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40厘米长3斤重广东一男子罕见钓获“塘鳢王”原来是外来物种
对于一个真正的钓鱼人来说,永远未知的鱼情,中鱼时的***以及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各种惊喜,无一不是深深的诱惑。
广东的一名男子也为钓鱼爱好者,这次他竟然因为钓到一条鱼而“火”遍了钓鱼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名男子是一个资深的“钓鱼控”,平日里没有别的什么爱好,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钓鱼,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出去甩上几竿子,其实有没有渔获并不重要,主要还是享受钓鱼的过程。当然,能够收获渔获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这一天,他闲来无事又和往常一样出来钓鱼了,选择地方是当地允许垂钓的一处天然水域,找到理想的钓点,做好准备工作以后,就正式开启了垂钓模式,他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么一次平通而平常的垂钓,竟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来他收获了一条体型巨大的塘鳢,和广大的钓鱼人一样,他第一件事就是将其拍摄了下来并发到了朋友圈里,毕竟这绝对算得上是垂钓的高光时刻,无论是出于虚荣心的炫耀,还是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悦,钓获大鱼后晒到网上都是钓鱼人的标准流程。
广东钓友钓到的这条鱼个头其实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塘鳢界绝对算得上是大鱼了。
据资料记载,我国本土塘鳢主要分布于沿海及各大江河的中下游,种属有很多,体长一般为8~16厘米,最大也就20多厘米,人工养殖的塘鳢,体重超过3两就可以上市了。
而广东这位男子钓获的塘鳢长度超过了40厘米,体重超过了3斤,实属非常罕见,绝对算得上是“塘鳢王”。
编者查询资料得知,广东钓友钓获的这条塘鳢,虽然的确是塘鳢,但它却并不是我国的本土塘鳢,而是原产于东南亚的云斑尖塘鳢,在我国俗称“泰国笋壳鱼”。
泰国笋壳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后来引进我国进行人工养殖,由于养殖过程中的外逃以及人为的盲目放生,导致它们出现在了我国的天然水域里。
泰国笋壳鱼肉是一种掠食性鱼类,主要以其他小型鱼类、虾、蟹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在天然水域里迅速繁衍,必将压缩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抢夺本土鱼类的食物,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态平衡。
最终,广东的这位钓友将钓到的泰国笋壳鱼拿回了家,做成了美食和家人们一起分享了,据他说:味道那是相当的不错!
温馨提示:大家在天然水域里野钓时,一定要坚持2个原则:误钓了保护鱼类,一定要果断放生;钓到了外来物种,坚决不能放生。
随着天然水域里野生鱼越来越多,大家垂钓的时候还是应该适当地索取,如此,不仅可以避免***的浪费,也是一个钓鱼人的基本常识,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你喜欢钓鱼吗?对此,你们怎么看?
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通常要长多少年?
又快到五一了,一到这个时候又可以去水田里面抓黄鳝了。小时候就常在清明节以后,每天晚上提着一个手电筒,拿着一个专用的夹黄鳝的黄鳝钳,打着赤脚去到水田里抓黄鳝。在当时农田里面的小鱼小虾是真的多。不仅有很多的泥鳅、黄鳝、小鱼,有时候还能抓到一些野生的甲鱼,当然了有很多的蛇也会在晚上的时候出来活动,这个是要小心的。曾经农夫就抓到过一条近一斤的黄鳝,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是一条蛇,吓了一大跳。后来仔细看清楚了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条超大号的黄鳝。
这条黄鳝抓回去之后,村里好多人第一眼看到以为我抓到了一条水蛇。村里不少人都表示,如此大的野生黄鳝,真的是第一次见过。把它放在水桶里面,完全是困不住,就像是一条蛇一样,一下子就弹出去了。而且样子也看起来有点恐怖,身上的花纹看起来很有霸气。用手去抓它的时候,还挺有攻击性的,会像甲鱼一样咬人。没有办法,既然水桶里面容不下它,只好把它放在水缸里面。放水以后,它就开始变得老实了,然后还把其他的黄鳝、泥鳅、小鱼都倒进去了。
过了一晚上来看,发现水缸里很多的泥鳅、黄鳝、小鱼是死的死、伤的伤,其中有一条小泥鳅吃得只剩下一小部分的头了。后来悄悄观察了一下,这条超大号的黄鳝,特别具有攻击性的,只要在它面前晃动的东西,就会快速去咬住,就和甲鱼咬东西一样,又快又准,一旦咬住就不放松了,还会发出声音。后来称了一下,足足有九两多。那野生的黄鳝要长多少年才能达到一斤呢?
如果是人工饲养的黄鳝,长到一斤这么大,也并不足为奇。在一些水产市场上,就经常看到有一斤左右的大黄鳝在售卖。近两年野生的黄鳝少了,但是由于其在水产市场还是很受欢迎的,价格也不低。所以农村养殖黄鳝、泥鳅的也增多了。前些年,村里也有人搞黄鳝养殖,向他打听得知,黄鳝的生长速度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比如品种、营养、年龄、 健康 和生态条件等等。而且黄鳝是既能当妈妈又能当爸爸的特殊生物。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的,一般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都是雌性的,当它产卵了以后卵巢就会逐渐转变成为了精巢,也就是说黄鳝当了一次妈妈以后,后面就转变成为了爸爸。在黄鳝是雌性期间生长相对缓慢,而一旦转变成为了雄性以后,生长就更快一些了。
听这个养殖黄鳝的朋友介绍,黄鳝的产卵期是在每年的五六月的时候,其当年长到11月左右就钻入到泥巴里面过冬了,不在吃食了,这一年的黄鳝个体的体重仅3-5克。而第二年、三年的增重也不多,三年的黄鳝体重一般是在60克以内。但是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就开始快速生长了,其当年的体重就能达到100-200克,而到了第六年,生长快速的话,可以达到350克左右。不过,经过几年的快速生长,从第六年以后黄鳝的生长就变得相当缓慢了。 一般体重超过500克的野生黄鳝至少要生长12年以上,并且这还是非常少见的。有新闻报道,最大的黄鳝居然有30多斤,实在是吓人。
其实,黄鳝的寿命算是比较长的了,其一般能活6-10年,有少数比较长寿的能活十多年。不过,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黄鳝的血液是有毒的,尤其是年数越久的的黄鳝,更是需要注意。误食会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产生***作用,严重的还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所以一般大黄鳝都会对其进行放血的。但大家也不用操心,黄鳝的血液中的毒素是不耐热,只要彻底煮熟在食用,一般不会发生中毒现象。你见过最大的黄鳝有多重呢?
