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神回复看什么看今天筋斗云限号
[沙雕问题1]
我这毛笔字写的如何
图片
[沙雕问题2]
天鹅湖好像混进了一只什么东西
图片
[沙雕问题3]
他还怕别人抄他的
图片
[沙雕问题4]
看这个状态已经喝了很久的药了把
图片
[沙雕问题5]
李世民千年前亲手栽下了它让它美了一千四百年可惜千年已过早已物是人非它已长大而他早已逝去
图片
[沙雕问题6]
不打扰你了,安心睡吧
图片
[沙雕问题7]
在郑州,至少要来云中漫步吧!
图片
[沙雕问题8]
刚租下来的房子,房东告诉我步行三分钟就到海边了
图片
[沙雕问题9]
想半天也没想出来这到底是个啥
图片
[沙雕问题10]
和开盲盒一样***
图片
[沙雕问题11]
养你两年,一天地都没耕过,一天车都没拉过,今天竟然吃草,今天敢吃草,明天就敢吃人!!!
图片
[沙雕问题12]
那是我的金箍棒,别抓了
图片
更多神回复尽在公众号:我的名字四个字:每天06:40准时更新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每日更新:陪你度过漫长岁月
西游记1--10回内容概括,100字左右
第一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第九回: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第十回: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这部***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扩展资料:
“大闹天宫”中的叛逆者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并且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十万天兵天将望风而逃,天宫统治播摇欲坠,以致玉皇大帝不得不向外求援,这些虚构和幻想的情节是以现实中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作为基础。
“大闹天宫”以孙悟空的失败而结束,这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所受的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有关。同时必须指出,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和以后的皈依佛法,也是情节发展上的必然要求。
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放弃洞天福地、自在为王的生活去帮助唐僧西天取经,不如此安排,就无法过渡到下面的取经故事。而且西游记故事的基本轮廓早在吴承恩之前就形成了,作者很难在这种关键的地方进行根本性的变动。
西天取经本身还包括四十一个小故事。绝大部分里面出现了作怪的妖精。这些妖精来历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阻挠取经事业的进行。它们之中有许多其实是自然灾害的幻化,但当它们化身成为妖魔,在战斗中作为邪恶势力的一方而出现,本身就获得了社会的意义。
吴承恩所着力描写的是西天路上每一场具体的战斗,是孙悟空如何在与阻挠取经的邪恶势力作斗争中取得胜利。总起来看,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幻想的情节,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勇敢前进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摧毁社会上一切邪恶势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游记
西游记二十七回的赏析
1、孙悟空的态度是:只要是想吃唐僧肉的,决不姑息,哪怕唐僧咒他。
2、唐僧的态度是:万物都是生灵,妖怪也是有灵性的。可以点化的佛门***就应该去点化。总之唐僧对妖怪无时无刻都有一颗慈悲之心。
3、猪八戒的态度是:最好不要碰到妖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遇到什么厉害的妖怪,他也会给***兄搭把手。本人觉得猪八戒是消极抗妖,凡事有***兄顶着!
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但就妖怪这个问题来说,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三者对于妖怪的态度作了一个对比.
