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三步一座庙五步一条巷的台湾古镇——鹿港
在台湾所有的古镇中,保留最好的就是彰化鹿港,位于台湾西海岸的中点,是距离大陆最近的港口城市。清朝时期,这里帆影云集、商贾齐聚,繁荣富庶。现在的这里,众多古建筑被完好保留,习俗和文化依旧延续,有罗大佑《鹿港小镇》里唱的很多乡愁,还有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唱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声名显赫的历史
鹿港,旧名“鹿仔港”,因昔日多鹿,鹿的买卖十分兴盛而得名;也因拥有良好的港湾条件,曾是台湾中部的经济交通枢纽。台湾谚语“一府二鹿三艋舺”,其中二鹿为今彰化县鹿港镇,是台湾岛最繁荣的三城镇之一。
1683年,施琅平复台湾后,很多汉人陆续移居到这里。到1736年,据省文献会记载,这里的汉人数量已高达60万。
康熙时期,鹿港属于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彰化设县。雍正九年,鹿港开放岛内贸易,发展成为台湾中部米谷集散中心。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政府开放鹿港与福建泉州的蚶江口为对口港埠,由此开启了鹿港的全盛时期,商贾汇聚,有八大商业组织,合称“鹿港八郊”;人文交流频繁,因市街布局与大陆的泉州十分相似,又有“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名。
但后来,由于鹿港海岸线逐年上升、鹿港溪的淤积日益严重,商船无法直接停靠,鹿港逐渐失去港口城市的竞争力。
咸丰八年-1858-,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台湾开放安平港与淡水港对外通商,后又增开高雄、基隆两港。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日据时期,日本对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往来多有限制,鹿港的淤积问题也更严重,蚶江口与鹿港的对渡基本停止,鹿港的繁荣从此谢幕。
后来的台湾光复,鹿港没有搭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这正好让鹿港完好地保留了昔日密集的清代闽南式古建筑和众多寺庙古迹,还有蜿蜒河岸上聚集的“船头行”、商行等,都在完好地展现着往日的荣光。
三步一座庙、五步一条巷
鹿港并不很大,古寺庙、古建筑、古街道密集,来到这里的人们靠步行基本就可以游遍几乎所有的景点。
像有名的鹿港老街——“古市街”与“五福大街”,乾隆年间鼎盛时,主干道埔头街、瑶林街、大有街,即今天的“古市街”;后来旧街空间不敷使用,又另建“五福大街”,即今天的中山路,于乾隆年间初具规模,至嘉庆年间已成为最长的繁华商业街。
古街中山路,一路由北向南,可以看到坐落在街道两旁的天后宫、城隍庙、三山国王庙、半边井、服门、民俗文物馆、龙山寺、地藏王庙等众多古迹。其中,天后宫在台湾妈祖庙中地位极高,因庙中所供奉的妈祖神像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福建水师提督靖海侯施琅从莆田湄洲天后宫恭迎到台的,是全台唯一由湄洲而来的神像,被称为祖神。又因为沿海地区的民众很崇敬妈祖,天后宫每天都有很多虔诚的信徒。
龙山寺是台湾一级古迹,号称“台湾紫禁城”,是台湾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筑群。据说是由泉州晋江的安海龙山寺分化而来,因明末清初时有很多人由泉州移居到这里,自然也把安海的龙山寺祭祀习俗带到这里。寺内有台湾最早最大的八角藻井,砖雕和木雕非常精美。有句话讲“不到鹿港龙山寺,不知台湾寺庙之美”。
艋舺龙山寺
