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女儿不顶用”婶子三儿子奚落我妈半辈子如今来我家蹭年夜饭
1生男生女哪个好,答案藏在时间里
世上很多问题的答案,都藏在时间里,最终时间会解释一切。
关于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这个问题,有人说,等人过了五十岁才会看得更透彻。
毕竟人过了五十岁,才是正式开始需要儿女的时候。
一个在养老院工作的朋友曾感叹,从老人的精神状态就能看出是有女儿还是有儿子。
有女儿的老人往往更喜欢与人聊天,精神头也好;而有儿子的老人,尤其是那些不被儿子孝顺的老人,往往喜欢独处,常常唉声叹气。
当下那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时正赶上了80年代***生育政策,那时候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盛行,很多夫妻为了追生儿子,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拼了命追生来的儿子们,未必就像父母当年一样拼命地回报父母。
2.三个儿子的婶子如今来我家蹭年夜饭
收到粉丝小芳的私信,她分享了今年与往年不同的年夜饭。
小芳是个80后,小时候常常听母亲说,当年她出生时,并不符合当时的生育政策,因为父母生下姐姐才一年,所以她一出生就遭到了“巨额”罚款。
所谓巨额,也不过是1000块钱,80年代的一千块钱,真算得上巨款,为此,家里几近倾家荡产。
生下她两年后,母亲又生下了妹妹,随着妹妹的出生,家里的日子彻底没法过了,后来,家里人七凑八借,又凑了两千块钱,算是平息了这件事。
每当回想往事,小芳说母亲都抹泪,她说那些年过得叫啥日子啊!
但没办法,当时很多家庭几乎都那样,重男轻女观念重,小芳爷爷奶奶逼着儿媳追生儿子,但怎奈小芳母亲“不争气”,罚款交了不少,却没生出儿子。
小芳姐妹三个,让母亲在婆家彻底没了地位。
小芳妹妹刚刚出生那年,叔叔把婶子娶进了门,奶奶对大儿媳没了指望,所以把所有的盼头都放在了二儿媳身上。
小芳妹妹半岁的时候,被母亲喂辅食,那时候的农村,最好的辅食也不过是小米粥和鸡蛋羹,然而妹妹很少能吃到。
因为奶奶把家里仅有的鸡蛋全部给了二儿媳,小芳婶子怀孕了,奶奶一厢情愿地认为必定是男孩儿。
但婶子到底是生了个丫头,爷爷和奶奶愁眉苦脸,第二天就把孩子送走了,小芳那时候还小,并不知道孩子送到了哪里。
第二年,婶婶肚子又大起来,这次特别大,很多人说准是双胞胎,结果婶婶生下了三个儿子,三胞胎比较罕见,这件事震惊了十里八乡。
母凭子贵,仗着这三个儿子,婶子在家的地位高高在上。
而母亲常常遭人闲话,说她不争气,妯娌一口气生三个儿子,而母亲生三次也生不出一个儿子。
那时候母亲在婆婆面前难抬头,而在婶子面前更难抬头,因为婶子常常奚落母亲“女儿不顶用!”
后来分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把房子和家里的牛羊猪,一大半的财产都分给了婶子,而小芳母亲则两手空空,那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婶子得了便宜还卖乖,对外人说“女儿不顶用,即便把家里东西分给她,将来女儿嫁了还不是带给了别人!只有儿子才是家里的根儿!”
小芳姐妹三个很争气,学习成绩个个名列前茅,而婶子的三个儿子,都是班里倒数的大笨蛋。
但婶子不服气,常常奚落小芳母亲:“学习再好也是女孩子,将来还不得嫁人给人洗衣做饭!女儿不顶用!”
小芳姐妹三个长大后,先后考上了名牌大学,一个农家家庭培养出三个名牌大学生,这在当地传为美谈,让父母找回了面子。
而婶子家的三个儿子,后来都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无事可做,就帮家里放牛放羊,成年后,一个进城打工,一个学美发,一个学修车。
后来,小芳姐妹三个都在城里安家,在城里工作,家境都不错,找的老公也都通情达理,三个姐妹轮流赡养父母,每家住一年。
自从父母进城后,小芳姐妹三个很少再回老家了,对于婶子家的情况,也不甚了解,毕竟父母年轻时,跟婶子家相处的并不好。
今年过年,父母在小芳家,大年三十那天,小芳母亲接到小芳婶子电话,婶子带着哭腔求嫂子收留她。
电话里也说不清楚,情急之下,母亲让小芳开车把婶子接到家里来。
婶子来了以后才说,在老家的大儿子,因为跟儿媳吵架,大儿媳把她赶出来,她只能去开理发店的二儿子家,二儿子家生意忙,儿媳嫌弃她添乱耽误挣钱,就让她去三儿子家。
结果呢,三儿媳认为另外两个儿子不养老,攀比之下产生不平衡,闹个没完,家里的杯子、盘子摔了一地,无奈之下,小芳婶子只能哭着“躲”出来,来小芳家蹭年夜饭。
小芳说,虽然母亲年轻时跟婶子有很多不愉快,但如今都上了年纪,对之前的各种过节都慢慢释然,母亲好心收留了婶婶,婶婶感慨说:“还是女儿好!”
