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节气养生|立秋别忙贴秋膘少辛多酸慎进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清清通讯员王艺霖
海报/黄文倩
粤语音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清清
8月8日是立秋,但高温天气仍在。广东省名中医、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黄东晖提醒,初秋时天气尚热,体内感受的暑湿尚未散去,秋天的燥气又袭来,此时要提防形成内湿外燥。此时养生,要注意健脾润肺,应做到少辛多酸慎进补,早睡早起要养“收”。
内湿外燥注意养肺健脾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如何养“收”?作为呼吸内科专家,黄东晖提醒,立秋过后,天气尚热,雨水减少。秋季气燥易伤肺,因此要加强调养肺。在润燥、养阴、润肺的同时,也要祛暑清热,健脾祛湿,提高机体抵抗力。
立秋之后,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在祛暑清热的基础上,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例如可适当多食芝麻、粳米、蜂蜜、枇杷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少吃油腻厚味之物。因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可多吃些酸味果蔬收敛肺气、以助养肝,少吃辛味防止肺气太盛。
“除了润肺,也不能忽视调理脾胃。”黄东晖提醒,“实际上,立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比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有些人本就脾胃虚弱,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清热、利湿、健脾,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尽量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穴位***还可润肺润燥
穴位***也可润肺润燥,缓解肠胃不适。黄东晖表示,秋天气燥,容易伤肺,这段时间可以经常***肺俞穴、鱼际穴和中脘穴。
肺俞穴可以润肺润燥,止咳平喘,还可预防和缓解秋燥入侵人体。对于鼻炎患者,时常***肺俞穴也有所帮助。同时,中医认为,鱼际穴可化肺经水湿,散发脾土之热。所以在干燥的秋季,经常***鱼际穴可以帮助缓解一些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例如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
此外,一到秋季,很多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肠胃问题,可以经常***中脘穴来缓解。例如出现消化不良,或有积食、胀气时,***中脘穴可以帮助促进消化。注意,***中脘穴位时,可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摩腹”,每次***5分钟左右即可。
Tips:认穴有方
鱼际穴:位于大拇指根部和手腕连接的中点位置。
肺俞穴:双手上抬,摸向背部,指尖所指的位置(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地方)。
中脘穴:位于腹腔中线处,在肚脐上面大约一个手掌距离的地方。
立秋养生汤水
(1)鲜茅根霸王花煲猪肺汤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除痰。
材料:鲜茅根80克、霸王花50克、南杏20克、北杏15克、猪肺1个、生姜3片。
做法:猪肺与生姜放进瓦煲,加入清水,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5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油。
(2)白果莲子山药汤
功效:健脾益胃,助消化。
材料:山药200克、白果10颗、红枣15颗、枸杞子20颗、干莲子10颗、冰糖10-15克。
做法:先将白果、莲子、红枣武火煮开后,转文火煲20分钟,再加入山药继续煲20分钟左右,最后加入枸杞子。
策划|龚丹枫王倩
统筹|林清清
文案|林清清王艺霖
海报|黄文倩
责编|秦小杰
校对|彭继业
编辑:秦小杰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立秋节气的注意事项立秋节气的养生注意事项
1、保证睡眠.为了预防中暑,天文和气象专家建议人们保证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出门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药品。
2、宜“少辛多酸”营养要均衡。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
3、易贴秋膘怕胖别贪食。立秋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所以立秋后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这时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4、此外,由于夏天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有所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厌食、腹泻等症状。因此,不妨先补充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鱼、蛋等,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
5、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希望以上养生小常识,能让大家更好的健康、科学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要诀 立秋节气养生要诀是什么
1、补肺防燥
立秋节气到了意味着秋季来了,未来的天气会变得干燥,同时夜晚也会开始凉爽起来。但是白天的温度依旧很高,因此,干燥会变得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润燥的话,身体就容易上火,甚至燥起伤肺。
对此建议要及时补肺防燥,比如说多吃一些银耳、百合、莲子等,这些食物滋阴效果非常好,有助身体润燥。
2、饮食要少辛多酸
古籍有注“肺主秋”,在秋季的时候需要注重保养肺部,建议少吃辛味食物,因为此食物容易发散泻肺。同时建议多吃酸性食物,因为酸味食物能够收敛肺气。