还有民俗文物馆,原为鹿港巨富辜显荣的宅第,一栋十分漂亮的西式洋楼,后由辜氏家族捐献此楼而成立。馆内收藏了许多鹿港当地的文物,包括清末民初的民生用品、服装配饰、戏曲乐器、宗教礼仪用品等,展示着鹿港清朝时期的传统民间生活风貌。
还可以去巷名过于不雅,但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窄巷道——“摸乳巷”。巷子只有70公分宽,只能容一人通过,如碰巧两人迎面走来,只好贴身而行,因此有了“摸乳巷”的戏称。但据当地老人讲,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条巷子之所以这么窄小,主要是当地居民为了阻挡强劲海风的吹袭而尽量把房屋的间距缩小造成的。而且,“摸乳巷”是由闽南语的谐音“梦麟巷”转化而来。过去许多妇女想要生个男孩子,都会到“梦麟巷”来祈福的。
九曲巷,巷道采用迂回的设计,狭窄多折,进入其中,不好出来,这正是其防御的作用。因为这里曾是清代中叶富庶的港埠,限于朝廷限令,无法筑城,这种狭窄弯曲的巷道,再辅以巷道入口设置的隘门,便能形成类似城堡的防御功能,还可以阻挡强风侵袭。
台湾手工艺的“桥头堡”
鹿港有全台手工艺“桥头堡”之称,是台湾传统工艺师承最多的地方。以全台有36位薪传奖得主来说,鹿港就占了16位。
老宅“松林居”曾是鹿港木雕匠人李松林的工作室。早年间,鹿港修古刹、建大庙时,为求尽善尽美,总会从大陆聘请功力一流的匠师来指导修建。许多匠师也因此留在鹿港,李家先祖李克鸠便是其中之一,于清道光年间从福建永春移居到这里,参与龙山寺的木雕制作,后定居,世代传承木雕技艺,至李松林四子李秉圭已是第五代。
还有中山路骑楼下的老店——吴敦厚灯笼,被誉为台湾“活的灯笼史”。据吴敦厚之子吴怡德讲,台湾传统灯笼主要有泉州、福州两式,最大差别是灯骨,前者以竹篾编织成网状,后者则呈围伞状。吴敦厚在彩绘题材上最喜欢蟠龙,认为龙与中国人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还有龙山寺正对面的“万能锡铺”小店。19世纪初,锡工艺由大陆传入台湾,彰化鹿港以通商口岸地利之便,成为这一工艺的主要集中地之一,产业盛极一时。据店主陈万能介绍,“我祖籍是大陆无锡同安,祖父那一辈就以打锡谋生,清朝末年移居嘉义鹿草乡,后来又转到鹿港,家父三兄弟分别在鹿港开了三家锡坊。我14岁跟着父亲学打锡……。”
还有鹿港闽绣,技艺来自福州,绣法以盘金绣为主,图案立体,金碧辉煌。在瑶林街上的半边井,还有许多传统工艺的匠人们长驻于此。
鹿港老街
街巷里的特色小吃
鹿港小镇周边的泥质海滩盛产大量海鲜。有一种是当地的特产——虾猴,常被装在小篮中兜售。虾猴长相奇特,头部像蝼,台语称之为肚猴,尾部则像虾,大概因此得名虾猴,壳很薄,可以直接入口。每年农历的三月到九月是虾猴的产卵期,膏黄饱满,洗净后用盐卤煮熟,装在玻璃瓶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吃起来,虾猴的身上几乎没有肉,满满的全是黄,香味类似蟹黄,非常咸,鹿港有句俗话叫“一只虾猴三碗粥”。
还有鹿港的蚵仔煎和蚵仔汤,以肥美料多而闻名。还有外地无法比拟的美味乌鱼子,早年在台湾的宴席中可以与鲍鱼、鱼翅相提并论。鹿港的野生乌鱼子比养殖乌鱼子身价要高出很多。每年冬天是捕乌鱼好时节。在台湾除夕夜,乌鱼子可是当地一桌丰富年夜饭中的重头戏码。
鹿港的第一市场和天后宫庙口则集中了许多当地的乡土小吃,有芋丸、蚵仔煎、肉圆、面线糊和酱菜等等,非常丰富多样。
鹿港特色小吃
如果游鹿港,由台北搭乘统联客运往鹿港方向的班车即可到达。这里随处可见的古朴的闽式庙宇、古街市、古建筑,都在记录着过去两岸商贸往来、人文交流的盛景,其间保留的古老文化和习俗,是远离故乡人们的浓郁乡愁,也让这里成为一个最具台湾本土文化的地方。
编辑丨果然
东方财经杂志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鹿港详细资料大全
鹿港是台湾省彰化县的一个镇,西面靠台湾海峡,东、南、北分别与秀水乡、福兴乡、线西乡以及和美镇相邻。面积39.46平方公里,人口8.5万人。
