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植物油真的比猪油好吗这么用油才真的健康
猪油,是中国厨房里最受宠爱的油脂之一。
一碗朴素的白米饭,加上猪油一拌,更是让人唇齿留香,是无数人忘不掉的记忆中家的味道;
炒菜时放一勺猪油,即使是青菜,也会刹那间完成升级,变为香喷喷的佳肴~
猪油吃起来很香,但很多人却觉得它会加重心血管疾病,对人体有害,不能吃!事实真的如此吗?
猪油危害大,是心血管病的元凶?
大众认为猪油不健康,是基于猪油含有饱和脂肪这一点,而饱和脂肪酸容易使血脂和胆固醇升高。
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导致的,比如高血压、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能单一地让猪油“背锅”。
更何况猪油中也有约47.5%的单不饱和脂肪酸,11.5%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二者对于调节血脂水平还是有意的;还富含维生素A、B、D,且与其他植物油相比热稳定性高,在烹饪过程中不易分解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因此,我们不必将猪油当做洪水猛兽,对于健康人,生活中偶尔吃一次猪油,其实并不会有太大风险;
而若是已确诊心脑血管疾病,最好还是少吃猪油及其制作的类食物,例如玫瑰饼、猪油粽、八宝饭、青团、莲蓉酥、酥油饼等。
吃植物油更健康?
有人认为,既然猪油需要严格控制量,那么直接摈弃猪油,改用植物油会不会更好呢?
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植物油中主要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在一定条件下,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会转变成反式脂肪酸:
①植物油在精炼过程中,温度常高达200℃以上,就会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
②植物油在长时间高温加热时,如长时间煎、炸等烹调时,可产生大量反式脂肪,增加心脑血管风险。且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越多。
反式脂肪也叫“恶魔脂肪”,它比胆固醇的危害更大,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调查发现:每天的膳食总热量中,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就会使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25%。也就是说,人体根本不需要它,摄入后反而损害健康。
健康吃油,牢记三点
食用油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它与健康息息相关,究竟该怎么吃呢?
避免只吃1种油
如果脂肪酸构成类似,换着吃和不换的区别并不大。比如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类似,茶籽油和橄榄油类似。
不同油脂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比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换。
每天不超过3瓷勺
不管哪种食用油,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在25~30克,如果体重超重,建议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家里喝汤用的白瓷勺,一瓷勺差不多是10克的烹调油,全天别超过3瓷勺。
不要让油热到冒烟
如果等锅里的油冒烟才下锅炒菜,此时油温接近250℃,这样的温度会使油脂劣变,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
开封后的食用油建议在3个月内吃完
如果家庭人口少,建议用小瓶分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灶台存放。因为在有光线照射以及高温的情况下,油的氧化变质速度会非常快。
且开封后的油最好在3个月内吃完,不然也容易氧化。
(CCTV回家吃饭)
植物油和猪油哪个更健康?
很多朋友认为,植物油一定比猪油更有利于健康,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食用油的健康问题。
动物油和植物油之争的根源到底在哪?
动物油和植物油之争,归根结底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争,从结构上来说,饱和脂肪酸是含单键的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是含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从外观上来看,含饱和脂肪酸多的油类,往往易于凝固成白色的膏状,如猪油;而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往往呈透明清亮的液态,如大部分的植物油。
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一种公认的观点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易造成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和胆固醇的升高,造成高血脂和血液的斑块,而不饱和脂肪酸则有清理血管的作用,实际上仔细来分析,并没有那么简单。
然而饱和脂肪酸真的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完全“坏”的脂肪酸吗?当然不是,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会导致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而胆固醇虽然说起来大家也觉得不好,其实那只是对高血脂的人来说的,胆固醇在人体中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对于人体提供能量、合成胆酸、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体每天需要月300mg的胆固醇,只有长期过量摄入或生成胆固醇,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形成高血脂等问题。
相对于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也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它对于保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合成前列腺素、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都有着良好的生理功能,但不饱和脂肪酸就都是“好”的脂肪酸吗?也并非如此,研究发现,对于含有6个碳的不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也有可能造成心血管的问题,而还有一项研究发现,一种造成动脉血管变脆的动脉血管蚀斑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不饱和脂肪酸,而不是饱和脂肪酸。
猪油和植物油到底谁健康呢?如何吃更健康?
