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汕尾一个被埋没的美食绿洲是时候拿出来了
看到图片口水都流了,
在外地工作的小伙伴,
是不是好久没吃到家乡的美食了?
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呢?
一起来聊聊吧!
如果要为汕尾食物拍一部纪录片,想象中第一个镜头应当这样开始:
一桌人围坐在一起,手执筷子,面前是一个大铁锅在咕咚咕咚地冒着热烟;
热乎乎的菜粿,晶莹剔透的皮,包裹着丰富饱满的馅料,蘸一点辣椒酱,咬上一口,汁水在唇齿中迸发!
不信?那我们先从最平凡的食材:米——说起。
01
米的100种做法
自古迄今,汕尾民间广泛信奉祖灵和神佛,建置很多寺庙庵观和祠堂等民俗活动场所,拜神祭祖驱鬼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层糕粿就是被选中的祭品。七月十四子时一到,每家每户都要用一盘层糕粿去祭祀逝去的先人,这是亘古不变的习俗。
在汕尾有这么一句俗语:清明吃叶,端午吃药。这里的药不是所谓的“药”,而是指用黄栀和姜石灰加糯米制成的——栀粿。
“甜粿”是“开年粿”,做好后在大年初二才能解开,寓意新一年的日子甜甜美美,甜粿做得是否成功代表着新一年家庭的运气好坏。
发粿谐音发财、高升,也是开年时不可或缺的一种粿。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发糕。
也不是所有粿都用来拜神,还有些承担了日常小吃的功用。譬如最常见的是菜粿。传统的做法是,用生粉开水和成粿皮,馅料可用当季蔬菜、猪肉、鱿鱼、虾米、花生等,丰俭由人。
薄而软的小米粿,蒸得半透明,加上爽口弹牙的肉,放到锅里一蒸,在浓浓的蒸汽中,色泽越发诱人。
汕尾是一个被“包粿”的城市。
甜粿、发粿、栀粿、草粿、樱桃粿、鼠壳粿、菜头粿……数不胜数,逢年过节,这些争奇斗香的粿成为招待贵宾的必备佳肴。
米在潮汕实在太过重要,只做成粿品哪里够吃?汕尾人于是推而广之,把米浆蒸成片、铲成卷、切成条、划成块……蒸煮煎炒,又是一个粿的王国!粿条跟河粉不一样——这是汕尾人的坚持。
河粉在大米之外,一般要加其它淀粉,做得匀薄微透有弹性。粿条的米浆比例高,韧性就没那么强,质地厚实又莹润。卧进清汤里,再配几片烫到刚刚好的牛肉/猪肉,一把爽脆生菜,就是一碗滚热清鲜的粿条汤。
炒粿条,经典搭配则是牛肉、芥兰和沙茶酱。干炒焦香有鑊气,湿炒则勾上浓稠芡汁,每一丝缝隙都被温柔填满。
粿汁不是果汁,是一碗密集的碳水蛋白质***:米汤打底,浸入粿角/粿条,贪心点一堆卤蛋卤肉卤肠,最后淋下一勺老卤,整碗粿汁都在发光。
米浆凝成细润香糯的菱形小块,油煎出焦脆边缘,再加鸡蛋、芥兰、番茄等热烈拌炒,就是炒糕粿。
富有弹性的肠粉,裹着鸡蛋裹着肉裹着金针菇裹着青菜……加上秘制的酸甜酱料,汕尾的肠粉自带“吸粉”体质。
02
“因材施教”的鲜
汕尾人对食材的“鲜”,有一种优雅的理解。
昂贵海鲜也好,平价猪肉也罢,都拥有各自的性格。料理需要讲究,味道却不必繁复,潮汕厨子都是耐心的老师,不厌其烦,只为***出食材的天生鲜美。
牛肉火锅,自然是最著名的教科书。
刚宰好的牛肉还带着温度,厨师刀快如风,十几种部位分得清清楚楚,从窗口流水般递出……
吃过牛肉火锅,你才会意识到,普通黄牛肉居然能变幻出这么多口味:脖仁爽口,吊龙细腻,匙仁筋肉结实,五花趾脆弹有质感,胸口朥看似肥腻,一嚼就化开满口牛油香。
汤底不过是牛骨汤甚至清水,蘸料不过是沙茶酱,但新鲜食材配上精细刀工,就是好吃到让人服气!
