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过千斤的鲟鳇鱼需要长多少年鲟鳇鱼没有天敌为何成了极危物种
这条鲟鳇鱼打破了以往最大鲟鳇鱼的记录,不过仅仅在三年后,这个记录被再次刷新。2018年5月19日,同样是黑龙江抚远市的三位渔民像往常一样去江里打鱼,在收网时,他们也遇到了2015年那位渔民一样的情况,几人费力将渔网上来时,一条大鲟鳇鱼映入几人的眼帘。
到岸后,经过实地测量,这条,堪称鲟鳇鱼王,很快这条巨物被打捞上岸的消息就引起了的注意。
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到达现场后,花22万元高价买下了这条千斤重的鲟鳇鱼,之后将鲟鳇鱼带回单位后经过细致的检查,发现鲟鳇鱼并没有受伤,接下来,保护协会要通过人工繁育,让这条鲟鳇鱼继续繁殖,为补充鲟鳇鱼的野生种群做贡献。
当然,,这是因为野生鲟鳇鱼是我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21),是严禁捕猎和售卖的,我们能在市面上看到的鲟鳇鱼都是人工养殖的。
在2016年时,江苏的一位游客在哈尔滨一个渔村吃饭就吃了一条人工养殖的鲟鳇鱼,14.4斤(中段)5731元,一斤单价为398元,这还是人工养殖的,放在以前野生的鲟鳇鱼至少是这个价格的翻倍,所以,理论上过千斤的野生鲟鳇鱼价格至少在50万,甚至上百万一条。
鲟鳇鱼虽然能长很大,但想要长到1000斤,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所以这种鱼显得尤为的稀有,而且虽然在人工养殖下,鲟鳇鱼的生长速度要更快,但是养殖户显然不可能让鱼长大这么大,毕竟要考虑回收成本的问题,所以,市面上鲟鳇鱼能达到50斤就算是大个体了。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水中活化石”鲟鳇鱼
鲟鳇鱼也称鳇鱼、黄鱼、牛鱼,它的学名是,与中华鲟同属鲟科,不过,中华鲟是鲟属下的鱼类,而达氏鳇是鳇属下的鱼类。达氏鳇早在白垩纪,也就是距今1亿多年前就出现在了地球上,而且经历了上亿年的时间,达氏鳇的形态与原始形态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所以被称为“水中活化石”。
作为现存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成年的个体体长通常在2米以上,体重平均200公斤以上,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达氏鳇体长达到了5.6米,体重达到了一吨。当然,它只是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在同同属下,还有一个巨物,它就是欧洲鳇,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欧洲鳇体长超过了6米,体重重达1.5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
达氏鳇仅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嫩江之中,喜欢栖息在沙质的水底,一共有3个种群,一个是喜欢栖息在河口的黑龙江河口种群,一个是完全栖息在黑龙江干流的河道种群,还有一个是栖息在沿海淡水水体内的鄂霍次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种群。
从外观上看,达氏鳇有着黄褐色略带绿色的体背,白色的腹部,身体前半段比较粗壮,越靠近尾部越细,它的背部和体侧有5行菱形骨板,其中以背部的骨板最大,约有12-15个。达氏鳇有一个背鳍,位于身体后半段,靠近尾部,口大,吻部比较尖,呈三角形,底面有两对触须,中间一对向前生长。
达氏鳇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食谱中几乎囊括了所有比它小的鱼类,而且它们甚至会攻击比自己小的同类,所以,除了人类和它们本身,达氏鳇是没有自然天敌的。
达氏鳇的寿命比较长,它们的平均寿命在50岁以上,最大寿命可达百岁,而且达氏鳇的生长周期也比较长,它们的雄性在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而雌性更是需要至少16年才能性成熟参与繁殖。不过,好在达氏鳇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它们性成熟之后就有25万粒卵的绝对怀卵量,体型越大的雌性怀卵量越大,像体重达到千斤的雌性,一次就能产下约400万枚卵。
没有天敌的达氏鳇为何成了极危物种?