记得小时候经常去小河沟里面去捉鱼摸黄鳝,那时候的大黄鳝经常见到,大的有两三斤,小的也有四五两,因为小时候不听话去摸黄鳝经常被爸爸打,不过就算挨打也挡不住捉黄鳝的热情,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差,只要嘴馋了就只有野生鱼和黄鳝能够打馋。那时候最长吃的一道菜就是油炸黄鳝,现在想起来都是满嘴的香味。
前几年我们村庄集体通自来水,需要对全村进行水管覆盖,这就需要挖沟埋水管。那天我们刚刚放学,就看到挖沟的旁边聚集了一大片的人,于是我也凑着热闹围观了上去,只看到挖的沟里面有一个特别大的黄鳝,虽然我经常见到黄鳝但是也被这只黄鳝给惊呆了,跟一棵小树桩一样粗。一群人没有一个敢去捉的,害怕这只黄鳝太大会咬人,后来来了一个胆子大的旁门叔叔捉到袋子里放在电子秤上称了一下足足有十多斤重,接着我们村庄上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还是把这个黄鳝放了吧别伤害它了,黄鳝十年长一斤,这只黄鳝起码生长了上百年了,如果吃了它那是暴遣天物,太可惜了”,最后也是在大家的支持下,把那只黄鳝放进了河沟里慢慢游走了。
后来长大以后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也认识到了野生黄鳝因为前期体型比较小,只能吃一些水里或者淤泥里的浮游生物,生长特别的缓慢,一般八到十年才能长到一斤,但是后来黄鳝体型变大了,可以吃一些野生的鱼类以及虾类,生长速度也就相对快了,一般如果正常生长,一斤以后一般三年就能增加一斤,但是这套理论只适用于野生的黄鳝,对于饲养的黄鳝一般一斤左右出栏只需要一年就能达到一斤。
野生的黄鳝虽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是野生黄鳝吃的时候***比较多,所以在食用野生黄鳝的时候需要充分的烹煮,以免***杀不死会寄生在人的体内对身体不 健康 。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不少喜欢钓鱼、钓黄鳝的朋友应该已经开始行动了吧。想起来小时候到了夏天,下午一放学就和村里的小伙伴去捉泥鳅黄鳝的日子真的是太悠闲了。
一斤以上的野生黄鳝要生长多长时间? 小时候每年夏天都要捉不少的黄鳝,那时候小河沟、稻田这些地方都会有黄鳝,尤其是稻田当中的黄鳝特别的多。最喜欢的就是晚上捉黄鳝,跟着村里面的大哥哥们一起,拿着桶、铁钩、手电筒就出动了。晚上捉黄鳝要比白天捉的多,这个时候黄鳝都出去觅食了,拿手电筒一照就能够知道有没有黄鳝,有些大胆的孩子还会下手去掏黄鳝,这个胆小的我可不敢,因为总是分不清黄鳝洞和蛇洞,每次看到朋友下手去掏黄鳝总害怕会把蛇掏出来。
那时候黄鳝虽然多,但是也不算太大,一般比较普遍的都是四两左右,体长也就在三十公分左右,像一斤这样的大黄鳝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能够捉到四五两重的已经够高兴好久了,毕竟黄鳝那么好吃。那么黄鳝能够生长到多大呢?
野生的黄鳝生长的速度非常的慢,小黄鳝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的时候孵化,第一年生的小黄鳝体重仅仅在10克左右,生长两年的小黄鳝体重也仅仅有15克左右,到了第三年黄鳝的体重才会重一些,不过也仅仅有100克左右,到了五六年左右的野生黄鳝的体重才会有300克左右,不过还仅仅是一些生长环境非常好的黄鳝才能长到这样。黄鳝在生长到六年以后,生长的速度就会降低很多,几乎上体重很难上涨了。而想要野生的黄鳝体重达到一斤以上,那么最少要生长10年左右。不过大多数黄鳝在还没有生长到一斤的时候就被我们给捉走了。
当然因为目前市场对黄鳝的需要量非常的大,野生黄鳝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不少人工养殖的黄鳝,因为品种以及饲养环境和饲料等原因,生长速度要远高于野生的黄鳝的生长速度,一般人工养殖的黄鳝生长到三年左右的时候就能够达到8两左右的重量,不过想要黄鳝生长到一斤也还是需要一定的饲养年份的,而为了养殖效益一般养殖户很少会将黄鳝饲养到一斤左右再出售的。
问:野生大黄鳝长到一斤要多少年? 一斤重的黄鳝洞穴有多大?曾在稻田水底的泥土上见到锄把粗细的洞穴,刺楸却不敢伸手去抠,就怕里面藏着水蛇,但农村老人讲,水蛇只是在水里活动,其洞穴并非在田泥里,稻田中大直径的洞很可能是有一定年岁的大黄鳝,轻则六七两,重则一两斤。
农村有种土方,据说黄鳝血对面瘫有效,但刺楸也不知真***。黄鳝和泥鳅不同于普通鱼类,身体滑滑的不说,还主要生活在稀泥里,天气转暖的晚上才会钻出来在水底活动。由于黄鳝肉好吃,价格又高,需求量大,因此给农村人提供了一个找快钱的途径。以前好多人靠捉黄鳝而作为家庭日常开销,甚至孩子的书本学费都指望着它。
一、重一斤以上的黄鳝很难见到 正规的捉黄鳝方法有三种:一是像钓鱼那样用诱饵钓,二是晚上用钳子夹,三是用手指从洞穴里抠出来。当然,也有人偷着用不被允许的方法,比如用电瓶烧和往田里下药。
刺楸之前出门捉黄鳝会在腰间吊一个竹篾片编的鱼笆篓,捉到的黄鳝就直接装到里面而不怕滑脱。
由于热天稻田里有水稻,所以不适合抠黄鳝,夜晚带着手电筒或者前方带电筒的帽子,再用竹子做成一个夹子,夹子前面用刀削出波状齿。用电筒一照,黄鳝、泥鳅和小鱼小虾在稻田水中一览无余,运气好的话,一晚上随随便便就能捉十来斤纯野生的黄鳝、泥鳅。然而,黄鳝多以手指粗细居多,有半斤的也不太多,而一斤以上的则凤毛麟角。
