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屈原故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也将这一天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夏节等。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天,人们总是举办很多活动,其中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是必不可少的。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还有纪念孝女曹娥说。不过流传最广的要数纪念屈原了。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为了国家富强,倡导联齐抗秦,不料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之后楚王听信了贵族子兰的谗言,将屈原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的诗篇,至今仍被人传诵。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屈原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任人侵略宰割,于是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然后投汨罗江自尽。传说楚国的百姓知道屈原投江之后,悲痛万分,他们纷纷来到汨罗江凭吊屈原。正巧那天下着小雨,渔人们也不顾雨水,自发地行动起来,他们奋力划动着船只,在江上走了很多个来回,但终究没有打捞到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为了寄托哀思,常常荡舟于江水之上,渐渐的,就发展成了龙舟竞赛的活动。
当时有位老渔夫拿出饭团等吃食投到江水之中,说是这样就能使鱼虾吃饱,免得侵蚀屈原的尸体。人们见了纷纷效仿,回到家中拿来吃食投到汨罗江中。这时有位老医师站出来,拿了一大坛酒倒人江中。人们不解,纷纷问为什么倒酒?老医师解释说:“老一辈的人说过,这汨罗江中有条蛟龙,侵害了屈原的尸体就不好了。这是雄黄酒,可以药晕蛟龙,这样它就不会伤害屈大夫的尸体了。”后来就发展成了喝雄黄酒的风俗。
后来人们怕吃食太少,如果很容易被河里的鱼虾等生物吃掉了,屈大夫的尸体必定会遭到侵害。于是想到这样一个办法即用叶子把饭包起来,外缠彩丝,这样鱼虾就不会吃得太快了。之后,这种做法流传起来,就成了今天我们吃的粽子。
后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以及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爱国自尽的屈原大夫。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
是的,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楚国的民间传说和仪式,与屈原有关。传说屈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和诗人,在赤壁之战后被谗言陷害,最终跳入汨罗江自尽,以示***统治者的***和愤慨。
屈原的死讯传开后,当地居民纷纷划船捞起饭团和菖蒲叶投入江中祭奠他的亡灵,以保他的灵魂不受恶灵侵扰。后来这一悲痛的传统逐渐演变成为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也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节日之一。
历史人物屈原的故事?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创立楚辞
“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人(今湖北省秭归县,一说湖北荆州纪南)。自称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且有楚国第一诗人的美称,任三闾大夫,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主张楚国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多次反对楚怀王与秦国交好的举动。在秦昭王扣留楚怀王之后,屈原继续辅佐楚顷襄王。楚顷襄王六年(前293年)楚顷襄王谋划再与秦国讲和。屈原斥责楚顷襄王和子兰,楚顷襄王大怒,屈原被驱除出楚国都郢都,被流放于更偏远的江南地区,历时十八年。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后世端午节吃粽子即是为纪念屈原。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