好处是:一方面能让三者不同的形象再次跃然纸上,也能取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二十七回主要内容及赏析: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篇文章(三打白骨精)讲了师徒四人去取经,路上,唐僧肚饥,让孙悟空去化缘。谁知妖精三番五次变化成人样想迷惑唐僧,想把他抓入洞府,因唐僧是凡人,看不清属实,差点上当,正当危难之时,孙悟空及时出现,救回师父。
妖怪留下尸体在此,真身却溜之大吉。可师父误以为悟空犯戒***,错怪了孙悟空,赶走了他。
1、“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这一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上下贯通,更有诗意。此句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这两句写的是妖精变化出一女子身材容貌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使整个画面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3、“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打去……师父只把紧箍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从这一大段,我体会到,作者笔下的唐僧,暗指社会上一些不论青红皂白,没凭没证惩罚别人的人。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厌恶。
扩展资料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及性格介绍
孙悟空
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师学会长生之道、七十二变、筋斗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
他占花果山称王,大闹东海龙宫,被天庭招安为弼马温,又因嫌官小反下天自称齐天大圣,然后击败天军复被天庭诏安封为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后经观音点化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东亚文化圈中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中国民间有人将它奉为神明崇拜。孙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唐僧
玄奘,陈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是中国著名古典***《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西游记》中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座下二***金蝉长老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猪八戒
猪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的角色。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意指月府仙女。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 )被逐出天界,却又错投猪胎。
唐僧和孙悟空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从此成为唐僧的***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
沙僧
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国古典***《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吃人为业。
成为唐僧徒弟之后与师傅、师兄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白龙马一起赴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原著***中使用的武器是降妖宝杖。
西游记一至七回故事情节概括
1、第一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2、第二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3、第三回: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定海神针做兵器,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4、第四回:玉帝***纳太白金星的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
5、第五回: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6、第六回: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
7、第七回: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扩展资料唐僧在取经路上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帮手,一路负责挑担,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武器是九齿钉耙。
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游记
《西游记》第75、76、77回内容简介
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悟空进洞,见狮怪、象怪和鹏怪,但不慎被鹏怪看破捆翻,装入宝瓶。瓶内相继出现烈火、蛇和火龙,他忙拔下观音赐给的救命毫毛变成钻子透瓶底钻出,被狮怪张嘴吞下。狮怪饮药酒欲毒死悟空。悟宛饮酒后撒起酒疯,将狮怪折磨得死去活来。??
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悟空迫使狮怪答应送唐僧过山。象怪拦住,以鼻卷去八戒,卷住悟空。 悟空以棒搠其鼻孔而被小卒放,又拿住象鼻将其牵回,迫他答应让唐僧过路。三魔定计,在前面城市拦住三徒大战,众小妖趁机将僧抢入城内。??
第七十七回:群魔欺相性 一体拜真如
八戒被怪咬住,沙僧被象卷住,悟空纵筋斗云欲走,被鹏怪飞上抓住。三怪将师徒入入笼内蒸时,悟空脱身,救出唐僧等,却魔头察觉,又将唐僧等人捉回。悟空拜请如来,如来令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别收伏自己骑青狮和白象。如来使鹏怪落在自己头上,现了原身。
扩展资料:
一、主要角色:
1、孙悟空(心猿)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困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
他被菩提祖师收为***,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将悟空度人佛门,让去西天如来处取佛法真经的***高僧唐三藏将他救出。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2、唐僧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祖师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唐僧慈悲心肠,一心向佛,为人诚实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3、猪八戒(木母)
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
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拥有投胎前的记忆和玉帝赏赐的兵器。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剧色彩的,而且有时也立有功劳。 它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又招赘到福陵山云栈洞的卯二姐,想不到一年卯二姐却死了,只留下一个洞府给他。至此栖身云栈洞,自称“猪刚鬣”。
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帮手,一路负责挑担,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武器是九齿钉耙。
4、沙和尚(沙僧)
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5、白龙马(玉龙)
又名玉龙(小龙王)。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
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二、西游记七十五回原著:
却说孙大圣进于洞口,两边观看,只见: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胆,第二个凡夫也进不得他门。
不多时,行入二层门里看时,呀!这里却比外面不同:清奇幽雅,秀丽宽平;左右有瑶草仙花,前后有乔松翠竹。又行七八里远近,才到三层门。闪着身偷着眼看处,那上面高坐三个老妖,十分狞恶。
中间的那个生得:凿牙锯齿,圆头方面。声吼若雷,眼光如电。仰鼻朝天,赤眉飘焰。但行处,百兽心慌;若坐下,群魔胆战。这一个是兽中王,青毛狮子怪。左手下那个生得:凤目金睛,黄牙粗腿。长鼻银毛,看头似尾。圆额皱眉,身躯磊磊。细声如窃窕佳人,玉面似牛头恶鬼。这一个是藏齿修身多年的黄牙老象。
右手下那一个生得:金翅鲲头,星睛豹眼。振北图南,刚强勇敢。变生翱翔,-笑龙惨。抟风翮百鸟藏头,舒利爪诸禽丧胆。这个是云程九万的大鹏雕。那两下列着有百十大小头目,一个个全装披挂,介胄整齐,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行者见了,心中欢喜,一些儿不怕,大踏步径直进门,把梆铃卸下,朝上叫声“大王。”三个老魔,笑呵呵问道:“小钻风,你来了?”