鹿港名称的由来一说是因为荷兰时代此港口输出大量的鹿皮而得名。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 :鹿港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天后宫?龙山寺?文祠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台湾彰化县 适宜游玩季节 :春夏秋适宜游玩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交通信息,主要景点,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传统工艺,鹿港美食,地名起源,鹿港别称, 交通信息 自台北市承德路搭往鹿港的统联客运;或自台中市后火车站、彰化火车站前搭往鹿港的彰化客运。 主要景点 鹿港拥有八景十二胜的隽永景致,包括曲巷冬晴、隘门后车、宜楼掬月、瓮墙斜阳、新宫读碑、意楼春深、楼井雕栏、半井思源、日茂观石等,每处皆有饶富趣味的典故或是颇具特色的建筑形制。 中山路后方的金盛巷就是九曲巷及十宜楼二处胜景,曲巷是为了阻挡鹿港冬季强烈的海风而设计,“曲巷冬晴”意即在此;十宜楼又称为“跑马楼”,典雅秀丽,是全台颇具特色的古建筑。十宜楼附近有小规模的瓮墙,但保存较完善的,首推距离民俗文物馆约100公尺的谢宅,共有120只酒瓮,独步全台。 十二胜中以“意楼春深”最著名,意楼今名“天遗室”,为一闽式阁楼,位于九曲巷侧巷的庆昌古厝中,楼上有一面以葫芦与古钱交错变化的圆窗,古意盎然,吸引不及游人的目光。 此外,鹿港还有文开书院、龙山寺、天后宫三大古迹,以及专为保存民俗文物而辟建的民俗文物馆;除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外,鹿港小镇的街头巷尾,亦处处流露著乡土的纯朴与古意,如僻处在小巷中的古厝老宅,中山路上仍可见到的古早式中药行、布店等,一趟鹿港古风巡礼,可以中山路为轴线,循线走访。现代的景点则有白兰氏健康博物馆、台湾玻璃馆与彰滨秀传健康园区等。 隘门 行过后车巷,一座刻写着“门迎后车”的砖造建筑,就是昔日作为防守巷弄、划分地盘的隘门;早年漳泉等各籍移民械斗频繁,加上地方富裕,受盗匪窥觎,因此居民便在巷弄中设定隘门,入夜即关闭,是鹿港市街的特色之一。 九曲巷(金盛巷) 鹿港近海,冬季时,名为“九降风”的东北季风,横扫大街小巷,寒冷刺骨。为了阻挡严风,许多老街都设计得狭窄多折,泛称九曲巷,能成功阻挡强风侵袭,使巷内温暖宜人,有“曲巷冬晴”之喻,今日以金盛巷最具此特色。 瓮墙 瓮墙是传统鹿港民宅中一项极富特色的装饰,以空酒瓮垒砌成墙,通风而美观,而酒瓮多得可以拿来砌墙,也反映出鹿港昔日的富足。 意楼 以凄美的闺阁故事引人流连,据说这里曾住着一位 *** ,夫婿赴试久去未归,日日凭窗守候的妇人,最后竟抑郁而终。意楼的圆形花窗,以古钱与葫芦图案拼成,蕴含求财祈福的意味,一旁杨桃树摇曳烘托下,更显妩媚。 十宜楼 在九曲巷(金盛巷)底,抬头可见一座嵌著碧绿琉璃瓦的红砖“跑马楼”,两侧的楼房,就是从前鹿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十宜楼”,所谓十宜乃指琴、棋、诗、画、酒、花、月、烟、博、茶十项文人雅事,曾有流传诗句“衢弯九曲狂风阻,楼号十宜雅士临”,道出了鹿港昔日的文风情致。 天后宫 列属三级古迹的天后宫,约草创于清康熙年间,奉祀由湄洲天后宫恭请而来的二妈;原为求航海平安而立的小庙,后经不断扩建,才成为今日的规模。过去鹿港居民多赖渡海贸易与捕鱼维生,因而对妈祖信仰特别虔城,天后宫至今仍香火旺盛,亦是鹿港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台湾各地从鹿港天后宫分香出去的庙宇高达600多座,因此终年都有络绎不绝的香客回来进香,300年来,香菸薰黑了妈祖脸庞,因此信徒们均称其为“黑面妈”或“香菸妈”可见香火之盛。而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辰,如潮涌至的进香团更使天后宫为之沸腾,为鹿港的一大盛事。