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腊八吃什么这13种食物各有讲究
今天是“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到今天,有一首童谣便在耳边响起:“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此时年味愈发浓厚。南北腊八食俗丰富多彩。北方人格外上心腊八节,煮腊八粥、泡腊八蒜、吃腊八面;南方人则更注重好彩头,八宝美味层出不穷。
与腊八节捆绑在一起的腊八粥,最早出现于北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腊月八日当天,寺庙互送“七宝五味粥”,“七宝”指果仁、果脯等物,“五味”指糯米、豆类等主料。
腊八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与佛教有关。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全国各大寺庙都会免费派发用八种主料、八种辅料熬制而成的“福德粥”。有不少人认为,喝了“福德粥”能够幸福吉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俗。直至今日,还有很多寺庙会在腊八当天施粥,以祈平安。
腊八粥特地使用的八种材料是为了对应佛教中的八宝(也称八瑞相、八吉祥),代表吉庆祥瑞。随着这种粥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现在即使不是节庆日,很多人家都会熬制这碗香甜可口的粥。
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地域的差别,腊八粥早已超出八种原料。数字八更多表示的是吉利的意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中食材千变万化,任君搭配。
根据地域和饮食习惯区分,不同地域、风味的八宝粥,使用的辅料也不同,比如北京熬腊八粥最为讲究,除去传统的糯米、薏米等各种米,以及红豆、绿豆、芸豆等豆类,人们还爱加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松仁、桂圆、白果、花生等不下20种配料食材,通常在腊月初七晚上开始用微火熬煮至初八清晨。
到了陕北高原,粥里还加入了特别的干果、豆腐和肉,吃剩下的粥抹一点在门上、灶台上可以驱邪避灾,来年迎来大丰收。
江苏人的腊八粥则有甜、咸两种,甜味加入茨菰、胡桃仁、松子仁、红枣、栗子等。而正宗的咸腊八粥配料极为讲究,芋艿、排骨、青菜、油豆腐是主角,搭配上香菇、荸荠、黑木耳、栗子、花生等食材,煮到黏黏糊糊才算完成。
除了腊八粥外,不少地区也有自己的特色腊八食俗,赋予着腊八独特的美食文化内涵。
华北丨腊八蒜、腊八冰
在华北地区,除了腊八粥,腊八蒜也是这天的重头戏。大蒜剥皮,用醋泡在坛子里,密封置于阴凉处,一直泡到除夕,初一早上打开,取出通体碧绿的腊八蒜,配着饺子一起吃,又香又脆。这腌制泡过腊八蒜的醋,也变成久放不坏的腊八醋,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北方地区还有吃腊八冰的习俗,据说河边的冰,吃了能治百病,于是家里的长辈会起个大早,敲几块冰带回家。也有人会在腊八前一天,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吃下去。
安徽丨腊八豆腐
▲图源《舌尖上的中国4》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腊月初八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将豆腐抹盐晒制,制成腊八豆腐。
用上等黄豆做成的豆腐,切成圆形小块,中间凹陷,看上去特别可爱。制作时抹上少许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用阳光吸走豆腐里的水分,也让盐分彻底渗透进去。
除夕晚上,可以将腊八豆腐切片制成冷盘,拌上麻油,或是和肉一起炖,金黄的豆腐入口松软、咸中带甜!
陕西丨腊八面
当所有人醉心于腊八粥的甜蜜时,作为面食大省的陕西,腊八节早晨必得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手擀腊八面!
韭叶形面条上放着猪肉、香菇、木耳、黄花菜、胡萝卜、白萝卜做成的臊子,先喝上两口暖汤,连着浇头一起嗦几口爽滑劲道的面下肚,鲜香开胃。
不仅南北腊八食俗各有特色,提到“八宝”,南北方的第一印象也全然不同,而且并非一定要用8种食材,更多只是取中国人对数字8的喜爱和其吉祥之意。
八宝饭
八宝饭是江浙沪地区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道甜点,用糯米饭搭配莲子、桂圆、金橘、红枣、薏仁米、瓜子仁、红梅丝和绿梅丝,寓意甜甜蜜蜜,团圆美满,被甜食爱好者最为喜爱。
糯米提前用净水浸泡过夜,再上锅蒸熟,蒸熟后趁热拌入猪油和糖,最后将果脯、糯米、豆沙依次铺好,上锅继续蒸15分钟就完成。一勺子下去,甜豆沙的香甜混着猪油的柔润,口感软糯,加上桂花糖浆,宛若锦上添花,作为宴席菜的收尾最合适。
北方也有八宝饭,被称为“腊八饭”,不同的是用更粗犷的黄米和高粱饴糖代替,其他食材更为简练,但甜蜜不减。
八宝鸭
八宝鸭是江浙一代的名菜,制作工序极其复杂。鸭子开背后将骨头整个取出,在肚子里放上火腿、鸡胗、冬笋、香菇、干贝、虾仁、莲子、青豆传统的八宝料,塞得鼓鼓囊囊,从外形看还是一个完整的鸭子。将八宝鸭略微过油定形后,上锅蒸制3~4小时,就完成了。
一份好的八宝鸭,外观为“和尚头”,十分饱满,出锅后浇上鸭肉卤水,一口下去,肉香、菌香、饭香,相互融合。卤汁浓稠,香气四溢,口感酥而不扒,寓意五谷丰登,常吃常有!
