亲自命名的药品,骨碎补可谓是绝无仅有。这或许也是“骨碎补”之名逐渐声名大噪,成为治疗跌打损伤要药的关键所在。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冬服药酒二三两,立春则止,此法终生常尔,则百病不生。”
骨碎补治疗久泄的案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述了自己用骨碎补治疗久泄的案例。
魏刺史的儿子患久泄,请了很多医生来诊治都不见效,已然到了生命垂危之时,最后只好请李时珍治疗。李时珍用骨碎补研成末入猪肾中,煨热给他吃,食后就立即止住了泄泻。
李时珍分析认为:肾主大小便,久泄必然导致肾虚,因此不能单一专从脾胃疾病来治疗。既然很多医生用药都失败了,李时珍则放弃了治脾胃的办法,考虑到久泄应该是属于肾虚引起,从补肾入手,取得良好的效果。
事实证明李时珍的分析判断是十分正确的,辨证论治,药到病除。
如今的骨碎补临床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1、骨折碎裂:骨碎补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本药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钙化和骨盐形成。也是其名之“骨碎补”的主要缘由。古今都将其作为治疗筋伤骨折的要药,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骨折。
2、肾阳不足病证:能用于治疗多种因肾阳虚引起的病证,如腰痛,耳鸣,久泻久痢、筋骨痿软等。
【性味归经】 苦、温。 肝、肾经。骨碎补根状茎入药,富含黄酮、生物碱、酚类等有效成分,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治牙疼、腰疼、久泻等功效。外用可治斑秃、***等。
一种奇特植物,请问谁知道它的名和药性
植物叫做槲蕨,水龙骨科植物。其根状茎中药名为骨碎补,有补肾坚骨,活血止痛和治跌打损伤等功效。
槲蕨具有奇特的两型叶,型态别具一格,是极有特色的一种附生藏。其粗壮的根状茎横走如姜,故又称石岩姜。根状茎上密被钻状披针形鳞片,看上去如动物皮毛一般。营养叶呈干膜质状,紧密覆盖在根状茎上,形如栅叶,可接收树上落叶鸟粪等肥料,转化为腐殖质供植株自身所需的营养。夏天新生的嫩绿色营养叶,着生在金***的新块根上,尤为醒目,它可以不断生长至秋季变成棕褐色互相覆盖在根状茎上。抱子叶从营养叶中抽出,有柄,宽大,可长达30-40厘米,宽约10-18厘米,羽状深裂,裂片互生,孢子囊群着生在叶背小脉交叉点上,呈桔***。
川断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川断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草药川断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川断的功效与作用2、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禁忌3、川断的功效和作用川断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4、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川断的功效与作用川断的功效与作用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说起川断可能很多人并不认识,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续断并不多见,但是它的功效是有很多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1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调理血脉、止崩漏。
川断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药,对于川断的功效和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川断的功效,它的功效主要是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以及调理血脉和止崩漏的功效。
第二,对于川断的作用,川断的作用有很多,主要是能够治疗一些相关的疾病,比如腰膝酸软或者是跌打损伤及骨折或者是胎动不安、崩漏带下、肿痛等等。
所以对于川断的作用有很多,它能够改善骨质疏松,并且能够保胎以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抗菌消炎、延缓衰老、治疗风湿系统疾病等等。
临床上对于川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尤其是在妇科当中应用更为广泛,所以可以根据相关的症状,选择对症的治疗。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2
川断又名续断,性味较苦、甘、微温,归于肝、肾两经。
其功效与作用如下:
1、川断有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因而得名叫续折接骨,临床上一般用于治疗腰背酸痛或者跌打挫伤、损筋折骨、关节炎等疾病;
2、续断有调血脉、止崩漏的功效,对于胎动不安、月经淋漓不断都有很好的疗效;川断有补肾、调血脉,可以用于治疗男子的遗-精,以及女子的带下,同时也可以配伍其它补肾药物治疗;
3、川断有性味苦、微温、可以调节血脉,还可以治疗初期乳腺炎,痔疮或者疮、痈、疽、肿胀,临床上一般配伍蒲公英、天花粉、当归、川芎等使用效果更好。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3
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
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1、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2、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
3、主绝伤,去诸温毒,能宣通经脉。
4、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冷。
川断可以有很好的活血补血的作用,对于身体虚弱啊或是面色苍白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还可以有调理身体体质差的作用和效果。
5、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川断可以有保护肝脏强筋骨的作用,对于养血安胎也有好处,适合孕妈妈或者是身体虚弱的人。
6、治一切无名肿毒,杨梅,天泡诸疮。
中药材川断的`治病功效和作用这些小常识,大家都知道了吧,了解的是川断可以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而且还可以有补肝肾的效果呢,对于滋补气血啊或者是补虚劳有好处,大家可以利用这样的中药材治疗疾病。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4
续断的功效有哪些?
