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腊八节的来历简介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腊八节的来历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腊八节介绍?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这是民间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腊:是岁終之月,称腊,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腊日。相传腊八节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
腊八本为佛教之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这一天,我们当地的民俗要喝腊八粥,腊八粥是用玉米的颗粒经过脱皮后再和大豆、四季豆、颗粒比较大的豆子煮在一起,煮熟后,再把肉丁、豆腐丁、胡萝卜丁、白萝卜丁、香菜、蒜苗加上调料在锅里炒熟后和煮熟的豆子搅拌在一起,再加上些调料使味道适中,这就成了腊八粥。
腊八节这天早上,邻居们,亲友们,都用碗端着腊八粥互相递送,你尝尝我家做的,我尝尝你家做的,相互品尝。街道上,巷子里,人来人往,熙熙嚷嚷,喜气洋洋,可热闹啦!有了要过年的气氛。这一天,人们还说:“过一腊八,长一叉把”,也就是过了腊八节白天的时间渐渐的长了,而黒夜的时间渐渐的短了。腊八节,我们当地不但喝了腊八粥,还有祭祖、祈求神灵保来年丰收吉祥的习俗。人们喝了腊八粥,意味着春节即将到来,要过大年啦!
腊八节是啥意思?
答:
腊八节为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等。[1]在中国古代,“腊”本是种祭礼,在商代,每年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2]秦汉时期,腊月八日被定为腊祭之日,直到南北朝时,“腊八节”才逐步被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节日,佛教传入后,与传说中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合二为一,腊八节借此扩大了其在官方和民间社会的影响,得以最终形成。[3]
腊八节主要节俗包括吃腊八粥、腊八蒜、祭祀神灵祖先等习俗。[3]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在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便有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4]腊八节不仅包含了古代先民对来年农业丰收的殷切期盼和对祖先、神灵的感恩与敬畏,还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腊八节喝腊八粥
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中文名
腊八节
外文名
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别名
法宝节、腊八祭、佛成道节、成道会
节日时间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来源于上古道教腊祭,神农氏“始作腊祭,以告上苍”,遂形成在年终时祭祀农谷,庆祝当年已得收成,祈求来年民丰岁稔。
《礼记》称“天子大蜡八”“八蜡以祀四方”,在民间逐渐固定以腊月八日为道教腊祭日,俗称腊八节,此日喝腊八粥的习俗,亦源于腊祭“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所表达的终始交接、丰隆安定的思想感情
就是每年的腊月初八要煮腊八粥吃,所以就有腊八节这个说法,腊八粥就是用八样的食材来煮稀饭吃,食材可以是大米,小米,红豆,绿豆,黄豆,花生米,玉米,糯米,红枣,莲子,百合……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八样食材放在一起煮稀饭就行。
腊八节来历简短40字?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腊八节的来历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腊八节的来历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