水稻和再生稻收割后,刺楸这边的稻田一般会蓄水,稻田里的黄鳝就很少出来活动了,想要捉黄鳝需要用手指顺着它的洞穴伸进去抠。
可根据洞穴的直径判断黄鳝的大小,黄鳝洞穴形成后由于受水压和底泥的缓缓移动变化而变小,所以黄鳝一般会比洞穴要大些,成年人手指粗细洞穴中的黄鳝在七八钱左右,而拇指粗细的则在一两左右,一斤重黄鳝的洞穴就可想而知了。
二、野生黄鳝长得慢 人养殖的黄鳝由于生长环境适宜、食物充足,加上使用饲料和药物,其生长速度快,一斤的黄鳝差不多几个月就长成。然而,野生黄鳝不比人工养殖,其生长速度相当缓慢,会受环境的影响。
与土鸡和猪类似,黄鳝在三四两重以前属于「架子期」,长得快,而之后其生长速度就会减缓。野生黄鳝在生长环境好、农药打得少、食物充足的理想条件下,一般一年可长三四两。黄鳝总体上虽然长得慢,但在某些特殊的生长环境下,四年就可长到一斤,而普通的环境下要想长到一斤,至少也要七八年。
2005年,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裕祥村的一位村民罗某,在帮助别人清理鱼塘时,意外发现了一条“巨型黄鳝”,它的体长在1米左右,体重达到了3.6斤,这一发现打破了2004年在云南发现的2.7斤的黄鳝保持的记录,成为了新一届的“中国黄鳝王”。时隔9年后,2013年的5月,在浙江湖州一位村民在湖州水库中捕捞到了一条体长1.5米,体重36斤的大黄鳝,成为了真正的“中国鳝王”。通常,一条黄鳝体重达到1斤,就比较少见了,而这条36斤的黄鳝,更是黄鳝中的“极品”,据说当时有人出价1.2万,村民都没有卖。
那么,问题来了,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需要长多少年?这条36斤的大黄鳝长成至少需要多少年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黄鳝 黄鳝俗称鳝鱼,是合鳃鱼科黄鳝属下的鱼类,它是亚洲独有的一种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内,它们主要栖息在稻田、溪流、池塘和沼泽里。
从外观上看,黄鳝身体呈蛇形,如果不是体表没有鳞片的话,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水蛇的一种。黄鳝的体色主要以青***为主,而这也是它黄鳝名字的由来。
黄鳝是一种偏昼伏夜出的鱼类,白天它们通常会钻到水里的泥洞里或者岩石的缝隙里休息,到了晚上才外出觅食。作为一种杂食性的鱼类,黄鳝对食物没有什么挑剔,无论是浮萍、浮游生物还是小鱼小虾,甚至是动物的尸体它都是来者不拒的。
虽然黄鳝是一种鱼类,但是它与大多数的鱼类不同,它的鳃部已经高度退化,只留下了一个小孔。所以黄鳝并不主要以鳃呼吸,而是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口腔和喉腔中的内壁表皮可以溶解空气中的氧气)。正是因为这一特性,黄鳝在离水后,也比普通的鱼活的时间长。
除此之外,黄鳝还有一个特点: 性逆转,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变性”。黄鳝的性逆转是每一条黄鳝生长的必经之路。在幼年期黄鳝都是雌性的,等到了性成熟后,雌性繁殖过后,它们会变为雄性。不过,雄性是它们最终的性别,无法再次逆转。
当然,大多数人对黄鳝感兴趣是因为它是小时候许多小伙伴的童年回忆,而且黄鳝本身肉质细腻,营养价值很高,所以,在黄鳝的原产地,它是餐桌上常见的 美食 之一。正是因为如此,在我国,黄鳝也有相当大规模的养殖产业。
黄鳝长到1斤需要多久? 上面我们说过,黄鳝有人工养殖和野生两大类,而在不同的环境下,黄鳝的生长速度不同,通常,人工养殖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黄鳝的生长速度是野生环境下的2-3倍,因此,显然人工养殖更容易出1斤的黄鳝。不过,尽管如此,无论是哪种环境下,1斤的黄鳝都相对的少见,原因也很简单,在人工饲养下,黄鳝一条长到2两到5两之间时通常就上市了。
那么,在野生环境下,黄鳝长到1斤需要多久呢? 保守估计也得需要7年。 为什么这么慢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生长时间段。 黄鳝是一种能够在热带和温带淡水水域中生存的鱼类,而且由于它们杂食的食性以及可以用嘴巴直接呼吸的特点,让黄鳝具有了很强的适应能力。通常在水温0-40 内,黄鳝都能生存,但是其活跃的温度在15-30 之间,在这个温度区间内,黄鳝的觅食主动性达到峰值。但是,当温度低于5 时,黄鳝会在洞穴中几乎不活动,进入冬眠状态,温度过高时,它们也会很少出来觅食。这就导致了黄鳝一年之中,在酷暑和严冬中是不生长的,而且由于蛰伏时不进食但消耗能量,此时的黄鳝还会变得消瘦。所以,一年之中,有利于黄鳝生长的时间其实只有一半多点,这是它们出现1斤以上个体比较少见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生长速度。 在野生环境下,刚孵化的黄鳝在当年最长可以达到24厘米左右长,体重可达13克左右,到了第二年,黄鳝体长最大可达33厘米左右,体重最大可达20克(以下都是最大体长和体重)。第三年:40厘米、55克;第四年:50厘米、100克;第五年:60厘米、250克;第六年:70厘米、300克;第七年,75厘米、400克;第八年、85厘米、750克。(以上数据来自于湖北省孝感市实测材料)
