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大陆要偷凤梨酥配方”
1
大陆在2019年开始统一管理进口食品登记。
最近台湾大批食品被禁止出口到大陆。
舆论炮轰当局没有好好协助厂商。
可是,焦点突然变成,大陆歧视台货。
然后又变成大陆要逼台厂交出机密配方。
这还得了。
尤其又是台湾人很自豪的凤梨酥配方。
2
一样是凤梨酥,用哪种凤梨?
材料的不同,材料比例不同,烘焙手法差异,口感跟卖相,就会天差地远。
每个台湾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口袋凤梨酥。
所以把配方跟做法交出去,那真的就等于交出商业机密了。
这一下,台湾整个炸了。
都很忿忿不平。
3
许多人立刻蹭这波“配方门”,来一齣“抗中保台”戏码。
佳德发声明说,有关中国禁台商......
然后说始于台湾,深耕台湾。
很多人立刻排队买他的凤梨酥,用行动挺这家店。
佳德说“始于台湾,深耕台湾”完全没毛病。
但是佳德又说,大陆确实要求凤梨酥的糖、奶油比例等等,店长说“牵涉公司机密”,所以他们放弃。
4
可是,等到记者上门采访,想问到底大陆要求填的表格是怎样的?
佳德说,一切交给台湾食药署说明。
于是媒体要求食药署拿出大陆的表格,让大家评评理。
看大陆到底有多不讲理,是怎样欺负台湾厂商?
竟然要求交出机密配方这种商业机密。
可是食药署并没有拿出表格。
5
署长吴秀梅却出来证实,说对大陆“要求提供配方跟成分占比”。
联署长都证实了。
还会假吗?
6
可是有媒体报道,表格主要内容是关于工厂规模跟食品成分。
工厂一般在申请ISO时,也是要填写关于规模、人员跟卫生条件。
台湾的食品工厂,难道不需要填写工厂资料?
难道对卫生条件没有要求?
7
当然台湾有许多非常棒的手工店家,或者是小型烘焙店家,有第一流的糕饼糖果点心。
我们都爱死了。
可是,那样的手工店,跟食品工厂,本来就不在同一个层次
我们喜欢吃7天保质期的新鲜糕饼。
但是7天保质期,要从台湾大量商业性进口到大陆,本来就不可能。
8
媒体报道,大陆要求的食材填写,是按照多寡,从多写到少。
如此而已。
没有要求写配方比例。
比如面粉最多,就放在原料第一位,奶油第二多就放在第二位。
这样有什么问题?
台湾不是也要写材料表?
这是机密配方吗?
难道外销到日本、美国、欧盟不用写食材?
9
只有一样东西,就是食品添加剂,要求详实填写比例。
其实,台湾在2014年,曾经因为几次食安危机,而要求标示食品添加物。
可口可乐也因此,一度考虑退出台湾市场。
但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品项跟数量,有错吗?
10
根据大陆的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添加剂要写明品种跟用量。
这就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台湾核准的食品添加剂,跟大陆核准的品类,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填写食品添加剂的比例,就是泄露商业机密?
写出食品添加剂的比例,不是更能保护消费者吗?
11
但食品添加剂的比例,确实也是某种商业机密。
所以,台湾厂商的反弹,可能就在于不愿意公开食品添加剂的比例用量。
但是又不好说出口。
12
大陆的初衷,是希望让大陆在把关、管理进口食品时,可以有跟大陆本地食品一样的标准。
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日本跟韩国都大量进口食品到大陆。
日本食品进口更是年年创新高。
日本比台湾更怕配方外流。
难道日本的表格,跟台湾填的不一样?
13
另外一个台湾厂商提出来的质疑是,据说要填写制作工艺跟流程。
是不是真的要填?
到底要填到多细?
会不会泄露机密?
这倒是可以讨论。
打个比方,如果我的机密,是要回炉二次烘烤,制造绝妙口感。
那我当然不愿意写出来。
而这也跟食品安全无关。
但是,表格确实是要求写到这种程度吗?
那为什么日韩厂家不怕机密外流?
14
台湾舆论把面对大陆进口食品管理的问题,立刻转为“歧视台湾”,“偷台湾配方”。
那就变成“抗中保台”的教科书级骂战了。
所以,佳德凤梨酥变成爱台湾,守护台湾的“标杆”。
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
仇恨大陆,才有正当性。
15
剧本还在继续编下去。
谢长廷讥笑说,其实是因为中国穷了,没有外汇,所以找个借口禁止台湾食品进口。
是啊,穷到买不起台湾食品,只能买日韩食品了?
之前不是说,大陆连茶叶蛋跟榨菜都吃不起了?
是是是,对对对。
话都说到这里了。
我也实在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