除了信仰上的重要性,天后宫的建筑亦颇有可观;精致的细部装饰、朴拙的石雕、正殿中神气活现的千里眼、顺风耳塑像,以及清乾隆、光绪皇帝御赐的御笔匾额等,都不容错过。此外,天后宫后殿辟建为妈祖文物馆,展示旧时妈祖出巡所用的各式凤冠神轿等文物,并不定期推出鹿港宗教文物展览。 文祠 文祠全名为“文昌帝君祠”,包括文祠、武庙及文开书院,文武并立,十分特殊。文开书院建于清道光4年(1824年),外观简朴大方,由当时的鹿港海防同知邓传安率八郊共同兴建,为纪念明末大儒沈光文(字文开),因而取名文开;昔日书院的藏书量多达30余万册,并延聘名儒化育学子,是老鹿港重要的文教发祥地。文祠建于嘉庆17年(1812年),主祀文昌帝君,亦是昔日鹿港文人的精神信仰中心,文祠格局与文开书院非常相似,最大不同处在于文祠入口两壁题满了各式法书,为鹿港书法名家之作,颇有可观。武庙鲜红的外观颇为醒目,主祀关帝圣君,一旁配祀周仓、关平与赤兔马,均出自昔日福建名师的手笔。 鹿港民俗文物馆 鹿港民俗文物馆为台湾民俗文物收藏最完善的展馆之一,原为昔日鹿港显贵辜显荣的故居。全栋建筑仿文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风格,为本世纪初西化风潮下的精致之作;馆内收藏了多达6000件的台湾传统民俗文物,俨然一座丰富的历史宝库。文物馆内包括近20间陈列室,展出文物以清中叶至民初的生活器物、家具、书画、宗教礼俗等用品;如清末民初的刺绣服饰、精雅的螺钿家具、古早的乐器,甚至织布机、剃头摊子,不论是富贵人家的居家陈设,或是寻常百姓的生活日用品,皆具历史价值。此外,馆中亦展示鹿港老照片、旧市街模型,并播放鹿港古风等视听影片,值得细览。 地理位置 鹿港原名鹿仔港,隶属台湾彰化县,位北纬24度至24度10分、东经120度22分30秒至120度30分;东接秀水乡,西临台湾海峡,南与福兴乡以福鹿溪为界,北与线西乡、和美镇相临,为台湾三百年史中的一个历史重镇。 鹿港在彰化的位置 台湾有所谓“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台北万华)”的说法,其“二鹿”指的就是鹿港。鹿港在清朝时间和中国大陆的渊源就很深,乾隆49年(西元1784年),和福建泉州蚶江对渡直航之后,贸易更为频繁,也造就鹿港的鼎盛繁荣,曾经是台湾的第二大城镇。 历史沿革 鹿港早期汉人移民未大量迁入之时为平埔族之巴布萨族(Babuza)之居住地,当时属马芝遴社,其住民过著较原始的生活。在荷兰人占据台湾之前,传说是原住民猎鹿的地方。于清光绪八年时有一位叫黄逢昶的人曾来台游历,写了一本《台湾杂记》,并写了一首《鹿仔港熟番打鹿诗》:“山环海口水中流,番女番婆夜汤舟;打得鹿来归去好,歌喧绝顶月当头。”其中我们不难想见当时原住民生活于此的悠闲景况。 鹿港 鹿仔港之地名首见于清康熙34年(1695年)高拱干所修之台湾府志卷四武备志:“台湾水师左营......一分防鹿仔港,系报部本营官兵轮防......。”而鹿仔港被首称为“鹿港”则见于清乾隆48年(1783年),福建将军永德奏设正口,曰:“......至北路诸罗彰化等属,则由鹿港出洋......”。光绪年间,因港口渐渐淤塞,航运渐被鹿港街西方4公里处之冲西港替代。日据初期(1895年),鹿港曾一度又称冲西港。 传统工艺 除了古迹之外,鹿港是全台湾传统工艺师承最多的地方,以全台有36位薪传奖得主来说,鹿港就占了16位,像三义可能只是木雕闻名,但在鹿港就有金雕、银雕、木雕等等,这些匠师工艺作品吸引不少外国人驻足。王惠美指出,近年来,到鹿港一游的陆客以访问团最多,这些匠师工艺总是让来自大陆的学者、官员惊喜连连,也成为访问团每到鹿港必造访的地方。 鹿港美食 除了特有的手工艺品之外,鹿港的美食小吃与茶点,也是远近闻名,其中,有海鲜美食、风味绝佳的乡土小吃如鱿鱼羹、肉圆、面线糊、肉包、虾丸、扁食、蚵仔煎、生炒五味、面茶、杏仁茶等,还有著名的传统茶点如凤眼糕、绿豆糕、牛舌饼、猪油粩等! 地名起源 因地名似鹿,故名为鹿仔港。 因台湾中部昔日多鹿,鹿港为鹿群经常聚集之地,从荷兰据台至清初,鹿群遍布,鹿的买卖非常兴盛,故汉人便称此地为鹿仔港。(此说较受普遍认同) 平埔族语 Rokau-an 之闽南语音译,但此语原意已经不明。 鹿港别称 鹿港在台湾叫做“小泉州”,不同于台湾其他地方不同程度泉漳滥的闽南语,鹿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乡泉州话的特色,与泉州府城腔高度一致,受漳州话的影响很小,此外,鹿港与泉州民俗相同,两地有着很深的渊源,往来交流也很频繁。之前,鹿港天后宫已经连续两年组织信众到泉州进香,今年是第三年来进香,这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台湾旅游攻略,去几天能够玩到大部分值得去的地方啊,都有哪些美食呢
