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明日秋分老人说今年是“晚秋分大漏气”啥意思有啥说法
秋分节气即将到来,今年农历的八月二十八,就是秋分节气交节的时间。秋分节气位于酉月之中,平分昼夜,平分秋季,是一年中金气最强的一天。今年秋分有什么特点?老人说:今年是“晚秋分,大漏气”,有啥说法?
今年秋分的特点
一、晚秋分
秋分节气,太阳黄经运行至一百八十度,位于秋季三个月的最中间,是金气上升的顶点,也是金气生水的开始。水为冬季的寒气,所以秋分节气就是天气由凉转寒的开始,随着寒气的到来,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就是这个节气的自然现象。
秋分节气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正如《春秋繁露》中所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那么节气是根据太阳黄道来划分的,反映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在农历中的日子并不是固定的,有时候在八月头,有时候在八月尾。
于是人们根据秋分节气在农历中的日子来判断秋季的特点,在农历之中,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也就是农历中的秋季之中。秋分节气在中秋节之前,就被称为“早秋分”。如果在中秋节之后,就被称为“晚秋分”。如果紧挨中秋节,就是“中秋分”。
秋分节气本身就是秋季的最中间,越靠近中秋节则越好。俗话说:“秋分在月中,来年处处通”,“秋分在月中,来年必定收”,就是因为秋分节气代表着金气生水的开始,也就是天气由凉转寒的开始,这种特点越靠近中秋,秋季的气候特征就越明显。
当秋分节气在八月十五之前,也就代表着寒气来得早,天气比较凉爽。而秋季的凉爽是由雨水的多少决定的,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所以秋分在中秋之前,也就代表着秋季的天气比较凉爽,降雨较多,庄稼就容易丰收。
如果秋分节气在八月十五之后,就被称为“晚秋分”,代表着寒气来得晚,冬水出现的时间晚。寒气来得越晚,秋季就越热。也就是秋分节气在农历中的日子越靠后,秋季的天气就越温暖,也就代表着降雨较少。
俗话说:“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中秋秋分后,寒凉处处有”,就是这个意思。今年农历的八月二十八秋分,位于八月的最后三天,紧挨九月,所以今年就是最晚的秋分,属于“晚秋分”中比较大的晚秋,代表着今年的秋季温度较高,天气比较热。
二、大漏气
秋分节气位于酉月的最中间,酉月是秋季的仲月,是金气最强的月份。酉月的酉日就是金气最强的日子,今年的酉月只有两个酉日,分别为八月二十二的癸酉日,和九月初四的乙酉日,这两个酉日将秋季的金气堵在中间,是金气最强的时间段。
今年秋分节气在八月二十八,几乎位于这两个酉日的最中间,两边的金气不断往秋分节气靠拢,所以今年的秋分节气就是金气最强的时候。然而今年秋分节气交节的那一刻就是八月二十八的上午九点零三分,也就是己酉月,己卯日,己巳时。
卯酉相对,酉月的卯日就是破日,就像是季节的力量被撞破了一样,里面的东西就会漏出来,因此“破日”也叫“大耗”。同时已酉位于甲辰旬,甲辰旬中寅卯为空,所以今年的秋分节气又是空日。俗话说:“秋分怕坐空,寒露怕见霜”,秋分坐空,则秋金之力减半。
那么今年的秋分节气位于两个酉日的最中间,是金气的聚集之处,却遇到了“空日”和“大耗”,也就是金气的堆积之处开口了,整个秋季的金气就会从这个缺口之处漏掉。这个缺口在秋分节气当天,就是“大漏气”,代表着今年秋季的金气很弱。
金气就是秋季的凉气,也就是少阴之气,人们常说“金风送爽”,指的就是秋风。因此秋季的金气越强,天气就越凉爽,金气越弱,天气就越炎热。要么被火气取代,要么被水气取代,从而变成了暖秋或者寒秋。
三、强土埋金
今年秋分节气交节的时间在巳时,巳位于阳极之位,是阳中之阳,此时的纯阳之气又压制了金气。本身秋分的金气已经被“空日”和“破日”漏掉了,又被火气压制,就变得更弱了。也就代表着今年的秋季温度较高。
今年秋分节气交节的那一刻又是己月己日己时,三个己土将金气又埋在了土里面。所以今年的秋分之金一部分被漏掉了,一部分被火气压制,一部分被强土压制,金气不显,则秋季的气候特征就不明显,也就是秋季不像秋季,要么热,要么寒,就是不那么凉爽。
如果把今年的秋季比作一个大水桶,水桶里装满了金气,却被放在巳火上炙烤。水桶下面还破了一个洞,上面还盖了一层土,又处在八月的末尾,也就代表着今年的秋季会比较热,热到一定的时间,突然间就变冷了,夏季之火和冬季之水完全将秋季覆盖了,从而变成了无秋之年。
今年的春季本身就已经被冬季的寒冷覆盖了,也就是冷着冷着突然进入夏季了,而秋季又是热着热着,突然进入冬季了,于是一年就剩下了冬夏两季的特点,没有春秋,则不生不长,要么大动,要么大静,缺少了平顺之气。
秋分时节有哪些禁忌?
