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小村老人(21)忆苦思甜
田国成当上会计才三个月,田家兄弟就分家了。在分家后的第三天早上田国成突然接到了程易才布置的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从生产队里挑出以前家里非常穷、现在却过得比较好的家庭。田国成本想问他要做什么,可是话刚到嘴边却变成了“好的”。虽然接受了任务,不过他的心里还是有个疑问,因为生产队里每家每户的情况程队长最了解,为什么还让自己去找呢?既然领了任务,田国成就决定做好。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就问了下田彭氏,毕竟老母亲对田大屋的情况也是相当熟悉的。
小村
田彭氏想了又想,就说道:“以前除了地主和那么几家富户,其他人都很穷。如果非要选出个最穷的,那可能就是我们家了啊”。田国成稍稍一想,那倒也是。不过他知道他家肯定不符合程队长的标准,因为他家现在还很穷,算不上过得还好的。母子俩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方进家最合适。因为他以前也是给地主做长工的,住的也是破茅草屋,也是吃不好、睡不好、穿不好的,但是现在却成了田大屋仅有的住进瓦房的三户家庭之一,并且他还能吃上猪油拌的白米饭。
当田国成把方进的名字说出来以后程队长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因为方进家的条件有点太好了,另外,他的光头形象实在有点不上不了台面。程易才就看着田国成问道:“田会计啊,还有没有其他家了?我看方进可能不合适,再找一找吧!”。田国成这时才发现找到符合程队长标准的人家其实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他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所以才会让自己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去做。晚上回到家,田国成就和老母亲又讨论起来,这个不行,那就只能再换一个了。
就在两人讨论着的时候田向文走了进来,他喊了一声“妈”后就开门见山地问老小:“咱们生产队里到学校做“忆苦思甜”宣传的人选好了没有?是哪家啊?程队长有没有对你说?”。田国成一时没反应过来,就反问道:“什么“忆苦思甜”宣传啊?我不知道啊,没听说过”。刚回答完田国成就不禁发出了一阵“哦”的声音,然后站起来说道:“怪不得程队长让我找以前过得苦、现在过得还可以的人家呢!原来就是为了准备老大所说的“忆苦思甜”啊!”。
田彭氏想了一会儿才发现两个儿子讲的是同一件事,不过叫法不一样而已。田国成接着就说道:“这件事程队长让我在做呢,还没找好哪家”。田向文就“哦”了一声,然后说道:“等人选报到村里以后村里会选一个出来,作为“忆苦思甜”宣传的代表。到时候那个人还要到学校开大会,做报告呢!到我们学校做报告的人选早上都通知我了,明天早上就要做报告。老小,你那边也要抓紧点啊!这件事上面好像很重视,你要用点心去做啊!”。田国成这时才意识到了***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心里不禁在想:这么重大的事情干嘛交给我,我又干嘛要接下来呢!可不接的话,似乎也不行啊。田国成也才想明白为什么程易才否决了方进,原来可能和他长得太凶有点关系。那种形象的人站在学生们面前的话,还是会吓到不少孩子的,说不定到时候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分散到了他的光头上。
由于事情比较棘手,所以田向文也坐下来帮着老小分析。思来想去他们还是觉得隔壁的三爹爹比较合适,因为他就是因为以前家里条件太差,所以才一直打光棍的。现在他一个人过得很滋润,形象和气质也比较好,算是田大屋最满足要求的了。另外,三爹爹平时就喜欢讲话,尤其喜欢开玩笑,所以去学校做宣传肯定也没问题。等人选商定好,田向文才离开了老小家。
小村
第二天田向文就把三爹爹报给了程易才,然后等着他做决定。让田国成大出意外的是程队长竟然直接同意了,并让自己去喊三爹爹过来好好聊一聊。田国成此时才明白过来,原来三爹爹也是程队长心中最合适的人选啊。至于谈话,那肯定是关于“忆苦思甜”和作报告的事情。田国成没敢怠慢,直接跑去田畈里把正在干活的三爹爹叫了过来。三爹爹一到队里,程易才就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并让他坐到了自己的对面。寒暄了几句以后程易才就直奔主题,说要把三爹爹报到村里,作为“忆苦思甜”宣传的候选人之一,问他同不同意。