玩转台湾的其中方法:
真的离台湾越来越“近”了!这个只有36000平方公里大的小小岛屿,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陌生。如果真的很快有机会踏上这座小岛,你想要了解的,决不仅仅只有阿里山、日月潭。
坐三轮车,回到鹿港小镇
有几个三十来岁上下的人,没听过罗大佑的《鹿港小镇》,没被打动过呢?有个同学说,这歌,弄得鹿港小镇这个从未谋面的地方,亲得跟我自己老家似的。不过,这里倒真是刚刚过逝的原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老家。现在,这里是世界各地背包客必去之地。
最值得一试的,是在闹市街边招一辆三轮车,在小镇来个两小时或半天的“深度游”,细细逛来;小镇的故事传闻呢,不妨就跟车夫大哥走在路上,慢慢聊。聊得好了,他没准会带你去尝最地道的小吃呢。
十七、十八世纪,这里曾是台湾中部的门户港口,当时街道上加顶棚的商店鳞次栉比,形成知名的“不见天”店街奇景;本世纪初,因为民风保守,拒绝让铁路、公路通过,加上港淤,使鹿港从全台第二大都市变成小城镇。不过也正因如此,鹿港的古老风貌才得以保留下来。
鹿港最迷人的便是那些古巷,里面尽是些门面窄窄、屋宇深长,极有特色的老房子,为现今的台湾所少有。还记得罗大佑歌里念念不忘的“庙里的香火是否依然虔诚”吗?鹿港的古庙集艺术之大成,是建筑的精华,值得细细鉴赏。
行程建议:在西站搭乘往彰化的直达车,约30分钟1班,车程约3小时,下车后转达彰化客运到鹿港,到浪漫小山城,喝茶看海。
台湾有什么值得一去的远离喧嚣的小镇吗?
说到台湾旅游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台北。其实台湾也有很多小镇值得玩味。
小的时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老师告诉我们,台湾离我们可近了,就隔了一条台湾海峡。但仅仅隔着一条海峡,余光中却说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见,要跨越海峡去到另一头并不太容易。
趁着现在能这么方便地去台湾,趁着自己有假期,于是拉上行李箱只身赴往台湾。一到台湾的桃园机场,和早先预订的接机师傅碰上面之后,我们就驱车前往九份。
九份是个小山城,早年因盛产金矿而兴盛,矿藏挖掘殆尽后从而没落;九份也是一个小镇,后来因为日本动画师宫崎骏以它为原型创作了《千与千寻》而再度闻名。当车还是绕着盘山公路开的时候,我知道,九份要到了。我订的民宿在九份的轻便路,这条路上有很多民宿。
因为车无法开进这狭小的道路,于是接机师傅停下车拎过我的行李告诉我民宿的具体方位,还交代我到了民宿后给他发个短信。在找民宿的路上,还是走错了。正当我在路上观望呢,有个依伯走过来,问我要找哪一号?我把具体地址告诉他,他立马帮我谷歌了地图,然后告诉我该怎么走。最后,我顺利找到了名宿。老板特别热心地帮我提行李,问我从哪来。知道我来自福州后,他说,"哎呀,之前台风你们那边好像很严重啊,现在没事了吧。"我笑着回应现在没事了。
我订的房间不大,但很温馨,临街。稍事休整后,我就去找阿妹茶楼了。毕竟九份会如此出名,多半是因为阿妹茶楼。此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阿妹茶楼的灯都开起来了,很美,但是人也很多。大家都堵在本就不宽的石板阶梯上,如果拍照,肯定是一堆路人甲乙丙丁。我有点无奈也有点扫兴,毕竟来到这里,不和它合个影好像总有点遗憾?