从黄鳝的生长速度看,它们除了第一年的生长速度稍微快一些外,其他时候都是每年增加10厘米左右,体重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倍增,到了6-7年,一年就可以长2两重。不过,想要长到1斤左右,保守估计也得需要七年的时间,此时其体长大约在75厘米左右。正是因为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所以尽管许多小伙伴小时候“抓鳝”无数,但却很少碰到1斤的个体。
总结 黄鳝是一种生长速度缓慢的鱼类,这是因为虽然它们不挑食,但是它们活跃与否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棕熊有冬眠的习性,在冬眠前后,它的体重差距可达上百斤,这就是因为不觅食,但是身体在消耗能量造成的。黄鳝也是一样,高温和低温时,它们也会进入类似于“冬眠”的状态,从而体重降低。所以,一条野生的黄鳝想要长到1斤以上,至少也得7年左右的时间了。当然,这只是野生环境下,在人工饲养下,温度适宜、食物有保障且不要卖掉它的前提下,它的生长速度会比野生环境下提升2-3倍以上,这样的话3年左右就能长到1斤左右。
野生黄鳝长到一斤,比较困难,也很少见,原因就在于人们不允许,不等长大就捉来吃了,根本没机会长那大。 黄鳝的生长习性。
第一,见着吃的不要命。
黄鳝是个很怪的生物,别看它平时怯生生的躲在洞里,动作迟缓,但是却有常人不及的个性,不仅食量大,而且攻击性强,特别是发现吃食,譬如穿着蚯蚓的钓钩,伸到洞口,它居然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抢食,而且咬住不松口。由此判定,黄鳝才是真正的吃货,碰上吃的,命都不要。黄鳝的食谱还广泛,小鱼小虾小青蛙,只要是活的,只要被它遭遇,想活命是不可能的。
第二,男女变性不需要手术。
黄鳝最突出的特性,自身能变化性别,先当妈,后当爹。按生物学标准,鳝鱼以体长衡量大小,不以重量论年龄。黄鳝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三,吃得多,长得慢。
黄鳝饭量很大,就像饿死鬼托生,吃不饱似的。但是和饭量相比,长势不快。第一年,至多长到20厘米,铅笔粗细。第二年至多长到34厘米,一般的只能小指头粗细。直到变成雄性,掠食量猛增,长得快些,长到半斤也要5年。半斤以上很难见到了,不被钓走,也被抓走。真要长到一斤,在人迹罕至的沼泽山野会存在。因为超过半斤的鳝鱼实在招眼,必须的没人见到才得以保命,继续生长。
这时候的鳝鱼好像有了灵性,知道谨小慎微过缩头的日子,不敢露面,所以生长极为缓慢。再加上每年冬眠,更是生长延缓。不像东南亚的黄鳝,不冬眠,食物充足,三几年就能长到一斤。我国的野生鳝鱼长到一斤,大致在10-13年,基本就寿终正寝了。也就是说,黄鳝在没有天灾人祸环境条件下,最多可以活到十几岁,一般13岁到头。
更多农村奇闻趣事,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农村知识。
现在的农村里流行着立秋吃黄鳝的说法,现在的时间也是马上就要立秋了,那么这个时候的野外黄鳝也是会随着天气的变冷慢慢的准备冬眠了,不过最近几天在野外捉黄鳝还是可以的,像白天基本都是去池塘或者水沟边上用钓钩去钓黄鳝,晚上的时候可以下地笼子捉黄鳝,以前小时候捉黄鳝也是为了好玩,不过现在捉黄鳝也是用来赚钱的,在老家这边下地笼子一天也能赚个几百!
至于题主说的这个1斤以上的黄鳝也是不算大的,我们村里的前段时间鱼塘清池,在鱼塘里捉了一条三斤多重的黄鳝,这条黄鳝已经超过了1米,这个三斤多重的黄鳝是我们村里的鱼塘清完鱼塘后,鱼塘的老板带人去鱼塘里捉鱼,在捉到最后的时候,发现了这么大的黄鳝,关键没见过这么大的,大家也都没敢捉,仔细一看足足有人的手臂这么粗,鱼塘的老板最后在鱼塘里一共捉了3条这么大的黄鳝,不过都是2斤左右的,只有这一条是3斤多重的黄鳝,目前我们村里的这个鱼塘老板前段时间还放在家里的,由于这种黄鳝也是第一次见到有这么打的,所以也没敢吃,不过后来听说让人花了好几百钱给买走了,三条花了1000多块给买走了!
对于与我们村里这个人捉的这么大的黄鳝,村里的老人的说法是这种黄鳝也是不能吃的,因为这种黄鳝由于长时间的在水里生存太久了,据说这种黄鳝都是长了很多年的原因,身体里也积攒了很多的毒素,据老人说,这种黄鳝一般都是在一些野外的水沟里生长的,因为在农村里的野外水沟都是有很多的脏的东西,这些都是这种黄鳝比较喜欢吃的,久而久之身体里有了很多的毒素。
由于黄鳝是天生的打洞高手,一般都是从水沟里打洞后进入了鱼塘,加上鱼塘的环境和食物也是比较丰富,所以才会在鱼塘里捉到这种黄鳝,不到据老人说,能长到3斤种的黄鳝,最起码活了要三四十年,那么按照题主说的这个1斤以上的黄鳝重量推算的话,这条黄鳝最起码也得生活了十年八年的,不过1斤以上的黄鳝口感也不是很好的,一般口感比较好的黄鳝在2-3两是最好的!
1***6年,安徽寿县有一个村庄,一户人家在村边塘里放养了一群小鸭子,见天少,就等在塘边观察,看见小鸭子被一个漩涡吸下去不见了,后找来抽水机将水抽干,看见塘中的一个土堆下有一个大洞,将洞挖开逮到一只大黄鳝,听说这么大的黄鳝肯定有毒不敢吃,就卖给临近的淮南蔡家岗街边饭店,饭店将黄鳝杀掉后,去掉头挂在店外炫耀,还有19.5斤。这是真实的事情,因为我与家人就住在附近。
一斤的野生黄鳝,地处于河边,池塘里的黄鳝,鱼虾蟹充足的地方,一般都得五年至七年之间!一年的黄鳝,半两至一两半,两年二两至三两,三年四两至六两……以此类推,野生黄鳝过冬不进食,需要冬眠!