三爹爹不懂什么是“忆苦思甜”,于是就问了下。程易才笑着说道:“忆苦思甜嘛,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旧社会的苦日子,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然后把那些坏事做尽的地主***地骂一顿!”。三爹爹一想,这不难啊,以前的苦自己能说一箩筐,现在的甜自己也可以讲出来很多,骂地主的话他心里更是早就有了。可他还是有点担心事情没有程队长所说的那么简单,于是就问道:“那我到时候讲得不好,或者讲错了,不会有事吧?不会批斗我吧?”。
程易才就大笑着回道:“三爹爹,你想多了啊,你就是无产阶级,怕什么呢?再说了,到学校讲之前,村里还不派人给你要讲的东西把把关啊?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讲,可以先把想讲的东西对田会计说一下,让他帮你组织组织语言,你们不正好是邻居么?”。听程队长这么说,三爹爹肚子里那颗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了下来,并同意队里把自己报上去。
小村
到了第三天罗家村的“忆苦思甜”宣讲人终于敲定了,是来自刘家塘生产队的某位刘姓老太。听到这个消息,田国成有点意外,因为三爹爹的条件似乎也满足啊。不过想到要从十几个人里选一个,三爹爹的落选又似乎是大概率***。等程易才从村里回到队里的办公室,他就自言自语起来:“真是太可惜了啊,太可惜了!”。
田国成觉得那是在暗示自己问他,于是就走到程易才跟前说道:“队长,什么事情太可惜了啊?”。坐在一旁的田支书也问道:“就是啊,一回来就说太可惜,到底怎么回事啊?”。程易才苦笑着对大家说道:“三爹爹不是没选上“忆苦思甜”宣讲人嘛,我今天正好去村里有事,就找村长和支书问了下,结果人家说因为三爹爹是光棍,形象不够正面。唉,我也是无话可说了,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田支书和田国成恍然大悟,都跟着摇起了头,这还真是有点可惜啊。
就在“忆苦思甜”人选出来的第三天,罗家小学的宣讲也安排上了。宣讲的当天村里的大小领导和刘姓老太太都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校长则亲自把他们迎进了会议室,并端上了茶水。学校里的老师则忙着安排各自班级的学生把椅子搬到校门口的大操场上,排列整齐以后又让他们都坐下来等着。当校长领着众人来到由讲桌拼起来的长讲台后面,下面所有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就谁坐最中间的位置,村长、李支书和刘姓老太还互相谦让了一下,最后老太太实在执拗不过,只好坐了下去,村长和李支书则坐在她的两边。
等前面的众人全部坐定,下面的老师和学生才坐了下来。校长首先介绍了下今天宣讲的主题,然后又把村领导和刘姓老太太介绍给了大家,并请村支书和村长讲话。两位村领导的讲话都很简短,主要还是解释今天的主题和引出刘姓老太太。等三人讲完刘姓老太太就开始了她的宣讲。由于老太太是土生土长的梧城人,并且一辈子也没出过梧城县,所以她讲的是地地道道的梧城方言。
果然就如田向文所在小学的宣讲大会,刘姓老太太也把以前的各种苦说了个遍,最后还哭了起来。可能是她的往事太感人吧,村领导和学校的老师也忍不住都揉起了眼睛。下面的学生本来是一脸严肃的,现在面对这样的场面他们都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不由自主地张开了嘴巴。说了一会儿苦,老太太就开始骂本村以前的胡姓地主了。按照她的说法,所有的痛苦都是那地主带来的。等她骂完,村领导和老师们立刻鼓起了掌。下面的学生很快就反应过来,也跟着鼓起了掌。等宣讲结束,学生们就讨论开来了。才聊了一会儿过去的苦日子,他们就开始互相称对方为胡地主了。有的还为此吵了起来,甚至差点打起来。等平静下来,大家就开始关心那个老太太是哪里人了,有认识的学生甚至会非常自豪地说她是自己什么亲戚。
小村
除了搞宣讲,学校还在不久后搞了一顿“忆苦思甜”饭。与其说是饭,还不如说是菜,因为吃的全是野菜。这些野菜都是学生们平时吃的,所以大家都很熟悉。不过这顿饭又与平时在家吃的有点不一样。一是平时吃的时候野菜多与大米一起煮,算是野菜饭吧;二是在家做的时候多会放盐,甚至是油,可学校做的却不放,所以也就更难吃。吃完饭大家才发现以前的人过得真是太苦,现在的生活还真是幸福。
老人常说的忆苦思甜是什么意思?