3.人生路很长,千万别猖狂
其实,重男轻女的背后,是对人性的真实特写:得意时猖狂,失意时仓皇。
人生路很长,千万别猖狂,以后指不定谁辉煌。因为时间和命运随时都在改变,处于低谷的人生也可以走向高处,处在高处的人生也有随时跌落的可能。
风水轮流转,每一转,都会翻启不同的人生和命运。
所以,做人千万别看不起人,毕竟老天爷面前谁都是孙子。
杨幂曾在《奇葩说》中说过:每一个想骂你的人,都是你草船借来的箭,你就等东风一吹的时候,再说吧!
所以当被别人看不起的时候,千万不要气馁,这或许就是你人生向好发展的转折点。
小学五年级作文1500字:父女“情薄”
作文标题: 父女“情薄”
关?键?词: 小学五年级 1500字
字????数: 15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s://Zw.liuxue86***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1500字的作文,题目为:《父女“情薄”》,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导语:世间大都父女情深,偏偏我家“父女情薄”。在父亲的笔下,我是如何被“丑化”的?就请大家欣赏流淌着亲情与真情的《父女情薄》吧。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22)班尤异) 父女“情薄” 尤国勋 世间有一种叫着亲情的东西,虽平淡如水,却沁人心脾。
女儿很小的时候,邻居逗她;爸爸妈妈谁好?女儿眨巴着眼睛,回答得不偏不倚:全好。邻居又问:谁更好?女儿依旧坚定的回答:全好。纯真的童音中包含着十二分的固执和坚决。
待女儿长大,与爸爸妈妈的感情似乎渐渐有了亲疏,特别是上了高中以后,我们父女之间的代沟变得越来越宽,感情也变得越来越“薄”。以至于女儿常常与我话不投机,并戏谑地称我患上“中年痴呆症”。在一次作文中,女儿盛赞母爱如水,坦言父爱不如山。
与女儿的疏远源于我对工作的极度用心。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文字工作,时常加班加点,案牍劳形,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与生活,平时也极少有机会与女儿进行交流,更不用说陪女儿玩游戏、逛公园了。有时将材料带到家里,独居斗室,闭门造车,偶尔女儿跑到我身边撒娇,打扰了我的思路,心烦意乱之际,也免不了训斥几句,泪水涟涟的女儿从此少了与我的亲昵。
几年前,组织上安排我筹建一个新单位,将几十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一起,为客商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由于时间紧,要求高,人手少,我便一头扑在工作上,晚上到家,女儿已经熟睡;早上醒来,女儿已经上学,每天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寥寥无几,妻子埋怨我把家当客栈,女儿也毫不客气地说我是工作狂。由于话不投机,我和女儿之间越发变得生疏起来。晚自习回来,看到我在电脑上,她冷不丁撂下一句:我爸肯定是电脑比女儿亲,让我颇为尴尬,无言以对。单位搞中秋联谊会,同事们要我表演节目,我征求女儿意见,是唱《缘分》还是《电话情思》,女儿毫不留情:“两只烂苹果,拣一个好点吃吧。”又一次,我小心翼翼地问女儿,小时候你说爸爸妈妈全好,现在你认为谁更好啊?女儿不***思索的回答:“当然是妈妈好,不过上帝是公平的,打开一扇门,总要关上一扇窗,我感谢上帝,也接受你。”天哪!
