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想你的风”吹得我凌乱武汉的黄鹤楼红墙下网红路牌接二连三
“想你的风”究竟是什么风?
短时间内,它不仅吹到了全国各地各个景点景区,也吹到了许多人的心里———但吹久了,你腻了吗?
近日路过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站时,发现其周边的“这阵风”十分猛烈,一条不长的青龙巷就竖立了六七个这样的网红路牌。
其实,这在武汉并不鲜见。
你在千年古城,我在武汉的小巷子里,他在塞外江南,咱们吹的都是一样的“想你的风”“在等你”。
只是没想到,这阵风扎堆出现的同时还如此“拥堵”———从青龙巷到自由路,婉转不过百米,但竖立的路牌到悬挂着的一眼可见多个“风”(数量超过了10),不是“我想你”就是“在等你”。
本是一句比较文艺、浪漫的文案现如今烂大街(类似这样的网络文案也是如此),让人(比如我)心生腻味,也不知滋味。
统一话术,统一路牌,统一色配,这一阵风吹了没多久就遍布全国各地,稍有点人气的小街小巷也受到影响。
比如火了很久的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站C出口周边,就有好几个这样的网红路牌。
这是我第一次特地打卡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站的红墙(主要是带重庆朋友来打卡),从C出口出来,一转身便可见蛇山之巅的黄鹤楼,配上红墙、蓝天与白云,黄鹤楼的模样令人欢喜。
最早的时候,这里并没有红墙。但并不影响旅游特种兵对它的宣发,且很快火遍各大社交平台,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来此打卡。
于是,一堵本为停车场围墙顺势被改造为一面红墙,在游客的不断追捧之下变成了一个小景点。
这面红墙来得及时,给武汉一个大大的点赞。
具体情况为:
红墙其实是停车场的一面院墙,为了缓解地铁站周边停车压力,武汉地铁联系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办,利用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周边闲置地块投资近500万元建成3座停车场,司门口黄鹤楼站C口就是其一。
为了满足游客打卡拍照需求,停车场的负责人就将围墙后移了几米,为游客、市民拍照留出了空间。同时,地铁方面还专门用黄线为乘客划出了安全拍照范围。
这一面红墙不仅展示了武汉对民生需求的积极响应,也展现了武汉旅游的热情。随着人气不减,地铁站周边的小街小巷逐渐变成了旅游街区,“想你的风”自然也吹了进来。
依旧是雷同的文案,雷同的格调,雷同的路牌,雷同的色配。一眼望去,“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武汉”“我在武汉很想你”“知道你会来,所以我在等”……暮色低垂,华灯初上,这阵风吹得让人尴尬。
其实,这些文案本身并不令我反感,流量时代紧跟热门也很正常,只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却因为缺乏想象力而令我失去了新鲜感,久而久之就有些腻了。
就像各种小***所配的那些文案,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句(流量在前,谁火就用谁)。比如“这个世界破破烂烂,总有人缝缝补补”,亦或是“今晚的月色”……
一开始,我觉得这些话甚好,或现代主义或东方古典,但不论是什么内容的小***都配上此类文案,就让人感到如鲠在喉,心底又是一阵不知滋味。
但商家并不在意这些,只要能引流,就行!
同时,他们也不在乎“想你的风”会坚持多久,反正吹过了会有下一阵风的到来,只要人们的“跟风”不变,新鲜感就不会失味。
如此一来,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网红路牌数量攀升,为什么千篇一律的套路雷同,依旧铺天盖地。
那么,谁还记得“想你的风”最早出现在哪个城市呢?
岳阳的岳阳楼和武汉的黄鹤楼,哪个更美,风景更好?
首先说说两座名楼最大的区别。大家其实也都知道,黄鹤楼是1985年复建的,而岳阳楼是清末光绪年间的建筑——货真价实的文物,并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因此就说岳阳楼比黄鹤楼更值得一看,或者骂后者是骗人的***古董,我认为值得商榷,毕竟,这里比较的是游览观光价值,而不是文物考古价值。不是每一个人都把访古作为旅行的目的,也不是只有古迹才能作为 旅游 景点,否则的话,全国那么多人造景区岂不是都要倒闭?
