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中建八局某些人疯狂敛财2***亿大项目被爆***工程严查
莱荣高铁是一条连接青岛莱西市和威海荣成市的高速铁路,也是山东省重大项目。
莱荣高铁全长193公里,总投资2***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10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被爆偷工减料,***工程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山东莱荣高铁三标段劳务分包商河南省三捷实业有限公司实名举报称,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涉嫌偷工减料,莱荣高铁部分路基段螺纹桩施工存在质量问题,该段大部分螺纹桩的施工桩长不满足设计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河南省三捷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签署过《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如果不按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施工,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会被终身追责。”
河南省三捷公司负责人多次向中建八局项目部负责人和现场人员反映施工桩长不够问题,得到的答复是:“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
针对同一问题,现场监理人员也提出过异议,但中建八局现场人员明示施工人员去“协调”驻地监理工程师,通过“做工作”,让监理人员对减小桩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此偷工减料,欺上瞒下还有这些人不敢干的事吗?
总投资高达2***亿的省重点项目,人命关天的交通运输工程,中建八局某些利欲熏心之人竟以利协调监理工程师,以势力压工程分包商。
中建八局这些人手法之娴熟,态度之嚣张,真让人不寒而栗。
他们究竟在其中牟取了多少利益?赚了多少黑心钱?还有多少***工程没有被爆出来呢?
修路油水大,如果偷工减料,那油水更是天文数字!
莱荣高铁全长193公里,总投资高达2***亿元,那么平均每公里造价就达到了1.53亿元!这其中的油水可想而知。
地表建筑,一般都是要打地基的,摩天大楼要想高高耸立,其最基本的地基一定要打牢,否则会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而建设高铁用的螺纹桩如果长度不够,也就是高铁建设的地基没有打稳,出问题是迟早的事!
中建八局在莱荣高铁路段的螺纹桩桩长按照地质情况有14.5米跟15.5米两种规格,可是在施工过程中被明目张胆的换成了10-13米的规格,误差最大达到了35%!
莱荣高铁三标段根据桩基作业分包协议,劳务分包商河南省三捷实业有限公司只负责钻桩成孔,混凝土进料和使用由总承包方-中建八局-现场人员负责调度指挥。
螺纹桩长度越短,灌注所需要的混凝土就越少。螺纹桩长度减少35%,那么所需混凝土用量就减少35%,那么这35%的利润就进入了某些人的腰包。
多可怕,在高铁地基螺纹桩上面都敢赚取35%的利润,其他方面呢?可想而知!
投资2***亿的大工程,在其中偷工减料哪怕10个点,那都有30亿啊!
这么多钱都去哪里了?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开始调查
2023年7月20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对媒体反映莱荣高铁有关问题展开调查。
针对媒体反映山东莱荣高铁有关施工质量问题,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将会同有关方面全面调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理。相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结束语
马克思说:资本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只要有20%的利润,它就会活跃起来,只要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如果有了1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惜甘冒法律的风险,有了300%的利润,就使人甘愿犯罪,甚至绞首的风险!
利益,还是利益,在如此多的利益面前,人民安全至上这个问题早就被中建八局某些人抛之脑后。
为什么有人敢偷工减料?
为什么河南省三捷实业有限公司多次向上反映没有结果?
最终偷工减料的钱去了谁的腰包?
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滚蛋,这么有底气的话是谁在撑腰?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高铁螺纹桩的深度对安全影响多大#?
