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二黄河巴彦淖尔的一面精神旗帜
3月22日,二黄河被水利部授予第二届“最美家乡河”称号,成为内蒙古唯一入选河流。
每一个来到巴彦淖尔的人,看到二黄河,都会被眼前的景色“绊”住脚。当得知二黄河来历时,更是惊讶地张大嘴巴——二黄河又叫总干渠,是河套地区各族人民靠锹挖肩挑小车推、历时10年之久、在河套大地上奋力开挖兴建的一条“人工引水河”。这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震撼人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河套儿女。
据统计,10年间,二黄河工程累计完成土方量1***7万立方米,其中仅有387.7万立方米为机械开挖,其余1589.3万立方米均为人工开挖,占工程总土方量的80%以上,比一个西湖的蓄水量还要多。
为什么要开挖二黄河?从一件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几代水利人的深情讲述中,我们逐渐找到了答案……
黄河素来善淤善决善徙,上世纪中叶,黄河经常泛滥甚至改道。有历史记载的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那时的巴彦淖尔人,对黄河又爱又恨。
新中国成立初期,初具规模的河套八大干渠都是直接从黄河开口引水,每年春季开河放水之后,渠里的水要流到秋后,等秋灌结束后再组织大量劳力去封堵河口,这就出现取水用水问题:枯水时,大小渠口向黄河争水,大强小弱,上优下劣,许多土地干旱歉收或绝收;水大时,洪水就会漫过渠堤,淹没大块良田沃土,形成洪涝灾害。而来年春季“放口”时,大量民工又需要在春寒料峭的冰凌水里,捞出上年秋天封堵渠口时塞填的麦草及各种泥石物料,方能疏通放水。这样苦寒湿重的劳动,当地人称作“捞渠头”。
“天旱引水难,水大流漫滩,耕地年年变,荒草长满田”一直是河套灌区的困扰。抗御水旱灾害,从根本上提高灌区灌排能力,成了巴彦淖尔人心中的一个强烈愿望。
1957年,国家出台河套灌区发展规划,***修建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自治区下达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及总干渠工程的土方施工任务后,当时的巴彦淖尔盟委向全盟人民发出倡议,“因工程量大、时间紧、任务艰巨,全盟各族人民一定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争取早一天完工,早一天受益。”
1958年11月15日,随着一声号令,天寒地冻的黄河边、田野里,近3万河套儿女挥洒青春、汗水和热血,以改天换地的坚定信心和必胜勇气,凭借双手创造了奇迹。
“当时施工机械极度匮乏,就连最基本的劳动工具——扁担、箩筐和铁锹都是群众自备的。农村存粮严重短缺,干渠上的人们一整天只能吃上两顿土豆和***熬成的‘菜粥’,偶尔能吃上两个硬邦邦的窝窝头就算是改善伙食。”96岁的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村民张子才回忆。
“工地沿线没有住处,大家就自己动手用红柳条编成‘笆子’,立起来抹上泥、沿着土坝搭成简陋窝棚,但是根本无法御寒,有张砖头支起来的木板床那简直称得上奢侈。”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文化处文化科科长赵志刚在复述那段历史时,依然热泪盈眶。“泥水方最难挖,天寒地冻,大家的小腿全泡在冰水里,许多人落下了关节炎等病症。艰苦的条件,没有吓退勤劳勇敢的巴彦淖尔人,反而更加激发了斗志。‘英雄担’‘老虎队’‘铁姑娘战斗队’……这些光荣的称号背后,是一段段感天动地的故事,是一曲曲气壮山河的乐章!”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1967年6月,二黄河终于全线竣工通水。自此,黄河水通过总干渠在河套灌区实现了全灌域可控调节,河套灌区土地灌溉面积由300多万亩逐年增加到1000多万亩,旱涝保收的梦想变成现实。年均约46亿立方米黄河水经由灌区10.36万条7级灌排渠(沟)道的接力输送,日夜滋养着河套大地。
二黄河的建成,让河套灌区成为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依靠二黄河源源不断的灌溉滋养,河套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农耕奇迹:农民人均耕地10.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水平的5倍;粮食年产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亿斤,快速增长到近些年的60亿斤以上;“吨粮田”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二黄河有水就不怕旱,我们要世代守护这里!”张子才每天会到黄河湿地公园散步,只因为那碧波荡漾间,有他65年前与无数河套儿女“舍小家顾大家”的生动回忆。
巴彦淖尔二黄河怎么形成的
是人工挖的,巴彦淖尔将近3万人,进行开挖总干渠的战役。二黄河在黄河北岸顺河而建,只从一个地方建闸坝取水,然后开出四个分水枢纽,以前大大小小、各自为政的取水渠道由此得到有序统一的管理。从一个地方取水,就叫“一首制”,这个取水的地方有个三盛公村,于是取水工程就叫三盛公水利枢纽,号称“万里黄河第一闸”。
黄河是自然的一部分,有滩涂、有摆动、有洪水、有干旱,但是二黄河是人工的,稳定而可控,于是从二黄河取水灌溉农田就有了可靠的保证。更为重要的是,二黄河解决了河套地区高位取水的问题,这为1000多万亩灌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黄河的排水工程
人们在建设“二黄河”之后不久,又开始建排水工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挖了“总排干”,最终形成了一套总排干沟、干沟、分干沟、支沟、斗沟、农沟、毛沟等七级排水配套体系,也就是前面图中画的“绿色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灌区盐碱问题。
走在田间地头,常常会看到一边是条水渠,一边是条水沟;水渠追求效率,用混凝土衬砌,加速流水、减少下渗,而水沟则慢慢汇集水流,用生态的方式净化排水。
二黄河什么时间开挖的
二黄河1958年开挖。
历史上,黄河是有名的一条害河,在下游更是被人们称作 “地上悬河”,因为黄河泛滥,很多地区房子冲垮,被人称作害河的黄河,在河套平原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治理黄河的水害,能让黄河水灌溉更多的农田,1958年的时候,巴彦淖尔将近3万人,进行开挖总干渠的战役。
总干渠也就是河套人民所说的二黄河,指的是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北岸输水总干渠,全长230公里。在1958年11月到1961年1月的主要施工期内,累计完成从渠首到四闸之间主体工程的土方量1439.9万立方米。
在随后的几年里,伴随着各枢纽工程的逐步建设完工,又陆续完成四闸下土方工程、总干渠全线渠堤加陂土方工程、开挖干渠临时口土方工程以及总干渠截渗沟土方工程共计537.1万立方米。
挖掘过程
