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杭州到底是不是「美食荒漠」
最近,因为亚运节点,关于杭州美食的讨论又进入了大众视野
起因就是因为这张照片
地铁上,连官方都开始提醒市民
面对“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评价,要做好情绪管理
一记来自官方的实锤,又重新掀起了杭州到底有没有美食的互联网辩论
就在我们后台留言区,都能看见各种不同的声音
身边去杭州旅游的朋友,回来分享的第一句话是西湖太美了
但排了半小时队的一碗面,也是真的很难吃
为什么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杭州,偏偏在美食上备受争议?
杭州,真的沦落到美食荒漠的地步了吗?
01
杭州美食荒漠的声音,这几年尤其大
我最先关注到杭州美食荒漠的讨论
是这几年互联网经常冲上热搜的各种词条
动辄就是上亿级别的国民热度
无论实地体验过的游客还是纯粹的互联网观众,都集体调侃着杭州美食荒漠的窘迫
一个又一个热梗层出不穷
很多人表示到杭州吃过最好吃的食物,是海底捞、汉堡王...
还有古道热肠的四川网友,担心白素贞从老家青城山定居杭州后吃的不习惯
包括今年官方的一份“夜之味”示范名单中
也赫然列出了肯德基和麦当劳
@红茶魔术猫
亚运这几天,点开智能亚运一站通,就能看到来自官方推荐美食:
肯德基、必胜客、隅田川...
看到这几个字,我瞬间有点绷不住了
果然,还是官方打击最为致命
目前小程序界面上官方推荐的字眼已经去掉了,但肯德基的名字还在
不过这些还不算最离谱,毕竟连锁品牌粉丝量大,确实更有优势
实在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巴比馒头都成了杭州美食界代表了
别说杭州人了,厨神听了都流泪
这场美食界的网络硝烟里,最突出的还是话题量屹立不倒的一道名菜:西湖醋鱼
千万粉丝美食博主乌啦啦的***中,对西湖醋鱼的反应不言而喻
@特别乌啦啦
按理说,一道流传已久的名菜肯定有名菜的道理
但西湖醋鱼愣是让全网食客们统一了战线:这鱼死得冤枉
至于口味,单是描述出来就已经腮帮子发酸了:
就像跳进西湖里追着鱼直接生啃,百分百原汁原味
让人怀疑这么有钱的杭州,是不是只记得拜财神爷,忘记拜灶王爷了
否则很难想象我泱泱中华美食界,还能有一个地方能把鱼做成这样
一边是互联网上对杭州美食的群起而攻之,一边是不信邪去打卡的游客不断踩雷哭着离开
杭州的美食口碑似乎陷入了错误循环
但,玩梗归玩梗,杭州确实是有美食的
传承已久的杭帮菜,目前共有36道传统名菜
今年5月,米其林指南首度入杭后,也证明了杭州真正用心经营的店铺在美食界的江湖地位
杭州也成为继上海、广州、北京、成都之后,全国第五个拥有米其林指南的大陆城市
只是对整体口碑的挽回来看,效果不大
因为上榜的餐厅数量、星级都很低,最高只获了一星,且仅有6家
对比其他四个城市的标准,又反向证明了,杭州美食荒漠化似乎也不无道理
02
为什么这些年,优等生杭州唯独在吃上落后了
杭帮菜出名厨,也上过国宴
如今杭州美食荒漠的问题,或许压根不在菜本身
往深了说,这是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学的问题
听起来有点过于严肃了,但各位,还真不是我小题大做
吃,历来都是国人的一件头等大事
饮食的流变,背后也折射出城市迅速发展下,杭州真实面临的餐饮困境
第一个,就是餐饮的过度商业化
作为文化旅游名城,如今杭州餐馆面向的主体客群已经不只是本地人
更多的是一次买卖的庞大游客群体
尤其很多景区、商业街附近的餐厅,不仅要讲效率,出于高昂的租金,还要看成本
逐渐形成了流水线式出餐模式,主打一个快字
关键的是,这些餐馆只做游客生意往往就能做得很好,也就不会去费心研究口味了