达氏鳇的极危其实与鲟科下其他鱼类的遭遇惊人的相似,最主要的就是过度捕捞,不过,人们过度捕捞达氏鳇是出于两个目的:
。作为一种大型的鱼类,达氏鳇原本就比其他的小鱼更容易被渔网捕获的,奈何它本身又是软骨鱼类,连鱼骨都能吃,鱼肉更是无需多说,肉质鲜美还有其他鱼类不具备的特殊口感,这使得达氏鳇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一种“紧俏货”。
根据史料记载,在我国的唐朝,达氏鳇就被作为一种专门谨献给皇帝食用的名贵鱼类,捕捞也就从这时开始了。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工具也在不断地升级,这使得到了近代,达氏鳇的捕捞达到了顶峰,由于达氏鳇本身生长周期较长,所以,过度的捕捞使得它们很难自然的繁殖,数量开始骤降。
。相信小伙伴们都听过“鱼子酱”,这就是鱼卵做成的,虽然多数的鱼卵都能做成鱼子酱,但是上等的鱼子酱都是鲟科下的鱼类的鱼卵,尤其是欧洲鳇的鱼卵被称为“黑色的黄金”,因此,欧洲鳇也成为了极危物种。
虽然达氏鳇的鱼卵等级没有欧洲鳇高,但是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达氏鳇因为吃鱼卵被捕杀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大量开始的。
但是,仅仅10年左右的时间,到了2000年,达氏鳇就成为了濒危物种,它们在我国的自然分布地也有多条大江,变成了仅在黑龙江干流。
不过好在从19***年,我国开始着手达氏鳇的人工繁育,并且在1999年获得成功。但是达氏鳇的野生种群因为数量急剧的降低,生长周期较长,幼鱼的成活率较低(数量太多,容易被其他鱼类吃掉),所以,数量依然在下降,最终成为了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总结
过千斤的鲟鳇鱼(达氏鳇)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长成,而人的过度捕捞压根就没有给它们生长的机会,所以如此大的鲟鳇鱼通常都在上世纪出现,本世纪一共就出现了一条,而如今能发现几百斤的个体已经是非常罕见了。
从整体上看,鲟鳇鱼虽然从古代就被人捕捞,但是由于它体型大,捕捞难度也大,所以鲟鳇鱼的真正噩梦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因为人们又发现了除了肉以外,另一个具有高价值的东西-鱼子酱。
黑龙江水族之王,重达千斤,如今却濒临灭绝,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长江独有稀有种群湘江白鲟被公布绝种,而在湘江白鲟绝种以后,中国最大淡水鱼类的头衔就落在了白鲟的远房亲戚,黑龙江省鱼缸水族箱之首——达氏鳇的身上,殊不知,以前遍及黑龙江省的达氏鳇,现如今在野外也难以看到了。
达氏鳇是什么,达氏鳇是鲟科、鳇属软骨鱼类,达氏鳇头顶部尖长看起来如同长了个长鼻,色调为棕褐色,的身上光洁没有鱼鳞,在后背和两边有5列棱形的骨板(硬鳞)。他们始于一亿三千万年前,做为白垩纪阶段储存出来的古生物群之一,达氏鳇曾是霸王龙的“当期生”,是现如今世界最历史悠久最珍稀的鱼类。达氏鳇长可以达到5.6米,重可以达到1000Kg。达氏鳇为淡水鱼类,而且是淡水鱼类中身材较大 的一种,他们喜爱日常生活在凉水最底层,关键栖居在大河流水稍缓、沙砾底泥的地区,长期独居生活。归属于居住性的鱼种,不做远距离的洄游,冬天会留到水流的最深处越冬。
达氏鳇关键可分成3个物种:一是黑龙江省河口物种,二是黑龙江省河堤物种,三是鄂霍次克海与日本海沿岸地区谈水海域物种。河口物种有谈水和半海水二种生态化。达氏鳇是一种大中型的凶狠肉食动物鱼种。他们的鳃盖膜上下相接(鲟属不相接),有利于其口部伸展扩大,吞噬大中型猎食。在幼鱼阶段食材关键为底栖节肢动物及鱼儿、虾、虫类,1龄后关键以鱼为食,猎食包含雄健的大马哈鱼和一样做为凶狠捕食者的狗鱼。