行者应声道:“来了。”你去巡山,打听孙行者的下落何如?”行者道:“大王在上,我也不敢说起。”老魔道:“怎么不敢说?”行者道:“我奉大王命,敲着梆铃,正然走处,猛抬头只看见一个人,蹲在那里磨扛子,还象个开路神,若站将起来,足有十数丈长短。他就着那涧崖石上,抄一把水,磨一磨,口里又念一声,说他那扛子到此还不曾显个神通,他要磨明,就来打大王。
我因此知他是孙行者,特来报知。”那老魔闻此言,浑身是汗,唬得战呵呵的道:“兄弟,我说莫惹唐僧。他徒弟神通广大,预先作了准备,磨棍打我们,却怎生是好?”教:“小的们,把洞外大小俱叫进来,关了门,让他过去罢。”
那头目中有知道的报:“大王,门外小妖,已都散了。”老魔道:“怎么都散了?想是闻得风声不好也,快早关门!快早关门!”众妖乒乓把前后门尽皆牢拴紧闭。
行者自心惊道:“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且再唬他一唬,教他开着门,好跑。”又上前道:“大王,他还说得不好。”老魔道:“他又说甚么?”
行者道:“他说拿大大王剥皮,二大王剐骨,三大王怞筋。你们若关了门不出去啊,他会变化,一时变了个苍蝇儿,自门缝里飞进,把我们都拿出去,却怎生是好?”老魔道:“兄弟们仔细,我这洞里,递年家没个苍蝇,但是有苍蝇进来,就是孙行者。”
行者暗笑道:“就变个苍蝇唬他一唬,好开门。”大圣闪在旁边,伸手去脑后拔了一根毫毛,吹一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个金苍蝇,飞去望老魔劈脸撞了一头。那老怪慌了道:“兄弟!不停当!那话儿进门来了!”
惊得那大小群妖,一个个丫钯扫帚,都上前乱扑苍蝇。这大圣忍不住,——的笑出声来。干净他不宜笑,这一笑笑出原嘴脸来了,却被那第三个老妖魔跳上前,一把扯住道:“哥哥,险些儿被他瞒了!”老魔道:“贤弟,谁瞒谁?”
三怪道:“刚才这个回话的小妖,不是小钻风,他就是孙行者。必定撞见小钻风,不知是他怎么打杀了,却变化来哄我们哩。”行者慌了道:“他认得我了!”即把手摸摸,对老怪道:“我怎么是孙行者?我是小钻风,大王错认了。”老魔笑道:“兄弟,他是小钻风。他一日三次在面前点卯,我认得他。”又问:“你有牌儿么?”行者道:“有。”
掳着衣服,就拿出牌子。老怪一发认实道:“兄弟,莫屈了他。”
三怪道:“哥哥,你不曾看见他,他才子闪着身,笑了一声,我见他就露出个雷公嘴来。见我扯住时,他又变作个这等模样。”
叫:“小的们,拿绳来!”众头目即取绳索。三怪把行者扳翻倒,四马攒蹄捆住,揭起衣裳看时,足足是个弼马温。原来行者有七十二般变化,若是变飞禽、走兽、花木、器皿、昆虫之类,却就连身子滚去了;但变人物,却只是头脸变了,身子变不过来,果然一身黄毛,两块红股,一条尾巴。老妖看着道:“是孙行者的身子,小钻风的脸皮,是他了!”
教:“小的们,先安排酒来,与你三大王递个得功之杯。既拿倒了孙行者,唐僧坐定是我们口里食也。”三怪道:“且不要吃酒。孙行者溜撒,他会逃遁之法,只怕走了。教小的们抬出瓶来,把孙行者装在瓶里,我们才好吃酒。”
老魔大笑道:“正是!正是!”即点三十六个小妖,入里面开了库房门,抬出瓶来。你说那瓶有多大?只得二尺四寸高。怎么用得三十六个人抬?那瓶乃阴阳二气之宝,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数,才抬得动。
不一时,将宝瓶抬出,放在三层门外,展得干净,揭开盖,把行者解了绳索,剥了衣服,就着那瓶中仙气,飕的一声,吸入里面,将盖子盖上,贴了封皮,却去吃酒道:“猴儿今番入我宝瓶之中,再莫想那西方之路!若还能彀拜佛求经,除是转背摇车,再去投胎夺舍是。”你看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笑呵呵都去贺功不题。
却说大圣到了瓶中,被那宝贝将身束得小了,索性变化,蹲在当中。半晌,倒还荫凉,忽失声笑道:“这妖精外有虚名,内无实事。怎么告诵人说这瓶装了人,一时三刻,化为脓血?若似这般凉快,就住上七八年也无事!”
