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艾草的神奇之处
艾草是菊科植物的叶,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是我国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药物,《诗经》“王风·***葛”条载:“彼***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其后,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撰写的长诗《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起不可佩’"。从这二部公元前的著名诗集中均载有“艾”的情况看,艾叶在当时的知名度已是很高的了,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这种应用当然是以医药用途为主的,这一点可从与《离骚》同时期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的记载中得到证实。《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可见艾在当时已成为重要而常用的治病药物。
但是,艾叶真正用于治病的记载是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该书中载有两个用艾治病的处方。
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对于药物的记载较少,而艾叶却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杂病论-中就有2个用艾的处方,即胶艾汤和柏叶汤,此二方至今仍然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艾草与端午的渊源
我们平常司空见惯的艾草,和端午节也有着不解之缘。每逢端午,民间都有挂艾叶的习俗,也就是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将艾草挂在门口,或是用艾草做成老虎的样子挂在门上,用以辟邪驱灾,祈求百福。史书记载,“端午插艾”、“手执艾旗招百福”“悬于门上,以祛毒气”,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关于艾草的美好愿景,期盼通过艾草,能够让自家驱邪避害,多福安康。
除了习俗影响之外,端午***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和艾草的习性有关。艾草可以用来入药,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说,“艾叶能灸百病”。而艾草的药用价值最高的时候无非就是五月份了,尤其是端午节刚一过,气温升高,艾草的长势就会过于旺盛,从而失去了它的良好药用价值。而在端午这天***了艾草之后,正好可以晒干以便日后使用。
艾草的养护方法
艾草的适应能力很强,主要是阳光充足并且排水顺畅的地方,都是艾草的栖息之地。艾草种植的时候要求光照充足,并且通风良好,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最好是疏松肥沃并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艾草的神奇之处
艾草是一种很神奇的植物,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人们就已经用它来作为针灸的必要工序了。用***完穴道之后,再拿点燃的艾草熏,可以抗菌防感染。可见,就算是在遥远的古代,艾草也依旧是很重要的一味药材。
药用
艾草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可以抗菌、抗***、止血、祛痰、平喘、镇静、抗过敏和护肝利胆等等。
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艾草有“女性保护草”之称。用艾草在腿部及腹部进行熏脐疗法,能够达到减肥效果,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效果更是显著;还可以去除寒湿,预防感冒,很好的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艾草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温养气血的功效,使用艾草可以活血疏经,对温养女性的气血很有好处,还能够对女性脸色发黄、长斑等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艾草可以理气血、温经脉,将艾草放进温水中用来泡脚或者沐浴,可以很好的起到舒缓疼痛,温经暖宫的效果。总的来说艾草的药用价值很是显著。
食用
艾草食用起来很是方便,除了可以将其放入汤药中,还可以用来包米饭直接蒸着吃。
艾草的味道和柠檬的味道有些相似,很是香甜可口,而且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些地区会用艾草和糯米制作成糍粑。
食用艾草做成的食物,可以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但不可多吃,一周食用两次即可。
直接用干的艾草泡水喝,或者混合蜂蜜用水冲开,可以起到清热去火的作用。
家用
艾草,熏香效果良好,可以驱蚊,还能除湿脱臭,净化空气,提升人体的免疫力,直接点燃艾草,然后随意找一个容器盛放进去就行。
直接从艾草擦在皮肤上,就能起到防蚊防蝇的效果。
将艾草放进水中泡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温养气血,还能预防感冒。
把艾草放在枕头中,可以促进睡眠,改善睡眠质量。
点燃艾草之后剩余的灰,可以用来清除家中的异味。用小袋子将其装起来,放在卫生间、冰箱或是卧室里,可以起到去除异味的效果。
艾草的特殊作用介绍?