因为它制作费时费力,如今也并不常见,或是简化为不去骨的版本,但用料依染考究。
八宝辣酱
八宝辣酱是上海的一种特色菜品,由炒辣酱演变而来。八宝辣酱***了甜、咸、辣、鲜四种味型,口感上也十分复合,笋丁的脆,虾仁的嫩,鸭胗的韧结合在一起,赋予牙齿无尽的享受!
传统的上海八宝辣酱有猪肉、鸭胗、猪肚、虾仁、冬笋、豆腐干、花生、虾干,每一样都要提前处理。材料配齐,用辣椒酱、豆瓣酱、甜面酱三种的复合调料来炒,做好的八宝辣酱可当菜,也可做浇头,做一次可以吃很久。
八宝葫芦鸡
八宝葫芦鸡是闽菜中的传统菜品,造型酷似葫芦,外酥里嫩,内有乾坤。打开鸡肚,馅心糍糯,尝一口,咸鲜香醇,回味悠久。鸡肉完全剔骨后填入瑶柱、香菇、莲子、薏米、红豆、栗子、火腿、糯米,这八种材料,闽南人认为有吉利福禄的美好寓意。
坛烧八宝
坛烧八宝其实就是佛跳墙,这道菜前后共换过三个名字,最早叫“坛烧八宝”,后来改名为“福寿全”,最后才确定为“佛跳墙”。坛内需要加入鸡肉、鸭肉、猪肉、鲍鱼、海参、鱼翅、鱼肚、鸽子蛋,用小火煨煮五、六个小时才算完成。
现如今佛跳墙的材料已经发展到了三十多种材料,传统的鲍参翅肚必不可少。其他名贵食材如干贝、鱼唇、鳖裙等亦可加入坛中。冬菇、竹荪、松茸等地珍更是不胜枚举,炖煮完成后浓厚醇香,回味无穷。
八宝菜
每逢过年,江南地区都会制作一大盆八宝菜。将胡萝卜、白萝卜、香菇、木耳、黄花菜、千张、冬笋、腌菜切成细细的丝,炒熟后晾凉,最后放香油一拌就好。讲究的人家还会提前将胡萝卜、白萝卜切成丝后晾晒4、5天。
完成了的八宝菜就用一只大的搪瓷脸盆装着,盆里红白黄绿,绚丽缤纷,看着就十分诱人。每次吃时用筷子夹出一些来,装上一盘,调点香油搅拌,就是一道极为开胃的凉菜。
八宝豆腐
八宝豆腐是杭州的特色名菜,据传这道菜曾经是清朝康熙年代的宫廷名菜。
《随园食单》中记载,将瓜子、马蹄、松子、虾、香菇、火腿、鸡肉、蘑菇切成细小的丁焯熟备用。锅中加入鸡汤,倒入切成小粒的嫩豆腐,最后倒上提前准备好的八宝料,煮沸后就做好了。做好的八宝豆腐,豆腐洁白细嫩,八宝配料飘香,润滑如脂,滋味鲜美。
八宝锅蒸
八宝锅蒸是一道地道的四川美食,将猪油融化,下入面粉充分炒香,倒入开水继续翻炒,加入白糖和瓜子仁、花生仁、枸杞、黑芝麻、松仁、核桃、葡萄干、红枣这八种材料,搅拌均匀扣入碗中就完成了。
刚出锅的锅蒸金黄油亮,内里是五颜六色的坚果和蜜饯,趁热挖上一勺,锅蒸软糯香甜油而不腻,蜜饯的颗粒又增加了层次感,简直太满足!
撰文|张昕露责编|王筱祎
部分图源网络
腊八吃什么有讲究吗
腊八节吃腊八粥、腊八面、腊八冰、腊八蒜、腊八饭,腊八豆腐。
1、腊八粥
腊八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与佛教有关。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全国各大寺庙都会免费派发用八种主料、八种辅料熬制而成的“福德粥”。
有不少人认为,喝了“福德粥”能够幸福吉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俗。直至今日,还有很多寺庙会在腊八当天施粥,以祈平安。??????