***工程反映了什么
问题一:***工程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的根本不是人心的贪婪,只是根本需求都达不到,生活质量跟不上,物价永远比工资涨的快,不***怎么活?***工程,就是***的一个表现。个人观点
问题二:***工程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利益驱动嘛
问题三:***工程的案例 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彩虹桥那一声巨响,建成仅为3年的桥突然整体坍塌,40人死于非命之后,全国“***工程”塌声四起,而且坍塌的速度也不断被刷新:云南省投资3.8亿元修建的云南省昆禄公路,正式通车才18天,就出现路基沉陷、路面开裂;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十字路出口至东山湖野生动植物园的旅游专线通车11天出现破损;投资760多万元的江苏省徐州市济众桥改建工程,原定于今年6月28日举行剪彩仪式,却在27日坍塌,连多等一天都不行;这些工程命虽短,毕竟还是修好几天再塌,有些“***工程”竟然连面世的机会都没有,就胎死腹中:1998年2月20日上午,正在施工中的湖北巴东县焦家湾大桥突然坍塌,11人当场死亡;2006年3月,主体工程刚完工的广东信宜市石岗嘴大桥突然坍塌,连装修都来不及......建筑工程何以变成了“***”?大多是工程在建筑过程中或擅自篡改设计、或偷工减料、或使用劣质材料。违规的建筑又何以被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呢?公共投资项目中大量存在的***机会,使得建筑领域一直是***的重灾区。据有关方面统计,在一些地方近些年发生的***大案要案中,90%以上与建筑工程领域项目有关。在中纪委进行的一次反腐民意调查中,建筑工程领域被群众选为5大***领域之首。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一双双黑手伸向建筑领域。而且由于管理者失职、渎职,工程的质量问题很多时候似乎只有靠突发事故进行“检测”,而每一次“检测”的结果,不仅是***工程被暴露,还伴随着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2010年09月28日,媒体又爆出一个天价“***工程”――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白沙洲长江大桥开展40天的封闭维修工程,这是这座投资人民币11亿元的长江大桥通车10年来第24次大修 ,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最近一次大修是2010年7月至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结果开通不到3个月又修了一回,目前主桥桥面已出现数十个坑洼。 2013年6月媒体爆出:在外租房5年半,郑州沈庄村村民终于等到新家完工。然而,他们新房大多有问题:渗水、墙皮脱落……很多村民拿到钥匙仍在外租房。有业主竟发现纸板门,“外面是两层硬纸板涂上红漆”。还有人称,站在客厅地板上走路不踏实,跳一下会觉得晃。
问题四:***工程的主要措施 “***”工程被评为“质量优良”、问题暴露后却无人问责,如此咄咄怪事,折射出了公共工程质量监管上的“公地悲剧”――如同对待一块无人看护的“公地”,大家都认为事不关己。***设一处有具体产权归属的建筑工程被发现是“***”,只怕施工单位与质量验收部门早已被业主诉上法庭了。但对于一项属于公共产权的公共工程,该由谁来问责其质量问题呢?从理论上说,当地 *** 部门代行业主职权,显然有责任对公共工程的质量问题提起问责。然而众所周知,公共管理部门通常既是一项公共工程的投资者,又是工程质量验收的鉴定方,无法想象一个人既当原告又当被告。比如这次被现实无情地证明是“***”工程的汉江大桥,就是由交通部门主要投资、最后再经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你要交通部门出来问责,何异于叫他们自己抽自己嘴巴?而且,作为公共工程投资者的交通部门,实际上所用的钱来自纳税人,这种真正的业主不在场的情形,也容易导致交通部门在对公共工程的质量验收时漫不经心。说到底,当我们质问“***”公共工程何以被评为“质量优良”、质量问题暴露后又何以无人问责时,答案指向同一个:对于公共工程的质量监管,作为真正的业主――当地民众往往不在场,他们对 *** 的工程招标、工程验收过程缺乏监督权与话语权,对在工程质量监管上失职的公共部门缺乏责任追究权,这种权利缺失又反过来促使人们淡漠了对公共工程质量的监督热情与问责自觉。 2000年底完工的长风大桥位于205国道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境内,根据设计标准应抗百年一遇洪水,工程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2001年7月被浙江省交通厅质监局评定为“优良工程”。长风大桥建成以来,当地并未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今年4月份,投入使用不到10年的大桥开裂并被迫重修。知情人反映,事发至今,没有一家单位和个人被问责。“优良工程”变身“***工程”,长风大桥是较新的一例。去年底,南京一获得“2009年南京市市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的大桥开裂,施工方用胶水缝合;湖北本该使用50年的钟祥汉江大桥,仅10年便成为危桥,等等。一连串“楼歪歪”、“桥脆脆”中,有不少闪动着“优良工程”、“建筑工程鲁班奖”等耀眼光环。是什么原因导致“优良工程”变成了“***工程”?有关部门该***取些什么防范措施?该汲取些什么教训?这些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优良工程”变身为“***工程”,工程设计有瑕疵的教训应该汲取。据调查,长风大桥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设计存在问题,应该***取的施工方案被放弃,而存在隐患的施工方案被***取。建筑工程是百年工程,质量标准不能降低,作为掌握相关技术的设计单位,让存在隐患的设计方案出炉,责任不能免除。工程设计单位应该从“***工程”中汲取教训。“优良工程”变身“***工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做法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一些“***工程”,普遍存在偷工减料行为。特别是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由于资金紧张,就在降低标准、***用不合格建筑材料上打主意。于是,一个个“驴粪蛋”工程被人为造就出来,表面光鲜,内在质量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特殊天气的出现,“优良工程”变身“***工程”就成了意料中的事。违背建筑规律,一味追究“政绩”和“形象”的人,应该汲取教训。“优良工程”变身“***工程”,工程监督和监理不到位、不尽责的教训同样不能放过。目前,不少工程监理单位不尽职,过分迁就业主要求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一些工程质量监理形同虚设,甚至成了摆设。于是,一些存在质量隐患的工程堂而皇之地验收通过,有的甚至评上了“优良工程”。加强工程监理,同样是防止“优良工程”变身“***工程”的教训之一。“优良工......>>
问题五:请问做 *** ***工程向哪部门反应? 请给当地的建委部门写信或直接去当面反映,但一定要实事求是。手里拿着点证据如照片、联名信等等
问题六:出现***工程工程师有什么后果? 哦,这样子的话要看最后怎么个结果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规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或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
工程师作为直接责任人是肯定逃不了的啦,不过,如果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或者是能够自首的,应该能够给予较轻的处罚。
问题七:终于明白***工程是怎么来的了 ***工程就是质量差
问题八:***工程有什么危害 首鼎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即不达标,比如说高速路被偷工减料了,可能引起众多安全事故,危害汽车行驶的安全!
