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百年前开创太谷贝露女子学校的人们
太谷贝露女学校
太谷贝露女学校,始建于1893年,原为美国人德富士夫人(LydiaLordD***is)在山西汾阳创办的汾州女子学校,1895年该校迁至太谷。1904年美国人贺芳兰(FloraK.Heebner)女士在太谷城东关孟家花园重建“贝露女学校”。1909年,贝露女学校与铭贤学堂互换校园,迁至南关的明道院(今太谷人民医院东侧)。1929年,铭贤学校接收贝露女学校,改为女子部。1933年,女子部由南关迁到铭贤学校,与男子部合并。
贝露女学校前身:汾州女子学校的创建(1893—1895年)
1893年(光绪十九年),美国传教士德富士夫人(LydiaLordD***is)在山西汾州府(今汾阳)创办了山西第一所女子学校——汾州女子学校,作为欧柏林山西公理会的一部分。
德富士夫妇一家图片来自欧柏林学院
1882年,欧伯林山西传教会(公理会)成立,当时有七名男女来到山西省,他们大多是美国欧伯林学院的毕业生。这些传教士得到了总部设在波士顿的美国外事使团委员会(ABCFM)和俄亥俄州欧伯林的欧伯林学院的捐赠。他们“坚信圣经的教导只可能在识字的人中进行”,因此他们的使命将把教育作为第一要务。
但直到他们到达中国七年后(1889年),欧伯林山西教会才在太谷开设了他们的第一所学校,一所专门为男孩开设的文法学校。欧伯林传教士认为,在他们传教的头七年里,“开始教育工作的时机还不成熟”,原因有很多。主要的障碍似乎是“中国父母不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外国传教士院去上学。文人精英们“不相信外国学校能提供任何东西值得学习”,而下层社会认为“教育……是一种奢侈品,很少有人觉得他们能负担得起。”另一个问题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怀疑态度,往往由于他们要求在该地区购买土地而变得更加复杂,这种权利是由不平等条约制度强制执行的,往往导致***干预农村生活这些态度加在一起,使得教会学校招收学生变得极其困难。
除了这些问题外,传教士人员几乎经常更换,这使得管理学校和留住教师变得困难。欧伯林传教士之一的冕路德(MartinLutherStimson)指责“美国理事会在一定程度上要为山西传教会的失败负责,因为它没有派出足够的传教士来管理它。”
1893年赴中国山西欧柏林团队年会合影照片来自欧柏林学院
第一排:廷尼小姐-后来的汤普森夫人-(TinnieThompson)、贝如意小姐(RowenaBird,)、艾渥德前任夫人珍妮(JenniePondAtwater);第二排:卫禄义夫人(AliceMoonWilliams)、文阿德夫人(AnnetteWilliamsAtwood)、文阿德博士(Dr.IrenaeusAtwood)、来浩德夫人(MaryJaneCl***)、来浩德牧师(Rev.DwightHowardCl***;);第三排:卫禄义牧师(GeorgeWilliams)、戈德斯伯里夫人(MaryGraceGold***ury)、德富士牧师(FrancisWardD***is)、德富士夫人(LydiaLordD***is)、汤普森牧师(Jame***rettleThompson)、艾渥德牧师(ErnestRichmondAtwate)
因此,1889年,德富士夫人(LydiaLordD***is)和她的丈夫德富士牧师(FrancisWardD***is)作为援军之一就被派到了中国。他们先抵达中国天津,在接下来的三个星期里,他们旅行了350英里来到汾州。
德富士夫人(LydiaLordD***is)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毕业于俄亥俄州艾达的师范学校(现为俄亥俄州北方大学),并在俄亥俄州拉文纳教了三年二年级,她不赞成传教士们在教育女孩方面的失败。在这段时间里,面对“我遇到的女孩中只有两个会读书”的事实,德富士夫人决定在汾州教会大院创办一所女子学校。
1895年赴中国山西欧柏林团队年会合影照片来自欧柏林学院
然而,在“准备好了中式教室,刷了白,铺了干净的垫子”之后,德富士夫人(LydiaLordD***is)面临着如何吸引学生到她的学校来的问题。如上所述,中国人对让他们的孩子进入教会学校几乎没有什么热情,更不用说他们的女孩了。当时在那个地方,一所女子公立学校的概念对中国人来说是震惊的。德富士夫人写道,女子学校的想法,尤其是公立学校,“在那个地区完全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反对意见与汾州在山西内陆的闭塞位置有关。当时的中国人,他们认为教育女孩是无用的,且教育女儿是浪费时间的。因此,为了吸引女学生到她的学校,德富士夫人(LydiaLordD***is)开始了一场运动,她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贫困和绝望的人身上,以提供食宿作为一种激励,招收了一些贫穷人家的学生。