九份在某个角度和重庆有一些类似,总是有很多很多的阶梯。房屋也是靠山而建,而狭窄的街道和陡直的阶梯再搭上点亮了红灯笼的鳞次栉比的房屋,看起来煞是美好。
这里再往上就是阿妹茶楼了
这座就是阿妹茶楼
在陡直的石阶两侧是各种小店,一步步踏上台阶,眼睛在两侧来回观看,看到感兴趣的小店就钻进去看一看。
我顺着阶梯往上爬,一直走到了九份国小,路好像到了尽头,我才原路返回。也许是人太多,也许是因为被人潮弄得没有太多的心情,我在回头路上就匆匆吃了碗热的阿柑姨芋圆就快步返回了。九份的芋圆和我之前吃过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特别地软糯。但即便它非常软糯滑润,却丝毫不影响它的Q弹。
阿柑姨芋圆
在返程的途中,因自己乱窜,无意中在一个拐角发现了一个看夜景的好地方。我的对面是海,我知道,虽然我看不到,山脚下房屋的点点灯光和蜿蜒公路的星点路灯,让这个小山城看起来那么美。
九份夜景
第二天凌晨不到4点,我醒来了,然后没了睡意,想想索性出门去看看没有人的九份吧。不到5点钟我就出门了,当然先去阿妹茶楼,但是没有了红灯映衬的阿妹茶楼好像没有人所有它该有的光辉。在那里安安静静的,好像突然被人忘记了一样。
不到5点钟的九份
没能看到想要的景、拍到想要的照片,就顺着轻便路一直往下。白天的九份和晚上的九份相别很大,没有了那样的喧嚣和热闹,看起来就是安安静静的一座小城。路上鲜少游客,只是早起的老人,和流浪的猫猫狗狗。
民宿门前的景色
带你看不一样的九份
路过的小邮箱
后来,我顺着轻便路走到了汽车路,天已经慢慢亮了。蓝色的海已经变得非常清晰,九份的寺庙也变得鲜活起来,空气很好,心情自得。
回民宿洗漱完,吃了一份老板娘亲手制作的热乎乎的三明治,我又再次出门,想要买些东西,心里惦记着还没吃到的草仔粿和给爸妈带的小礼品。
正在搓芋圆的人们
买了一个喜欢的红豆味的草仔粿,和芋圆一样,Q弹爽口,后悔没有多买几个。也挑到了想给送给爸妈的礼物。于是就心情舒畅地返回民宿,准备收拾行李去瑞芳火车站,搭乘台铁转战下一站——台北。
拉着行李箱走向公车站的路上,发现太阳已经升起,在它的映衬下整座小城也睁开了眼。天蓝的像P过那样的不真实,每座房屋的外墙颜色开始分明起来。在这座叫做九份的小山城,我虽然总计是待了不到24小时,但我深深地爱这座小山城。小城的故事也许不多,但是你我是其中的那一个。
专注个人成长 微信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ID:living4ever )
台湾鹿港小镇的名胜古迹
彰化的鹿港老街不大,但可玩赏的地方很多~
尤其又有很多百年老店,建议1天半的时间~
一府二鹿三艋舺,古时曾是台湾第2大城的鹿港,300年的历史,
留下古老街巷,精致传统建筑,丰富民俗生活...令人留连忘返~
天后宫
宫前广场出名小吃:著名牛舌饼,式样繁多的海产...