05年的时候有次我爷爷去菜市场摆摊卖鱼,旁边来了个老大爷拎着个桶,也来卖鱼,桶里居然是一条36斤的黄鳝,瞬间整个菜场的人都围过来看,那场面跟演唱会一样,后来被一个酒店的老板2万买回去了,那老大爷真是笑开了花,白捡的一样。
小时候抓黄鳝是我的收入来源。我们小时候家里基本没有经济收入,春天,天气一晴,我们放了学就去寻黄鳝,那时候小黄鳝2角1斤,二两以上的3角1斤,我每个星期六早上就送上十斤黄鳝到水产,换回二三元钱,邦家里买些盐,火柴等日用品,更多的是自己买些图书,本子笔和零食,小时候家里很穷,我还是蛮富有的。因为只有我有现金收入,七五年我妈得了一场大病,无钱医治,只好救长沙戴三爷爷,把我母亲病治好了,病好以后,就是靠我到月落湖抓鱼几给妈妈补充营养,慢慢恢复 健康 ,现在八十多岁了,比四十岁还 健康 。
黄鳝是南方农田、沼泽、池塘经常出现的,北方地区野生的黄鳝数量比较稀少,农田里面是决计没有的,只有会在池塘、湖泊里面会出现一些野生的黄鳝,这些样子跟蛇一样的动物,也是相当受到青睐的,味道鲜嫩咸香,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黄鳝在我们这里虽然不多见,但偶尔还是会吓吓人的,棒奔霸是一个垂钓爱好者,闲来无事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去钓鱼,虽然说钓鱼穷三年,玩鸟毁一生,但也还是禁不住钓鱼的诱惑的。
记得有次去和朋友钓鱼,像往常一样,在我们县城的一个人工湖里面进行垂钓,都是老的钓点,熟悉的环境和位置,打好窝之后就开始耐心的抛竿进行等待,我们俩人正在闲聊之中,朋友的鱼漂明显的下顿了俩目,然后一个漂亮的黑漂,作为钓鱼发烧友,对于这样的场景自然是最为激动的,也是等待这一刻很久了的,朋友一个弯弓鱼获慢慢就露出了水面,但怎么看着也不是一条鱼,颜色黄黄的蜿蜒扭曲着,怎么看也像一条蛇,朋友战战兢兢地把鱼获拉上岸,这条***蛇状的在地上蜿蜒打滚,这会也才知道,这是钓上来了一条黄鳝,朋友和我是不敢去摘钩的,身后有个看我们钓鱼的钓友不害怕,帮我们把黄鳝给摘下来了,这野生鳝鱼通体金黄,大约有半斤多重,晚上去了饭店,让人家给做成了菜肴,味道还是不错。
农村有句俗语叫做吃鳝要吃笔杆鳝,吃鳖要吃马蹄鳖,意思是黄鳝笔杆粗细的味道鲜嫩,味道肉质也是极佳的,鳝鱼过于粗大,其实除了某些主播喜爱之外,其实肉质并不是最好的,人工养殖鳝鱼生长的速度是极快的,但在野生的环境之下,鳝鱼生长是极为缓慢的,一年野生的黄鳝大约只有钩针般粗细,生长到两年就会有筷子粗细,野外生长三年差不多能够达到手指粗细,四年-五年差不多能够生长到半斤,野生的黄鳝!3.5两以内!生长是很快!生长到4两的一根黄鳝也4-5年就能够长成!而4.5 两以上的黄鳝生长很慢很慢的。能够生长成为一斤甚至一斤以上的黄鳝,在自然环境之下,一般是需要十年之久的。
鳝鱼是一道美味的食材,营养也是极其的丰富,在民间还经常使用鳝鱼血对付嘴歪眼斜,鳝鱼血极其腥味浓厚,也被一些孩子当做恶作剧使用,在傍晚的时候,把鳝鱼血涂抹在别人的大门之上,这味道相当浓厚的血腥味道,会招来很多很多的蚊子,蚊子会成团的打转,也会引来很多的蝙蝠来进行捕食,蝙蝠会时不时的叮叮当当的撞着大门一直响,这声音会在晚上持续很久。
我小时候会和几位哥们去小溪里挖黄鳝,个个都***上衣,就穿着个大裤叉的就下溪里了。我们每个人都兴高***烈的。一人拿米袋、一人拿簸箕、一人拿竹芉,还有个小伙伴拿了把镰刀。
我就是拿了条竹芉,看到那里有洞我就把竹芉伸进去,然后就开始用力,想把里面的宝贝给吓出来。弄着弄着,突然看见有个像蛇头的东西探出来了。吓到我赶紧松手,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弄那个洞,想满足一下好奇心。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里面。
左弄右弄,看清楚知道不是蛇,然后就一把手给它揪出来了。但是因为太滑就又掉水里了。其它小伙伴也加入了追捕,千辛万苦的终于把它捉起来放米袋里了。
捉回去给大人们一看,大人说这是黄鳝,说很补身子的,只可惜有点小。如果能再大条一点就更好了。后来听大人们说, 黄鳝很有营养的,可以拿来煮汤、红烧、炒菜。具有补钙、补血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而且身体虚弱的人可以多吃黄鳝补身子。吃黄鳝一定要新鲜吃,即杀即煮来吃,因为吃不新鲜的黄鳝容易发生中毒现象。还有就是不可以生吃黄鳝的血,对人身体不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黄鳝极具补身子,野生黄鳝更加美味。而一斤以上的大条黄鳝是很难得的。如果是野生黄鳝营养吸收的好,一般8年就可以长到一斤,有些则需要12年以上。所以说,如果你能吃到一斤以上的野生黄鳝是让很多人都羡慕的呀。
黄鳝给我的感觉就是:“玫瑰带刺”,你说那么补的生物,怎么新鲜血液就有毒呢?
淡水鱼中的黑鱼最大能长到多少斤?
我见过一条最大的黑鱼42斤,那是我小时候的事了。
另外问各位大佬一个问题:黑鱼会叫吗?