相对于父女“情薄”,她们母女俩可谓“情深”。女儿读高中以后,学习非常紧张,妻子总悉心照料,无微不至。单位每次组织外出旅游,妻子都以没人照料孩子为由放弃所有机会。去年组织去香港,那可是妻子多年的夙愿,香港回归前夕,妻就发誓要去走一走,看一看,但她为了女儿,又打算放弃,我和女儿都不同意,再加上同事们的反复开导,终于下定决心。临行前,她为我们父女开出了整整三张的饮食起居清单,每天的菜单,女儿的作息时间,她都安排的清清楚楚,有条不紊。妻子离家的日子,一向嘴硬的女儿还是忍不住对妈妈的思念,默默地掐算着她的归期。每晚电话铃一响,女儿就迫不及待地抓起电话,母女俩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有一次电话两头还泪水汪汪。妻子回到家门的那一刻,看到女儿插在门上的精心制作的贺卡,赫然写着八个大字:“热烈欢迎妈妈回家”,落款是“女儿想念您”。妻激动得热泪盈眶,搂着女儿哽咽无语。
前年夏天,妻子患病住进了医院,一个多月都没能回家,生活的节奏被全部打乱。中秋节那天,女儿早早离开学校,买了许多中秋食品,晚上和我一起去医院,一家人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中秋节,后来,她还专门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云绕中秋月,还在一次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呢。
不过,我们父女之间也有和谐的时候。看到我工作上取得的成就,女儿也会由衷的赞叹:老爸就是好样的;出差时间长了,女儿也会忍不住问长问短,回到家里娇滴滴的拱到我怀里撒娇;同学中流行大头贴,她也将自己的'美人照'毫不谦虚的贴到我的手机上,说是让我天天欣赏;我都不知道每年的父亲节是那一天,可细心的女儿从来都不会忘记给我送一份小礼物,我把它放在办公桌上,每天看到它,就仿佛看到女儿调皮、狡黠而又不失清纯的笑容;对她作文的指导以及学习上的鼓励,女儿也欣然接受,并时常得意于有一个革命的爸爸,当个小干部的爸爸,胸中有点墨水的爸爸。
我知道,我们这个父女之情注定还会“薄”下去,在今后漫长的生活中,父女之情注定还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但正是在这样的“对立统一”中,享受着家庭的幸福与温馨,体会着亲情的和谐与快乐。
作文,我眼中的女儿
总是来不及反省,来不及演绎,甚至来不及后悔,就已匆匆地走过了人生的一程。女儿奶声奶气的叫着爸爸妈妈,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女儿已读初中了,在我这个粗心妈妈的记忆中,女儿好像只在玩耍、梦想,她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最不起眼的。
当女儿带着这个作文题走近我时,我搜肠刮肚,脑子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在别人眼中,自己也是从事教育工作,性情温和、知书识理,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主张。但回想起来,面对女儿常常正在做的一切,我却总是用我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她、用我眼中的现实去纠正她。说到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我真的有些脸红。办公室同事的女儿非常出色,和女儿年龄相仿,却已经经常参与一些大型的主持和演出活动,学习成绩也很优异。每每聊到孩子,我总是没了话题。有一次,同事的女儿在英语风***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回家后我实在忍不住地对女儿说起这件事,又拿出她的三等奖和别人比。她居然一点也没有难受的感觉,反而和我开起了玩笑:人家妈妈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而你呢?连我是否参加比赛都不知道,而且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人家这是第几次了?这一次我拿三等奖,下次我就会拿个二等奖,再下次,我也会获一等奖的。知足吧,你!别人是种瓜得瓜,可你是啥也没种,还得了颗小豆。嘿,听了这话,我真的是哭笑不得。这就是我的女儿:聪慧且极具个性,外表沉静但思维敏捷;不愿表达但语句生动活泼;酷爱阅读,脑中装满了问号,经常会说一些在我看来很有智慧和见解的话语,初中的地理、历史和生物都是她非常喜欢的科目。
女儿大了,辛苦、自觉、烦恼和快乐也伴随着她在成长。从小学刚刚步入中学,特别是成功学校,学习很紧张,压力也更大。开学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常感觉到她会有莫名的烦闷,想骂人,甚至还想***。一想到女儿的这些变化,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心疼。这次月考成绩很不理想,之前看到了她的学习状态,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女儿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都习惯于表扬,习惯于呵护,受不了批评,所以考虑到她刚进中学学习方法的改变等不适应,对于此次成绩,我没有多说什么,原本的高期望也藏在了心里。女儿是个很内敛的孩子,性格像极了她爸爸,不太爱说笑,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知道她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所以我只对她说了句尽力就好,她没说话,但我感觉到了这句话的份量!在我的心里,女儿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对她一直很有信心。这信心不是盲目的,只因为她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读《做最好的家长》有感作文
——之“我教女儿写作文”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这句话是在网络上流传已久名言。我没有看过他们写过的教育心得和教育札记,但偶然买到一本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家长》,细细读来,不仅是深深的共鸣不已,还有对李镇西老师真诚的景仰和佩服。