咦!大圣原来不知那宝贝根由:***若装了人,一年不语,一年荫凉,但闻得人言,就有火来烧了。大圣未曾说完,只见满瓶都是火焰。幸得他有本事,坐在中间,捻着避火诀,全然不惧。耐到半个时辰,四周围钻出四十条蛇来咬。
行者轮开手,抓将过来,尽力气一做八十段。少时间,又有三条火龙出来,把行者上下盘绕,着实难禁,自觉慌张无措道:“别事好处,这三条火龙难为。再过一会不出,弄得火气攻心,怎了?”他想道:“我把身子长一长,券破罢。”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叫“长!”即长了丈数高下,那瓶紧靠着身,也就长起去,他把身子往下一小,那瓶儿也就小下来了。
行者心惊道:“难!难!难!怎么我长他也长,我小他也小?如之奈何!”说不了,孤拐上有些疼痛,急伸手摸摸,却被火烧软了,自己心焦道:“怎么好?孤拐烧软了!弄做个残疾之人了!”忍不住吊下泪来,这正是:遭魔遇苦怀三藏,着难临危虑圣僧,道:“师父啊!当年皈正,蒙观音菩萨劝善,脱离天灾,我与你苦历诸山,收殄多怪,降八戒,得沙僧,千辛万苦,指望同证西方,共成正果。
何期今日遭此毒魔,老孙误入于此,倾了性命,撇你在半山之中,不能前进!想是我昔日名高,故有今朝之难!”正此凄怆,忽想起菩萨当年在蛇盘山曾赐我三根救命毫毛,不知有无,且等我寻一寻看。即伸手浑身摸了一把,只见脑后有三根毫毛,十分挺硬,忽喜道:“身上毛都如彼软熟,只此三根如此硬枪,必然是救我命的。”
即便咬着牙,忍着疼,拔下毛,吹口仙气,叫“变!”一根即变作金钢钻,一根变作竹片,一根变作绵绳。扳张篾片弓儿,牵着那钻,照瓶底下飕飕的一顿钻,钻成一个眼孔,诱进光亮,喜道:“造化!造化!却好出去也!”才变化出身,那瓶复荫凉了。怎么就凉?原来被他钻了,把阴阳之气泄了,故此遂凉。
好大圣,收了毫毛,将身一小,就变做个——虫儿,十分轻巧,细如须发,长似眉毛,自孔中钻出,且还不走,径飞在老魔头上钉着。那老魔正饮酒,猛然放下杯儿道:“三弟,孙行者这回化了么?”三魔笑道:“还到此时哩?”老魔教传令抬上瓶来。
那下面三十六个小妖即便抬瓶,瓶就轻了许多,慌得众小妖报道:“大王,瓶轻了!”老魔喝道:“胡说!宝贝乃阴阳二气之全功,如何轻了!”内中有一个勉强的小妖,把瓶提上来道:“你看这不轻了?”老魔揭盖看时,只见里面透亮,忍不住失声叫道:
“这瓶里空者,控也!”大圣在他头上,也忍不住道一声“我的儿啊,搜者,走也!”众怪听见道:“走了走了!”即传令:“关门关门!”
那行者将身一抖,收了剥去的衣服,现本相,跳出洞外。回头骂道:“妖精不要无礼!瓶子钻破,装不得人了,只好拿了出恭!”喜喜欢欢,嚷嚷闹闹,踏着云头,径转唐僧处。那长老正在那里撮土为香,望空祷祝,行者且停云头,听他祷祝甚的。
那长老这般言语,更加努力,收敛云光,近前叫道:“师父,我来了!”长老搀住道:“悟空劳碌,你远探高山,许久不回,我甚忧虑。端的这山中有何吉凶?”行者笑道:“师父,才这一去,一则是东土众僧有缘有分,二来是师父功德无量无边,三也亏***法力!”将前项妆钻风、陷瓶里及脱身之事,细陈了一遍,“今得见尊师之面,实为两世之人也!”长老感谢不尽道:“你这番不曾与妖精赌斗么?”