腊八粥特地使用的八种材料是为了对应佛教中的八宝(也称八瑞相、八吉祥),代表吉庆祥瑞。随着这种粥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现在即使不是节庆日,很多人家都会熬制这碗香甜可口的粥。
2、腊八蒜、腊八冰
在华北地区,除了腊八粥,腊八蒜也是这天的重头戏。大蒜剥皮,用醋泡在坛子里,密封置于阴凉处,一直泡到除夕,初一早上打开,取出通体碧绿的腊八蒜,配着饺子一起吃,又香又脆。
这腌制泡过腊八蒜的醋,也变成久放不坏的腊八醋,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北方地区还有吃腊八冰的习俗,据说河边的冰,吃了能治百病,于是家里的长辈会起个大早,敲几块冰带回家。
也有人会在腊八前一天,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吃下去。
3、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腊月初八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将豆腐抹盐晒制,制成腊八豆腐。
用上等黄豆做成的豆腐,切成圆形小块,中间凹陷,看上去特别可爱。制作时抹上少许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用阳光吸走豆腐里的水分,也让盐分彻底渗透进去。?????????
除夕晚上,可以将腊八豆腐切片制成冷盘,拌上麻油,或是和肉一起炖,金黄的豆腐入口松软、咸中带甜!
4、腊八面
当所有人醉心于腊八粥的甜蜜时,作为面食大省的陕西,腊八节早晨必得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手擀腊八面!
韭叶形面条上放着猪肉、香菇、木耳、黄花菜、胡萝卜、白萝卜做成的臊子,先喝上两口暖汤,连着浇头一起嗦几口爽滑劲道的面下肚,鲜香开胃。
5、八宝饭
八宝饭是江浙沪地区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道甜点,用糯米饭搭配莲子、桂圆、金橘、红枣、薏仁米、 瓜子仁、红梅丝和绿梅丝,寓意甜甜蜜蜜,团圆美满,被甜食爱好者最为喜爱。
糯米提前用净水浸泡过夜,再上锅蒸熟,蒸熟后趁热拌入猪油和糖,最后将果脯、糯米、豆沙依次铺好,上锅继续蒸15分钟就完成。一勺子下去,甜豆沙的香甜混着猪油的柔润,口感软糯,加上桂花糖浆,宛若锦上添花,作为宴席菜的收尾最合适。
北方也有八宝饭,被称为“腊八饭”,不同的是用更粗犷的黄米和高粱饴糖代替,其他食材更为简练,但甜蜜不减。
腊八节由来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而腊八的形成与演变更是源远流长。自上古至商周,再到先秦,腊八这个传统节日还真不来虚的,经历了千年的更迭,可谓古老。
腊八吃什么传统食品 腊八节吃的传统食品介绍
1、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2、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3、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4、腊八蒜
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6、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腊八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细数腊八美食
??导语:腊八是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名字可真多呢,有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等等。腊八天寒地冻,临近年末年味也特别热闹喜庆。人们穿得厚实实的,待在屋子里吃这各式各样的腊八美食,那么腊八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我为你细数百姓们品尝的腊八美食,看看你家乡有没有吃这些呢?
??1、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河南">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2、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3、腊八糕
??腊八糕,好陌生的名词。似乎以前只知道腊八粥,并不曾听说有腊八糕这东西。原来这腊八糕和粘糕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像窝窝头一般独立的,而是有些像米饭甜点式的东西。不过这枣儿、黏米之类的东西倒是一样不少。吃起来,和着米香、枣香,那种清醇馥郁、韵淡而甘的味道,不仅扑鼻,却也沁脾胃,当是难得的美味。
??4、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地方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住)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汉族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
??6、腊八醋
腊八节通常都吃什么
人们在腊八节通常食用:腊八粥、腊八豆腐、麦仁饭、腊八面、粘火勺、腊八豆等食物。 ?
1 、腊八粥 ?
最早腊八粥是供穷人食用,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将锅盖、缸沿打扫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而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八宝”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 含有一席之地,与“八宝”对照,这是与腊八节中与穷人相关的地方,慢慢演绎成今天所讲的民俗。
2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腊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的豆腐,生活简朴的黟县人外出经商,作为菜肴可以吃上很长的时间。腊八豆腐是用小黄豆做成豆腐,中间挖洞放入食盐,在温和太阳下烤晒而成,使盐分慢慢吸收。成品的腊八豆腐圆柱形中间一凹,不易变质随吃随取。腊八豆腐可以单吃,也可以和肉类同炒同炖,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3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4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5 、?粘火勺
俗话说腊八天里太冷了,会冻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粘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粘火勺就是一项北方传统的腊八节食物,腊八这天一次烙上数百个,烙好后,放仓房大缸中以雪冻之,食用时,取出放锅中馏一下即可。
6 、腊八豆
腊八豆是我国湖南省传统食品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制作,并受到季节制约,一直无法成为消费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拓展资料:
腊八节简介: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