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农历中国 | 正月廿六 · 食春卷
在我国古代,
有立春日食春卷的习俗,
谓之“咬春”。
流传至今,
已逐渐演变成了春日的习俗。
在古人心中,
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它是廿四节气之首,
四季由此开始新的轮回。
此时,春回大地,草木萌生。
古人的仪式感很强,
认为在立春这天吃新生的蔬菜,
有着“迎新纳福”的吉祥寓意。
所谓“调羹汤饼佐春色,
春到人间一卷之。”
用薄饼将春色卷住食之,
似乎也将春天咬在了嘴里,
春光乍泄,美不胜收。
春卷,是南方人对它的称呼,
在北方,则称之为春饼。
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它是由晋朝时期的“五辛盘”发展而来。
所谓五辛,是指五种辛荤蔬菜,
如葱、蒜、韭菜、芸薹、胡荽等。
盛在盘里,在春日食用,
意在发五脏之气。
到了唐宋时期,
食盘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不再局限于五辛,
各种时令菜蔬、春饼已成为盘中物。
谓之“春盘”。
“立春咸作春盘尝,
芦菔芹芽伴韭黄。
互赠友僚同此味,
果腹勿须待膏粱。”
唐宋时期,立春食春盘的习俗尤盛,
除了自己享用外,
亲朋好友之间还要互相馈赠,
春游时也必带上春盘,
宫廷里还要赐春盘春酒给近臣。
宋代周密《武林旧事·立春》载:
“后苑造办春盘供进,
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
翠缕红丝,金鸡玉燕,
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
如此豪华隆重的节日氛围,
不难看出“立春”在古人心中
极具份量。
春卷一词,
大约出现在清朝。
如今许多地方依然保留着
立春日食春卷的习俗。
虽然此习俗的仪式感已淡化了许多,
但春卷依然是餐桌上
人们喜爱的一道春日美食。
咬一口春卷,
咬住的不仅仅是春天的福气,
还包含着上千年的文化沉淀。
农历是不是中国独有的?其他国家都用阳历吧?
历史上凡是受中华文化圈影响的国家以及曾经纳入中国朝贡体系的国家,都有农历。
比如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缅甸等,现在还在用与中国完全相同的农历。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日本也曾经***用过中国的农历纪年。
历史上中国强盛的时候时,日本人以过中国人的春节为荣,以中国的春节作为日本的新年,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也一并***用;公元604-1684年前,日本用的是五种中国历法,前后达1100年之久,史称“汉历五传” ;1685-1871年间,使用的是日本学者在中国历法基础上制定的本国历法(阴历);
明治维新后,强势的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加大,而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日衰。1872年,日本明治***宣布废止以中国历法为基础的阴历,实施太阳历(即公历),按阴历制约的岁时节气则提前按太阳历日期计算,如阳历1月1日过新年,5月5日过端午,9月9日过重阳。为了让民众逐渐接受新历,最初的日历都是***取新旧历并记,一直到1909年农历才被日本社会完全放弃。
从1872年起,日本人的新年从中国的春节改成了新历年的元旦。每年12月29日~1月3日是日本法定的新年***期,日本人会在新年***期里举国同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中国的农历纪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的农历纪年历法,是从夏朝开始的,是古人以月亮的圆缺周期而计算出来,定出一年的历法。一年有十二个月,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初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过去叫元旦。
商朝有点变化,是以十二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周朝又将新年伊始提前了一个月,为十一月初一日。秦始皇则又提前了一个月,以十月初一日为新年的开端。直到汉武帝在他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恢复为夏朝的以正月初一日为岁首,定这一日为元旦,我国后来一直沿袭下来。
民国初始***用公历纪年,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元旦,这样便把中国人传统的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元旦改称为“春节”
由于我们的传统历法是根据农时而制定,所以叫“农历”。又因为农历是夏代产生的,所以又称“夏历”。相对于公历或曰阳历,我们又称自己以天干地支搭配纪年的传统历法为“阴历”,加起来一共有三种叫法。
每年的农历一月,我们叫做“正月"。这个“正”字,读音本应该是“正确”的正。但是我们都读作“长征”的征,这是为什么?原因起自于秦朝。
秦始皇名字叫蠃政,“政”与“正"的读音相同。因为皇帝是天下独尊的第一人,他的名字不能被人叫,这就叫避圣讳。因此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去世以后,就命令天下人改正月的读音为“征月”。
我们国家在***用公历历法之前一直使用农历,我国的农历是参照太阳照射在地球上而形成的节气和月亮朔望变化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阴阳历,因而十分科学。平年是12个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民间直到现在,还称大月为“大尽”,小月叫“小尽”。
加起来,一年是354天或355天。这与阴历纪年方法相同。由于平均每年比太阳年——回归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少了11天,如果永远这样少下去,时间就会有差,影响纪年和农时。
因此,聪慧的中国人便在每19年设置出7个闰月,这样有闰月的年份是383天或384天,它们与没有闰月的年份一平均,每年还是365天或366天。
为便于计算和记忆,中国人便创造出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来相互搭配,每60年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因此没有什么“公元前"、“公元后”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