客观的讲,黄鹤楼是一座非常优秀的仿古建筑,甚至可以用“经典”二字。作为一座建成只有三十年的新建筑,它成功的做到了三点:一是重构了一座消失已久的古代名楼的外在形象,以至于我们今天每当提起“黄鹤楼”,脑中立马浮现出今天这座建筑,而不是任何一种古代版本的外观轮廓;二是担当起武汉这座 历史 名城的文化符号,甚至已经能从某种程度上代表这座城市,就如天安门之于北京,外滩之于上海。三是,它自身也是一座受到业内广泛承认的建筑精品,从1987年“鲁班奖”创立至今,获得此奖的仿古建筑仅仅只有武汉黄鹤楼、上海大观园、扶风法门寺、南昌滕王阁、磨山楚天台和上海宝山寺六座,而黄鹤楼是其中破天荒的第一座,足见设计之优秀,施工之精良。此外,如果将我们讨论的范围从黄鹤楼这一座单体建筑扩大到整个黄鹤楼景区,我们会发现,景区中看点颇多,并且不乏货真价实的古代遗迹,比如景区正门的胜像宝塔,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由于黄鹤楼雄踞长江畔的蛇山之巅,四面几无遮挡,视野无可匹敌,所以作为楼阁,作为一种以登高望远为目的建筑,它充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让你不虚此行,一饱眼福。以上,我认为从 旅游 价值来讲的话,黄鹤楼更值得一去。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如果你对真正的古代建筑怀有执念,或者纯粹是访古爱好者的话,那就忽略黄鹤楼吧(最多在景区门口***看那座宝塔),岳阳楼更适合你,尽管它并不雄伟,视野也一般,但却是一座可以近距离触摸到的、充满浓郁地方风格的古代建筑佳作。
ps:黄鹤楼和岳阳楼的门票都是80元
本文文字及照片除注明外均为司图博行原创,欢迎关注
两个楼各具特色,都很美,真是楼美水美风景美!
这两个古楼我都去过,来说一下我的主观感受吧,两个楼的名气是一样的,都很美,只是黄鹤楼位于武汉,武汉要比岳阳出名,所以造成黄鹤楼比岳阳出名的主要原因。
黄鹤楼原址是长江边上,现在位于隔长江一千米处的蛇山,论视野开阔度,肯定不如岳阳楼,岳阳楼位于古城西城门之上,就处于洞庭湖之畔,四周有亭台楼阁相衬,登楼可俯瞰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感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独有的忧乐文化思想。 旅游 价值固然比黄鹤楼高,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略高,门票80元。优惠政策不错,完整背诵岳阳楼记可免费登楼!不过我是没背出来,这篇文章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学的,要是早知道有这么个规定,我就做做功课背背了!
抗战时期武汉的古建筑基本都保留原样,85年异地重建不可能另出花样,是在原状的基础上的复建,返修不可否认。但是岳阳楼也是清代的复建,古迹气息稍长一点点,应该说两者都尽力传承保留了 历史 风格。从 旅游 角度黄鹤楼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气势都完胜岳阳楼,从寻古追思角度看岳阳楼也不输,两者都留有 历史 文人的盛赞!所以没有必要非得分高下!
在 历史 上四大名楼也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他们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代人的智慧!它门更是见证了中国时代发展的沧桑巨变!
两座楼都是名楼,很难分出高下,应该说各有所长。
写岳阳楼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写出了情景合一的崇高境界,将洞庭湖的四时风景与个人的遭遇荣辱感受有机结合,把山水游记上升到了心忧天下的高度,经典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超过一切古代文章。我记得一九八二年高考作文就是以此名句命题。岳阳楼我去过一次,君山去过两次。凡是去过的人都会深深爱上它。去过以后,觉得范仲淹所言不虚。诗圣杜甫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经后人解读成“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此地有风景名胜,名人诗文,洞庭一湖,楼观之魂。诗仙太白对岳阳楼风光的评价是“风月无边”,尤为确切。
再来说说黄鹤楼。因建在蛇上之上,有高度,依靠一条大江,俯瞰大江东去,不免引发古今之叹。崔颢的七律《黄鹤楼》力压诗仙太白,为千古绝唱。登上黄鹤楼,看江汉朝宗,楚天极目,大桥飞架,高楼林立,不是诗人,也有豪情万丈,壮志凌云。长江以其磅礴之势,平添了黄鹤楼的雄奇。伟人***到此写下“龟蛇锁大江,烟雨莽苍苍”,“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等著名诗句,给黄鹤楼加分良多。
基于如上所言,看湖景,岳阳楼最佳;看江景,黄鹤楼最好。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气势雄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 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几经兴废,现存建筑系清代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1983年按照“整旧如旧”原则落架大修,保持了清代原有的艺术风貌和建筑特色。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但黄鹤楼是水泥混凝土建造起来的,只是这个现代的仿古建筑,不是文物。所以不能和清光绪六年所建的岳阳楼比!