忆苦思甜,成语,意思是回忆在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想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来源于***《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
【名称】忆苦思甜
【拼音】yì kǔ sī tián
【解释】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他经常给年轻人讲~的故事
【记载】***《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
主要案例
忆苦思甜饭,通常被简称为忆苦饭。是“***”期间“忆苦思甜”活动的组成部分。该活动旨在通过虚拟体验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贫困,来证明现在幸福生活的合法性。
忆苦饭通常是一个多人的活动,时间多是春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饭食的材料的选择因地制宜,有的是用玉米面、山芋干、山芋粉蒸成窝头;有的是用麸子和玉米面混合后蒸窝头;有的是用烂菜叶、芋头花、南瓜花、萝卜缨或野菜煮米糠。
忆苦饭是一种带有宗教神圣性的仪式,让激进者感动,甚至会故意把饭做到猪都不愿意吃的程度。越难吃越被鼓励,忆苦思甜的效果越好。开饭之前,先听忆苦报 告。吃的时候,班团干部、积极分子要带头示范。
忆苦思甜下一句是什么?
忆苦思甜,戒奢以俭。
忆苦思甜,拼音是yì kǔ sī tián,意思是回忆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想到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提高思想觉悟,激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决心。
例句: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校经常请苦大仇深的老工人作忆苦思甜的报告。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
抚今追昔
拼音是fǔ jīn zhuī xī。意思是接触到当前的情景;回想追念过去的情形。
出自:高阳《慈禧前传》:“抚今追昔,低徊不已,恭王不由得痛哭了一场。”
用法:一般用作谓语、分句。
示例:抚今追昔,老人倍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忆苦思甜的思的同义词?
忆苦思甜同义词
抚今追昔 [fǔ jīn zhuī xī]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抚:拍,摸,引伸为注意,注视;追:回想;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
出 处
清·徐钅九《词苑丛谈》:“元礼抚今追昔;情不自禁;援笔赋《浣溪沙》四阕。”
例 句
~,老人倍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忆苦思甜近义词
抚今追昔 [fǔ jīn zhuī xī]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抚:拍,摸,引伸为注意,注视;追:回想;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
出 处
清·徐钅九《词苑丛谈》:“元礼抚今追昔;情不自禁;援笔赋《浣溪沙》四阕。”
例 句
~,老人倍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谈古论今
忆苦思甜 同义词
忆苦思甜
【解释】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他经常给年轻人讲~的故事
【近义词】温故知新
【望***纳】
爷爷经常对我们说忆苦思甜思换一个词
忆苦思甜
[读音][yì kǔ sī tián]
[解释]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例句]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校经常请苦大仇深的老工人作~的报告。
[近义]温故知新
忆苦思甜近义词
抚今追昔 [fǔ jīn zhuī xī]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抚:拍,摸,引伸为注意,注视;追:回想;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
出 处
清·徐钅九《词苑丛谈》:“元礼抚今追昔;情不自禁;援笔赋《浣溪沙》四阕。”
例 句
~,老人倍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谈古论今
忆苦思甜的近义词
忆苦思甜的近义词:
抚今追昔 [fǔ jīn zhuī xī]
基本释义
抚:拍,摸,引伸为注意,注视;追:回想;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
出 处
清·徐钅九《词苑丛谈》:“元礼抚今追昔;情不自禁;援笔赋《浣溪沙》四阕。”
例 句
~,老人倍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忆苦思甜的意思中的每个字是什么意思
【忆】忆想
【苦】苦难的(过去)
【思】思考、思忖
【甜】甜美的(今天)
有忆苦思甜的成语猜图
苦尽甘来
kǔ jìn gān lái
【解释】甘:甜,比喻幸福。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挨,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结构】联合式。
【用法】可用于生活方面。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尽;不能读作“jǐn”。
【辨形】苦;不能写作“若”;甘;不能写作“干”。
【近义词】否极泰来、时来运转、雨过天晴
【反义词】乐极生悲
【辨析】~和“否极泰来”;都比喻坏的方面向好的方面转化。但~多指生活方面;“否极泰来”指运气方面。
【例句】老两口过了半辈子苦日子;今天总算~了。
怎么能让老人少回忆,少念叨一些原来的不顺心的事?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回忆。尤其是一个老人。往往喜欢着家人和朋友面前。说一些以前的心酸艰苦的年代。希望现在的年轻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所谓忆苦思甜。要想解决老人。常提不开心的往事。可以带老人经常去,休闲***的公共场所。多认识一些朋友。一起跳跳舞啊,打***呀。逛街呀,逛商场。这样老人生活的充实。就会很少提起过去不开心的事,
悠悠夏日忆童年的散文
日月交替,春去夏来。忙活了一天,累了,左腋夹一马扎,右手摇着折扇。穿过大街,走出闹市。溪边流连,树下就坐。潺潺流水,徐徐清风,幽静凉爽,好不惬意!