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家长的角度,兼从老师的角度,告诉我们怎么样培养自己的孩子。他为了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起和女儿快乐的成长。他告诉我们:“从人才学的角度讲,越有个性的人,将来越有成就。”他用自己的“童心”,与孩子“一同哭泣一同欢笑”,以积极的态度***孩子完成“精神生命”的诞生。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在每一届新生入学第一次家长会上,都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他还告诉我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终身的老师。权威不属于年龄和辈分,只属于真理。孩子在学习我们,我们也在学习孩子;我们在教育孩子,孩子也在教育我们;我们在培养孩子,孩子也在培养我们;我们在成就孩子,孩子也在成就我们;我们让孩子成为了好孩子,孩子也让我们成了好父母。我们都在共同完成一门永无止境的功课——学会做人。他还说道:“我给了女儿以生命,女儿则延续着我的青春,然后我们的生命和青春在成长的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燃烧。”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书中的***已经也把我燃烧起来,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其中的“手记十七”分享给大家,也就是李镇西老师写的“我教女儿写作文”。
从想象到文字
李镇西老师教女儿写作文,是从培养她的想象力开始的。孩子越小想象力越丰富,作为教育者,应该引导孩子面对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然后把想象用文字表达出来。
他女儿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直接写作,先是写“悄悄话”,然后是“日记”,再到“作文”。从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写下来。大家一定要注意,是“写”而不是“说”,这也和我们作文连线小城说雨老师倡导的“好文章自己写”如出一辙,都是鼓励孩子从小动笔去写,而且一定是自己去写。
从想象力开始培养孩子的作文能力,核心是“我手写我口”,就像我们班主任李宗英(荷塘清清)老师曾经在《与日记交“朋友”》里写到:“把日记当成朋友,那就无话不说,有事没事与它谈谈心,有了烦恼向它倾诉,有了高兴事可以向它抒发心中的喜悦,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串记下来。”也正如树叶飘飘老师在原创乐园里提出的口号:“我口说我想,我手写我心,我文表我情”,都属于宝贵的经验之谈。
让女儿坚持写日记
李镇西老师在女儿六岁的时候,开始让女儿坚持写日记,先从老师要求的“悄悄话”写起来,先是一句话,然后慢慢过渡到一二百字,后来逐步写到三四百字。
内容大多是鸡毛蒜皮的“流水帐”,最后往往是“今天过得真愉快”之类的`话。但他高明在于女儿无论怎么写,都给予表扬。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刚刚开始写作的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写得怎样好,而是需要坚持去写。
决不在作文中说***话
李镇西老师认为,作文首先不是技巧的施展,而是真情实感的自然体现。他对自己的女儿不断强调,作文应该是心灵泉水自然而然的涌动,决不能说***话。
他还说:“日记的生命在于真实。儿童日记的魅力更在于其质朴、纯真。除了科幻、童话之类的‘想象日记’以外,孩子们的日记应该忠实于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只要写出了童趣、童真、童心,就是好日记。”
他对女儿日记的要求,只有八个字:“真情实感,随心所欲。”哪怕他女儿日记或作文里流露出一些幼稚的想法,甚至消极的情绪,他也予以理解和尊重。他就是让女儿在写作时有一种心灵的安全感,愿意向他和老师敞开心扉!他还强调所有“真实的消极”都比任何“虚***的积极”珍贵一百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的确就是做人的体现。
在博客里,曾经有梦老师在她的《童真不可缺失》里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孩子的‘成人化’呢?”她总结原因的时候也说道:“首先,在当今的社会,在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背景下,我们成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也逐渐商业化了,价值取向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功利性和目的性更强了。其次,环境也是造成孩子们失去童真的主要因素。再者,应试教育也是孩子们失去童真的罪魁祸首之一。”
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作为家长和老师都把“真实的文章”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可见怎样去用“真实的笔触”描绘生活,很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指导女儿把作文写出新意
在具体的写作上,李镇西老师不断鼓励女儿写有新意的文章,在构思上竭尽可能“与众不同”,主要从“立意新、题材新、语言新”三方面入手。
立意新,就是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勇于突破陈旧的思路和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题材新,就是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普通但又真实反映生活本质的一些素材。
语言新,就是摒弃作文中的一些公式化、套路化语言描写,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生活化、新鲜感和时代气息的语言,用最质朴的一面反映真实的生活。
他告诉我们,写文章绝对不是惊心动魄的大场面和胡编乱造的离奇故事,只要真正忠实于自己的生活,就不会和别人雷同,就能保证写出独一无二的文章,就能表达独特的生活感受。
《做最好的家长》绝对是一本值得我们家长阅读的好书。李镇西老师在他的书里,也明确的告诉我们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应该是:“说真话、***事、抒真情”。我们也将按照李镇西老师的建议,从想象力开始培养孩子的作文能力,教育孩子写作一定要用“真情实感”,让孩子坚持写文章。让我们一起引导孩子,用自己独一无二的眼光打量世界,用自己“天生我才”的思维记录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