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90年代的油膏厂老板风光无两如今年过八旬身无分文沦落街头
90年代的油膏厂老板风光无两,如今年过八旬,身无分文沦落街头
90年代的“百万富翁”曾经风光无两,如今年过八旬,身无分文沦落街头,3个儿女均不管不顾。大儿子:他结过3次婚,有3个儿女,凭啥让我养?
90年代的百万富翁,如今流落街头90年代初期,湖南人王德安在武汉开油膏厂,3年就赚到100万,加上名下房产,身家几百万。那个时候他可是风光无限的大人物,还被人送了一个外号,叫王百万,只是让王百万没有想到的是,才刚刚过去二十多年,如今84岁的他竟身无分文,流落街头。“王百万”的称号,彻底成为大家口中的嘲讽。在一家敬老院的双人间,记者见到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因为有脑梗后遗症,王德安在走路时时常晕倒。一个月前,他晕倒在大街上,被路人发现,送往救助站,随后被转到敬老院。
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老人的户籍并不在当地,他属于空挂户,只有名字挂在社区,名下并无房产,如今退休工资卡也不知所踪。老人说,膝下有两儿一女,可是三位子女每次都不给他好脸色。大儿子说:“你有3个子女,要钱的事不要老找我啊!”二儿子说:“我只能给你饭钱。”小女儿呢,就直接不接电话。说到这里,老人苦笑:“我给他们三人起了外号,叫‘大报应’、‘二报应’、‘三报应’!”当工作人员试图联系老人的儿女时,大儿子和小女儿如同商量好一般,均不接电话。只有二儿子接通,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在外地打工回不来,该我出多少钱,我一分不会少。”老人的境况让人唏嘘,巨额财富到晚年化为乌有,为什么三个儿女也不肯赡养老人呢?
大儿子王跃文:大家说我是父母双全的孤儿王德安老人带记者来到大儿子王跃文所住的小区,父子俩相距咫尺,老人却不肯下车与儿子见面。得知记者来意,年过花甲的王跃文却淡定从容,主动向记者说起了过往。原来在王跃文不满1岁时,父母就离婚,他成了爹妈都不要的“孤儿”,由奶奶抚养长大。生活的艰辛让王跃文不得不早早面对社会的残酷,13岁那年,他便踏入社会工作。那是1***0年,王跃文依旧记忆犹新,他给人做护工,为了每天1块多钱的工资,不知道遭到多少谩骂和殴打。多年来,父亲王德安从未养育过他,后来王德安又再婚2次,生下弟弟和妹妹,可是弟妹和他的遭遇一样,也从未受到父亲的抚养。王德安和第二任妻子又生下一个儿子,可是儿子出生没多久,他就坐了8年牢,错过了儿子的成长。
后来,王德安又和第三任妻子生下女儿,也是没多久再次离婚,女儿丢给前妻。大儿子说,90年代初期,父亲做生意发了财,成了家喻户晓的“王百万”,生活奢靡无比,对儿女却一毛不拔。王跃文曾去看望过父亲,劝说他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毕竟人至晚年,总要存点养老钱。可是这一举动,却受到父亲的冷嘲热讽:“看我有钱了,就想来找我啊!”自此之后,王跃文再也没看望过父亲。父亲风光时,曾在郊区有一整栋楼房,可是后来被他打牌***输掉。想到这些,王跃文气愤不已:“他以前从不认自己的儿子,现在挥霍到短裤都没了,又想起有儿女了?”接着王跃文对记者说:“你去问问他,说他儿子王跃文昨晚被车撞死了,你看他能不能掉一滴眼泪,他要是掉泪,我立马养他!”记者试图劝说王跃文:“毕竟你也有女儿,你不怕以后你的女儿效仿你,也不养你老吗?”听到这话,王跃文冷笑一声:“我把家里的征收款和两套房子都给女儿了!我怕什么?”在王跃文看来,身为父亲,应该毫无保留地爱儿女。
因为从小缺乏父爱,他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呵护备至,宁愿自己省吃俭用,整日穿一身工作服,也不肯亏待孩子。最后,王跃文表示:他不会不养老父亲,但是要3个子女一起协商解决方案。对于大儿子所说的没有尽到抚养责任,王德安老人却矢口否认。他说当年在外工作,但是每个月都会把抚养费寄给母亲。虽然对大儿子过问少,但是起码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而在记者的劝说下,王跃文终于同意与父亲相见,来到汽车前,主动把老父亲接下车。见到年至耄耋的老父亲,小时候吃过的苦,如今历历在目,王跃文忍不住感慨:“60年前,我在你背后哭喊着父亲,你却抬抬***走人了。”“后来我去找你,你又摆着谱,冷嘲热讽说我是贪图你的钱财。是不是还说过死了都不要我管?”王跃文认为,如果不是父亲心中根本没有儿女,晚年又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
