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来自长江的“惩罚”销声匿迹24年之后野生鲥鱼陷入“迷局”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的鲥鱼,已经销声匿迹了24年,它们究竟还能不能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关于鲥鱼的习性
鲥鱼是生活在淡水流域的一种鲱科鲥属鱼,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淡水流域,尤以长江流域集中。
在我国黄海,珠海等地区都极负盛名。
鲥鱼的形体优美流畅,在清澈的江河湖泊中闪出银色的光芒,甚是好看。它不似鲫鱼草鱼般混黄或是墨绿,更呈现出素白玲珑。
为何叫鲥鱼?其实它又名“时鱼”。鱼如其名,它是一种溯游产卵洄游性鱼类。换句话说,它们非常的守时,会定期沿河流洄游,“鲤跃龙门”的场面也是常有。
此外,鲥鱼习惯生活于水中的上层,所以人们时常可以在水中看见它的身影。
鲥鱼的多重价值
作为与河豚,刀鱼并列的鲥鱼,其口感不言而喻。不论从它的口感、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日渐注重饮食的口感、营养价值等的搭配。鲥鱼数量众多,经常被渔民们捕食,随后开始广泛流向餐厅超市等场所,为人们所熟知。
鲥鱼口感鲜美,鳞下脂肪很厚,肉质细腻,晶莹剔透,常被拿来做捞汁和刺身。炖汤什么的做法,味道也是一绝,就连它的鱼鳞都可以食用,可想其味美。
剧毒河豚亦有人慕名而来,更何况是如此佳肴。70年代以前,有人品味过一番,就再也无法忘怀了。
再提及鲥鱼的营养价值,更使它成为人们追捧的重要一环。鲥鱼的脂肪含量居于食用鱼类之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富含钙、磷等大量元素,可以起到降胆固醇的作用…
此外鲥鱼的鱼鳞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烫伤之症等。就它本身而言,对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自然也是有着重要作用。
鲥鱼不见踪影
1987年三月起,***对长江鲥鱼展开了***捕措施——短期禁捕规划。为何颁布此政令?鲥鱼消失了?
1988年,长江鲥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曾经随处可见的鱼儿怎么就突然濒危了呢。短短十余年,便骤降到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保护鲥鱼,亟不可待。
于是开始了对长江鲥鱼骤减原因的追根溯源。经调查,原因有三,分为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是食物与栖息地遭到破坏。随着河道的开发,鲥鱼在溯游产卵或是洄游途中,受到了不小的阻碍,如河堤大坝的阻拦。不仅使它们的食物减少,也减少了大量的天然生存***。
二为水源污染,工厂废水、居民用水的流入使水质变差。赤潮,水华现象的频发让鱼群乃至所有水生物种苦不堪言。
第三便是人为损坏,鲥鱼盛极一时,捕捞者闻风而来,络绎不绝。一时间,长江鲥鱼的数量骤减,成鱼和鱼苗都被捕捞,数量自然也就日渐稀薄。
如今人们所食用的鲥鱼大多是外洲引进,想要再一品长江鲥鱼的鲜美,都成了一件梦寐以求的难事。
人们的救助与保护
当人们意识到事态已经严重起来,果断***取了措施。先后颁布了大量的政令,严厉禁止捕捞,随后又大力保护其繁殖地,并且***取了人工培养的方式进行挽救。
研究人员苦苦搜寻着适合鲥鱼生存的每一处地方,研究着它们的习性,只希望有一天能够再见到野生鲥鱼的活跃身姿。
人们的***意识已经提高,可是对鲥鱼的伤害是不会消失的,这也在时刻提醒着人们这血与泪的教训。
野生鲥鱼消失背后的道理
细细数来,野生鲥鱼消失至今已经有24年了。它的消失这不仅是人类的损失,更是对自然的一种伤害。
有人说,来自长江是“惩罚”。诚然,是人们当初的知识匮乏,不懂得***的合理使用,造成的当今这个局面。也是人们的贪欲使得鲥鱼陷入了危机。
从随处可见到销声匿迹,从三五成群到千金难求,这日渐增长的价格正如野心的勃勃,与日俱减的数量就像是将要干涸的湖泊。
不仅仅是长江鲥鱼,更是千千万万的自然***。合理的使用就是保护,合理的开发才会长存,不能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或是一时的口腹之欲,破坏了和谐美好的家园和生存环境。
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动形象得说明了人类的生存之道。野生鲥鱼陷入“迷局”,不是个例,却是典例。以此为鉴,以此为镜,方知得失。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长江鲥鱼灭绝了吗长江鲥鱼介绍
1、长江鲥鱼没有灭绝。为了保护长江鲥鱼的***,中国相继开展了鲥鱼人工授精、卵孵化及仔鱼培育的研究,还提出从1987年3月起对长江鲥鱼的短期禁捕规划。1988年,长江鲥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2、长江鲥鱼1***4年曾高产达157.5万千克,之后***量严重衰退,至1985年仅有3万千
克。长江鲥鱼天然***急剧减少的原因是水利建设切断了鲥鱼的产卵和索饵洄游通道、捕捞过度以及水域环境污染。
3、由于过度的捕捞,长江鲥鱼的数量才会失衡,才会出现功能性的消失,因此只有让长江鲥鱼得到适当的修养,数量才会上升,种群才会恢复。
4、长江鲥鱼曾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其与刀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自六朝以来,由于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撰写大量有关的诗词文章,长江下游城市形成历史悠久的品尝江鲜的狂热嗜好,例如苏东坡拼死吃河豚。由于大量捕捞,长江中的鲥鱼已经基本绝迹,而刀鱼的产量也急剧下降,价格颇为昂贵。河豚,天生含有剧毒,被冠以最危险的美食之称。
长江鲥鱼灭绝了吗?