小黑鱼我不知道,但大黑鱼真的是会叫的!有点像青蛙,又有点像老鼠,这么多年了,这个叫声我还记忆犹新。
我小时候夏天到昆山过暑***,整天跟着我表哥到处玩。我这表哥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有次大半夜跟他去捉黄鳝,我俩掉到坟坑里,摸到骨头我当场吓得尿一裤子,人家一点事儿都没有。
他家后面有一个大池塘。我小舅呢,经常会扔一些鱼苗进去,那很奇怪的,就是整天不见鱼。似乎这不是个池塘而是个无底洞,鱼放进去就被吞噬掉了。
可是,每到下午五六点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不光我舅家,周围几家也都能听到一种又像青蛙,又像老鼠的叫声。有人说是猫头鹰,有人说是牛蛙。但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后来这个池塘后来剩了一层绿苔,表面都被覆盖住了,也懒得理它了。直到有一天,旁边一个池塘里的一条挺大的花鲢鱼死了。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我表哥就把它捞起来扔到池塘里了。
你猜怎么着?还没两分钟呢,就看到青苔从远处开始裂开一条线。接着水面一翻一个大嘴就把花鲢鱼叼走吃了。当时我跟我表哥都吓一跳。
开始跟我小舅说还不信,他以为可能是一只大老鳖,直到我说也看到了他才相信,他知道我不撒谎的,就赶紧去大队借了抽水机。本来就不大的一个池塘用了不到两天就抽干了。然后他穿上皮裤就开始下去清。结果除了一些河蚌,螺蛳小龙虾之外,还真的一条鱼都没有。
全村很多人都在那里看,都说可能是大牛蛙,吃完了就跑到别的池塘去了。本来我小舅都想上来了,结果看到边上还有一个草堆没有翻,就过去掏了一下。结果就见一条大黑鱼尾巴一甩抽了我表小舅一耳光,抽的他是眼冒金星。
人群里发生一声惊叫,因为这条大黑鱼实在太大了,几乎比暖水瓶还要粗!这时候大家也不说啥了,两个离家近的赶快去拿了皮裤一起下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他弄到网里提出来。
只听见那条黑鱼发出哇叽哇叽的声音,大家恍然大悟,原来不光鱼被它吃了,那个古怪的叫也源于它!抓住之后一量1米3长,重42斤!鱼嘴轻松地塞进去一个成年人的拳头。
那是90年代初的事了,后来据说还有报社来做了***访。至于那条鱼因为太大,也没有人愿意吃它被一个老板买走了。后来据说做成了标本,但这个事情他们村谈论了很久。
而且十里八乡的都传遍了,最后越传越玄乎,说的有鼻子有眼,抓了一条七八十斤的大黑鱼,大黑鱼还把老舅家的鸭子都吃光了…
所以现在我看到大一点的黑鱼,仍然会想起来这件事,这可能是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奇异***。想想看,那个黑鱼的眼珠子都像有李子那么大,是不是细思极恐啊?
曾经有个鱼塘包给我逮,1500元,结果水抽完了就逮到几斤昂刺鱼,感觉1500泡汤了,后来鱼塘有个斜角,长了很多水花生(就是水草),我去把水花生掀起来,居然发现六条黑鱼,六条将近120斤,最大的二十多斤
我们当地把黑鱼称为 火头鱼、蛇头鱼 ,有的地方也叫 生鱼、才鱼 ,其学名是 乌鳢 。我们当地的水塘、河流中偶尔能见到七八两的小黑鱼,市场上卖的黑鱼一般都在2~3斤左右,我见过最大的黑鱼重量有7~8斤,是附近的村民从野塘里打上来的。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黑鱼主要有两种来源,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另还有一小部分是野生的。
就个体来说,野生的黑鱼长得更大,最大体长接近100公分 (据说最大的黑鱼标本体长接近150公分,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存疑)。
2016年,有人捕获到了一条8.36公斤的巨型黑鱼,超过了国际猎鱼协会( International Game Fish Association)之前所记录的8.05公斤。
事实上,黑鱼在很多国家都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特别是在美国,黑鱼的入侵对当地的水生物中造成了很大威胁。
黑鱼位于顶级猎食者的阵营中,而且能够忍耐低氧和低温,在干旱情况下还能够进入休眠状态以渡过难关,这些生存策略使黑鱼变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2016年5月,一名荷兰人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条河流捕获一条8.3公斤重的巨型黑鱼,打破了之前的记录。
2018年5月,美国的一名钓手成功捕获一条体长89公分,体重9公斤的巨型黑鱼,打破了2016年8.3公斤的记录。
综合以往的钓获数据和媒体的报道来看, 黑鱼的极限体长应该在100公分左右,极限体重估计在9~10公斤左右 。但至于黑鱼究竟能长多大,准确的数字估计没人知道,我们也只能通过以前的数据做一个大概的推测。
在我国,黑鱼起初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鱼类,池塘中一旦混入了黑鱼,放养的鱼苗可就遭殃了,养虾的池塘就更不用说了,损失更加惨重。一个养殖周期下来,主养鱼的产量没见多少,又肥又大的黑鱼倒是有不少,这让养殖户们很是头疼。
后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更少的黑鱼被开发成了养殖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在我国南北方,黑鱼都可以养殖,而且产量还相当高。从今年的渔业统计年鉴来看,2019年我国黑鱼的养殖总产量为46.2万吨,主产区是广东、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为了方便食用,人工养殖的黑鱼一般长到两三斤就上市了,个头太大的黑鱼肉质不好,吃起来土腥味也更重。现在黑鱼的价格也不算贵,买一条一两斤重的用来做酸菜鱼、烤鱼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我居住在北方的海滨城市,以前真不知道淡水里还有黑鱼,也不认识这种鱼。
有一年去河北老家亲戚家,他家门口就是一个大水库,一到夏天滦河涨水的时候,这个水库里就有很多鱼。周围的村民都会来这里***,黑鱼也是那时候第一次认识这怪家伙。
听这个村里的老人说,黑鱼是最凶残的淡水鱼,一般淡水鱼里没有哪种鱼是它的对手,因此它属于淡水鱼中食物链的最顶端。 他们说最大黑鱼能够晚上跑到猪圈里吃小猪崽,不过这个没有见过只是听说过,能吃小猪崽的黑鱼 有多大呢?
后来随着云南斑鱼锅的兴起,我们这里随处都有卖淡水黑鱼的。淡水黑鱼一般售卖的分两种:
淡水鱼中的黑鱼最大能长多大 我见过的最大个的黑鱼:
黑鱼我觉得因为没有什么天敌,如果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应该能够长得不小吧?因为养殖一年的黑鱼都能长到4——5斤,何况水库里生存年限长的黑鱼呢?
