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验收千亩油茶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廖日晴黄虹宇谢沂洋
近日,融安县雅瑶乡林业站工作人员在各村油茶山来回奔波,扎实开展良种油茶种植验收工作,截至目前,全乡已经验收1357亩,超额完成今年种植任务,推动油茶产业扩量、提质、增效,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8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融安县雅瑶乡部分油茶地概况,(谢沂洋摄)
此次验收主要以存活率和抚育情况为依据,油茶苗每亩种植53~100株为宜,存活率达到95%算合格,苗长势较好,无杂草为优。工作人员对所有良种油茶新种地块进行实地查看,逐一核验油茶苗成活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同时也给种植户详细讲解良种油茶种植及管理技术,确保油茶能茁壮成长。
8月7日,在融安县雅瑶乡黄金村半冲屯,林业站工作人员正在验收良种油茶。(廖日晴摄)
“自去年以来,县林业局和乡里的领导多次来家里宣传种植良种油茶奖补政策,在种植管护技术上也给予多方面支持,现在我已经种了153.6亩,今年下半年将继续扩种300亩,希望能建立油茶示范基地,完善设施设备,减少用工成本,争取三年后能大丰收。”雅瑶乡苏田村六屯农户陈常宏笑着说。
8月7日,在融安县雅瑶乡黄金村桥头屯,林业站工作人员正在宣传种植良种油茶奖补政策。(廖日晴摄)
据了解,良种油茶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是不与粮争地的油料作物和绿色产业,一次栽种,多年收果,3年就可以挂果,5至6年进入盛果期,每株能挂30斤至40斤生果;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亩产值可达3000元以上;可以***取“油茶杉木”“油茶桉树”“油茶罗汉果”等套种模式,实现同一亩地多一份丰收的经济效益;油茶林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8月7日,在融安县雅瑶乡苏田村六屯,农户正在抚育老树油茶。(廖日晴摄)
近年来,雅瑶乡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力度宣传油茶种植奖补政策,广泛动员群众种植,因地制宜,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群众需求,逐步壮大油茶产业发展规模,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8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融安县雅瑶乡部分油茶地概况,(谢沂洋摄)
★本条微信为“融安县融媒体中心”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署名!
值班总编:滕以洪值班校对:蒙艺曦
责任编辑:龙丹责任校对:韦琳
责任监制:莫意春
爆料、投稿、合作、领奖、咨询
联系电话:8137886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内江市东兴区永兴镇团山村用好“一只果”,在“基础薄、带动弱、效益差”的产业发展现状下,积极探索“土地入股、村集体经营、家庭劳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垦布局柑橘种植园产业基地,让撂荒地重焕生机。
隆昌市石燕桥镇净土村通过做强“一片茶”,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如今,净土村种植油茶已达7000余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油茶深加工企业1家,2020年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团山村和净土村“华丽变身”的背后,离不开内江市政协系统的大力帮扶和指导。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去年7月,内江市政协开展“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以务实举措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建言献策 “路线图”变“施工图”
2020内江市政协召开“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动员会。会议决定,用2年左右时间,组织全市政协系统力量对10个脱贫村进行集中帮扶,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本81页厚的《全市政协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十个联系村产业发展规划》,清晰列出了10个联系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
动员会召开后,市政协积极推动各村把规划的“路线图”变为“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市政协以***会议成员为组长,分别组成10个帮扶工作组,对各联系村进行摸底调研,指导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协调落实5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投入10个联系村,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市政协***康俊在市政协“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全市政协系统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决心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找准重点,精准发力,盯着抓、反复抓、抓到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努力打造政协助力乡村振兴“内江样板”。
广大政协委员也行动起来,积极建言献策。“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养‘农村家庭能人’,提升群众生产发展能力,真正实现产业兴旺。”
市政协委员刘治建议。“乡村产业重在规划,建议依托‘甜城味’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农产品品牌打造。同时,积极协调农村超市,***取‘线上+线下’农村电商销售模式,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市政协委员曹虹认为。
真抓实干 “施工图”变“实景图”
“双凤镇芭蕉村已发展青花椒种植1800余亩,成立青花椒种植农民合作社3个。”
“我们充分发挥老寨子村吴家山生猪养殖场项目的扶贫效益,将‘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项目资金50万元入股到资中县日悦星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200余头,实现了困难户收益分红。”
“我们利用‘产业扶持周转金’35万元,投资‘谷沿怡康’康养中心,村集体年入红利1.4万元,并将长期分红。”
在4月20日召开的市政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工作座谈会上,各县(市、区)政协主要负责人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经验做法、细数亮点成效。
我们加强组织保障重引领,助力特色产业树品牌,协调项目资金夯基础,丰富精神文化添活力。
”隆昌市政协***王昭夏说,隆昌市政协及时同隆昌市扶贫开发局对接,确保产业资金及时到位,目前相关项目均已通过竣工验收。针对土坯房改造、烘房闲置问题,积极组织行动,协助落实资金,助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威远县政协党组书记刘均介绍,内江市、威远县政协在高石镇石牛村和严陵镇马道村设立调研联系点,组建宣传协调组、产业规划组、项目推进组、市场开拓组,分类同步推进“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
坚持每月召开1次工作“碰头会”,每周到村(社区)、企业调研1次,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全市政协系统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探索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推进工作新格局,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康俊说。
政协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协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紧紧围绕县委县***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强化政治引领和责任担当,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全县“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三农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该县政协紧扣党委、***重点工作,先后围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田园综合体、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视察调研或专题调研,其中“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调研的建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议题调研成果被自治县党委、******纳。