而杭帮菜,要么是功夫菜,要么是时令菜,注定跟不上节奏
比如龙井虾仁
@浙江发布
这道名菜,乾隆下江南时就有了,算是***认证过的口味
但做法也够讲究,茶叶须得是明前的龙井,虾仁要徒手剥的河虾仁
再裹上蛋清和淀粉,油炸约15秒捞出沥干,加入沸水泡开的茶叶,最后才是成菜的烹煮
工序但凡少一步,原料用的次一点,直接整盘垮掉
这样的杭帮菜,无论成本还是烹饪手法,在快餐时代,多少都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
第二个就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杭帮菜众口难调
前几天去杭州,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城市的包容
过去10年,杭州也确实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单去年就新增了常住人口17.2万人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在杭州拍过来自河南籍的10万出租车司机
@CCTV***
他们最熟悉的本味还是家乡的一碗胡辣汤
和杭帮菜的口味差异十分明显
更不要说因为互联网行业崛起,从全国涌入杭州城的百万年轻人才
各地人口的迅速导入,使得杭州城的口味差异化越来越大
吃不惯、没味道,从个人的味蕾尺度出发,其实都可以笼统的归为不好吃
杭帮菜***傅马坤山,认为杭帮菜多用蒸、烩、氽、烧等烹饪手法,讲究“应时而食”,尽量保持食材原有的味道
@杭州动态
对比淋漓过瘾的大众美食,清鲜淡的江南风味,大概确实少了几分舌尖上的吸引与诱惑
显得过于保守了
而这种保守,又极度依赖食材和技法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闭环:外来餐饮越来越多,本地餐馆逐渐边缘化
杭州很多只此一家的老底子面馆,位置隐蔽、数量少,养着一帮口味刁钻的食客
早年在吴江广场打游击的拌川,还有按心情和胃口加浇头的片儿川,都是老杭州人寻来落胃的一碗寄托
吴山拌川王@更杭州
但外来餐饮品牌的冲击,让这样的老底子餐馆越来越少了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傅退隐江湖后,手艺逐渐无处可循
街头巷尾的传统小吃、老餐饮店消失了,留下的是商场里的预制菜和网红餐厅
连本地人想吃一回本味,都要去小巷子里挖宝
至于外来游客,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最能代表杭州美食水准的那一家,无异于大海捞针
于是杭州美食荒漠的名声就逐渐坐实了
03
不过如今的杭州,也开始在美食上努力自救
面对这两年的荒漠风评,今年,杭州官方也做出了反馈
首先就是一系列官方大动作
3月底,杭州市商务局召开了推进餐饮发展的专题会议
还出台了一份《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征求意见稿)》的官方文件
试图自上而下地挽回杭州的美食地位
不过最轰动的,是悬赏百万出点子摆脱美食荒漠的新闻
虽然最后官方辟谣只是征求意见的想法,但杭州提升地方美食的决心可见一斑
除了推动杭帮菜标准的建立,如何集中运营美食形象也是一门学问
于是,为了摸清别的城市如何在吃上做文章,2月初浙江和杭州的商务部门积极走出去
专门组队到江西、湖南调研,深度体验了一把长沙的坡子街、南昌的699街区
长沙夜生活美食街@新华社
还去了茶颜悦色、文和友等门店实地勘察
吃米粉、喝奶茶,取美食真经
回来后也确实找到了一些灵感,就是打造特色小吃IP
就像火锅之于川渝、热干面之于武汉、肉夹馍之于西安...