位于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一个木质结构的楼阁,特殊的建筑构造,全楼没用一根铁钉和横梁,还有独一无二的头盔式楼顶。楼高约为19·72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抒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忱民的情节,也让这座洞庭湖畔的名楼,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名扬海内外。
而被人们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主楼高约49米,分为5层,在黄鹤楼上人们可望见汹涌澎湃的扬子江以及秀雅的晴川阁,黄鹤楼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其中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以及李白的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使得黄鹤楼名扬天下。
读书时教科书里有描写:岳阳楼,黄鹤楼,现在不记得了,又没钱去 旅游 。不敢下结论,世上无不朽之物。鲁班***在广西容县建了一个真武阁有五层高中间吊挂一口大铜钟,大约八百斤近千斤重初时用一根竹片捆绑吊起的,只要有敌人来打响声音传到很远,在广西平南县,滕县,桂平,玉林,梧州地方人听闻,日本人想把一铜钟拉走运去日本都不成功,只有鲁班***用竹片捆绑吊钟的软竹片拿走回日本研究不出所以然,铜钟少了鲁班***的软竹片捆绑,地方本地人用其它,铁丝,或绳索代替.捆绑吊放原位,不管你怎打,铜钟声音闷响,声音不清亮,传不远。以前其它县城地的人听到铜钟声音,自日本带走那根软竹片后,不再听闻铜钟声音了,(据说鲁班***在软竹片下过符,铜钟不能离开那根软竹片)。容县真武阁中间一根大木树,象一把伞支撑起整座真武阁几层高,周围几根树离地面可放手掌进去,88年读书时和同学观看过门票5元每个人,年久失有些陈旧破烂上层用玻璃罩住几本书介绍鲁班***建造的时代等内容,现在听说重新修整加固。门票要50元每人。近30年了没去参观过。有时间我再带儿女去看。
岳阳楼和黄鹤楼都是临江湖而建。两座楼都重建过。黄鹤楼原来在长江边,为了修武汉长江大桥被拆除,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恢复重建。不过不在原址,木结构也被钢筋混凝土取代,内部还安装了电梯,看上去气势恢弘、现代,却失去了古建筑的灵魂和韵味,离江边也远了,映入眼帘的是沉沉一线穿南北的京广铁路线,体验不到睛川历历汉阳树,芳香萋萋鹦鹉洲的感觉了。充其量是一座现代建筑,不能算古迹。岳阳楼一直在原址,虽说朝代更迭,累次重修,楼宇样式有所改变,但一直是木结构,保留着古建筑的风貌。不仅有观赏价值,也有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及 历史 意义,是江南三大名楼仅存的整旧如旧的 历史 建筑。这仅只是从楼的单方面来说,岳阳楼胜过黄鹤楼。如果从人文 历史 和地理位置来看,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巜岳阳楼记》,还有三醉亭相衬,八仙之一吕洞宾朗呤飞过洞庭湖,更有历代迁客骚人在岳阳楼上望君山,抒发忧乐情怀,留下了名篇佳作。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洞庭凭岳阳楼壮阔。岳阳楼见证了洞庭湖的变迁和岳阳城市的变化,成为了湖湘文化的象征。
原始的古楼,哪一个还在?现在的名楼,都是仿制重建的(当然,有的先仿制 ,有的后仿制而已。先仿制的笑后仿制的,等于五十步笑一百步)。黄鹤楼的 历史 地位和文化价值太高,所以 历史 上屡毁屡建。但其其本风格一脉相承。
评价一座名楼,主要是看其文化底蕴。一谈到黄鹤楼,就会想到崔颢《黄鹤楼》,一谈到岳阳楼,就会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一谈到藤王阁,就会想到王勃《藤王阁序》。没有这些古人的佳作,哪有什么名楼?