秋季是个宜收不宜散的季节,因此,立秋过后日常饮食要注意远离辛味之品,比如说辣椒、生姜等等。其中,酸性食品有非常多,比如说葡萄、西红柿、菠萝、乌梅等等。
3、调节情绪
进入秋季之后,慢慢地万物会进入凋零阶段,比如说树叶变黄掉落等等等。不少感性的人,很容易触景伤情,甚至整日郁郁寡欢。这个时候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人,一定要及时调节情绪,不然病情容易加重或者说复发。
其中,秋季对应五脏中的肺脏,想要保护肺脏就不能过度悲伤。因为肺脏志为悲,这就要求人们要保持平心静气的状态,不能过度悲伤。遇到情绪失落的时候,要立马想法子调节,多想想开心的事情。
4、调理脾胃
立秋到了虽然时候进入了秋季,但是白天的温度依旧很高,空气中的湿度也是非常大的。本来人们经过了夏季的高温闷热,食欲不振,脾胃早就虚弱不堪了。在秋季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脾胃也容易受到损伤。若是不及时保健、调理脾胃的话,会影响营养的吸收。
对此,建议立秋到了应该从清热、健脾、利湿等方面下手调理脾胃,以便通过排便的方法,将湿热之邪排出身体,让脾胃功能能够更快地恢复。
5、早睡早起
立秋之火,夜间的气温会开始变凉爽起来,不再是夏季又闷又热的状态,人们比较容易入眠,不容易***扰。对此,我提醒,立秋之后要注意早睡早起,让自己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因为睡够了,身体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获得好的滋养。
如果无法快速改善此前晚睡的习惯,那么就慢慢,比如说睡前梳梳头,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等,这样子能够让自己尽快入睡。
立秋后如何养生
立秋后天气仍然酷暑难耐,故有“秋老虎”一说,所以养生既要防暑降温还要防秋燥。那么呢? 饮食篇:“少辛多酸”慎进补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 在立秋过后,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不过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那些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肉食太多。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立秋之后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 起居篇:早睡早起有规律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生活上要有规律。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有氧活动。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脑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以消除抑郁情绪。还可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运动篇:户外锻炼增强体质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 登山运动,能降血糖,治贫血。专家建议,登山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爬山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种负重运动,膝关节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特别是在登上一级台阶关节还未伸直的情况下,又继续登另一级台阶,膝关节一直处于半屈状态,这会对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对年老体弱者,也不可一味强调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测。 精神篇:内心宁静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立秋后要注意养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从五行生旺推算,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处于衰弱阶段,而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阴阳调和,机体平衡的原理,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多吃水果预防秋燥 入秋之后,空气中的水分子逐渐减少,容易让人产生口干舌燥的感觉。一些人还会感到鼻腔似烟道般干燥,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粘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最敏感,时常有干裂的感觉,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燥”,有“燥”就要“养气”。 对于人来说,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整和加强锻炼等多方面去协调。应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选橙子、柠檬和乌梅等,同时,还要保持心情愉快,不烦躁。此外,对于运动者来说,要特别注意“养气”,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知道了立秋前后如何养生,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推荐: 立秋后干咳怎么办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 立秋后适合吃什么食物
立秋贴秋膘 怎样才科学
清补非肉补:经过了一夏的亏耗,立秋之后还需进补,但进补应为清补,而且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
在于养气血,立秋后饮食三大原则:
一、清热利湿
今年立秋恰逢中伏天,建议大家继续吃清热、利湿、防暑的食物,如绿豆、红豆、薏米等,同时要吃富含水分的果蔬,尤其是应季瓜果。
二、滋阴润肺
立秋之后,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三、少辛多酸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日常要适当多补充水分,少食辛辣、烧烤、油腻、伤胃的食物。相反,可以多吃一些酸味食物,得以养肺。推荐的食物包括乌梅、山楂、苹果、柚子、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