未来,杭州***将葱包桧、定胜糕、春卷、杭州小笼包等做成强IP品牌
迎合更多年轻人的口味和消费需求,形成一张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不只官方,一些民间餐饮店如今也非常努力地与时俱进
比如杭州的百年老店知味观,2006年就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去年仅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就有4个亿
但每年依然会拿出三分之一的利润投入研发
并通过传统门店信息以及大数据,收集顾客意见和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良
@知味观食品
以最普通的月饼为例,为了让传统糕点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知味观从奶茶、咖啡中汲取灵感,研发了生椰丝绒拿铁、红沁柑柚茶、红莓黑加仑等各种潮流月饼,受到年轻客群欢迎
这种用心和投入,在这几年的杭州餐饮业是很少见的
另一家百年老字号,楼外楼
因为临近西湖,一直有醉饮十里湖光风月的雅谈
楼外楼孤山店@杭州文史
但店里的西湖醋鱼,却在众多食客中备受争议
今年楼外楼也吸取顾客和网友意见,在原价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西湖草鱼换成了成本更高的衢州开化清水鱼
去掉了人工养殖草鱼的土腥味儿,从而提升西湖醋鱼的口感
而这么做也确实能看到一些成果
1月初换鱼之后,楼外楼每天大概能卖掉三四百份西湖醋鱼
而且大都是光盘
说明杭帮菜的提升,确实已经迫在眉睫了
04
说到底,杭州为什么迫切地想在美食上翻身
虽然互联网舆论对杭州美食置喙颇多
但从数字上看,杭州的餐饮业发展得其实并不差
今年3月底杭州市统计局发布了一个数据:
2022年杭州餐饮收入1171亿元,贡献了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
百炼智能的《2022年餐饮行业洞察报告》也显示,到2022年底,杭州餐饮门店数量达到10.95万家
仅次于北京、上海
这两个数字,意味着杭州已经形成具备吸金能力的现代餐饮工业
今年各个城市都在促进消费,杭州也不例外
尤其年初去湖南调研后,长沙以消费带动餐饮、再以餐饮反向拉动消费增长的模式给了杭州很大启发
而如今,餐饮,恰好能成为杭州带动消费的一个重要抓手
于是摆脱美食荒漠的称号,对杭州来说,就是下一步努力的重要方向
而且各位还可以注意下,今年杭州的一系列行动,始终强调的都是同一个群体:年轻人
显然,杭州摆脱美食荒漠的野心背后
还是因为这座城市,一直有它想要抓住的人
最后,想问下各位有吃过杭州的美食吗?在你心里,杭州到底算不算美食荒漠呢?
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以上正文,来自余奔雷
杭州是美食荒漠吗?
我觉得杭州是我心目中的美食荒漠。
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这座美丽的城市在旅游和文化方面拥有许多闻名于世的景点和历史遗迹,但奇怪的是,在美食方面杭州并不被人们所熟知。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怎么会在这个文化浓厚、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找不到好吃的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无数饕餮的游客和本地居民。
首先,要说明的是,“美食荒漠”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杭州虽然不像广州、成都等城市那样四处繁华,美食店铺比比皆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找不到好的餐厅。事实上,杭州的美食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特色,包括著名的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花鸡等等,这些食品各具特色,别有风味。
但相较于其他城市,杭州的美食品种还是相对较少。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会在美食方面有所欠缺呢?有人认为这与地理位置有关,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在历史上曾经被多个强大的王朝所统治过,但这个地方并不是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发源地。所以在传统美食方面相对缺乏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此外,盛行于江南地区的甜味偏重的糕点、甜点等美食在杭州也有所体现,但相比其他地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正如之前提到的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花鸡等美食,虽然各具特色但数量却很少,看似是缺乏美食选择,实则也反映了杭州饮食文化特色的局限性。
最后,也许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杭州的商业氛围的影响。杭州曾在宋代时期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之一,如今依然保留着商业先驱的影子,这些商家们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使得在美食方面的投入与发展被相对边缘化。相比之下,像上海这个发展时期与杭州相近似的东海沿岸城市,因而能更好地支撑起一个超级城市的地位。
综上所述,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美食方面相对有所欠缺并不完全是偶然的。虽然杭州在其历史上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拥有丰厚的积累,但当地饮食文化的发展却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但随着杭州的发展,它仍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全新的美食宝藏城市。
杭州是个美食荒漠吗?