行者道:“不曾。”长老道:“这等保不得我过山了?”行者是个好胜的人,叫喊道:“我怎么保你过山不得?”长老道:“不曾与他见个胜负,只这般含糊,我怎敢前进!”大圣笑道:“师父,你也忒不通变。常言道,单丝不线,孤掌难鸣。那魔三个,小妖千万,教老孙一人,怎生与他赌斗?”
长老道:“寡不敌众,是你一人也难处。八戒、沙僧他也都有本事,教他们都去,与你协力同心,扫净山路,保我过去罢。”行者沉吟道:“师言最当,着沙僧保护你,着八戒跟我去罢。“那呆子慌了道:“哥哥没眼色!我又粗夯,无甚本事,走路扛风,跟你何益?”
行者道:“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八戒道:“也罢也罢,望你带挈带挈。但只急溜处,莫捉弄我。”长老道:“八戒在意,我与沙僧在此。”
那呆子抖擞神威,与行者纵着狂风,驾着云雾,跳上高山,即至洞口,早见那洞门紧闭,四顾无人。行者上前,执铁棒,厉声高叫道:“妖怪开门!快出来与老孙打耶!”那洞里小妖报入,老魔心惊胆战道:“几年都说猴儿狠,话不虚传果是真!”
二老怪在旁问道:“哥哥怎么说?”老魔道:“那行者早间变小钻风混进来,我等不能相识。幸三贤弟认得,把他装在瓶里。他弄本事,钻破瓶儿,却又摄去衣服走了。如今在外叫战,谁敢与他打个头仗?”更无一人答应,又问又无人答,都是那装聋推哑。
老魔发怒道:“我等在西方大路上,忝着个丑名,今日孙行者这般藐视,若不出去与他见阵,也低了名头。等我舍了这老性命去与他战上三合!三合战得过,唐僧还是我们口里食;战不过,那时关了门,让他过去罢。”遂取披挂结束了,开门前走。
行者与八戒在门旁观看,真是好一个怪物:铁额铜头戴宝盔,盔缨飘舞甚光辉。辉辉掣电双睛亮,亮亮铺霞两鬓飞。勾爪如银尖且利,锯牙似凿密还齐。身披金甲无丝缝,腰束龙绦有见机。手执钢刀明晃晃,英雄威武世间稀。
一声吆喝如雷震,问道“敲门者是谁?”大圣转身道:是你孙老爷齐天大圣也。”老魔笑道:“你是孙行者?大胆泼猴!我不惹你,你却为何在此叫战?”行者道:“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寻你?只因你狐群狗党,结为一伙,算计吃我师父,所以来此施为。”
老魔道:“你这等雄纠纠的,嚷上我门,莫不是要打么?”行者道:“正是。”老魔道:“你休猖獗!我若调出妖兵,摆开阵势,摇旗擂鼓,与你交战,显得我是坐家虎,欺负你了。我只与你一个对一个,不许帮丁!”行者闻言叫:“猪八戒走过,看他把老孙怎的!”
那呆子真个闪在一边。老魔道:“你过来,先与我做个桩儿,让我尽力气着光头砍上三刀,就让你唐僧过去;***若禁不得,快送你唐僧来,与我做一顿下饭!”行者闻言笑道:“妖怪,你洞里若有纸笔,取出来,与你立个合同。自今日起,就砍到明年,我也不与你当真!”