制扇:在天后宫前,中山路口一带,数家扇子店或艺品社.
奉天宫
中山路最北端,有两座紧邻庙宇-奉天宫和北头福德祠,
供奉历史长达300年以上,相当具有传奇色彩.
紧邻的北头福德祠,则是鹿港最古老的土地公庙.
日茂行
沿泉州一街走,便到日茂行-昔日鹿港首富和最大的船头行.
泉州街一带,从前正是船头行聚集区,是巨贾云集繁华地带.
新祖宫
新祖宫是鹿港3座妈祖庙中唯一古时官建,
可看到穿官服戴宫帽的千里眼及顺风耳,和常见的大不相同.
(是清福康安为感谢妈祖庇佑,奏请乾隆皇帝拨款建的妈祖庙
当地居民为与原有的天后宫区分,而称之为 新祖宫)
南靖宫
不起眼但它的存在,却是漳州人曾移民鹿港的最佳见证.
厦郊会馆
紧临南靖宫的老人会,是目前鹿港老人聚会活动的场所.
有人拉琴,有人下棋,一派悠闲气氛,仿佛岁月到此也放慢了脚步.
其实翻开这里历史,两百多年间,由王宫,厦郊会馆,公会堂,中山堂
到今天的老人会,历经数变.特别是,每晚在此可聆听南管演奏,
非常难得.所谓厦郊,是指与厦门贸易的商行所组的公会,
是清代鹿港八郊之一,最盛时共拥有100多家商号.
古市街
往前走数步路,便踏入一条充满朴实古风的老市街.
街面不宽,大约3至4公尺,地面铺着红色面砖,两旁紧密相接的是
各式各样传统形式老店铺.走在其中,不禁让人错觉有回到过去之感.
这就是鹿港繁盛时期码头区的主干-旧街.
隘门
穿过埔头街32号的巷道右转后,只见巷中央有个类似牌坊的砖造建筑,
上题"门迎后车",这便是鹿港早期众多隘门中,唯一仅存的一个.
半边井
走到瑶林街,一户题有"三槐挺秀"的大宅院前,不妨停下脚步,
在墙边可看到半口井露出墙外,这便是鹿港有名的"半边井".
石敢当
在泰安宫前,转进小巷弄,崁着一块长条形的石碑.
这就是位于后车巷中,鹿港少数现存的街道避邪物-石敢当.
碑文虽然简单,字体不大,但隐隐然有股凛然霸气,强悍有力.
市场前小吃
穿出宁静的后车巷,却是一片热闹.喧哗景象.这里是第一市场,
每天中午及傍晚4-5点时,便聚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价廉.味美.
料实的乡土风味,让人饱餐一吨之后,对鹿港之旅更加回"味"无穷.
九曲巷
从第一市场走到民族路上,能在商店间找到"九曲巷"的入口.
这个不起眼的入口隐秘幽静,正暗示着巷内奇异的空间特色!
宜楼
走在金盛巷内,抬头可看一小段"天桥"横空而过,红砖和暗绿色琉璃
砖瓦搭叠出来的低矮墙桓,为巷内增添几分典雅,这便是"跑马廊".
而两边连通的楼房,就是著名的"十宜楼".
意楼
到"意楼"之前,会先经过一栋大宅院,门板上留着斑驳的长庆.宜昌字样,
这便是昔日厦郊旗下的大行号"庆昌".而意楼正是庆昌大宅院中的闺房.
兴安宫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兴安宫,是早期鹿港第一座妈祖庙.庙门窄.进深长,
是早期鹿港街镇寺庙常见的形态,至今仍保存着古貌,被列为第3级古迹.
杉行街
制香的小巷走出来,便是杉行街.街面不宽,人车稀少,在100多年前,
这条街竟是福州杉材的专卖市集!鹿港曾是繁荣商业聚落,
早期各种行业分据各处,例如杉行.米市.竹行.猪市.牛市.鱼市..
凤山寺
红瓦.绿匾.蓝柱的凤山寺,在灰朴朴的德兴街上特别强眼.
君子巷!!!!