艾草有什么功效?艾草是南方常见的一种中草药,在治疗一些疾病有神奇的效果。端午的时候则被用来驱毒避邪。下面就跟我来详细了解一下艾草有什么功效,欢迎大家来到学习。
艾草特殊功效作用介绍
艾草,又称香艾、苦艾、家艾、艾蒿。以艾叶入药,能祛寒溼,可治关节痛、神经痛等疾病。艾叶也可以加工成绒丝状,称为“艾绒”,可作为艾灸的燃料,艾灸能治疗痛风、风溼等疾病。因艾草有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房屋前后种艾草,以防蚊虫入室。
艾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既能够食用,又能够药用,同时民间还认为能够驱毒避邪,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
艾草有什么功效?可治病驱虫。
有关艾草可以驱毒辟邪的传说已流传很久,古人认为艾草是很有灵气的东西,常用艾草来占卜。
端午节在门口悬挂或插艾草、菖蒲等植物的习俗是如何演变而成的呢?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天中节”,阳气极盛必然会产生“热毒”之类的“邪气”,这类邪气会干扰家宅平安,不利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利用艾草、菖蒲等来驱毒辟邪。根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把具有防虫害功效的艾草扎成人形,或编织成虎形,或用彩布剪出一个虎形,然后再用艾叶贴上去,这样编成或剪出的物件称为“艾虎”。菖蒲的叶片呈剑形,古人认为其生长季节使菖蒲吸收了“百阴之气”,可解“阳极之毒”,因此菖蒲被视为“天中节”的吉祥物。人们把菖蒲编作人形,或编成剑状,称为“蒲剑”。南朝学者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也记载,五月初五“鸡未鸣时,***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妇女将“艾虎”别在发际
除了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外,妇女们经常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们将“艾虎”或“蒲剑”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人们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邪毒侵袭,确保身体健康。
另外,在古籍上还记载,端午节这一天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有“令人不病”的作用,这种五色线称为“长命缕”。后来,人们用五色彩线系著一个装满艾草、菖蒲、雄黄、檀香等粉末的小布袋,给小孩挂著,用来防止毒虫干扰,这种用五色线系绑的小布袋称为香囊或香包,在古代被人们视为驱邪保命的吉祥物。
民间还认为艾草不仅可以保健康,还可招百福。一些地方有在端午节时贴“午时联”的习俗,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石榴花胡蒜也是吉祥物
也有人在端午节时在门上挂榕枝、石榴花或胡蒜。在民间,人们认为挂榕枝有使身体矫健的吉祥寓意,胡蒜可除邪治虫毒;石榴皮为一种中药材,石榴花也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这些植物被人们视为端午节保佑家人平安的吉祥物。
其实,无论是居家还是旅行,都可以悬挂、佩戴在端午节所***的艾草、菖蒲等编成的物件,这些物件对人体有益而无害,在心理上也可使人精神稳定,心情愉快。
艾叶泡脚的方法介绍
艾叶具有降火,特别是降肝火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体虚的患者或者是气血不足的患者,最好不要直接用艾叶泡脚,而是应该在泡脚之前喝一碗红枣桂圆汤,这样能够有效的补充体内的元气;阴虚的患者最好也少用艾叶泡脚,如果出现 头晕的情况,最好吃虾补一补,这样能够有效的补充精气神。
具体方法如下:
将一把艾叶放入干净的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继续熬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取出。等水自然放凉到可以泡脚的时候就可以了。泡脚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得到全身大汗,而是应该在微汗的时候就停止。然后 *** 涌泉穴大概一百下就可以睡觉了。
艾草有什么功效?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艾草的作用了,不妨在家里常备艾草吧。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消炎、抗过敏,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发展到今天,大家越来越注重艾草的药用价值。用干燥的艾叶泡脚,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气和寒气,调理阴阳。艾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针灸治疗领域里,人们将艾叶制成艾绒,用以熏灸穴位,通过热力和其性温的性质可以达到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的作用。而在治疗方面,艾叶其实主要是能够治疗虚寒性疾病。
艾叶里面含有的黄酮类化学物质,可以有效的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等功效,另外艾叶可以通过溶解抗纤维蛋白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降低,从而起到很好的止血和抗凝血的功效,还有研究发现,它对止血的功效非常的显著,艾草有祛寒的功效。艾草泡水洗脚,可除湿治疗老寒腿关节炎,也可以治疗因受凉引起的脚后跟疼。用艾叶冲热水泡脚,泡半小时左右,期间不断加热水,泡到出汗,夜间也出了汗,连续几天效果不错。
艾叶最适用的一点就是驱蚊虫。住在农村的平房里,夏天晚上的时候,门口和院子里到处都是蚊子,可以在晚上将艾草点燃,艾草的烟味儿就可以将蚊虫驱散。白天把艾叶放在屋子里,进的门来就可以闻到艾草香,艾叶的渗透性和滋润性非常好,具有神奇的滋养、修复效果,能快速促进血液循环,激活表皮细胞再生,可促进衰老细胞代谢,特别适合修复敏感性皮肤和受损皮肤。
艾草特殊的香气中含有安胎止痛和梳理气血的元素,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能达到保胎止痛的作用。艾草中含有大量的鞣质,黄酮,醇等物质和其他有机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有效帮助调节人体营养需求,艾草可以做茶还可以入粥,喝了艾草茶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