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太难了蒙牛业绩失速奶粉还是卖不动
距离创始人牛根生彻底离开蒙牛,已经过去484天。
去年,是他离开蒙牛之后的完整财年,中国“乳业大王”蒙牛业绩表现如何?
“蒙牛速度”降下来了,去年实现收入925.93亿,增长5.1%;
以一瓶250ml纯牛奶售价2.9元计算,相当于去年,蒙牛卖了319亿瓶。
归母净利润53.03亿,增长5.5%,和上一年归母净利润大增43%相比,2022年的蒙牛,明显失速了。
业绩表现中规中矩,但过去这两年,感觉蒙牛的营销大于产品。
先是选秀节目“倒奶***”翻车,再接着花重金成为世界杯赞助商。
离开牛根生掌舵,蒙牛将何去何从?
一年销售经销费花超200亿
蒙牛和伊利,应该说是人尽皆知的乳业品牌,但最近几年,随着更多牛奶品牌和电商的崛起,蒙牛和伊利,已经很难再有飞跃性的突破。
尤其是在经营成果上,牛根生追逐了半辈子,蒙牛最终还是比伊利落后。
并且,蒙牛和伊利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2022年,蒙牛营收925.93亿,毛利326.9亿,毛利率下滑1.45%。
其中,84.5%的收入都来自液态奶,冰淇淋和奶粉产品的收入占比只有6.1%和4.2%。
去年,蒙牛奶粉业务下滑严重,冰淇淋和液态奶的收入增长填补了这个坑。
饮料行业的毛利都挺高,比如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就成了当今的首富。
伊利去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就超过了蒙牛全年实现的收入。
2022年1-9月,伊利收入938.6亿,归母净利润80.6亿,毛利率32.6%,净利润8.6%,并且早在2021年伊利就已经突破千亿营收。
蒙牛毛利率算是“超高”了,但净利润只有51.85亿,归母净利润53.03亿,归母净利润率5.73%。
钱,估计都花在营销上了。
过去一年,蒙牛的销售及经销费用高达223.47亿,占营收的24%。
不止2022年,从2019年之后,蒙牛的该项支出就超出200亿,且这一情况延续了4年时间——
2019年-2021年,蒙牛销售及经销费用分别为215亿、215亿、235亿,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7.26%、28.33%、26.65%。
在蒙牛的销售及经销费用中,2022年光是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营销费用支出就有55亿,前三年(2019-2021年)的数据分别是85亿、68亿和72亿。
仔细回想下就会发现,2019年,风靡一时的选秀节目,蒙牛继续发起“钱攻”,几乎承包了全国各大综艺节目的赞助商,当然伊利也如此。
比如蒙牛的特仑苏赞助《向往的生活》,真果粒赞助《青春有你》,纯甄赞助《创造营》,金典赞助《我是歌手》,而在2019年,蒙牛还成为《中餐厅》的独家冠名商。
不仅是各大综艺的金主,蒙牛和伊利在请明星代言上,花钱花得眼睛眨都不带眨的。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可明明蒙牛在国内不缺知名度,却依旧大手笔花钱搞宣传。
不为别的,只为让蒙牛深入人的心中,让国人多喝蒙牛。
但是,对蒙牛的质疑依旧不断——“蒙牛牛奶很稀”“蒙牛牛奶没有奶味”等等,15年前那起三聚氰胺***的阴霾,依旧挥之不散。
从牛根生到国企中粮掌舵
乳业大王是谁?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他被称为“乳业大王”,在打下江山以前,牛根生的个人经历略显悲惨但十分励志。
1958年,牛根生出生没多久,就被父母以50元卖给一家养牛户。
在打造千亿帝国之前,牛根生什么都干过,做过水泥工、养过马牛、卖过冰棍。
成年后,牛根生的养父母都离开了人世,剩下他只身一人,20岁时,他在呼和浩特牛奶厂当起了养牛工人。
5年后,他成功坐到了厂长之位,在呼和浩特***奶食品厂(现伊利集团)担任厂长。在这之后的9年时间里,牛根生一步步晋升到生产经营副总裁。
图源自网络,牛根生,其领带都是“蒙牛”的标志
到1998年,因与当时伊利的管理层不和,牛根生被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那一年他40岁,不惑之年。
次年,牛根生自己搞一个奶企,也就是现在的蒙牛。
如今,伊利市值超1800亿(A股),蒙牛市值超1300亿港元(港股)。
蒙牛和伊利,一直是明里暗里都在竞争的两***企,2007年蒙牛销售额超越了伊利,尔后几年又被伊利反超。
他们二者在2008年,都遭遇了毁灭般的冲击。
三聚氰胺***,包括伊利蒙牛在内,还有雅士利、圣元等多个厂家卷入其中,这起***也瞬间改写国内的乳业格局。
2009年,中粮集团与香港厚朴投资公司联合收购蒙牛20%股权,股权收购价达到61亿港币,中粮也成为大股东。
蒙牛,从民营转身为国企。
图源自网络
