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又称青龙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相传是轩辕皇帝出生的日子。
二月二,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吃面条称“挑龙头”,吃油炸糕称“吃龙胆”,吃煎饼称“揭龙皮”,吃麻花称“啃龙骨”,已示吉庆。
农历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与古代天象有关,是指当天空中代表龙角的角宿星傍晚从东方升起时,就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了。因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也是为了表示敬龙祈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其代表生发之象,故流传至今。
我国一些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当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龙抬头就是指苍龙七宿群星在天二月初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诞”,我国民间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今天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青龙节,这一天有许多习俗,像我们这里,如理发,炒豆子等,
据说这节日起源于伏羲时候,二月二这一天,伏羲亲自种地,伏羲的老婆亲自来给他送饭,以后的黄帝,尧,舜,禹,都纷纷效仿,到周武王的时候,更是当成一项国策来实行。这便是龙抬头的历史由来。
这里还是一个传说,说武则天当了皇帝后,惹怒了玉皇大帝,罚三年不准向人间下雨,于是大地干旱,民不聊生。掌管天河的玉龙于心不忍,偷偷的下了场雨,玉皇大怒,把玉龙贬下人间,压在大山之下受苦,并用石碑昭告天下,玉龙违反天规,除非金豆开花,否则永世不得重返天庭。
百姓看到玉龙因为自己受苦,都想办法解救玉龙,二月二这天,一家人在晒豆子时,得到启发,把豆子放到锅中爆炒,就和像金豆开花一样,大家纷纷效仿,并摆香案,把炒熟的豆子供起来了,玉帝看到后,不得已放出玉龙,玉龙腾空而起,频频点头,以感谢百姓的搭救之恩。从此以后,风调雨顺,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二月二,龙抬头”。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