看了上述内容,相信大家能够明白,并非不饱和脂肪酸都是“好”的,也并非饱和脂肪酸都是“坏”的了吧。而猪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37%左右,剩余的也是不饱和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植物油确实高出许多,但适量吃一点猪油,特别是健康人群适量的食用猪油,对健康是不会有影响的。
在这里,我们不谈谁更健康,而是说一下如何吃更健康——
1. 对于猪油和植物油,李药师建议,搭配食用最健康!不要觉得单吃植物油就一定更健康,实际上人体每日还是需要补充适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除了能促进胆固醇的合成,还对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日常膳食中其他方面摄取胆固醇较少的朋友,可以适量的吃一点动物油,但一定不要多吃,具体建议,不要超过日常用油配比的20%为宜。对于高血脂的患者,则更应减少猪油的摄入,不一定非要彻底杜绝,偶尔吃一点,不要超过膳食用油比例的5%,对血脂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2.还有一类朋友,如果您发现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测量值都很低,身体较弱,又经常便秘,可以适当在饮食中增加动物油的比例,动物油可以为您的身体快速补充饱和脂肪酸,均衡身体营养,更利于您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猪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A等优质的油溶性维生素,对于身体的维生素补充也是很有益的。
猪油和植物油哪个更健康?正确的烹饪方式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柴米油盐,其中的食用油不知道你家都吃些什么油。食用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植物油,另一类是动物油。食用油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是按照脂肪酸是否含有双键,将油脂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科普一下,什么是饱和脂肪酸?什么是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因为没有不饱和的键,所以很稳定,一般呈固态,也不容易被氧化,比较耐高温,而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含有不饱和的键,所以不稳定,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耐高温的性能也比较差。所以很容易看得出猪油在常温下呈现固态,属于饱和脂肪酸,而植物油多呈现为液态,属于不饱和脂肪酸。有些人认为,吃猪油不好,所以只吃植物油。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猪油和植物油哪个更健康?很多人都理解错了,原来是这样饱和脂肪酸在肉类、全脂奶粉、奶酪中含量比较丰富,过量食用饱和脂肪酸会升高人体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以不能长期食用单一的动物油,所以建议每天食用动物类脂肪的量,在一天当中的油脂类总量的10%以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不能一棍子打死饱和脂肪酸。饮食不要过于单一,多样性才能保证营养的全面和健康。
烹饪不当,才会威胁身体健康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玉米油、葵花油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烹调不当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醛类致癌物质,举个常见的例子,我们常吃的炸鱼和炸薯条,致癌物质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要高出来上百倍。
而橄榄油、猪油、黄油或者是椰子油等,这些耐高温的饱和脂肪酸,却很少产生有害物质,比例大大下降,所以日常选择油脂不要过于单一,尤其是多样烹饪的时候更是不能都选择一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也要搭伙过日子的呦。
再好的油,油烟也是要不得的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吃穿都有所讲究,有些的厨房调味料也就讲究高级特级的,对于油更是要求高。但是再好的油,也要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和饮食的多样性,要减少油烟的摄入。暴露在油烟当中,不仅会增加呼吸系统的患病率,还会导致肺通气功能的下降。所以在烹饪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等到油烧冒烟了再炒菜;
2、不要反复使用食用油,也就是不能反复高温;
3、最好使用吸油烟机和无烟锅;
4、如果炒菜产生油烟,要及时排烟,避免长时间吸入。
总之,油要选好,种类不要过于单一,经常更换比较好。建议购买小包装,避免高温或者久储变质,另外,每天的摄入量要控制,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如果一家三口的话,每个月2.5L左右的油就可以,建议买小桶的油,然后第二个月可以购买其他种类的油脂,这样比较方便,也比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