没有灭绝。
在长江口下游常年产量为50万千克左右,1***4年曾高产达157.5万千克。以后由于污水及水利工程(拦江筑坝)兴建,产卵场严重破坏,又加超强度的捕捞亲鱼和幼鱼,其***量严重衰退,至1985年仅有3万千克。
为了保护鲥鱼的***,中国相继开展了鲥鱼人工授精、卵孵化及仔鱼培育的研究,有关部门还提出从1987年3月起对长江鲥鱼的短期(3年)禁捕规划。3年禁捕鲥鱼工作已取得一定成就,但长江鲥鱼***濒临枯竭的现状仍无明显改变。
扩展资料
生存状况
据查,20世纪70年代,长江鲥鱼年产量曾达1000多吨,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也常捕到鲥鱼。但此后由于水利建设切断了鲥鱼的产卵和索饵洄游通道,加上捕捞过度和水域环境污染,鲥鱼天然***急剧减少。
长江流域鲥鱼年产量仅500公斤左右,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鲥鱼***几乎绝迹。此外,钱塘江、闽江、珠江等大江也可发现鲥鱼。
因为鲥鱼已经被禁止捕捞,有些水产养鱼商从美国引进美洲鲥(西鲥属),当作鲥鱼销售。新加坡、印尼附近也有同属鱼种的长尾鲥,叫做鲥鱼出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鲥鱼
鲥鱼灭绝了为什么还有卖
鲥鱼灭绝了还有卖的原因如下:
1、其实,现在只要是宣称“长江鲥鱼”,都是“替代品”,这些所谓的“长江鲥鱼”多数来自于缅甸,很多不明缘由的消费者,为“湄公河鲥鱼”交了一次“智商税”。
2、除了“湄公河鲥鱼”,还有来自美国的西鲱,印度尼西亚或者新加坡的长尾鲥,缅甸的云鲥,都和长江鲥鱼长得很像,被当做“长江鲥鱼”在市场中售卖的事,也不是一次见诸报端了。
3、而今,长江鲥鱼已经绝迹江湖近3年,随着1年长江禁渔期的开始,我们期待1年后长江生态会有好转,包括长江鲥鱼在内的渔业种群***能够得以恢复
中国最贵的鱼是什么鱼
中国最贵的鱼是长江鲥鱼。
长江鲥鱼产于中国长江下游,是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但近些年由于由于环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捞,野生长江鲥鱼已经绝迹三十多年,说它无价之宝也不为过。如今你即使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野生的长江鲥鱼。
长江鲥鱼是“长江三鲜”之一,学名鲥,别称时鱼、三来鱼、三黎鱼等,因“初夏时则出,余月不复有也”而得名,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鲥属洄游鱼类,平时栖息在海洋中,春末夏初溯河生殖洄游。
形态特征和分布
长江鲥鱼体呈长椭圆形,头侧扁,前端钝,吻圆钝、中等长,眼小、侧前位,脂眼睑发达,口小,上下颌等长,体被圆鳞,无侧线。头部光滑无鳞,腹部棱鳞强,背、臀鳍的基部有很低的鳞鞘,胸、腹鳍基部有短腋鳞,尾鳍深叉形,体背部绿色,体侧、腹部银白色,吻部乳白色,鳍淡***,背鳍、尾鳍边缘灰黑色。
长江鲥鱼是近海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我国福建、江西、海南、浙江、广东、江苏、广西、香港、澳门、台湾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海洋中以东海、南海最常见,淡水中则以长江、钱塘江最多,另外韩国、朝鲜、泰国等地也可能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