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植树节来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植树节来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植树节的来历秒懂百科?
1981年夏,长江、黄河上游连降暴雨,河水猛涨,灾害之巨历史罕见。
大灾之后,各层面都在进行反思。受灾最严重的四川、陕西两省主要领导,以及多位科学家都表示,江河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是造成这次洪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林业部门也组织力量,调研分析森林遭破坏的原因。
要尽快把森林***保护起来,把荒山秃岭绿化起来!可资金有限、人力有限,要让全国数不清的濯濯童山绿起来,难度很大!
***同志为荒山绿化打开了新思路。他在同万里同志的谈话中提到:“是否可以规定每年每人都要种几棵树,比如种三棵或五棵树,要包种包活。”
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植树节是怎么来的?
来历:植树节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
据唐李延寿《北史》列传第五十二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
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既费时费力又不方便。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
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韦孝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植树节的来历、意义等,用简洁的语言?
植树节的来历;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树造林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植树节的由来是什么?
植树节的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3月12日植树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
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提倡植树造林,植树节就是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功绩而设立的,而且这个季节也正是植树的最佳季节,所以设立这一天为植树节。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植树节来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植树节来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