走进巷内,只觉光线突然暗下来,在两侧高墙的夹围下,
只见头顶一线天光,狭窄.幽长空间感十分特别,如果男女面对面走过来,
擦身而过时,将会是多么的尴尬的情景,于是便出现许多名称,
如护胸巷.君子巷.但都不及粗俚的"摸RU巷"来的出名!
龙山寺
格局宏伟,雕刻精致,公认是台湾现存最佳的清代传统建筑-挺秀的山门.
壮阔的三川殿.独特的戏亭.建筑之美.雕刻之精,都是全台之冠,
难怪被列为第一级古迹.
金门馆
金门馆和金门大有渊源.为什么称为馆而不是寺.宫呢?
原来这是栋兼具金门同乡会馆功能的庙宇,台湾庙宇中是非常特殊例子.
地藏王庙
总是紧闭大门,只开左门,香客稀疏,令人觉得冷清而阴沉.
其实,这正是间阴庙,供奉主掌阴间的地藏王菩萨,是十分独特而重要庙宇.
文开书院
青云路上,有3栋引人注目的大型传统建筑-由外往内,依序是文开书院,
文祠,武庙,一字排开,占地宽广,可说是全省罕见的奇特景观.
大街
中山路是鹿港最热闹的街道,在现代化的街貌下,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
是建筑特色,或是传统手工艺,都极为丰富,可说是游览鹿港绝不可错过的.
以往鹿港著名的"不见天",其实便是中山路最繁华的一段.
制锡器
由中山路南端往北走,玻璃橱窗里展示着各式各样银白的锡器,亮丽炫目.
这便是鹿港少数仅存传统锡店"万能锡铺",这古老手艺,在陈家是4代传承!
瓮墙
眼前的瓮墙应有4排(下面2排已被挡住),每排15个酒瓮,如一副大算盘似.
在这栋老宅的左右两面,共用了120个酒瓮,数目之多,堪称全台第一!
民俗文物馆
欧式风格的民俗文物馆,在古风洋溢的鹿港街镇上,显得格外突出.
这栋建筑原是鹿港闻人辜府显荣的宅邸.豪华的外观的华丽的装饰,
正是辜氏一生荣华的最佳注脚.目前馆内收藏有极为丰富的民俗文物,
规模与特色都相当可观,不妨先仔细观赏精彩的建筑立面,再入内慢慢浏览.
元昌行
由民俗文物馆原路退回中山路,走到民族路口,可见到老商号元昌行.
这带是以往鹿港最繁华商业中心,高耸的3层楼店屋,正说明当年辉煌的历史.
鹿港传统茶点
在中山路与民族路的交叉口,聚集几家传统茶点的老店-玉珍斋.郑玉珍等.
著名精巧的传统茶点,都是鹿港人与外地人游客非常喜爱.
鹿港人常自豪说:富贵3代,方知饮食.
泉郊会馆
悬挂1块"鹿港金长顺泉郊慈善基金会"小木牌,说明了这里不同凡响的身份.
这是当年鹿港最大郊行"泉郊"的会馆旧址,"金长顺"是它的行号.
鹿港昔日曾有"八郊",这间会馆是唯一仅存,目前以慈善基金会的形态维持!
三山国王庙
客家人移民鹿港相当早,并于清乾隆创建三山国王庙,祭祀乡土神三山国王.
占地宽广,气势宏伟,绝非今日狭窄庙貌可以相比,是属客家人祭拜的人群庙.
制灯笼
许多古老的手艺店并不靠醒目的店招吸引顾客,却自然有股独特魅力使人驻足,
就像吴敦厚灯铺里,专注的老师傅,与悬挂的五颜六色传统灯笼交相辉映.
百年香铺
骑楼店口下,整块未经修着凿的原木招牌上简单嵌着"金玉"大字,浓厚檀香气味
弥漫四周.被缭绕香烟熏得黝黑的店内,琳琅满目陈列着的是"鹿港香"百年传奇.
这儿,便是鹿港制香的老字号"施金玉香铺"所在地.
城隍庙
城隍庙是间历史悠久的古庙,被列为第3级古迹.庙内幽暗静肃,众神森然罗列,
特别显出阴森森的气氛,令人不寒而栗.从此庙再往前走,可回到起站天后宫,
鹿港之旅便在此结束!
打的好累~~
看完这篇漫步介绍~你大概够了,不用去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