当时挖渠二黄河是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的,完全是靠着锹挖 肩担的原始劳动力,源头100宽,深3.3米,吃着玉米窝窝头,没有油的***汤,住的是猪圈,柳条编出来的临时休息场所。
总干渠完工后,河套灌区灌溉面积由290万亩发展到1000多万亩,靠天吃饭的河套人,也渐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以上内容参考?巴彦淖尔市人民***-总干渠60年奔流润良田铸粮仓
黄河水对白糖下一句
黄河水对白糖下一句是搅和搅和河套王。根据查询百度资料可知,“黄河水兑白糖,搅和搅和河套王”,这是内蒙当地的一句俗语,标明河套王早已融入了内蒙人的生活。河套王酒业是内蒙古酒类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更是有着“北方第一窖”之称。
【河套】的意思是什么?【河套】是什么意思?
【河套】的意思是什么?【河套】是什么意思? 【河套】的意思是:河套hé tào?1.??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圈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曾于开福寺前开一河套,为泊舟所,工未就而罢。」??●张志民《死不著·搬家》:「分给我三间大北房,河套里五亩黑土地。」?2.??指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 *** 自治区境内驾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因黄河流经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故名。以乌拉山为界,东为前套,西为后套。又旧以黄河以南、长城以北的地区称前套,和黄河北岸的后套相对称。??●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逆流绕积石而北至河套,入龙门。」??●臧克家《***向着黄河笑》:「富庶的河套,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甜头。」★「河套」在《汉语大词典》第7514页 第5卷 1059★「河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26页★「河套」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河套」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河套hé tào?1. ? ?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圈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曾于开福寺前开一河套,为泊舟所,工未就而罢。」?? ? 张志民《死不著?搬家》:「分给我三间大北房,河套里五亩黑土地。」?2. ? ?指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 *** 自治区境内驾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因黄河流经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故名。以乌拉山为界,东为前套,西为后套。又旧以黄河以南、长城以北的地区称前套,和黄河北岸的后套相对称。?? ?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逆流绕积石而北至河套,入龙门。」?? ? 臧克家《***向着黄河笑》:「富庶的河套,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甜头。」
河套的拼音hé tào
河套是什么意思
河套 hé tào 1. 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圈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曾于开福寺前开一河套,为泊舟所,工未就而罢。」●张志民《死不著·搬家》:「分给我三间大北房,河套里五亩黑土地。」 2. 指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 *** 自治区境内驾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因黄河流经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故名。以乌拉山为界,东为前套,西为后套。又旧以黄河以南、长城以北的地区称前套,和黄河北岸的后套相对称。●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逆流绕积石而北至河套,入龙门。」●臧克家《***向着黄河笑》:「富庶的河套,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甜头。」
★「河套」在《汉语大词典》第7514页 第5卷 1059 ★「河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26页 ★「河套」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河套」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河套 hé tào 1. 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圈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曾于开福寺前开一河套,为泊舟所,工未就而罢。」 ? 张志民《死不著?搬家》:「分给我三间大北房,河套里五亩黑土地。」 2. 指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 *** 自治区境内驾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因黄河流经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故名。以乌拉山为界,东为前套,西为后套。又旧以黄河以南、长城以北的地区称前套,和黄河北岸的后套相对称。 ?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逆流绕积石而北至河套,入龙门。」 ? 臧克家《***向着黄河笑》:「富庶的河套,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甜头。」
河套的英语单词1.hetao
用河套造句
1.当时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2.也有山西的丁村人,广东的马坝人、湖北的长阳人、内蒙古的河套人、北京的山顶洞人,等等。3.阴山南麓,河套冲击平原,鄂尔多斯黄土高原相对适宜的生存条件和气候环境,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4.自英皇北狞,河套沦没,巢焚原燎,糜鹿为墟。★清·侯方域《定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