那老魔抖擞威风,丁字步站定,双手举刀,望大圣劈顶就砍。这大圣把头往上一迎,只闻一声响,头皮儿红也不红。那老魔大惊道:“这猴子好个硬头儿!”大圣笑道:“你不知,老孙是:生就铜头铁脑盖,天地乾坤世上无。斧砍锤敲不得碎,幼年曾入老君炉。四斗星官监临适,二十八宿用工夫。水浸几番不得坏,周围-搭板筋铺。唐僧还恐不坚固,预先又上紫金箍。”
老魔道:“猴儿不要说嘴!看我这二刀来,决不容你性命!”行者道:“不见怎的,左右也只这般砍罢了。”老魔道:“猴儿,你不知这刀:金火炉中造,神功百炼熬。锋刃依三略,刚强按六韬。却似苍蝇尾,犹如白蟒腰。入山云荡荡,下海浪滔滔。琢磨无遍数,煎熬几百遭。深山古洞放,上阵有功劳。
搀着你这和尚天灵盖,一削就是两个瓢!”大圣笑道:“这妖精没眼色!把老孙认做个瓢头哩!也罢,误砍误让,教你再砍一刀看怎么。”那老魔举刀又砍,大圣把头迎一迎,乒乓的劈做两半个;大圣就地打个滚,变做两个身子。
那妖一见慌了,手按下钢刀。猪八戒远远望见,笑道:“老魔好砍两刀的!却不是四个人了?”老魔指定行者道:“闻你能使分身法,怎么把这法儿拿出在我面前使!”大圣道:“何为分身法?”老魔道:“为甚么先砍你一刀不动,如今砍你一刀,就是两个人?”
大圣笑道:“妖怪,你切莫害怕。砍上一万刀,还你二万个人!”老魔道:“你这猴儿,你只会分身,不会收身。你若有本事收做一个,打我一棍去罢。”大圣道:“不许说谎,你要砍三刀,只砍了我两刀;教我打一棍,若打了棍半,就不姓孙!”老魔道:“正是,正是。”
好大圣,就把身搂上来,打个滚,依然一个身子,掣棒劈头就打,那老魔举刀架住道:“泼猴无礼!甚么样个哭丧棒,敢上门***?”大圣喝道:“你若问我这条棍,天上地下,都有名声。”
老魔道:“怎见名声?”他道:“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五色霞光现。
老孙得道取归山,无穷变化多经验。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轻轻举动彩云生,亮亮飞腾如闪电。攸攸冷气逼人寒,条条杀雾空中现。降龙伏虎谨随身,天涯海角都游遍。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天王赌斗未曾赢,哪吒对敌难交战。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
雷霆众将护灵霄,飞身打上通明殿。掌朝天使尽皆惊,护驾仙卿俱搅乱。举棒掀翻北斗宫,回首振开南极院。金阙***见棍凶,特请如来与我见。兵家胜负自如然,困苦灾危无可辨。整整挨排五百年,亏了南海菩萨劝。***有个出家僧,对天发下洪誓愿。枉死城中度鬼魂,灵山会上求经卷。
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动甚是不方便。已知铁棒世无双,央我途中为侣伴。邪魔汤着赴幽冥,肉化红尘骨化面。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上方击坏斗牛宫,下方压损森罗殿。天将曾将九曜追,地府打伤催命判。半空丢下振山川,胜如太岁新华剑。全凭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
那魔闻言,战兢兢舍着性命,举刀就砍。猴王笑吟吟使铁棒前迎。他两个先时在洞前撑持,然后跳起去,都在半空里厮杀。这一场好杀:天河定底神珍棒,棒名如意世间高。夸称手段魔头恼,大捍刀擎法力豪。门外争持还可近,空中赌斗怎相饶!一个随心更面目,一个立地长身腰。杀得满天云气重,遍野雾飘飘。那一个几番立意吃三藏,这一个广施法力保唐朝。
都因佛祖传经典,邪正分明恨苦交。那老魔与大圣斗经二十余合,不分输赢。原来八戒在底下见他两个战到好处,忍不住掣钯架风,跳将起去,望妖魔劈脸就筑。那魔慌了,不知八戒是个呼头性子,冒冒失失的唬人,他只道嘴长耳大,手硬钯凶,败了阵,丢了刀,回头就走。大圣喝道:“赶上!赶上!”