一些资料上说黑鱼极限体型是100厘米8公斤,估计是资料过时了,超过8公斤的个体都发现了一些,黑鱼的极限体型可超过1.2米,体重超过10公斤。 黑鱼,学名乌鳢(Channa argus),又称北方蛇头鱼、斑鱼、生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和才鱼,属鳢科鳢属,是中国很常见的淡水鱼。乌鳢雄性大于雌性,一般成年乌鳢体长约在40-70厘米,大个体可以达到80厘米以上。 一条大黑鱼,全长95厘米,重8.98公斤,胸围48厘米。 全长98公分,重18斤1两的黑鱼。 鄱阳湖黑鱼的生长曲线图,10岁的黑鱼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达到3公斤。 梁子湖黑鱼的生长曲线图,10岁的黑鱼体长可接近70厘米,体重接近4公斤,12岁的黑鱼体长超过70厘米,体重接近5公斤。但是黑鱼在7岁过后生长速度就会变缓。
民间传说中黑鱼可以活到100岁,离水都能活3天,虽然黑鱼生存能力很强,但这些说法还是太夸张了。 黑鱼还容易与另一种鱼类搞混,那就是斑鳢。但两者在头骨形态、斑纹、体色、体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最直观的就是黑鱼头部有隆起,而斑鳢头部呈直线。黑鱼的体型比斑鳢大,斑鳢的体长只有黑鱼的一半。 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黑鱼一般为两者的杂交品种,杂交鳢是乌鳢和斑鳢的杂交后代,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其后代为乌斑杂交鳢,反之则称为斑乌杂交鳢。杂交子一代(F1)具有双亲的优势,如生长速度快、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个体大、肉质好等优点。目前在珠三角地区,杂交鳢已取代乌鳢、斑鳢,成为鳢科鱼类主要养殖品种,亩产量可达三四千公斤,广东地区亩产上万斤。 黑鱼在东亚是广受欢迎的食用鱼类,也可作为观赏鱼。被美国引入后部分黑鱼逃出养殖场,在野外大量繁衍,成为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2007年7月29日,美国当局禁止了乌鳢的进口。
黑鱼的繁殖能力强,它们是杂食,除了吃一些浮游生物之外,黑鱼还会吃一些其它的鱼类,并且越长越大,甚至能够把同一个湖泊或者水域中弱于它们的鱼类全部吃光。而且黑鱼的生命力非常强,它们的腮部有特殊的东西,可以让它们在离开水后3天内存活下来,真是极其顽强的鱼类。
那么黑鱼究竟能长到多大呢?目前有记录的最大个体是在俄罗斯境内发现的,这条黑鱼的体重为28斤,身长更是达到了1.5米,相对于生活在内河的大部分鱼类来说,这种大小的黑鱼绝对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不过,这种说法我国很多地方的渔民并不同意。因为他们见过体型更大的黑鱼,一般来说,这种黑鱼不在晴朗的天气出现,它们只会在下暴雨或者发洪水时出现。
因为那时候河中缺氧,为了呼吸很多人们比较少见的鱼类也会冒头。曾经有老人讲过他在黄河中甚至见过身长远远超过1.5米,和一只小木船差不多大小的黑鱼。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确切的证明,但是渔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大的黑鱼照片,这些鱼是因为干旱或者各种原因死去的,看起来都比1.5米大很多。
小时候见过别人在水塘里里抓的黑鱼,在能缸口直径有一米多的水缸底下蜷着身子,估计得一米多长。以前农村生产队还没有化肥的时候,施肥用氨水,生产队在池塘洗氨水罐子后毒死一条黑鱼,说比扁担还略长,那就是两米多长,听老人讲的。现在水洼没以前那么多,污染也厉害,玩路亚的打个半米长的黑鱼就够吹半年牛逼了
曾经在老家水库看到一条差不多近百斤(甚至更重)的乌鱼,我那时候大概6-7岁,那条大乌鱼是两个大人抬回去的,乌鱼尾巴差一点着地。尾巴像那种蒲扇一样大,这是我到目前为止见过的最大乌鱼。
要是野生的黑鱼,可以长到100斤左右,因为这些黑鱼,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多可以活得好好的,记得我们这里在清理水库的时候,从淤泥里面找到一条56斤的大黑鱼
刚开始还以为是黑蛇了,因为看到的身子又黑又圆实在是吓人,后来有胆子大的上前一看,这不就是黑鱼嘛,于是连忙招呼大家,把黑鱼给掏了上来,记得黑鱼刚上来的时候
一个人差点没有按动,因为它的身子又滑又有劲,后来没有办法,又上去一个人才把黑鱼给制服了,最后有眼力好的人一打量就说,这条黑鱼不会小于50斤,
事实也如他所说,因为在晚上处理黑鱼的时候,特意上称称了一下,好家伙,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跳,因为这条黑鱼足足有56.5斤,但是从这以后,我们这里就没有看到比较大的黑鱼了
不过离我们这边比较远的地方,到是逮到一条90斤左右的大黑鱼,但是这条黑鱼,他们好像没敢下手去吃,而是选择了放生,哪怕有位老板出价1000块钱左右,
也没有动摇他们的想法,要是人工养殖的黑鱼,估计最多长到20斤左右,因为黑鱼要是太大,就会增加一些养殖成本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养殖户也不会把黑鱼养的多大了
小结:我们在购买黑鱼的时候,不要买的太大了,因为黑鱼不是越大越好吃,而且在购买黑鱼的时候,最好就是购买人工养殖的,因为野生黑鱼可是吃杂食长大的
黑鱼不但刺少,除了背脊主刺并无小刺,营养非常丰富,肉质鲜嫩,还能生新祛瘀,促进伤口愈合,因此黑鱼对刚做完手术人员有非常大的帮助。
那黑鱼在淡水中能长多大呢?
据资料黑鱼最大能长到3公斤左右,实际上黑鱼能够超过3公斤,2018年一个钓友在红水河把来段钓起过一条黑鱼9.6斤,有1.5米以上长度,这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黑鱼,平常我所钓的3斤左右比较多,超过5斤的都很少。看网上有朋友说有二十多斤黑鱼,甚至更大的,我是真没见过。因此说淡水中的黑鱼最大能长到多大,真没有一个能确定的答案。
黑鱼也是所有淡水鱼中寿命最长的鱼类,据资料黑鱼寿命可以达到100年,具体能不能达到我也不清楚。钓黑鱼一般路亚效果不错,手竿也能钓,在浅水水草多的地方找到黑鱼鱼窝,用小活鱼或者虾子、青蛙,都能钓到。
广东揭阳一钓友钓起“水库黑鱼王”,这条鱼为何被称为“鱼王”?