苏杭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美食自然也会很丰盛,所以我并不认同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说法。杭州各大景点和特色美食之间的结合可以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杭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景点,包括西湖、龙井、宋城等等,而其特色美食也十分独特,如龙井虾仁、叫花鸡等等。如果将这些景点和特色美食相互结合,就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以及更加深入的文化了解。例如,可以在西湖畔品尝西湖醋鱼或者龙井虾仁,或者在宋城体验古代美食文化。这样的配合不仅可以增加游客对杭州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促进杭州的旅游经济发展。
其次,杭州各大景点和特色美食之间的配合可以加强特色美食的传承和保护。杭州的特色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些美食很可能会被遗忘或改变。如果将这些特色美食与杭州各大景点相互配合,就可以通过旅游带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例如,可以通过在景点中设立特色美食馆或者美食博物馆,向游客展示杭州的美食文化和传统美食制作方法。这样的配合不仅可以帮助推广杭州的特色美食,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此外,杭州各大景点和特色美食之间的配合可以挖掘更多的商业机会。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杭州的旅游市场也将会变得更加繁荣。通过将特色美食与景点相互配合,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例如,可以在景点周围或者美食馆中设置购物区或者美食节,以展示杭州的特色物件或者美食。这样的配合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杭州为什么是美食荒漠
缺乏特色美食。
杭州作为中国的旅游重镇,名气可谓是响亮,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杭州也是一个被贴上“美食荒漠”的标签的城市。为什么会有人贴上这样的标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作为杭州的本地人。杭州是有特色美食的,比如著名的西湖醋鱼、东坡肉、虾爆羊肉等等。这些美食不仅仅是杭州本地人的最爱,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尝尝美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和其他城市相比,杭州的美食水平略显逊色。
2究其原因,第一点就是杭州缺乏特色美食。杭州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没有像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潮汕菜、这样可以代表整个省份的特色美食。而杭州著名的美食们却都是个别名菜,没有形成系统的地方餐饮文化。其次就是杭州的餐饮市场相对比较单一。虽然杭州是一个旅游城市,但旅游业的兴旺并没有带动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
3主要的餐饮商圈集中在西湖周边和市中心商圈。而对于入住酒店的游客来说,酒店自带餐厅的选择性相对较小,居民生活区的小吃街也大多只是卖一些普通的小吃,卖相和品质都欠缺。这样的市场环境自然导致了杭州的餐饮格局相对单一,也影响了杭州的美食水平。第三点是杭州的餐饮行业竞争激烈,但是整体水平偏低。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反驳:杭州的餐饮市场不是越来越发达了吗?确实,随着人们对美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杭州的餐饮市场也在快速发展。但是,餐饮市场的发展并不代表着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在,杭州市场上的餐饮品牌林立,但绝大多数品牌都是外来品牌,且品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杭州美食很多,为什么还说是美食荒漠呢?
对于杭州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美食文化也着非常深厚的底蕴,杭州悬赏100万出点子摆脱美食荒漠的问题,弘扬本地传统美食、开发新的美食品种,以及让传统美食更加普及。
第一:弘扬本地传统美食,摆脱美食荒漠的印象。
说杭州是美食荒漠,大多数人都不信。是因为诸如西湖醋鱼、东坡肉这样的美食早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怎么能说杭州没有美食呢 因此,要想摆脱眼前美食荒漠的状态,就必须在弘扬传统方面下功夫,使人们心目中的那些传统美食发扬光大,这样就可以事人们重新认识杭州的传统美食,进而更加喜欢这个地方。
第二:大力开发新的美食品种,真正走出美食荒漠的印象。
之所以会出现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说法,与现实当中杭州缺乏足够多的美食品种有密切关系。这就需要在弘扬传统美食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新的美食品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各方面投入足够多的***去研发新的美食品种,美食荒漠的问题将会彻底解决。
第三:***取措施让传统美食普及化,从而让美食荒漠充满绿意。
之所以会出现杭州有著名美食却被认为是美食荒漠的情况,与传统美食高高在上有直接关系。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美食无论在口味上还是在价格上都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于是才造成了美食荒漠的印象。
因此,***取措施让传统美食更加普及,让大多数人愿意接受,就是摆脱美食荒漠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杭州为什么被称为“美食荒漠”?