也不是只有牛肉火锅能这么吃,讲究的汕尾人,连一碗牛肉粿条汤也要分好部位,烫到色泽***。
新鲜猪肉也值得拥有同等待遇!
酥肉、嫩肉、板筋、猪脚筋、肾籽(猪腰)分门别类,切法和焯烫时长都有讲究。酥、脆、糯、韧等种种口感汇聚于一碗,一大早就吃得浑身暖洋洋。
就连猪血猪肝这种边角料,也能煮成好喝的汤!
新鲜猪血细腻又扎实,下一把翠油油的西洋菜、益母草或是真珠花菜,猛火滚沸,汤水喝起来带着清爽植物香。
处理海鲜的思路也很简洁。
白灼的做法简单,但让人回味无穷。
这也是独属于汕尾的味道。
还有一种生腌做法,称得上性格激烈。
活蟹处理干净,用姜蒜、辣椒、酱油、酒等等调成腌汁浸泡。大刀斩块,蟹肉细润晶莹,蟹膏凝作橙红的流心!
血蚶的模样,往往会把外地人吓跑。这种小贝壳天生带血色,烫到半熟开壳就拿去腌。蚶肉嫩而脆,舌尖轻轻一压就爆出汁水。
至于饱满鲜甜的小生蚝,有个热热闹闹的做法——蚝烙。一大捧蚝珠调和番薯粉浆,锅中加热猪油,粉浆倒入,立即炸出欢腾声响。
还要淋一层鸭蛋液,把边缘煎到金黄!
边缘酥脆,咬开来蚝珠又嫩又鲜,蘸点鱼露,叠加出丰富咸香,烫到舌头也不舍得放。
03
古典纯粹的甜
汕尾人善用糖,这里的甜品大多做得直接又纯粹。
譬如当地小有名气的豆花嫂甜品,第一次吃到颇感惊愕:不像常见豆花那样婉媚,它质地结实到可以抵抗唇舌,带着高昂甜度直击味蕾,豆味也浓缩十倍。
汕尾人童年记忆里的夏天,总有一碗黑乎乎的草粿。
用仙人草(也叫草粿草)煮出黑色汁液,混入淀粉加热再凝冻。眼巴巴看着卖草粿的小贩从大桶里舀出几勺,撒上糖粉,凉滑又清甘。
甜到极致的五果汤,是由银耳绿豆莲子薏米红枣花生煲出来,五种配料,五种甜度,五种口感。
青芒、芭乐(木仔)、杨桃、李子、莲雾等等,用甘草汁腌过,再配梅子酱、酸梅粉或是南姜末,甜、酸、咸组合出微妙层次,香气非常清爽。
当然,汕尾好吃的远不止这些,街头巷尾,还藏着许多宝藏食物——
每个汕尾人心里,都有自己偏爱的那一家店。从小吃到大的熟悉味道,没有一篇攻略能完整体现。
所以,如果你来汕尾,我希望你能放慢脚步,逛逛菜市场,看看那些不起眼的街头小店。
光亮滴油的鸡鸭鹅肉,堆成小山的鱼丸肉丸,白雾缭绕的肠粉摊头,宁谧昏暗的凉茶铺子里,全是温柔的市井烟火气。
汕尾市和吴川市哪个好
吴川市好。
吴川市经济非常发达,还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月饼之乡、中国羽绒之乡、中国塑料鞋之乡等荣誉称号。汕尾,一个被严重埋没的美食绿洲,广东最不该错过的美食之城,但是在宜居这项指标中,汕尾居全省倒数第一。
汕尾特色街头美食
说道广东的美食,潮汕绝对独树一帜,但是美食都被潮汕垄断了吗?当然没有,在汕尾,美食既有潮汕风味,又带一点自己的独特兴致,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快来一起看看吧。