达氏鳇***晚,雌鱼原始完善年纪为16-20年,雄体为十二年之上,尽管生殖系统时间长,但达氏鳇的生卵量大,达氏鳇的怀卵量为25-400万粒,将这种鱼籽一字排开,能长达130多少公里。精卵结合在温度15-18℃历经130钟头卵化出仔鱼。刚孵化的仔鱼含有很大的卵黄囊,在水中作竖直摆动。达氏鳇使用寿命也很久远,可活到五十岁,500KG的鳇鱼现有60岁之上的大龄,这在鱼种生活史上是少见的。
由于繁育工作能力强,使用寿命久远且没有克星,达氏鳇曾遍布黑龙江省,由于肉味美味没刺,其身体软骨组织也是雪白爽脆,曾受各朝代***喜爱,清朝也是专业开设了“打牲乌拉主管县衙”的单位,由专业***承担,每一年四季和各季节都是会按期如量规定朝贡,达氏鳇的“鳇”字便是康熙皇帝专业所赐。受制于那时候的打捞技术性,再再加上达氏鳇繁育工作能力强,虽然有打捞鳇鱼朝贡的例制,但打捞抗压强度还不能威协到达氏鳇的物种持续。
天然的达氏鳇濒临绝种,殊不知到近现代,达氏鳇备受销售市场热烈欢迎,黑龙江省本地许多相关“天价鱼”的报导,大部分全是来源于达氏鳇的。在松花江与黑龙江省交汇处水深地区,4位富锦市渔夫在开展打鱼工作时,出现意外捉到一条约长2.5米重为537斤重的达氏鳇,售出了六万汪义的价钱,2015年5月渔夫李敏和2个兄弟在打捞全过程中,捕捉一条约长两米重为700斤的达氏鳇。售出了9.五万元的价钱。2018年,黑龙江省渔夫捕1028斤达氏鳇,被二十万元回收。
此外,黑鱼子酱逐渐传到我国,大家逐渐把眼光从鱼类迁移到鱼籽上,达氏鳇如何都没有想起,他们强劲的繁育工作能力最后害了他们。由于一次生卵量大,再再加上鱼籽肥嫩,达氏鳇变成制做珍贵特色美食黑鱼子酱的高品质食物,出入口价钱一斤达到300美元,被称作“灰黑色金子”。由于优异的经济价值,达氏鳇变成了渔夫的总体目标,每一年春天是鳇鱼的繁育季,也是大家的打捞季,很多怀着子孙的大肚子母鳇被打捞成功后破腹***取卵,用于生产制造黑鱼子酱,这一毫无节制的杀鱼***取卵个人行为立即危害到鳇鱼的物种持续。
此外,达氏鳇***晚,过多的打捞让物种无法不断发展趋势,因此 在经历了两年丰收的“兴盛”后,达氏鳇种群数量骤降,并在好几个原产地消声匿迹,再再加上空气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缘故。达氏鳇的当然遍布海域越来越非常狭小,我国达氏鳇所有物种基本上只栖居在黑龙江省主流,别的地区均已近灭绝,现阶段,达氏鳇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ver3.1——极危(CR)。
繁殖解救达氏鳇,为了更好地维护已濒临绝种的达氏鳇生态***,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达到大家对达氏鳇日益提高的必须,黑龙江特产鱼种研究室于19***年逐渐开展达氏鳇繁殖实验科学研究,并于1999年繁殖初次取得成功,共卵化达氏鳇鱼种49万尾,现阶段达氏鳇的繁殖技术性走在了全球优秀队伍。可是繁殖获得了一定进度,但达氏鳇的将来仍是一片迷茫。到底它是会伴随着远房亲戚白鲟的步伐慢慢迈向衰落;依然会像血亲中华鲟那般依靠人力增殖放流吊住一口气,亦或是摆脱自身的一条路迈入转折,这一切都不知道的。
此外生物学家还将达氏鳇与史氏鲟开展混种杂交繁育,尽管具备出色的经济收益,殊不知那样的个人行为造成 了混种杂交鲟肇事逃逸基因污染难题。导致了天然的达氏鳇基因污染,这针对天然的达氏鳇物种的修复也是导致了不良影响。怎样才可以让达氏鳇再次遍及黑龙江省,它是大家务必要思索的一个难题。
达氏鳇一次产卵400万颗,为何仍是极危动物?