之前,网上有个关于“美食荒漠”的讨论,结果根据大家的提及次数(类似投票),选出了中国十大美食荒漠。这些城市基本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平时人流量大,因此在讨论某个话题时,被提及的概率也更高。但是从结果中,北京与杭州的得票远远甩开了后面这些城市,成为了“美食荒漠”中的一对难兄难弟。
先说说杭州,杭州能成为我国第二大美食荒漠,估计很多坐标江浙沪,口味类似的小伙伴都会觉得诧异。在我们看来,这明明是一座美食遍地的城市啊。杭州的美食被吐槽主要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菜色清淡,许多吃惯重口味的人都表示不习惯;二是杭帮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浙江菜的重要流派,近年来频繁创新导致过去的精华没有保留下来,落入“四不像”的尴尬境地。
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从唐宋时期开始更是人文荟萃,饮食生活也日渐丰富精彩。白居易与春笋土步鱼,苏轼与东坡肉,宋高宗与宋嫂鱼羹、西湖醋鱼,贾似道与一品南乳肉等等,更别说有神话传说背景的桂花鲜栗羹、斩鱼圆、鱼头豆腐;以当地地名命名的西湖牛肉羹、龙井虾仁、武林鸭等等。每个杭州菜的背后,都极有可能站着一个名人名家的。只是这些菜,需要到一些当地的老字号餐馆里才能吃到。
而网上许多杭州美食攻略里,却在推荐片儿川、生煎包、小笼包、葱包烩等传统小吃,或者一些连锁经营、喜爱“创新”、并未得到沉淀的新派杭帮菜餐厅。因此,杭州菜被吐槽,也可以理解了。
再来说说北京,比起杭州,北京被吐槽得最多的,就是传统小吃的受众面太窄。其实,在这个榜单没有流出之前,北京是“美食荒漠”这个说法,在全国已经流传开来了。甚至有网友直接下定义,北京是全国最难吃的城市。
北京被吐槽得最多的传统小吃,集中在豆汁、卤煮、炒肝、焦圈等等。它们不但没有南方点心精致的卖相,第一次抱着较高预期品尝的游客,也往往会被那味道全退。在视觉与味觉上双双被打击,许多游客们进而得出“北京的传统小吃都是这个味道,那北京肯定是美食荒漠了”这样的结论。
其实,北京的传统小吃,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在;虽然许多游客吃不惯,但是在许多当地人心中,那味道但凡朝着大众喜好改良一点点,他们都会不习惯。
小吃终究是北京美食的一小部分,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经营各种菜系的餐厅,选择面丰富到几年吃不完。豆汁难以下咽,可以选择豆花,普适许多;如果嫌弃卤煮炒肝这种下水,可以选择市中心那几家老字号的烤鸭烤肉,出品也相对稳定。真正想要品尝京菜的,八大楼也是不错的选择。
实在吃不惯北方菜,粤菜川菜东北菜西餐日料在北京也是一大把。美食荒漠还是美食天堂,有时候还是在于自己的选择。
最后,如果你来到上榜过“美食荒漠”的城市,在就餐方面,需要有一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心。网上推荐的那些藏在犄角旮旯里的“隐藏美味”,常常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搭上时间成本与试错成本后,一顿捶胸顿足。而当地人推荐的纯正地道美味,对于没有“当地舌头”的外地游客,有时候也会难以适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食,有时候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那么,在你心里,哪座城市是美食天堂,哪座城市又是美食荒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