听到儿子的指责,老父亲依旧梗着脖子,表示不服气。王跃文继续说:“你啊当年只顾自己,有钱了就吃好的,穿好的,各种挥霍。你卖房,哪怕留1万块钱给儿子,也证明你心里有我们。”时至今日,王德安老人依旧想保留父亲的威严,不肯说一句软话,他没好气地对儿子说:“我当年为了你,还去劳改了8年呢!”王跃文冷笑一声:“呵,难道你是为了我去偷饭吗?当年奶奶去世,都是我花钱埋葬的!”在王文看来,父亲傲气了一辈子,如今依旧是“虎死不落威”。接着他搂住老父亲的肩膀,说:“你也是几十岁的人了,现在调子放低一点啊。”王德安的口气也有所缓和,他开始向儿子诉苦:“我现在觉得活得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王跃文说:“我当年18块钱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死,你退休金2000多一个月呢!”经过一番交流,王跃文态度依旧坚决:关于老父亲的养老问题,要三个子女聚在一起协商,只要弟弟妹妹愿意出面,他也随叫随到。
二儿子:他说过老了也不要我们管从大儿子家无功而返,说起二儿子,王德安依旧打心眼里认为尽过养育责任。当年他在二儿子3个月时,入狱8年,也和第二任妻子离了婚。随后,妻子改嫁,儿子就被过继给舅舅,改了姓氏。出狱后,王德安也给二儿子买过粮,在他看来,也算尽了养育之恩。那二儿子孙俊波的态度又会是什么样呢?记者拨通二儿子电话,没想到二儿子和大儿子王跃文所说如出一辙。二儿子告诉记者,自己30岁时曾去找过父亲,那时他已经成家立业。没想到刚登上父亲家门,就被赶了出来,父亲说:“我不要儿子,老了也不要你们管,我有女儿就够了。”二儿子孙俊波认为,父亲一生自私,在他年幼时未尽抚养责任,后来有了巨额财富,全部挥霍掉,也没给过他一分钱。现在父亲老无所依,他认为最好的归宿就是养老院。不过二儿子也表示,要三兄妹一起商量才行。二儿子的态度,让老人再次失望,现在他又把希望放在小女儿王波身上。老人带记者来到小女儿王波的婆家,想寻找女儿的下落。当地社区却说,这里没有王波的户口。
原来当年王德安老人离婚后,王波判给母亲抚养。女儿结婚后,也一直是母亲与亲家来往,王德安从未出面。前几年王波的母亲去世,便与亲家彻底断绝来往。而现在女儿要离婚,下落不明,婆家更是拒绝与王德安相见。不过说起女儿,王德安老人的自信又涨了几分:“我对女儿最好,还救过她几次命。”有一年女儿宫外孕导致大出血,生命垂危,是他出钱将女儿送到大医院治疗,才救回她的命。多年前他也曾与女儿同住过几年,只是因为两人性格不合,他才改住养老院。按照老人提供的另外一条线索,记者找到了王波与丈夫的家。此刻,却是人去楼空。小区物业对王家父女的事情也有所了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波性格强势,不过之前对老父亲确实不错。
只是王德安老人在小区爱管闲事,嘴巴也碎,总爱说三道四,在小区的人缘不好。女儿受不了父亲的脾气,表示让他在外流浪,吃些苦头,收敛下性子。尽管社区曾经劝说王波,老人几十年的性格了,很难改变,但王波却拒绝与父亲和好。随后社区工作人员拨通王波电话,说老父亲来到社区寻她,是否方便过来一下。没想到话音未落,王波直接挂断电话,再也无法拨通。工作人员也表示无能为力,之前他们也联系过王波,但每次王波都拒绝与老父亲见面沟通。接连在三个儿女那里碰壁,寒冬降至,老人的住所又该怎么解决呢?社区在了解老人的情况后,只能帮忙联系一家条件尚可的养老院,帮老人搬进去。随后又帮老人补办了退休工资卡。王德安每月有2000多的退休金,现在卡上余额4900元,暂时可以支付养老院费用,老人的养老也暂时有了着落。最后小儿子也打来电话,表示在回家的路上。他们会想办法让王波出面,除了老人的退休金外,兄妹三人每人再出一点钱,共同支付老人的养老院费用。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