在海洋里,长五六米、重达1吨的生物随处可见,然而,而在淡水河流中,如果看到这样大的生物,你的第一反应,这家伙应该是个大怪物吧,在我国黑龙江中,就生活着这样一种大家伙,名为达氏鳇,其体长可达5.6米,体重达到1吨,有着“鱼中皇族,黑色黄金”之美誉。
见过大世面的“活化石”
达氏鳇是鲟科、鳇属软骨鱼类,很多人对达氏鳇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对于它的亲戚:中华鲟肯定不陌生,中华鲟是我国珍贵的鱼类,实际上,达氏鳇在我国的地位不亚于中华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国家将达氏鳇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方面是因为其野生数量确实比较少,另一方面,它可是自然界的活化石,达氏鳇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曾经与恐龙一起“生活过”,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亿多年以来,其古朴的外形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改变。
达氏鳇主要分布在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黑龙江中,由于其重达1吨的身躯,显然不是吃素的,达氏鳇生性凶猛,属于大型肉食性动物。
达氏鳇的捕食策略主要看大小,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比它最小,它都认为是自己的猎物,小到小鱼、小虾、贝壳等,大到凶猛的狗鱼,都在达氏鳇的食谱上。
在长达一亿多年的进化中,达氏鳇形成了独特的捕猎方法:伏击法,它们躲在水底,一旦看到合适的猎物,就是***用伏击战术。
不过,达氏鳇虽然凶猛,但是它的嘴中并没有固定和撕碎食物的牙齿,这也就导致了它捕食的方式只能生吞,当然,这对于猎物来说也比较友好,毕竟没有那么痛苦。
▲达氏鳇在捕食
御用贡品,浑身是宝
由于达氏鳇在水中也属于顶级掠食者,在我国黑龙江水域生活得非常好,然而,自从人们发现了它浑身是宝后,数量直线下降。
清朝时期,赫哲族有位渔民捕捉了一只硕大的达氏鳇,族人将这条鱼进贡给了当时的干隆皇帝,御厨将其烹饪后,交给干隆皇帝品尝,干隆皇帝发现,这种鱼肉鲜美且口感独特,发出“有目鳏而小,无鳞巨且修,鼻如矜翕戟,头似戴兜鍪。”得感慨。
“鳇”这一位称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正是因为皇室对于鳇鱼的高度关注,这种“怪鱼”才被尊以与“皇”谐音的“鳇”字。
当然,皇室对于达氏鳇的喜爱并非没有道理,达氏鳇全身没有鳞片,只在背脊和身体两侧有五列菱形的骨板,鱼肉肥嫩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在清朝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内,当地人开始大规模捕捞达氏鳇,导致野生达氏鳇数量急剧下降,但是,当时的朝廷对于达氏鳇的需求量很大,于是当地开始尝试人工养殖达氏鳇,当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对于野生达氏鳇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喘息机会。
▲近代捕捞的达氏鳇
然而,随着清朝的衰败,清末,俄国占领了我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当时已经初具规模的达氏鳇养殖也随着消失了。
俄国人占领了东北后,非但没有给达氏鳇带来喘息机会,反而进一步导致数量下降。虽然,俄国人不需要向清朝进贡达氏鳇,但是,俄罗斯人发现了雌性达氏鳇的鱼子,可以制作味道更鲜美的鱼子酱,这无疑加剧了达氏鳇数量下降。时至今日,达氏鳇鱼子酱在当今国际上有“黑色黄金”之称,鱼卵出口价格每斤高达300美元。
除此之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鱼皮是人们衣服的原材料。
▲达氏鳇鱼子酱
一次产卵400万颗,为何面临灭绝?