牛根生也在3年之后辞任董事会***,退居幕后,任非执董。当时接替牛根生职位的,是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改朝换代之后,蒙牛开始在市场上大举收购其他乳业,包括雅士利、达能旗下多美滋乳业。但是收购的乳业公司,并没有贡献亮眼的业绩,反而拖了蒙牛的后腿。
2016年,蒙牛业绩出现大亏损,营收突破500亿,净利润却是负的7.5亿。这是三聚氰胺***后,蒙牛陷入的第二次危机。
直到2021年的一纸公告,牛根生彻底离开了这家他一手创办的千亿企业蒙牛。
2021年11月30日晚间,蒙牛公告
如今,掌舵蒙牛这艘大船的是卢敏放,而在蒙牛任职CEO前,他还曾任蒙牛乳业控股的雅士利集团总裁。
图源自蒙牛***,CEO卢敏放
不可否认,作为国产乳业品牌,牛根生和蒙牛都功不可没。
过去的24年,蒙牛曾经历过“九死一生”,也在更大的浪潮(疫情)来临后,安全活下来。
只不过它要思考,如何重新竖立起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了。
扫下方二维码,备注“说财猫”,拉你进群畅聊~
熟悉蒙牛或饮料销售的业务员工作者请帮下忙!!
我来回答吧,满意的话多给点分。
先从宏观上给你个方向。
1.三鹿奶粉***给整个奶制品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尤其是液态奶,伊利和蒙牛首当其冲,我所在的地方,伊利和蒙牛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裁员,很残酷。
2.在三鹿***之前,牛奶行业可谓风风火火,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上,牛奶厂家那是牛的一塌糊涂。你认真想想,那些中小超市,刚进门的端架(第一位置的陈列货架)基本上都整齐的摆放着盒装牛奶,要么蒙牛,要么伊利。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强势的地步,就是因为牛奶利润高,他们有足够的费用给到超市,超市帮他们陈列产品,他们会给出高出其他饮料很多甚至一倍的陈列费用。
3.墙倒众人推,三鹿***之后,牛奶厂家伤了元气,市场的表现也一天不如一天,市场上的销量一回落,直接的影响就是经销商没信心、业务员没信心、客户没信心,所以看到很多经销商甩手不干了,很多业务员偷懒甚至辞职了,客户也开始处处刁难厂家了。
大的方面先说到这里,再说说你提出的一些细节问题。
1.如何提高业绩?
这里你首先要明白,厂家要求你达到的业绩是什么?我可以告诉你,不光是销量,还包括显现。所谓显现就是指产品的陈列摆放位置好,整齐有序,品种齐全,宣传海报张贴的数量多位置好等等。总之就是提升品牌显现的。
所以你的业绩就包括销量和显现两块。
而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销量好了可以增强客户的信心,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摆放你的产品还有张贴海报,显现好了慢慢的也会带动销量上升。记住,牛奶是快速消费品,只要是快速消费品都是冲动性购买的。
诀窍只有两个字:勤快。
2.促销员的管理。
促销员的管理就一句话:找对的人,做对的事。
因此,招聘促销员的时候你要找到合适的,标准当然无外乎长得顺眼,聪明活泼。招聘之后你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至于如何培训我想蒙牛应该会有相关的培训资料,你可以跟你们的HR或者你的领导要。培训完正式上岗后你要学会去督促管理他们,当然这是需要些技巧的,在这里我都不知道怎么告诉你,看你的个人魅力了吧。
3.KA卖场的规划。
我想你说的应该是你提的这个问题有些模糊,KA卖场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吧。
就FMCG的销售来说,KA这块是很能学到东西的,精华的部分就是与***购的谈判以及活动的策划,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做赘述了,楼主要是有心就多给点分我,咱交个朋友然后慢慢告诉你吧
^^
蒙牛旗舰店为什么没有奶粉
蒙牛旗舰店没有奶粉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蒙牛奶粉当天下架更新商品,需要过段时间重新上架。
2、奶粉货源不足,购买的顾客过多,需要补充货源。
3、奶粉销量太好,当天的奶粉已经被抢购完。
4、有些平台旗舰店没有上架奶粉,需要顾客更换平台购买。
蒙牛一米八八***为什么不卖
蒙牛一米八八***不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
1. 蒙牛一米八八是蒙牛公司的产品,其价格比蒙牛其他产品贵,导致***没有上架。
2. 蒙牛一米八八是2021年夏天推出的新配方奶粉,面向3-15岁的孩子,反响很好,导致市场处于缺货状态,***也无法购买。
以上就是蒙牛一米八八***不卖的原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业绩增速放缓、营销备受质疑,澳优羊奶粉这条路走不通?