两个都是名楼,为江南三大名楼。
一个看江景,一个看湖景。
一个以诗出名,一个以散文出名。
两大名楼都是AAAAA景区,都是非常美,都有风景独到的地方。
黄鹤楼
如果说黄鹤楼更美,湖南的朋友可能严重不服;如果说岳阳楼更好,湖北的朋友更是不服。
除此之外,诗歌与爱好散文的爱好者看法也不一样。
本人一向拒绝地域黑,总认为中华美景应天下共享之。我们应抱着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姿态来游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本人也是诗歌与 美文 爱好者,文以载道,诗歌与散文在中国 历史 上,留下了千古名楼,名山大川,是中国古代最高效的最有价值的传播媒介,那下流传下来的诗文,真正一句顶一万句,一篇顶一万篇。正因为此,今天我们欣赏各种自然景观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文景观之美。
岳阳楼
如果硬要将黄鹤楼与岳阳楼分一个伯仲的话,我认为黄鹤楼景观略微美于岳阳楼。
请看我的分析:
一、黄鹤楼诗篇ⅤS岳阳楼记 1:1
黄鹤楼在唐代,以崔颢的诗《黄鹤楼》最为有名: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写的太绝了,以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黄鹤楼时,本想作诗一首,但读到崔颢这首浑然天成的题诗后,写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搁笔而去。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了这则李白登楼欲赋诗却搁笔而去的故事。
但黄鹤楼是唐代网红景点,古代文人骚客都来此打卡、吟诗、喝酒、会友,李白是湖北的女婿,经常在黄鹤楼会友和喝酒,在黄鹤楼上,他远眺汉阳城、鹦鹉洲,诗兴大发,还是作诗多首,先后写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名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黄鹤楼的诗歌多达几百首,就不一一列举了。
黄鹤楼
岳阳楼呢?虽有唐代杜甫《登岳阳楼》,但似乎没以此出名。到北宋年间,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宋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千古名句。
岳阳楼
二、黄鹤楼临江ⅤS岳阳楼临湖 2:2
黄鹤楼在长江边蛇山上,站在黄鹤楼上可一览长江、汉江景色,看到“孤帆远影”“天际”“碧空”,体验“吹玉笛”、“落梅花”的意境。
岳阳楼在洞庭湖边,登楼可看到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壮观景色,并体验“江湖之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感怀伤时的 情感 。
李白诗
三、黄鹤楼5A VS岳阳楼5A 3:3
黄鹤楼与岳阳楼同为江南三大名楼之列,都是5A景区,景区都有扩大,黄鹤楼有30多个景点,岳阳楼也有10多个景点,但两楼景区都不算大,而且连门票价格也都一样,都是70元。没得说的。
四、黄鹤楼的夜景VS岳阳楼的春景 4:4
黄鹤楼因地处城市之中心,“晴川历历”犹存,但“芳草萋萋”难见,一年四季景色没有大的变化,要与岳阳楼比,突出的,有特色的地方是黄鹤楼的夜景更美,两江四岸,灯火辉煌。
而岳阳楼地处一半是城市,一半是湖景,最美的季节是春天,可见“岸芷汀兰”这样的景观。
岳阳楼
五、黄鹤楼成名唐代VS岳阳楼成名宋代 5:4
黄鹤楼有1800年 历史 ,成名于唐代, 历史 上多次毁于战火,有27次重(修)建。
岳阳楼有1700多年 历史 ,成名于宋代,有3次重建。
黄鹤楼成名更早。
黄鹤楼
六、黄鹤楼古迹少VS岳阳楼文物保护单位 5:5
现在的黄鹤楼除了仅存清代的古铜顶、圣象宝塔,以及楼内陈列的一些文物是古迹外,黄鹤楼是现代建筑艺术,高5层,更高大,更有气势,更雄伟,但不是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岳阳楼,楼高三层,感觉矮小,但它是清光绪年间重修的,建国后,当地***多次进行维修,但整体结构是古建筑,因此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
七、黄鹤楼所在城市武汉VS岳阳楼所在城市岳阳 6:5
黄鹤楼地处武汉市, 除了长江景观,看长江、汉水交汇,还可看到繁华的城市景观,武汉三镇的高楼大厦,两江四岸的灯光秀,好几座雄伟壮丽的长江大桥,龟蛇两山,尽收眼底。
岳阳楼地处岳阳市,除了洞庭湖景,另一半是城市景观。
黄鹤楼及长江大桥
相比较,武汉是特大城市,景观丰富些,而岳阳是地级市,相对单调些,无论是城市规模,文化底蕴,现代化程度,以及人口、交通、 旅游 ***,两者有较大差异。
这方面,黄鹤楼得一分。
关于武汉白沙洲的诗句
1.关于武汉的诗句 武汉有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长江汉水,长春观,首义街,珞珈山,东湖,磨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另一首为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吧武汉首次称为江城
徒步武汉长江大桥
刘开添作
万里长江第一桥 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 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 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 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 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 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 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 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 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 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 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 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 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 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 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 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 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 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 化作飓风壮我威