秋分这天的忌讳主要有:忌运动过量和忌饮食寒凉。
01 忌运动过量
众所周知,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秋分是正式步入秋季的开始,所以,忌讳运动量过大,造成身体过度劳累,应以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为宜,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
02 忌饮食寒凉
秋分忌讳饮食寒凉,由于秋分时节寒湿较重,所以,饮食上要注意温和,不吃过多冰镇、生冷食物,尽量不要胡吃海塞,增加胃的负担,这样才能让自己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此时脾胃不病,接下来的节气变换中,才能保持良好状态而少生病、不生病。
秋分时节由来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有道是:“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正式入秋,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6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的“分”是“平分”的意思,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故名“秋分”。此时节“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里香”,正值中国农民的丰收时节,此时祖国大地秋色显现,色彩斑斓,农家人们忙碌于金黄的田野之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昼夜均,寒暑平,正是一年最美时!
秋分这天的民间习俗主要有:吃秋菜、祭秋月、送秋牛、粘雀子嘴和竖秋蛋等。
01 吃秋菜
“吃秋菜”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是当地客家人特有的一种民间习俗。
所谓的“秋菜”指的是新鲜的野苋菜,当地人称之为秋碧蒿,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俗话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当地每逢秋分这天,全村人都去***摘秋菜,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以此清洗肠胃,保全家人身体健康。
02 祭秋月
俗话说:“春祭日,秋祭月”,“秋分”节气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所以,秋分这一天又是“祭月”的日子。
“祭月”的仪式庄重,事先准备好大香案,在案台上摆有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然后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将红烛点燃后,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祈福求安。
03 送秋牛
“送秋牛”又被称为“送秋牛图”,是我国民间农村的一种非常别致的习俗。
“秋牛图”其实就是将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的农历节气并且再加上农夫耕田的图样。在我国民间的农村中,每年秋分时节的到来,都会组织送秋牛图的活动。
送图的农人被称为“秋官”,此人一定要能演善唱,因为他做的工作被称为“说秋”,需要挨家挨户去送秋牛图,而且每到一家都需要即景生情,言词随口而出,句句吉祥、有韵动听,让主人乐意而给钱才行。
04 粘雀子嘴
“粘雀子嘴”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客家,雀子指的就是麻雀。
秋分时节,是客家的农民朋友们的***期,在这一天里他们都会按照习俗放***,放下手中的农活,做汤圆吃。除了自己家人食用以外,还要制作十多个不包馅料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让麻雀来吃,想用这种方法黏住麻雀的嘴巴,以免庄稼被它破坏,“粘雀子嘴”的习俗也由此而来。
05 竖秋蛋
与春分一样,秋分这天阳光照射在赤道,昼夜相等,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刚好处于力平衡状态,所以同样有着竖蛋的习俗。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俗话说:“秋分到,蛋儿俏”。竖秋蛋是非常有趣的一种活动,虽然竖秋蛋的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因为我国有智慧的古人们发现了这个自然规律,所以人们用这种方式来庆祝秋分的到来。
秋分的含义-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秋分-二十四节气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日~24日。
秋分之“分”为“半”之意,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042,20世纪=23.822。
举例说明:2088年秋分日期=[8×.0.2422+23.042]-[88/4]=44-22=22,9月22日是秋分。
例外:194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气候特点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秋分节气的养生
南方的气候由这节气起才始入秋。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 *** 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农事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适时种麦年年收,过早过迟有闪失,
先种淤地后种沙,七天出苗正合适。
晚秋作物继续管,随熟随收不能迟。
棉花进入中喷花,四至六天一次拾,
中喷棉花质量好,单存留种正适时。
菠菜小葱要种上,***浇水把肥施,
冬暖大棚膜罩好,种植黄瓜西红柿。
青贮秸秆继续搞,牲畜配种机莫失。
养鱼饵料不能减,莲藕***收推上市。
农谚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二、八月,昼夜平。
八月十五雨一场,正月十五雪花扬。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早谷晚麦,十年九害。
麦子早下种,十年九收成。
早黍晚麦不归家,种麦“早”字要狠抓。
麦种八月土,不种九月墒。
适时早播老经验,适时晚播也增产,看种看地又看天,“适时”二字要把关。
肥少旱田,适早保险;肥足能灌,酌情播晚。
过早温高苗猛窜,病重虫咬苗难全;过晚很难保穗足,管理再好难高产。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后十天不晚。
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迎霜种的夹河滩。
淤种秋分,沙种寒。
淤地种好麦,明年豆更强。
秋分到寒露,种麦不延误。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
分前种高山,分后种平川。
阳坡麦子,阴坡谷子。
麻黄种麦,麦黄种麻。
种麦泥窝窝,来年吃白馍。
种麦泥流流,来年吃馒头。
要吃面,泥里拌。