抛却红尘迷乱、俗世烦扰,闭上眼睛,做一次深呼吸,渐渐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境。如此这般,心如瀚海漂泊的船儿,魂似风中游荡的羽毛,悠悠然,漫无目的……
一、傍晚
太阳也有疲倦的时候。这会儿已走到西山背后,回头露出半张圆脸,撅着个性张扬的红胡子,释放令人炫目的万道霞光!
野外劳作的人们,结束一天的忙碌,收拾农具,开始回家。张眼望去——南山北岭,东坡西洼。荷锄的青年,背篓的村姑,骑牛的牧童,放羊的老汉,急匆匆的,慢悠悠的,各自走在属于自己的山路水路,大路小路,穷路富路,一帆风顺之路抑或曲折不平的.艰辛路……
看啊——淡蓝色的炊烟升起来了!那是小村发出的召唤信号——一看见它,就想起了母亲!就闻到了饭香!就鸟儿似的扑棱棱飞奔而去,洒下一路砰砰的心音……
离大门老远,就听见黑子(我温养的一只小黑狗)的动静。这个鬼机灵,具有听声辨人的本领。隔着院墙,几十米之内,生人靠近,它粗暴蛮横,吠声严厉;家人来时,它细语柔言,低头摇尾,乐颠颠的,远接近迎,讨人欢喜!
“豆腐。辣椒韭(菜)花热豆腐。”刚进大门,就听见正清大伯高亢有力充满诱惑的叫卖声。
“娘!热豆腐。买些给俺爷下酒吧!”
娘正忙着操持饭桌,转脸一笑:“说得多好听!给你爷下酒,我看小猫嘴馋了才是真吧?”
“嘿嘿!娘,嘴馋了,买些吧!”
“嗯,听老师说,你这些日子学习有进步,去买吧,就当奖励你!”
娘的一捧黄豆粒,眨眼换来我的一大碗白花花水嫩嫩的热豆腐!蘸一蘸韭菜花,抹一抹辣椒酱,绿似美玉,红若玛瑙。看一眼,嘴角流水;吃一口,身心愉悦!
那是我终生无法忘怀的一顿美餐,简直胜过皇帝老子享用的山珍海味!记的在一次年夜饭上,我对儿子和小女讲起了这件事。一番新旧对比,忆苦思甜之后,竟然激动得情绪失控,止不住的热泪湿了衣襟……
二、入夜
常常是晚饭还未吃完天就黑了。
那时的乡下没有通电,煤油灯是山里人世代守候的唯一光明。
如豆的灯火,好像胆怯的孩子站在钢丝上,风一吹,摇摇晃晃,命悬一线!偶或有无知莽撞的飞蛾扑来,全家瞬间陷入黑暗的深渊……
寂寞,枯燥,空虚,酷热。屋内蚊子臭虫肆虐,户外蛙鼓蝉鸣吵闹,搅得人心烦意乱,害得你辗转难眠。无法安枕的人们纷纷走出大门,村口路旁,水边坡上,凡是通风凉爽之处皆有人往。三两结伴,四五成群。老人扎堆儿,小伙围圈儿,女人抱团儿。你有你的宝地,我有我的风水,各自为政,互不侵犯。
听吧:一人开口,众声参与。拉的是家长里短,扯的是***纲常;高谈国事家事,悄语闺密私房;乡下城里,海阔天空,想到哪说到哪。一人论道,百家争鸣。兴奋之处,哼哼哈哈嘿嘿!乐得张三摇头晃脑,逗得李四蹦蹦跳跳,惊得蛙鼓蝉鸣戛然而止,吓得巢中宿鸟失声远逃……
大人有大人的乐子,小孩有小孩的兴趣。
我和多数孩子们一样,耐不住性子,坐不稳凳子。天一黑,只要父母大人不及时拉下脸来,抓住尾巴,掐着头皮,按在煤油灯下读书写字,我便趁机躲开视线,溜之大吉。一跳出圈儿,就去呼朋唤友。东躲***捉猫猫,南征北战打游击;搞得好了,弄个军长司令风光一时;搞得不好,也会被当成地富反坏、右派叛徒之类,接受审判、批斗,低头弯腰窝囊一回!