汾州女子学校的建立,为汾州的女孩教育开创了先例,打破了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怀疑和他们不愿意看到女性教育的价值。德富士夫人(LydiaLordD***is)所教育的女孩不仅从学校毕业,掌握了针线等有用的技能,而且还会读书和写作。另一名教师甘美瑞(GraceE.McConnaughey)在报告中说,在完成两年的学业后,他们的一名学生离开学校去结婚了,“你可以放心,这个六英尺高的大个子丈夫为他的小个子妻子感到骄傲,因为她是村里唯一识字的女人。”
汾州女子学校的搬迁(1895年)
在汾州居住了五年之后,德富士牧师(FrancisWardD***is)和夫人(LydiaLordD***is)于1895年搬到了位于太谷东北14英里的任村。他们曾想过建立一个新的传教站,这是继太谷和汾州之后的第三个传教站。当他们搬迁时,德富士夫人“带着她的女学生们一起”。这些女孩只是跟着老师搬来,这表明了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她们大多数是孤儿,或者是从街上被救起的——她们要么没有父母反对被带走,要么父母认为多养活一张嘴吃饭是值得的。
1895年赴中国山西欧柏林团年会合影照片来自欧柏林学院
第一排,从左到右:贝如意姑娘(RowenaBird),汤普森夫人(TinnieThompson),身份不明的孩子,卫禄义夫人(AliceMoonWilliams),德富士夫人(LydiaLordD***is)。第二排:艾渥德前任夫人(JenniePondAtwater)、文阿德夫人(AnnetteWilliamsAtwood)、文阿德博士(IrenaeusAtwood)、霍尔夫人(LouHall)、威廉·霍尔(WilliamHall)。后排站立:艾渥德博士(Dr.ErnestRichmondAtwater),德富士牧师(FrancisWardD***is),卫禄义牧师(GeorgeL.Williams)。其中4人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被杀。太谷女子学校的发展(1898-1900年)
18***年,德富士一家休***回到美国,将任村学校的管理工作交给了另一位欧伯林山西传教会的传教士,廷尼·汤普森夫人(TinnieThompson)管理学校两年,在此期间,她规定学校“只招收没缠脚的女孩”,这导致入学人数减少,到1898年只有8名学生。
1899年夏天汤普森夫人去世后,学校被分配给露美乐小姐(MaryLouisePartridge)。在1899年之前,她的工作重点是向太谷周围地区的农村妇女传教。虽然她的工作地点在距太谷约5英里的小村庄李满庄(今里美庄),但她还是到农村与妇女们谈论福音。然而,在她负责任村女子学校后不久,她得出了一个结论:“我教得越多,我就越喜欢。”然后,她“把女学生带到李满庄,在她自己的宿舍里上课,直到她租到额外的地方。
露美乐小姐(左一)图片来自欧柏林学院
贝露学校(18***-1900)历史上的这段短暂时期相当不稳定,有三个不同的传教士教师,两个不同的地点,很少有资金支持。在1899年关于女子学校的报告中,露美乐写道:
没有教室,没有足够的卧室,没有老师,学费高,钱少,一半的学生不懂纪律,这是一种挣扎,令人不满意。但是女孩们做自己的工作,习惯了学校生活的常规,在节约和适度学习方面是勇敢的小帮手。
露美乐对第一年的学习结果感到失望,1900年初很快就找到了一位新的中文老师,“范露丝,通州学校的女孩”。为了恢复学校的秩序,露美乐没有提到实际的课程,但明确地提到了新课程的教授,如生物、自然地理和孟子。学校提供的教育类型正在从主要的宗教课程转变为以各种西方科目为特色的课程。
贝露女学校的重建(1903-1911年)
1900年夏天的义和团运动,对欧柏林山西公理会和李满庄的女子学校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1900年7月31日,在太谷的六名欧伯林传教士和他们的许多中国同伴被义和团***,死者中有露美乐(MaryLouisePartridge)、语文老师范露丝(RuthFan)和几名女子学校的学生,总共有15名欧伯林传教士被杀。1900年夏天在山西被杀的外国人总数达到159人,山西的***教传教会被彻底摧毁。
曾住在山西的前欧伯林传教士文阿德博士(Dr.IranaeusAtwood)“自愿回到中国,帮助恢复山西传教会”,1901年8月9日,文阿德博士将欧伯林山西传教士的遗骨重新安葬在太谷一个精美的墓地里。1903年,他和妻子以及一群新的欧伯林传教士加入了他的队伍。
1903年秋,当文阿德夫人(Mrs.Atwood)来到太谷时,她发现了“露美乐小姐学校里剩下的七个女孩”。学校被毁时,虽然有17名女孩在学校,但其中有几人被杀,其他人逃走了。文阿德夫人把年龄较大的女孩“送到北京布里奇曼学院(BridgemanAcademy)学习”,而年龄较小的女孩则被安置在一所由中国***徒开办的男女合校,直到女子学校重建。