要吃馍,泥里拖。
种泥不种水,种水种不归。
犁沟种不如贴茬耩,贴茬耩不如犁铧响。
得种就得收。
麦收八、十、三场雨。
八月有雨好种田,十月有雨麦墩盘,来年三月透地雨,穗足粒多保丰产。
瓜茬种上麦,馍馍吃不败。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二指浅,四指闷,种麦三指正当心。
二指浅,四指深,三指准。
中指二纹,不用问人。
两三厘米浅,六七厘米深,四五厘米准。
麦种晒和扬,粒实出苗壮。
扬一扬,秕粒剔除***强。
麦种用水漂,瘪粒能除掉。
药剂拌种,防治病虫。
发芽试验早做好,下种数量可参考。
小麦精量播种机,深浅宽窄能调剂,下种均匀省良种,苗子出来壮又齐。
稀豆稠麦,收不会坏。
稀麦稠豆,没啥来头。
麦稀两手空,稠麦好收成。
早麦要稀,晚麦要密。
七宿麦子八宿谷,十二宿上看秫秫。
麦出七,豆(春)出五,高粱十天才出土。
豆三(夏)麦六菜(秋菜)一宿。
麦子不出芽,猛使砘子压。
秋分稻见黄,大风要提防。
晚稻蒂子松,经不起一阵风。
稻黄一月,麦黄一夜。
秋分收春豆。
豆收旁秸麦收齐。
荞麦四个一十八,七十二天就归家。
青十八,红十八,白十八,黑十八,七十二天收回家。
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叶落空。
秋分棉花白茫茫。
秋分不着“喷”(拾第一次花),到老瞎胡混。
时到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棉种留中喷。
中喷花,大把抓,留种顶呱呱。
要想来年长好棉,中喷花要田间选。
种棉不选种,必定减收成。
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
棉种贮藏要分家,单收单贮不混杂。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就退化。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四年不像啥。
棉花要摘好,不能满地跑。
棉花要摘多,一棵挨一棵。
大兜上缝小兜,好坏棉花分开收。
拾时大掺,回来再捡。
要想棉花卖上价,拾花莫要揪疙瘩。
早割豆,午拾花,摊开布单砍芝麻。
僵固瓣,眼睫毛,全部摘净效益高。
勤拾花,不留羊尾巴。
精收细摘,朵絮归仓。
拾不完的棉花,抖不尽的芝麻。
天气要变,摘花莫慢。
棉花不入垛,收成不敢说。
一年辛勤盼个秋,棉花拾净才说收。
地里看年景,棉垛看收成。
如若地里丢,丰产没丰收。
该收不收,必定得丢。
不怕不丰收,就怕手下丢。
公路上晒花最不妥,妨碍交通易着火。
砘子响,地瓜萝卜长。
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
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
生姜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姜越老越辣,藕越老越粉。
葱辣眼,蒜辣心,芥茉辣着鼻子亲。
葱辣鼻,蒜辣心,辣椒辣嘴唇。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栗旱枣,吃了叫好。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八月中秋正卸梨。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苹果栗子为上果,乌枣李子更值钱。
秋分牲口忙,运耕耙耢耩。
膘要肥,体要壮,耕耙拉运才顶戗。
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宁拉十步远,不拉一步喘。
马是拉欢不拉窝,骡是能拉又能坐。
骡怕前沉,牛怕后沉。
压牛吊马撅搭骡。
先松后紧,越使越稳。
人方便,牛下肩。
冬不揭鞍,夏不去衔。
秋分节到温度降,鱼塘投饵要减量,投喂水旱各种草,嫩绿新老均匀上。
多施肥料培水质,一肥二活三要爽,鱼病防治莫粗心,综合防治高产量。
秋分节气养生食谱
油酱毛蟹
[配料] 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葱、醋、酱油、白糖、干面粉、味精、黄酒、淀粉、食油各适量。
[做法] 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蟹肚被斩剖处摸上干面粉。将锅烧热,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将蟹(摸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锅煎炸,待蟹呈***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八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
[功效] 益阴补髓,清热散瘀。
海米炝竹笋
[配料] 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甘蔗粥
[配料] 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 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 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秋天分为早秋、中秋、晚秋,3种,时间是什么时候
【主回答】
每个季度是三个月,立秋开始第一个月是早秋,中间一个月是中秋,最后一个一个月是晚秋,晚秋过后就进入冬天了。
【知识延展】
秋季的时候,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阴历为7月立秋到9月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气象
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天文
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秋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北半球看来,太阳的角度渐渐变低,昼夜长短差距变小。在秋分时,昼、夜等长。 在秋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渐近。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立秋时节,江淮一带的天气仍十分炎热。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是去的意思。处暑即暑气至此而止,也就是到了处暑,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量渐少。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在江淮地区,各年的差异很大,有的年份,处暑期间天气的炎热程度比夏日更甚,出现了俗称的"秋老虎"天气,正因为如此,江淮一带地区有将处暑解释为"处在暑日之中"的。故提醒百姓此时既要注意防暑。在北方此时昼夜温差逐步增大,早晚要适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寒露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霜降
霜降节气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可见霜降是开始见霜的意思。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中国霜日最多的地方。***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