这呆子仗着威风,举着钉钯,即忙赶下怪去。老魔见他赶的相近,在坡前立定,迎着风头,幌一幌现了原身,张开大口,就要来吞八戒。八戒害怕,急怞身往草里一钻,也管不得荆针棘刺,也顾不得刮破头疼,战兢兢的,在草里听着梆声。随后行者赶到,那怪也张口来吞,却中了他的机关,收了铁棒,迎将上去,被老魔一口吞之。
唬得个呆子在草里囊囊咄咄的埋怨道:“这个弼马温,不识进退!那怪来吃你,你如何不走,反去迎他!这一口吞在肚中,今日还是个和尚,明日就是个大恭也!”那魔得胜而去。这呆子才钻出草来,溜回旧路。却说三藏在那山坡下,正与沙僧盼望,只见八戒喘呵呵的跑来。三藏大惊道:“八戒,你怎么这等狼狈?悟空如何不见?”
呆子哭哭啼啼道:“师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了!”三藏听言,唬倒在地,半晌间跌脚拳胸道:“徒弟呀!只说你善会降妖,领我西天见佛,怎知今日死于此怪之手!苦哉,苦哉!我***同众的功劳,如今都化作尘土矣!’那师父十分苦痛。你看那呆子,他也不来劝解师父,却叫:“沙和尚,你拿将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
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了,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长老气呼呼的,闻得此言,叫皇天,放声大哭。且不题。
却说那老魔吞了行者,以为得计,径回本洞。众妖迎问出战之功,老魔道:“拿了一个来了。”二魔喜道:“哥哥拿的是谁?”老魔道:“是孙行者。”二魔道:“拿在何处?”老魔道:“被我一口吞在腹中哩。”
第三个魔头大惊道:“大哥啊,我就不曾吩咐你,孙行者不中吃!”那大圣肚里道:“忒中吃!又禁饥,再不得饿”慌得那小妖道:“大王,不好了!孙行者在你肚里说话哩!”老魔道:“怕他说话!有本事吃了他,没本事摆布他不成?
你们快去烧些盐白汤,等我灌下肚去,把他哕出来,慢慢的煎了吃酒。”小妖真个冲了半盆盐汤。老怪一饮而干,洼着口,着实一呕,那大圣在肚里生了根,动也不动,却又拦着喉咙,往外又吐,吐得头晕眼花,黄胆都破了,行者越发不动。
老魔喘息了,叫声:“孙行者,你不出来?”行者道:“早哩!正好不出来哩!”老魔道:“你怎么不出?”行者道:“你这妖精,甚不通变。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凉,我还穿个单直裰。这肚里倒暖,又不透风,等我住过冬才好出来。”
众妖听说,都道:“大王,孙行者要在你肚里过冬哩!”老魔道:“他要过冬,我就打起禅来,使个搬运法,一冬不吃饭,就饿杀那弼马温!”大圣道:“我儿子,你不知事!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带了个折迭锅儿,进来煮杂碎吃。将你这里边的肝肠肚肺细细儿受用,还彀盘缠到清明哩!”那二魔大惊道:“哥啊,这猴子他干得出来!”
三魔道:“哥啊,吃了杂碎也罢,不知在那里支锅。”行者道:“三叉骨上好支锅。”三魔道:“不好了!***若支起锅,烧动火烟,-到鼻孔里,打嚏喷么?”行者笑道:“没事!等老孙把金箍棒往顶门里一搠,搠个窟窿:一则当天窗,二来当烟洞。”
老魔听说,虽说不怕,却也心惊,只得硬着胆叫:“兄弟们,莫怕,把我那药酒拿来,等我吃几锺下去,把猴儿药杀了罢!”行者暗笑道:“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吃老君丹,玉皇酒,王母桃,及凤髓龙肝,那样东西我不曾吃过?是甚么药酒,敢来药我?”那小妖真个将药酒筛了两壶,满满斟了一锺,递与老魔。
老魔接在手中,大圣在肚里就闻得酒香,道:“不要与他吃!”好大圣,把头一扭,变做个喇叭口子,张在他喉咙之下。那怪-的咽下,被行者-的接吃了。第二锺咽下,被行者-的又接吃了。一连咽了七八锺,都是他接吃了。
老魔放下锺道:“不吃了,这酒常时吃两锺,腹中如火,却才吃了七八锺,脸上红也不红!”原来这大圣吃不多酒,接了他七八锺吃了,在肚里撒起酒风来,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抓住肝花打秋千,竖蜻艇,翻根头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