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京歌《梨花颂》的音乐本体的歌曲分析以及词有什么作用
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渺远的云
京歌《梨花颂》的音乐本体分析词、曲分析
京歌《梨花颂》作为现代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剧刻画了两位主人公生死诀别之际的依依难舍和杨贵妃被缢身亡后,唐玄宗与她阴阳相隔之时对她的无尽怀念的思想感情。
翁思再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京剧剧作家,他写的《梨花颂》仅用几句歌词便精妙地贯穿了全曲内容,虽然旋律简单,但曲调优美,意境悠长,通俗却不失韵味,是一首京歌的代表曲目。
雪白无瑕的梨花,花瓣如雪花般飘落,杨贵妃在梨园的一大片花海之下翩跹起舞,唐明皇深深地对其着迷,深情陪伴着杨贵妃。正如歌词中“此生只为一人去”所言,杨贵妃对唐玄宗同样专一深情,痴心无悔。
“天生丽质难自弃”勾勒出了杨贵妃倾国倾城,多才多艺的绝代佳人形象。这位聪慧多才的佳人儿用情至深,为爱执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只遗留了一句“长恨一曲千古谜,长恨一曲千古思”,低吟间仿佛向世人诉说着她的悲戚和无奈。这首主题曲贯通了全剧,将两人的凄婉悲凉、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故事的背景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唐玄宗沉迷艺术而疏于政务,导致社稷衰落等方面的众多思考,更加提升了这个作品的艺术层次和品位。
正所谓好词配好曲,这首曲子由杨乃林创作,使用京剧里重点声腔之一的二黄调式来进行设计,这种腔调相比较之下显得沉稳大气、情感真挚,而板式属于原板,是京剧中一种很常见的板式,这种板式讲究“一板一眼”,即通常提到的2/4拍,节奏非常平缓,起音和落腔多在板上,因其较易把握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尤其常用于写景、叙事、抒情等方面。
该作品歌舞并重,此曲文学艺术品味高,且旋律多处加入创新元素,整体上体现出了京剧梅派的魅力、韵味和精髓。
整部作品把多种曲式特点碰撞融合起来,并在继承曲式优点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该作品强调旋律的发展和结构的多样性;在同一空间里,整体旋律完整,同时又融入了强烈的对比。
曲式结构分析
在结构上看,《梨花颂》严谨典雅、意境深远,歌曲为一部曲式,曲调柔美悠长,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使得乐句间的连接更加自然。该曲为A宫调式,是典型的民族调式,该曲旋律的节拍为2/4拍,全曲共51小节,属于非方整性结构。整体速度为慢速,旋律优美,曲调悠扬。
前奏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共八个小节。
该作品除前奏部分和尾声外,可划分为a和b两个乐段。乐段a包含a(9-16)、a1(17-28)两个乐句,两个乐句为平行换尾的重复乐句。a1乐句可拆分为两个乐节,其中28-28小节是前三小节的扩充,用于强调,且在I级主和弦上作终止。b段可分为b(29-37)、c(38-46)两个乐句,b乐句可分为两个歌词相同的乐节,后一节对前一乐节进行了变化,并在V级上作半终止。
歌曲中第38到第46小节为c乐句,如上所见后一乐节是前一乐节的反复,最后在主和弦上终止。(谱例2.2.2)
结尾部分(47-51)是本曲结论性的尾声,与前奏部分(1-8)交相呼应,最终由补充部分在主和弦上作完满终止。(谱例2.2.3)
对该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该作品的旋律线条为波浪形,整体舒缓柔和,起伏不大,使得演唱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歌曲。整首乐曲是开放性的曲式结构,强弱对比较为突出。
例如:前奏部分开头便直入主题,动机的展开强而有力,而后慢慢渐弱引出歌曲的主旋律,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更好地使演唱者快速融入曲中情境,并带入自身情感,还能进一步体现歌曲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巧妙自然地引出第一句唱词。总而言之,每个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都由内在的创作动机开始,加之对于和弦功能、伴奏织体、曲式结构的运用,在音乐内涵和情节上渲染了的音乐氛围,体现了作品乐思与情感的表现。
京歌《梨花颂》在舞台演唱中的运用
京歌《梨花颂》对舞台表演的要求