1、补肝肾,续筋骨
有些男性朋友会觉得力不从心,吃了很多的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那可以试试续断,续断这味中药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的效果,对于阳痿不举,遗-精遗尿等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鸡峰普济方》中就曾记载续断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中药材搭配,能起到壮阳效果。
2、可缓解腰膝酸痛
续断不仅有着补肾壮阳的效果,还可以缓解腰膝酸痛的症状,《和剂局方》中曾经记载,续断与防风、川乌等搭配可以治疗风湿痹痛。
此外,续断在治疗腰膝酸痛的同时还可以强筋健骨,补肾益肝。
3、可安胎
孕妇服用续断可以有固本安胎之功,还可以帮助孕妇排出***里的毒素,减少***出血,保证胎儿的健康,缓解胎动的现象,但孕妇服用时要遵医嘱。
其实续断的功效还有很多,比如治疗水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女子产后无奶等等,但是事物不可能都是只有好的一面,像续断这种中药材更是如此,使用前一定要了解注意事项和禁忌,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续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气郁者忌用。
2、续断味苦,如果大剂量服用时,续断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恶心。
3、初痢不要使用续断。
4、可能引起过敏。
四川省卫生学院1982年9月21日发生一例服用续断发生过敏性红斑,所以在服用续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发生过敏现象。
说了这么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续断的好处以及副作用了,是药三分毒,任何一味药在服用时都要遵医嘱,请大家铭记。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川断的功效与作用
1.壮阳
川断具有壮阳的功效,可以辛温散寒,可以治疗各种肾阳不足,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症状,对于男性朋友们来说是莫大的福音。
2.治疗骨折
3.调节气血
川断还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身体的五劳七伤都可以用川断来补充,各种症结瘀血也可以用川断来消除,对于女性的气血不足导致的疾病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4.安胎
孕妇服用川断可以有固本安胎之功,还可以帮助孕妇排出***里的毒素,减少***出血,保证胎儿的健康,缓解胎动的现象,但孕妇服用时要遵医嘱。
5.治疗水肿
6.预防骨质疏松
川断含有大量的钙,因此,续断可以增加体内钙的含量,减少骨骼中钙的流失,进而有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预防骨质增生和预防骨坏死的作用。
川断的禁忌
如果身体的免疫机制不好,那么是不能使用川断的,如果没有注意而使用了川断那么身体会出现过敏性的红斑,身体会感觉奇痒难忍,甚至还会有一种灼烧的感觉,另外也有一部分使用川断会出现皮肤发红以及丘疹现象。
川断的功效和作用川断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1、川断一般情况下用于身体跌打损伤、骨折以及治疗肝肾虚弱等情况。
川断的主要归经为肝经和肾经,它可以治疗肝肾虚弱引起的腰痛乏力的情况。
可以使用川断来进行安胎、止漏、补肝肾。
2、也可以和杜仲一起服用,安胎效果更加明显。
另外其也有续筋骨、治疗骨折、消除肿痛的作用,所以川断是骨伤科常用的药物。
但是如果有需要,还是要根据医生的遵嘱进行服用。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川断是一个中药材,具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的作用。
古传川断的名称是由于此药可以“续折接骨”而来。
那么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有哪些?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1
川断是一个中药材,具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的作用。
对于治疗腰背酸痛,四肢无力,白带过多,遗精,跌打损伤,疮毒,痔疮,疮毒都有不错的效果。
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剂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孕妇如果有滑胎或者是哺乳期,奶水过少都是可以服用的。
如果在服用期间出现身上长红斑,发痒,可能是过敏引起的,建议停止用药,然后去咨询医生。
川断又名续断,性味较苦、甘、微温,归于肝、肾两经。
其功效与作用如下:
1、川断有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因而得名叫续折接骨,临床上一般用于治疗腰背酸痛或者跌打挫伤、损筋折骨、关节炎等疾病;