该县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35亿元,实施并完工项目353个。 投入粤桂协作资金5204万元,实施项目8个,完工率100%。实施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推进“清拆”专项行动。
完成3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治理,完成清拆治理5629处,拆除乱搭乱盖1598处,拆除C、D级泥瓦房1147座。建成“仫佬稻香”田园综合体,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新增家庭农场36家,带动脱贫户6129户。
开展轮值活动,提升委员素质。先后组织开展“强化农业示范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委员行”“建强基层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等委员轮值活动。
邀请有关人员现场进行涉农政策宣讲及解答疑惑、举办农业品牌打造知识、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及禁毒***维稳知识等讲座,为委员搭建互学互助平台,提升委员素质,为全县“三农”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该县小长安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获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明亿万亩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升级为自治区四星级特色农业示范区,武阳江糖料蔗产业示范区获认定为自治区四星级特色农业示范区。
搭建履职平台,激发委员活力。积极推动协商议事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成11个乡镇22个协商议事室、委员之家的建立,指导基层组织围绕“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民生热点、社会难点”开展协商议事,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助推乡村振兴。
组织委员入室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近100场次,针对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和群众进入协商议事室或直接到田头地间开展专题议事或座谈会协商,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
特色产业铺就湖北土家寨村乡村振兴“幸福路”
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镇土家寨村,一颗颗水***灵气动人、一个个香菇大棚干净整洁、一串串凤密葡萄招揽过往游客,不少村民将自建房进行民宿改造,通过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休闲 旅游 等方式,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幸福路”。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在土家寨村的葡萄架上,一串串葡萄透亮欲滴,让人垂涎。“这个葡萄不愁卖。去年葡萄刚上市的时候,很快就卖光了。”土家寨村驻村干部吴志清说,“我们现在正在通过嫁接等方式不断提升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土家寨村平均海拔850米,距县城23公里,离革勒车镇12公里,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乡村。在***扶持下,土家寨村共培育专业合作社 (花果山水果专业合作社、凤蜜葡萄专业合作社) 2家;发展水***1243亩、刺葡萄300亩、红脆李300亩、油茶450亩、药材500亩、养殖中蜂150桶;建设香菇大棚2540平方米、小水果加工厂房720平方米;建成了农特产品展示销售一条街,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为推动产业发展,2020年土家寨村举办的首届“天选小硒桃”***摘节,吸引了近千名游客参加活动。“以土家寨水***销售为契机,重视品牌建设、挖掘品牌潜能,结合电商、直播、团购等销售手段,贯彻消费扶贫政策,有力地促进土家寨村及来凤县的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户增收脱贫。”土家寨村纪检委员鲁林说。
以水***、油茶、凤蜜葡萄等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土家寨村还带动中蜂、禽类特色养殖业,形成“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迈上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截至去年11月,土家寨村共发展水***1243亩、高山刺葡萄311亩、红脆李282亩、油茶450亩,建成香菇大棚2540平方米,养殖中蜂150桶。每户村民都有致富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1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路通百业兴。”山货走出去,游客走进来,钱袋子才能真正鼓起来。
为此,土家寨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带动经济发展。2017年,土家寨村党支部向上争取资金新修公路15.5公里、硬化公路24公里、维修公路11.5公里,全村8条主干道15个村民小组硬化水泥公路;修建自来水厂,铺设管道15公里,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2019年8月,土家寨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开发泌水河景点,硬化入户路和户间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停车场等。
“土家寨村的变化非常大,路好了,乡里景色又好,很多城里人愿意往乡里来,在乡里吃一吃农家乐的饭菜,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土家寨村村民卢胜说。
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土家寨村共投入资金450万元,实施泌水河景点开发项目和院落环境改造工程;硬化入户路和户间路1000米、增设太阳能路灯333盏、修建排水沟1400米、铺设管网186米、修建桥梁2座、新建停车场2处。投资30万元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个,实施厕所革命246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9%;引进湖北默陶绘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着力打造民族院落、土家民宿、特色农庄等,乡村 旅游 不断发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土家寨村被授予湖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
休闲 旅游 不断升温
“近年来我们在***扶持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 旅游 ,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游玩,也带动了本地产业发展。”吴志清说道。
土家寨村土家族人口占70%以上,保存完整的土家吊脚楼30余栋,土家习俗传承较好,有古杨梅群落、参天古枫树群落等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森林覆盖率57.3%,与杨梅古寨4A级景区一山之隔,大循环公路穿村而过。鉴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土家寨村决定把发展休闲 旅游 作为脱贫增收的途径之一。
随着土家寨村的经济越发向好,在外务工的村民也逐渐回到家乡,做起了休闲农庄的营生。原来因交通不便而选择去城里开餐馆的卢胜夫妇,看到村里的变化后,果断投资50万元,将吊脚楼改造成古色古香的新开山桂花山庄。
新开山山上果树果实累累,溶洞凉风习习,山下溪流淙淙。桂花山庄临近村内千亩桃园***摘基地,附近还有百亩桂花树可观赏,游玩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收入大概一个月有四五万块钱的样子。”谈起收益,卢胜介绍,农家乐开起来了,村民的土鸡、腊肉和蔬菜等农副产品也成了香饽饽。
吴志清表示,接下来土家寨村将健全完善脱贫增收长效机制,统筹农业用地流转,引进一个市场主体牵头,带动村民全员参与投资,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旅游 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商旅文休闲康养融合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编辑 | 杨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