文|王欣
业绩增速呈连年放缓的趋势,澳优的羊奶粉业务也增长乏力。此外,澳优大肆宣传的“百分百纯羊奶”也遭受着消费者的质疑。
8月13日,澳优发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澳优实现营收42.70亿元,同比增长10.65%;实现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45.3%;毛利润为21.36亿元,同比增长5.6%。
可以看出,澳优整体业绩均有所增长,但是如果将此次业绩与往年做对比,则显得差强人意。影响澳优增速放缓的原因甚多,除了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以外,作为主营业务的羊奶粉受挫以及供销渠道混乱则被认为是其重要原因。
此外,佳贝艾特在主要的中国电商平台上大肆宣传“百分百纯羊奶”,然而却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承认其羊奶粉中的乳糖其实来自牛奶。”这些问题导致澳优受到消费者质疑。
业绩增速连年放缓,羊奶粉业务增长乏力
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澳优实现营收42.70亿元,同比增长10.65%,利润实现5.94亿元,同比增长45.3%。
对比往年的财报对比可知,澳优整体业绩均有所增长,但业绩增速则显得差强人意。2021年中期澳优营收10.65%的增速创近五年新低,约为2020年中期收入一半。
对于奶粉业务增速放缓,澳优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由于疫情影响销售进度、部分业务的战略性调整和出生人口下滑等因素。
事实上,近几年澳优业绩虽呈上升的趋势,但增速已大幅放缓。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澳优的营收分别为53.90亿元、67.36亿元和79.86亿元,增速分别为37.26%、24.99%和18.55%;同期澳优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5亿元、8.78亿元和10.04亿元,增速分别为106.11%、38.31%和-14.31%。
从细分产品来看,近几年一直约占澳优总营收的半壁江山的羊奶粉品牌,销售额涨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澳优羊奶粉业务收入的增速分别为58.9%、40.5%和8.8%。2021年上半年澳优羊奶粉营收为16.88亿元,同比增长2.0%,相对于2020年上半年25.5%的增速有一定的差距。
由此可见,澳优核心羊奶粉产品的增长受挫,拖累了整体业绩的增长。
与此同时,澳优不同产品窜货严重、导致价格紊乱也是其业绩增速变缓的重要原因。
2021年2月,华西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2020年澳优羊奶粉佳贝艾特遇到渠道窜货问题,导致收入增速放缓。
针对窜货现象,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企业为提升业绩不断向渠道商压货,同时企业承诺经销商若完成相应额度,将给予经销商年终返利、高额回扣等***。经销商为了***,不得不加大窜货量来完成企业要求,甚至部分经销商倒贴差价赔本销售,从而造成渠道窜货、流货、乱价现象严重。
纵观整体行业,羊奶粉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也将加剧澳优业绩增速放缓的问题。虽然澳优头顶着“第一羊奶粉品牌”的光环,但不少大公司挤进羊奶粉这个细分赛道,比如蒙牛、伊利以及合生元乳业等巨头纷纷入局,导致本就在中国乳粉市场占据份额较小的羊奶粉市场赛道越发拥挤起来。当赛道竞争逐渐加剧,澳优的羊奶粉业务再增长乏力,结果可想而知。
“澳优模式”存争议,成也羊奶粉、败也羊奶粉?