问题九:为什么中国***工程这么多 1、关于工程管理:稍微知道点中国工程管理的都知道,中国工程管理是从1987年鲁布革开始的,但是经历了二十多年以后,中国人造出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什么是中国特色?那就是行政特色,机构臃肿,管理层次众多。任何一个项目从中标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始被人瓜分了,以中国中铁的项目为例,一个项目中标以后,潜规则不说,前期投标花的不说,首先是公司要收管理费,集团公司收管理费,设个指挥部还要收管理费。也就是说一点活没干,一分钱没赚,十个点就没有了。而一个项目总共下来正常利润也不过十来个点而已。而且这还是价格合适的前提下得来的。
2、关于造价:刚才说了十来个点的利润,其实这十来个点也是虚的,因为工程在开始招标之前,业主已经在造价里面扣了一部分作为预备费,风险费还有毫无理由的降造?什么是降造,就是造价出来以后,业主说价格高了,要降低几个点?理由?没有理由。所以也许你拿到手的时候项目就是亏的。所以中国工程企业在变更的时候喜欢虚报,症结就在这里。
3、关于工期:有一座桥,国内很有名的一座,***工期七年,五年完工,参与监理的德国工程师震惊了,说这在德国起码要二十年。有人吹牛说这是中国速度。只有搞工程的人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在国内,工期就是领导的想法问题,不算成本,不惜代价,什么休息日,法定节***日根本不是问题。中国工程界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施工单位没有休息日。只要条件允许二十四小时作业。人是没有问题,但是混凝土和结构强度那是做不得***的。本来要十天的工序你七天就完了,本来要十公分一层的压实你一下二十公分,本来要自然沉降的东西你一步到位,一时半会没有问题,但是老天爷是不会骗人的,十年二十年以后谁知道会出什么问题。
这也是“功过工程”质量不过关的症结所在,不要骂建设者和设计者,他们的项目就像自己的孩子,谁不疼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国的工程界,我们的高铁,我们的跨海大桥,我们的青藏线都是这么修出来的。其实施工阶段只不过是工程实施的一个后期阶段,其实要是仔细说说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中国特色的问题要从项目的前期决策开始说起了。 工程在决策实施前是要做工程可行性研究来决定做不做的,在中国这个也是一件很有中国特色的事情,因为可行不可行不重要,这只是几个数字的问题。只要领导高兴,哪怕把公路修到月球上都是可行的,所以在不该修路的地方修路,不该修桥的地方修桥在中国斯通见惯。不该修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不可行,也有技术上的不可行,只要领导喜欢就行。 所以这样的事情只有靠钱来解决。提高设计标准,大量投资做地基处理都是常用的手法。但是如果你要问我到底这些手段有没有用,或者能够支撑多长时间不出问题,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不知道。其实不久前高铁路基出事就已经显现出来这个问题,很多的软基路段虽然做了大量的软基处理,但是效果任然是不敢恭维的,所以各位亲亲做高铁的时候要注意,三百公里的不仅仅是时速,也可能是你的生命。
中建八局全名叫什么?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正式组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原国家建工总局,是为数不多的不占有大量的国家投资,不占有国家的自然***和经营专利,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中建一共有八个局,分别是一至八局。一局在北京、二局在北京、三局在武汉、四局在贵阳、五局在长沙、六局在天津,七局在郑州、八局在上海。另外还有中建国际、中建海外、中建发展、中建对外、中建基础设施、中建铁路、中建钢构、中建电力等共40多个下属公司机构。公司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的资质。
中建一局
中建一局总部位于北京,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支建筑“国家队”,中建一局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历史缩影。1959年国家建工部(住建部前身)授予中建一局“工业建筑的先锋,南征北战的铁军”称号,这也是中建一局“先锋文化”的由来。1994年中建一局被确定为全国百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在中国建筑行业率先推行现代企业制度。1995年10月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9***年正式挂牌,实现了从***经济体制下的“工程局”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变。
中建一局深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筹推进投资运营、工程建设、设计科研和新兴业务协同发展,致力于成为集设计、投资、建造、运营为一体的高端专业运营商(产品运营商、产业运营商、城市运营商),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的高品质产品和超价值服务。中建一局员工逾3万,有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30余家,银行授信总额超过1100亿元,具有AAA级资信等级,注册资本100亿元,位居建筑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