童年的夏夜好戏连台,天天翻新,夜夜精彩!也有恶作剧——爬上蒋家桃树,潜入周氏瓜田,捣毁钱光棍的门锁,敲开孙寡妇的小窗……捅了乱子就跑,躲到暗处偷乐!气得前街叫骂后院咋呼,惹得左邻心烦右舍不安……
最难忘的一件事,说来话长……
三、惹祸
上小学三年级那年,星期天,吃过早饭后。我去村西同学家串门,路过一处废弃多年的老宅子,无意间发现墙角塌掉半边的猪圈内,有几只蚂蜂飞进飞出。受好奇心驱使,便凑过去探身往里一瞧——好家伙!只见瓦棚下赫然垂挂着一个比碗口还大的蜂巢!数百只金盔亮甲全副武装的飞天斗士集结至此,嗡嗡嘤嘤,跃跃欲试,着实令人心生畏惧!
仿佛受了鬼使神差,我不***思索地捡起一块石头,瞄准,投掷,可惜偏了;又弯腰抓一把沙土,扬手奋力撒去——这下可不得了,只见受了惊的蜂群轰的一声炸了群!这些惹不起的***,比狮子老虎更加凶残狠毒!发疯似的铺天盖地朝我扑来!俺一看大事不好,丢下三魂,抛弃六魄,转身撒丫子夺命而逃!然而你想啊,咱这两条腿的笨鸭子,如何比得振翅高飞的精灵?没跑出几步,我就被蜇了——左边脖颈挨了一针,右边眼皮受了一刺!痛啊,痛得我龇牙咧嘴,眼泪汪汪……
四、羞愤
蚂蜂留下的疼痛忍一忍倒也没啥,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翌日一进学校大门同学们说的那些风凉话,令我耳热脸红,羞愤难当:
“好小子!你是吃了什么好东西了,一夜胖成这个样子?都来看啊——一个眼大,一个眼小!哈哈……”
“真行!没带枪练哪门子瞄准呢?看把你累的,眼睛成了发面馍馍!”
……
一个爱开玩笑的老师走过来,问了因由,笑着说:“呵呵,这叫吃亏在于不老实。长点儿记性,接受教训吧。”
“接受教训?”我有一百个不服气,心中暗说。“接受教训的应该是那些伤害我的凶手。走着瞧,此仇不报绝不罢休!”
五、复仇
放学的铃声响了,难堪的一天结束了。
一出校门,我便急不可耐地约请同村三位“相好”——大憨,二愣,三个胆(三个皆为绰号)共同商议制定我的复仇攻略。
回家路上,你一言我一语——高招,良谋,妙计一大堆。经过认真分析、权衡、筛选,最终决定***取大憨的奇袭和三个胆的火攻相结合,力争速战速决,把敌人完全彻底消灭光!
于是,我们四位每人负责制作一个长柄火把,待到夜幕降临,外出的蚂蜂全都回巢安静下来,再悄悄靠近,点着火把,突然群起而攻之。
哈哈!那些白天嗡嗡乱叫不可一世的家伙,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们会来这么一手。只一眨眼工夫,它们还未来得及反应就在我们熊熊的火光烈焰中纷纷跌落,死的死伤的伤,残兵败将,满地狼藉,一个个缺胳膊少腿没了翅膀!此一举,仅有少数几只侥幸逃脱,余皆受到最为严厉的惩处!
大仇已报,怨愤全消,委实让我们开心开怀,甚至被当成了向其他伙伴讲述的故事、炫耀的资本……
许多童年做过的那些自以为是的正义行为、英雄壮举,现在看来是多么荒诞荒唐、幼稚可笑。若果发生在今天,莫说被蜇了两下,即便通身被袭,我也不会下如此狠心,做出斩草除根、灭其九族的残忍事情!每每想起,内心充满震撼、忧伤、愧疚和自责!
唉!少不更事,后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