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
上巳节的由来,有说法称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沐浴用兰汤,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如陶思炎指出,祓禊活动本是男女春日相欢、妇女祈孕的信仰行为,而持兰草或香薰草药沐浴,都是唤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质,妇人临河不仅欲洗去冬日的尘垢,同时也盼触水感孕而得子。这种与原始的宗教相关的近水祝殖信仰,当是三月上巳日祓禊风俗的真正缘由(《风俗探幽》)。
上巳节有祓禊的风俗,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 ,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农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的来历小故事?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据说在很早以前,世界上发生了一次大灾难,人类和动物都没有了,只有伏羲、女娲兄妹受到乌龟的保护而得以存活下来。为了人类的延续,在乌龟的撮合下,兄妹结为夫妻,生儿育女,并捏土造人。因为兄妹俩成亲那天是三月三,为了纪念他们繁衍人类的伟大功绩,以后每年的三月三日人们都要祭祀女娲伏羲。
上巳节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黎民百姓,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出游,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
1.纪念伏羲氏 上巳节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2.纪念黄帝诞辰 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说,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古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