《梨花颂》是一部既保留了传统京剧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又加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两者通过巧妙融合并再创作而形成的优秀音乐作品。
而人们又常说“程派的唱,梅派的样”,因而笔者认为,表演时可以参考借鉴梅兰芳大师的动作特色,讲求规范柔美,隽永自然,动作协调统一,并在步法、眼神、站姿、身法、手势等方面都要体现戏曲的特色和韵味。
以个人的表演经历为例,出场时踏着“云步”缓缓从台侧行至舞台中央亮相停顿,要注意动作连贯,身体协调,姿势优美。双眼正视前方,表情含蓄自然,不需神情严肃,但也要保持适当的“身份感”,从而凸显出杨贵妃典雅高贵的形象和宫廷化的人物背景。演唱首句“梨花开”时,目光正视前方,眼神略带一些虚无缥缈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在此过程中自然提起手腕,并轻轻地辅以兰花指,循着眼神眺望的方向缓慢推出。
而演唱到“梨花落”时,眼神应该从远处收回,回落到地上,手势也随之顺着眼神方向轻指地板方向,仿佛目光所至之地铺满掉落的梨花瓣,此动作设计能使观众身临其境,暗喻杨贵妃短暂而又绚烂的生命如同凋落的美丽花瓣。演唱“道他君王”时,双手轻轻交叠在一起,双膝微微弯曲,作一个向唐明皇行礼的手势。
演唱“天生丽质”时,眼神满含娇媚,身体微微向右转,左手兰花指顺势扬起作羞涩掩面状,表达受到夸赞时含羞带怯之态。到了“长恨一曲”这句,眼神需从含情脉脉转为坚定不移,最后演唱“千古思”时眼神又要带着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由此可见,唱词里的每一个眼神都需时刻伴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转变。
怎样理解《梨花颂》里的歌词?
梅派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说实话,李玉刚和他的学生王鸿翔改编版本更容易让人接受。“此生只为一人去……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诉说爱上帝王的无奈吧。只能爱不能怨,爱着去此生,不舍也只能长恨一曲……
京剧梨花颂的含义
《梨花颂》是一首京剧跨界歌曲,旨在表达对梨园精神的赞颂。它不仅赞美了梨花的美丽和纯洁,还表达了对梨园人一代代薪火相传的美德的暗指。同时,这首歌曲也贴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因此成为了经典之作。
此外,《梨花颂》也暗示了梨园人的兴衰沉浮,以及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梨花在歌曲中被用作梨园精神的象征,其飘落和飘飞的状态也暗示了梨园人经历的分离和寂寞,但即便面对困境,梨园人仍能坚持下去,传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在晚会上,《梨花颂》常作为京剧花旦的保留曲目,它既展示了京剧艺术的魅力,也表达了对梨园精神的崇高敬意。
梨花颂表达的意境
梨花颂表达的意境是爱情。
《梨花颂》是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杨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词,梅葆玖演唱,属于京歌。
内容直接呼应《大唐贵妃》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主题,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色,个人主唱与合唱相辅相成,委婉与大气相结合。
《梨花颂》讲的是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表达帝王对杨贵妃的宠爱,即便是到了如今,依旧是令人羡慕和向往的爱情故事《梨花颂》是新编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由杨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词。
人们总爱把它当作京剧,其实这是一首京歌。歌曲描绘了梨园始祖唐玄宗和杨贵妃短暂而绚烂的爱情故事。杨玉环天生丽质,被玄宗册封为贵妃,统领后宫。可是,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这对美好的姻缘被迫拆散。
该剧歌舞并重,尤以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其旋律多有创新,是能从整体上体现梅派神韵和精髓的剧目。此剧结构严谨,词曲典雅,意境深渊,回味悠长,感人肺腑。
艺术特色:该剧歌舞并重,尤以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且其旋律多有创新,是能从整体上体现梅派神韵和精髓的剧目。此剧结构严谨,词曲典雅,意境深远,回味悠长,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