2、续断有调血脉、止崩漏的功效,对于胎动不安、月经淋漓不断都有很好的.疗效;川断有补肾、调血脉,可以用于治疗男子的遗精,以及女子的带下,同时也可以配伍其它补肾药物治疗;
3、川断有性味苦、微温、可以调节血脉,还可以治疗初期乳腺炎,痔疮或者疮、痈、疽、肿胀,临床上一般配伍蒲公英、天花粉、当归、川芎等使用效果更好。
在临床上,常用川断来治疗以下几种病症:
1、川断可以用来治疗肝肾不足,风湿痹痛及跌扑损伤、骨折的患者。
在治疗腰膝酸软无力的患者时,常与杜仲相须为用;在治疗风寒湿痹的患者时,可以与防风、萆_等药物一同使用;在治疗跌扑损伤或者是骨折的患者时,可以与自然铜、骨碎补等药物配伍使用。
2、川断还可以用来治疗脾肾虚弱,冲任失调之胎动欲坠或崩漏经多的病症。
在治疗胎漏下血,胎动欲坠或习惯性流产的妇女时,可以与菟丝子、桑寄生等药物一同使用,如寿胎丸;在治疗崩漏经多的患者时,常配伍黄芪、艾叶等药物一同使用,如续断丸。
药理作用
1、抗维生素E缺乏症:经小白鼠和鸡试验,证明续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
2、止血、镇痛作用:对痈疡有排脓、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
使用注意:在临床上,如果使用川断是为了达到助心阳、温脾阳的效果时,通常要配伍温理药物一同使用;若患者兼有气虚的症状时,多配伍补脾益肺的药物一同使用;而在治疗精血亏虚的患者时,则应该与补血益精类的药物一同使用。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2
1、续筋接骨
川断善于通理血脉,续筋接骨,也正是如此有川断之名,在临床上常和自然铜,乳香,血蝎等药物配伍使用,可起到活血、消肿、肿痛、促进筋骨损伤愈合的效果,比较有名的如:接骨散,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断,金疮肿痛等。
2、补肝益肾
川断固任二脉作用,可用于肝肾虚损,冲任不固,尤其是和杜仲一起使用可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肌劳损、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坏死和外伤后遗症,经常使用还可强壮体质,改善症状。
3、保护骨质
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坏死等均是骨质的器质***变,川断中含有很多的钙质,能起到补钙功效,增加体内钙质的量,减少骨骼中钙质流失,可保护骨质,缓解骨质疏松等症。
4、保胎
川断的水浸剂中含有很多的生物碱和挥发性油,能作用于***,表现为抑制收缩,并且还能充分排除对患者和胎儿的毒性物质,因此,川断有保胎功效,其生物碱有望称为治疗早产、流产的药物。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
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
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1、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本经》
2、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
——《别录》
3、主绝伤,去诸温毒,能宣通经脉。
——《药性论》
4、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滇南本草》
5、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冷。
——《日华子本草》
6、治一切无名肿毒,杨梅,天泡诸疮。
——《滇南本草说》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3
川断的作用:
1、川断治老人风冷,转筋骨痛:续断、牛膝(去芦,酒浸)。
上为细末,温酒调下10克,食前服。
(《魏氏家藏方》续断散)
2、川断治腰痛并脚酸腿软:续断100克,破故纸、牛膝、木瓜、萆_、杜仲各50克。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
空心无灰酒下五、六十丸。
(《扶寿精方》续断丸)
3、川断治打扑伤损,闪肭骨:接骨草捣烂盆之。
(《卫生易简方》)
4、川断治妊娠胎动两三月堕:川续断(酒浸)、杜仲(姜计炒去丝)各100克。
为末,枣肉煮烊,杵和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纲目》)
5、川断治乳汁不行:川续断五钱,当归、川芎各7.5克,麻黄、川山甲(火煅)各10克,天花粉15克。
水二大碗,煎八分,食后服。
(《本草汇言》)
6、治滑胎:菟丝子200克(炒,炖),桑寄生100克,川续断100克,真阿胶100克。
上药将前三味轧重(干足一分)。
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日再服。
(《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
7、川断治乳痈初起可消,久患可愈:川续断八两(酒浸,炒),蒲公英四两(日干,炒)。
俱为末,每早晚,各服15克,白汤调下。
(《本草汇言》)
8、川断治水肿:续断根,炖猪腰子食。
(《湖南药物志》)
9、川断治产后血运,心腹_,乍寒乍热:续断150克,粗捣筛,每服10克,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续断汤)
关于川断功效与作用和中草药川断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