1904年,美国***教公理会派韩明卫夫妇(Dr.WilliamandMaryHemingway)、康保罗夫妇(Rev.PaulandMiriamCorbin)以及贺芳兰小姐(MissFloraK.Heebner)来到山西重建传教会。重建女子学校的任务落在了贺芳兰小姐的身上。
太谷孟家花园
1905年,太谷女子学校在县城东关孟家花园重新开放,学校被命名为“贝露女学校”,以纪念贝如意姑娘(SusanRowenaBird)和露美乐姑娘(MaryLouisePartridge)——这是她们名字的中文含义。虽然一开始只有8名女生,但后来入学人数迅速增加。
到第一年六月,八个学生变成了十五个。1906年有21名女生,1907年25名,1908年27名,1909年27名(这些宿舍的名额限制)。
1909年,因铭贤学堂的发展迅速,贝露女学校与铭贤学堂互换校园,迁至南关的明道院(今太谷人民医院东侧)。1910年,在太谷南郊的新宿舍里,拥挤不堪的容纳了33名学生。在建成盼望已久的女子学校大楼之前,已无法再增加学生人数。
太谷城南的贝露女子学校教学楼(今胡家庄小学)
这所学校比较小,资金也不那么充裕。尽管如此,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贝露学校正在教授新的课程,如算术和中国古典。1907年提交给ABCFM的年度报告指出,“我们已经能够在推进学校课程方面迈出另一个重要的一步——现在它与布里奇曼学院和北京协和女子学院的预备课程相同。”在1911年,所教授的主题范围足以需要四位教师:
格曼小姐(MissGehman)负责,她在上午教了七节课。贾福莲小姐(MissChiaFuLien)接替了苏太太(Mrs.Su)的工作,我们北京的另一个姑娘王朝华(WangChiuHua)也在医生的吩咐下在家待了一年,她也帮忙教书。王先生和去年一样教古典课,有这么多教师,工作很容易就完成了。
另一个变化与中国教育改革家在东方大城市开展的教育改革运动有更直接的关系,那就是中国人引进了新教科书。公共教育的扩大和西方教科书的新市场"为反应迅速的出版商提供了巨大的教育和商业机会”。像商务印书馆这样的出版社竞相出版慈禧太后从1901年开始建立的新的“现代”教育体系的教材。结果是,贝露女校的学生,即使远离上海教育出版的中心,也在新教材中被介绍了新的主题,并重新介绍了旧的主题。
按照现代教育方针,一套新的教科书正在使用中。基础科学教科书[由北京幕贞学校校长朱厄尔夫人(Mrs.Jewell)撰写]的初级读本中发展起来的新语言学习,以及王行堂的读本似乎都让女孩们感到高兴,而且比以前那种随性的学习汉字的方法更容易、更有吸引力。除了死记硬背《圣经》和一些中国经典之外,死记硬背的旧方法已经不再使用了,没有人为此感到遗憾。
贝露女学校的本土化(1912-1924年)
太谷城南的贝露女学校图片来自老家太谷
太谷不仅位于远离通商口岸的山西内陆,而且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以南的农村地区。这个偏僻的位置意味着,除了欧伯林的传教士,外国人很少来参观。所以从一开始,欧柏林的传教士就更依赖于当地中国人的帮助。早在1914年,山西地区向ABCFM提交的年度报告中就指出:
学校绝不能试图与***学校竞争,也就是说,与他们对立。***教教育者应成为***教育的友好盟友,***教学校应成为***学校的帮助者。我们学校的榜样应该激励更好的工作。我们应与官立学校密切合作,并在可行的情况下与它们联合起来。
虽然报告和实际做法之间必然存在差距,但教会学校的这种合作精神有几个例子,例如1913年教会教育委员会接纳华人,以及在毕业典礼等学校仪式中纳入中国官员。
贝露女子学校的科目方面,1915年的一份报告列出了“‘千字’课程,历史、地理、算术、中文、卫生、心理学、社会科学、崇拜和家政学。”虽然其中一些学科在早期就很熟悉,但心理学和社会科学肯定是新的。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在学校管理方面,任命了一位中国女校长。贝露学校的前校长贺芳兰(FloraK.Heebner)后来转而管理已婚妇女学校,她的职位被芒格小姐(MissAlzinaMunger)和她的助手刘兰华小姐取代。芒格小姐1920年休***去了美国,“刘小姐接替了这一职务”,成为校长。
珍妮特·费里斯(JeannetteFerris)在1920年访问贝露学校时写道:
其他教员都是中国人,当然是***徒,而且非常忠诚。他们都可以在***学校教书,薪水比教会支付给他们的薪水高出一半到三分之一,但他们很忠诚,因为学校需要他们。当局急于确保我们的毕业生在***学校担任教师。
因此,很明显,到1920年,贝露派已经完全本土化了,在各级权威职位上都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参考资料:1.《Fenchow》;2.ShanaD.Lear《EXAMININGPROTESTANTMISSIONARYEDUCATIONINNORTHCHINA》。3.OberlinCollegeWebsite.
本文转载自汾阳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