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大暑时节吃什么节气美食有讲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9时50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节气也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在大暑时节吃点什么也很有讲究,南北方的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就带您去品味一下大暑里的美食。
江苏徐州:火热“伏羊节”大暑正午吃“伏羊”
在江苏徐州,“伏天吃伏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炎热的正午,喝碗羊汤,吃口羊肉,最是午餐应季好滋味。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在徐州,人们喜欢在最热的天,吃最补的羊肉,从初伏这天开始的伏羊节也达到了***。
北京:荷叶粥麻酱面简单美食调出生活滋味
大暑节气,正是北方地区荷花盛开、小麦成熟的时候。在北京,荷叶粥和麻酱面正是应季的时令美食。盛夏时节,如果您中午没什么胃口,也可以尝试在家做一下这两道清凉美食,既简单又美味,为夏季的餐桌增添一抹凉意。
浙江临海:柴叶豆腐:独向草木借清凉
大暑节气,暑气正盛,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的习俗,人们常用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茶水,称之为“喝伏茶”。同样是祛暑降温,在浙江临海,每到这个时节,当地人都特别爱吃一种叫作“柴叶豆腐”的地方特色美食。
浙江临海:临海青草糊舌尖上的凉爽
浙江临海除了柴叶豆腐,还有一种也是以草木为原料的夏日饮品特别受大家的欢迎。对当地人来说,有了它,炎炎夏日里就会多了几分清凉。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有:喝伏茶、吃凤梨、喝暑羊。
1、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大暑节气前后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2、吃凤梨
大暑节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3、喝暑羊
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非常疲倦,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
大暑节气的风俗活动
1、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2、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3、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可有趣了。
大暑吃什么风俗食物吃的食物介绍
1、吃凉拌素菜。南方人在大暑节气前后还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简单且经济的菜品,如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都有着脆生生的凉快口感,能让人提起食欲。还有将海带、青椒、红椒用酱油、醋、姜末等调味的凉拌三丝,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凉拌三丝里还能见到鱼、冬笋与烧鸭的身影。
2、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3、喝老冬瓜鲜荷叶汤。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大暑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面食。
北方在大暑的时候一般都会吃面食。大暑来临的时候一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北方的小麦已经收割结束了,新种植的各种作物也在飞快的生长,大暑正处理在农闲时期,这个时候一般的老百姓会用新磨的面做些面食来吃,权当休息享受了。
对于面食,因各地会有不同的吃食习惯而产生了不同的做法。像山西,就会吃些凉面、剪刀面,而河南就会吃烩面,北京不仅会吃些面食,还会做些冰镇酸梅汤喝。山东南部地区还会有喝羊肉汤吃面条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