薄饼的饼皮不但薄且韧性十足,不会应被内馅汤汁泡软而失去口感。这样的饼皮大概是用了些高筋面粉,再加之一夜发酵才酝酿出的吧。那面团处于糊与团间,不成型,全凭烙饼师傅的手艺从盆中荡漾着抓取一团,在热度适合的饼铛上轻轻一抹,烙印般地落下一层,几秒之后饼边翘起,就成了。
咸薄饼
甜口的则更具“谈资”,先在铺开的饼皮内放上花生酥、贡糖、沙琪玛等成块酥物,再一边折起隔着皮将其敲碎,然后放上莲蓉、咸蛋黄、叉烧,抹均了卷起。这一个酥香甜脆中还有咸蛋黄的咸留下悠长余味儿。时今依然萦绕我记忆里,像中了邪般。
菜_
许多地方有菜_,形态与制作上略有差异。汕尾的菜_以海丰
梅陇镇最为出名,_皮用生粉开水和成,馅料可用当季蔬菜、猪肉、鱿鱼、虾米、花生等,丰俭由人。包成长条的形状,蒸熟。皮软糯馅咸香,口感上的差异化是这样小吃的个性所在。
肠粉
肠粉在广州可以算是最寻常的食物,但有各地不同。我身边的广东朋友时常争论,都认为自己老家的才是最好吃的。而对肠粉异常偏爱,十之八九拿它来做早餐的我,自然不会放过对汕尾肠粉的品尝。
牛杂粉
汕尾满大街最不缺牛肉火锅、牛杂粉。在这里米粉叫排粉,河粉叫_条。一碗粉配上浓郁牛肉味的汤头,里面堆满了牛腩、牛筋、牛肉饼想想都流口水。
汉堡
用面糊混合肉馅、洋葱粒、鸡蛋液,再利用固定模具加热成型的一种小吃,外焦香内软糯。深圳也有,在汕尾叫做汉堡。每家做法大同小异,味道有良莠之分。我比较随机的选择,味道一般。
到了汕尾一定要吃的当地美食有哪些?
汕尾市传统美食小吃种类众多,海陆丰地区的饮食习惯跟闽南地区接近,又临近福建、潮州,渐渐的汇成自家地区的饮食风格。并且汕尾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从古至今留传很多美食文化,现在来科普一下吧。
一、汕尾薄饼
说到汕尾薄饼的起源,其实是以前物质还未丰富前,汕尾人清明祭祖之后的节日食品,改革开放之后,汕尾薄饼又作为个体户的小吃重新走上人们饭桌。薄饼的总体口味分为两种:甜味薄饼、咸味薄饼。甜味薄饼的材料主要由麦芽糖和坚果类等加工而成;咸味薄饼由肉、香菇、韭菜等熟料混合而成。皮是在热锅中烙熟的薄圆形面饼,用皮将馅卷成筒状。
二、菜茶
菜茶!虽称为「茶」,却极有口感。又称为丁茶,它是汕尾地区的传统小吃属于节日食品。菜茶主要由菠宁菜、芹菜、***、生菜、青蒜、荷兰豆各种菜、香菇、粉丝、虾米、瘦猪肉、香肠、鱿鱼、腊肠、铁脯粉等炒制而成,吃的时候加入熬好的骨头汤或鸡汤,撒上花生米、炒米(爆谷),加点胡椒粉或辣椒会更美味。
三、小米
此“小米”非彼“小米”。汕尾有一种很出名很受欢迎的特色小吃就叫小米,可是这个小米跟粗粮可是一点不拉杆,它其实就是用薯粉做成的饺子,口感独特,爽口弹牙。汕尾人亲切地称呼这种薯粉饺为小米。
四、手工马鲛丸
汕尾特色美食中有一种丸常常让吃货意犹未尽——手工马鲛丸。Q弹、劲道、老少皆宜。鱼丸的主料是马鲛鱼,马鲛鱼肉细嫩鲜美,味道醇厚。吃进嘴里弹性极好,口感顺滑,汤汁鲜美,像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