广东揭阳的一位钓鱼爱好者,在当地一处大水库钓鱼时,钓起一条1.1长的水库型黑鱼王,回家后称重足足有27斤!这条黑鱼几乎比人的胳膊还要粗,即使被钓出来水,还是非常的矫健,不停扭动。而这位钓友将这条大黑鱼带回家后,许多附近老乡和朋友,纷纷跑来看热闹,都是惊呼声一片,甚至有人认为这条黑鱼可能活了二三十年,光被它掉的鱼就有几千斤。
很多钓鱼人都有一个相同的习惯,看见别人中大鱼都喜欢去帮忙、去围观一下。随着这条大黑鱼被成功地拉上岸,很快就吸引了周围的钓友,大家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垂钓高光时刻。
黑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它吃得很多,食物来源广泛。水中不仅有昆虫的幼虫,还有甲虫、小龙虾或其他虾、青蛙等两栖动物,还有各种杂鱼和经济鱼类。黑鱼最大的天敌是它自己。因为它不认识自己的亲戚,它甚至吃自己的幼虫。你认为这是什么?因此,如果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嘴,很容易发生事故。***的是,黑鱼***的数量非常多,一次***的数量可以达到数万个,但这些鱼***大多在孵化后被自己吃掉。
黑鱼喜欢生活在浅水或有水有草的水域。他们喜欢躲在水和草下面,盯着水的运动。如果青蛙经过或鱼在水上游泳,黑鱼就会冲上来捕食。它们有很强的爆炸力,能咬住猎物。由于体形庞大,黑鱼再也不能满足它们的食物摄入。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它们选择在速度上征服猎物。黑鱼速度快,耐力强。它上面的猎物很少能逃脱,因为它能以自己的速度和耐力追上猎物。 ? ? ? ? ? ? ? ? ??
湄公河虾王在越南重达一斤泛滥成灾,为什么来中国却要靠养殖为生?
看到这个问题,估计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都是,要怪中国吃货,是他们造的孽。中国吃货确实牛逼,经常会把一些本应泛滥的物种吃到绝种,至少要靠人工养殖才能保证种族的繁衍。不过,在湄公河泛滥成灾可重达一斤的虾王罗氏虾,在中国要靠养殖为生,真的不能全怪我们无所不吃的吃货。
不过,我们无所不吃的吃货大概要承担50%的责任。这50%的责任主要在?要靠养殖为生?。国内之所以大规模养殖罗氏虾,肯定主要是为了满足吃货的口舌之欲。但说到罗氏虾没有办法泛滥一事,更大的原因是国内的气候和环境,不太合适罗氏虾的生长和繁殖。
1.0 罗氏虾在越南泛滥成灾,称王称霸,重达一斤二的体重吊打其它虾类相信很多吃货都知道越南湄公河罗氏虾泛滥的事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国吃货对于能吃的东西,天生敏感。更过分的是,我们的吃货,除了爱吃还爱晒图,广而炫之。相信有不少网友,出现过一边看着肥美的湄公河大虾,一边死命咽口水的情形。
罗氏虾在越南湄公河,确实牛逼。湄公河里的罗氏虾,生长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尽管当地人也吃罗氏虾,但当地人捕捞食用的速度,赶不上罗氏虾繁殖生长的速度。因此,罗氏虾就在越南湄公河流域泛滥了起来。它们最大能长大一斤二,整个体型和小美女的手臂差不多。
罗氏虾的这个体型和重量在当地水域,完全吊打其它虾类,有?虾王?之称。尽管罗氏虾不讨当地人的喜欢,但中国有不少钓友和吃货,冲着这肥美的大虾,专门跑去越南。看到他们晒出来的大虾图片,确实非常得吸引人,我都有忍不住专门往越南跑的念头。
2.0 在越南泛滥的罗氏虾,在中国唯一可以泛滥的地方是吃货的餐桌尽管罗氏虾在越南、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泛滥成灾,称王称霸,成为虾中之王。但在中国,完全没有它们称王称霸的地方。在中国,罗氏虾仅仅是人们餐桌上的食物而已。尽管罗氏虾好吃,广受欢迎,但在食用虾类之中,一样没有办法称王称霸。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中国吃货的食谱实在太广、太滥了。高贵如龙虾者,中国吃货爱之;普通如明虾者,中国吃货爱之,垃圾如小龙虾、濑尿虾者,中国吃货爱之。因此,尽管罗氏虾在国内非常普遍,但它想称王餐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不可否认,罗氏虾确实非常受广大吃货的欢迎。罗氏虾的吃法,在中国吃货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下,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吃法,水煮清蒸有之,红烧油淋有之,干煸烧烤有之,而我的最爱是罗氏虾煮粥,实在太鲜美了。写到这里,我已经忍不住大口大口的咽口水了。
3.0 在越南泛滥的罗氏虾,在中国无法泛滥,是因为中国没有让它们泛滥的土壤国内有不少物种,按道理是可以泛滥的,但他们偏偏没有办法泛滥,这里面最大的一个因素是??中国吃货。小龙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欧洲很多地方,小龙虾四处肆虐,泛滥成灾,在国内却被吃货们吃到靠养殖为生。
罗氏虾在国内也是靠养殖为生,但罗氏虾的情况和小龙虾的情况完全不同。小龙虾一开始,确实大面积的存在野外,后来因为太受欢迎,被广泛捕捞,慢慢就不泛滥了。这个是事实,我一同事的将近70岁的老母亲,在潜江的老家,一开始捕捞野生小龙虾,一年可以赚一万多。
罗氏虾被引进国内之后,在野外从来就没有大面积存在过。之所以这样,主要和气温有关。罗氏虾繁殖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0-34℃。一旦温度低于10℃,罗氏虾就会停止进食。除此之外,还会影响罗氏虾的繁殖,以及会冻死很多小虾。
国内养殖罗氏虾的省份都在南方,譬如浙江、安徽、广东等地。其中广东的养殖量最多,这是因为广东的气温更加合适罗氏虾的生长和繁殖。但,就算是广东,气温在某些时候,一样会低于10℃。单单这一点,就杜绝了罗氏虾大面积泛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