2003年9月,澳优在湖南长沙成立,于2009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1年通过斩获海普诺凯51%的股份,成立旗下品牌佳贝艾特,并杀入羊奶粉赛道。
澳优旗下佳贝艾特凭借核心卖点“百分百纯羊奶”,存在易消化、好吸收,以及羊奶粉不易过敏等优势,业务得以迅猛发展,这也给了澳优带来了更高的定价空间。
不过,澳优的高定价并未给消费者带来高体验。
去年在国内***上,佳贝艾特自信的宣称乳糖不耐受或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可以使用其配方羊奶粉作为替代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国外网站上,佳贝艾特却明确警告父母,对乳糖不耐受或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羊奶也并不是合适的替代品。这也引发了外界对澳优羊奶粉的功效存“隐藏面”的质疑?
此外,佳贝艾特在主要的中国电商平台上大肆宣传“百分百纯羊奶”,然而却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承认其羊奶粉中的乳糖其实来自牛奶。”可谓“挂着羊头卖牛乳”误导中国消费者。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佳贝艾特的投诉共22条,大部分投诉都是剑指羊奶粉中存有异物等质量问题。
除了质量问题外,澳优本身的发展模式也长期受到市场关注。
***显示,澳优现已成为一个在全球拥有10座工厂、产品行销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乳品公司。并且其已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奶源地完成研发及供应链布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澳优至今并未在国内发展一家奶源供应商,更没有建设奶源基地,但国内市场却是其销售端的绝对主力。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澳优在国内的非流动资产仅有10.06亿元,占海内外各地非流动总资产的27.51%,但国内销售额却达到37.70亿元,占总营收的88.27%,同期佳贝艾特的销售额为16.88亿元元,国内实现的销售额为15.98亿元,占比高达94.7%。
这种类似“海外代工厂”,销售却在中国的轻资产模式,也被外界看待是“逆向贴牌”模式引发市场对其“***洋品牌”的质疑。
而针对此模式引发的质疑则更多来自于研发能力。
虽然澳优在财报中一直强调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但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澳优对于研发投入并不足。2021年上半年,澳优研发成本为0.7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1.73%。氢 财经 梳理往期财报也发现,近几年,其研发成本占总营收的比例一直未超过2%。
与研发方面截然不同的是,澳优在营销上却毫不吝啬。财报显示,2021年澳优的销售及分销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就高达26.2%。
其中在线上,澳优的营销利器广泛出现在热门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上,在当下流行的社交媒体上,也都能看到澳优的身影。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在抖音平台上,佳贝艾特的搜索热度霸占羊奶粉品牌首位。在小红书平台上,佳贝艾特的笔记总数也霸占着羊奶粉品牌状元的位置。
现在的蒙牛牛奶为什么那么便宜?
蒙牛牛奶价格便宜是为了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
1、当前中国人的牛奶消费依然处于一个用户习惯的养成时期。在这个用户习惯的养成时期,其实当前的牛奶企业基本上都在学习互联网公司。通过烧钱的方式,尽可能的养成自己的用户习惯,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2、这是因为对于各大牛奶巨头来说,之前其实并不太看重鲜牛奶市场,因为由于受到冷链运输等方面众多原因的限制,基本上低温的巴氏灭菌的鲜牛奶,全部都是地方性的企业生产的,而对于大型牛奶企业全部都***用的是更加容易运输和保存的常温牛奶。
但是如今在整个市场正在转型的过程之中,各大牛奶巨头们开始逐渐明白,自己也需要拿下这一块更加健康的市场,所以才会用这样的手段通过不断进行价格竞争,低价的策略进行市场的竞争。
选购牛奶的注意事项:
高钙奶中添加的钙,大多是碳酸钙或乳酸钙,相当于牛奶+钙片。与牛奶中本身的钙相比,吸收率会差一些。另外,牛奶本身就是富含钙的食物,每天喝一杯牛奶,再加上豆制品等日常饮食,就可以满足钙的需求,通常情况下无需刻意买高钙奶来喝。
乳糖不耐受的人,除了可以选择喝无乳糖的牛奶,还可以选择喝酸奶。原味的酸奶依然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想要丰富口感,不如自己加入新鲜的水果更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