清朝大规模的进贡,以及俄国疯狂制作鱼子酱,导致了达氏鳇数量急剧下降。
另外,达氏鳇的成长过程也非常漫长,导致了数量增长缓慢。达氏鳇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生长速度非常快,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其体重就可达到14公斤,然而,雄性要到12岁才具备繁殖条件,雌性则需要16岁才能产卵,相比较普通鱼而言,达氏鳇的生长周期确实十分漫长。
一方面,达氏鳇面临大规模的捕捞,另一方面,它的自身生长周期又比较长,导致了达氏鳇处于灭绝的状态,在2010年,达氏鳇被IUCN列为“极危”生物,在我国定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达氏鳇标本
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一只雌性达氏鳇可以单次产卵可以到达60-400万颗,如果将这些鱼卵连在一起,长达130多公里,为何达氏鳇的处境会变成这样?
实际上,在黑龙江流域生活着大量的肉食性鱼类,达氏鳇排出的卵,以及卵产生的幼崽,很容易受到其他鱼类吞食,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了达氏鳇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在黑龙江干流基本上找不到达氏鳇的踪迹。
为了保护已经濒临灭绝的达氏鳇,同时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于达氏鳇的需求,黑龙江当地开始大力发展人工养殖达氏鳇,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此外,还将一部分人工养殖的鱼苗分手大自然。
长江也看到了达氏鳇
达氏鳇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东北黑龙江流域,然而,在今年4月份对长江南京段水域生物检测时,发现这里也出现了达氏鳇,这让很多人喜出望外,其实这也意味着我国对长江的整治,已经初见效果。
▲长江发现达氏鳇位置
值得一提,2020年,我国首次发布了《长江十年禁渔***》,在未来10年长江禁捕期内,长江流域的生物种群会进一步扩大。
写在最后
达氏鳇在经历了一亿多年的进化,依然保留着原始面貌生活在河流中,我们不能因为人类自己过嘴瘾,将“活化石”变成真化石,当然保护达氏鳇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鳇鱼为什么是濒危物种,但却不属于保护动物?
野生鳇鱼是濒危物种,同样也是保护动物,不过人工养殖的鲟鳇鱼并不在保护动物范围之内,所以可以流入市场进行交易,也会走上很多人的餐桌。
鲟鳇鱼与恐龙曾经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生物大灭绝,一直将自己的种群延续下来,不过由于其肉质鲜美,可以被看作是非常珍贵的食材,在人类的捕捞之下,数量逐年减少,野生的鲟鳇鱼在1998年,被列为世界濒危灭绝物种二类保护动物,同样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私自捕捞和买卖,违者必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虽然鲟鳇鱼是濒危物种,但是它与其他物种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就是比较容易人工饲养和繁殖,所以这一种群现存的数量还是非常多的,人工饲养的鲟鳇鱼不属于保护动物范围内,可以在市场范围内买卖。因为这种鱼类生产速度缓慢,饲养难度也相对较高,所以在市场上的价格还是偏高的,普通人并没有接触过太多这样的食物,但是咬咬牙也可以去品尝这种美味,价格还不至于让大多人感觉到太过肉疼。
由于鲟鳇鱼本身是保护动物,所以在饲养之前需要向国家申请特种养殖执照,获得许可后,可向专门的部门***买鱼苗进行饲养。世界上很多濒危物种都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种群得以延续,并且很多濒危物种的数量其实都已经发展的很多了,只有那些本身繁殖困难的物种才一直处于灭绝的边缘,就拿东北虎来说,全国范围内的东北虎数量并不少,如果开放饲养,短时间内就可以激增大量的数量,但是这种动物攻击性太强,所以禁止民间进行繁育,是保持其种群在相对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