浩浩长江观不尽 挺挺大桥吟不得
水调歌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关于“武汉”的诗句有哪些 1、《江夏行》李白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
作个音书能断绝。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年。一种为***,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如今正好同欢乐,
君去容华谁得知。
2、《江夏送友人》李白(唐代)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3、《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李白(唐代)
谁道此水广,狭如一匹练。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
大语犹可闻,故人难可见。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报国有壮心,龙颜不回眷。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
鼓角徒悲鸣,楼船习征战。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
长呼结浮云,埋没顾荣扇。他日观军容,投壶接高宴。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唐代)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形容武汉的诗句 《江夏行》:“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江夏送友人》:“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谁道此水广,狭如一匹练。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 《忆旧游》:“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有关武汉的诗句 武汉有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长江汉水,长春观,首义街,珞珈山,东湖,磨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另一首为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吧武汉首次称为江城 徒步武汉长江大桥刘开添作万里长江第一桥 两岸融云天际消龟蛇对望长虹色 茫茫人海任逍遥孤身徒步如仙梦 万马奔腾似战巢长江滚滚东流去 铁龙高驾傲今朝巨轮不畏高水浪 火车何惧空折腰汉口江滩无限美 惊涛拍岸竞比高深思秦汉商贾客 乘舟危渡骨晃摇桥头横卧武昌镇 桥尾栖身汉阳滨人到桥心疑是岸 人临桥岸以为心夜色照人讥亦饱 武昌汉口汉阳情览尽长江看汉江 一波一浪尽水兵黄鹤飞过长江顶 谁道大桥非雄鹰千年无鹰立江上 一九五七诞生情中华儿女多壮志 热血浑浑满江城晚斋时刻早过时 不堪回首心何悲高叹高呼高喝啸 流下多少风尘泪真欲夜宿桥杆侧 只是无闲需暂歇此生曾做逍遥子 不立雄心誓不回滥竽充数几词句 化作飓风壮我威浩浩长江观不尽 挺挺大桥吟不得水调歌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5.有关武汉的诗句有哪些 徒步武汉长江大桥
刘开添作
万里长江第一桥 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 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 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 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 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 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 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 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 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 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 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 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 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 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 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 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 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 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 化作飓风壮我威
浩浩长江观不尽 挺挺大桥吟不得
水调歌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6.有关武汉的古诗词 年代: 唐 作者: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愁诗》
年代: 作者: 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送人东归》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7.有关“武汉”的诗句有哪些 1、你是青岛春天的海,你是南京路边的梧桐,你是苏州水滩上的姑娘,你是武汉长江上的船,你是郑州夜晚的孩子,你是太原路边的琴声,你是北京玩失去的爱人。
——宋冬野《安和桥》
2、武汉的这个夏季,雨些许缠绵了点。
3、武汉的樱花有如我和你初见时的阳光,只是多了一些忧愁。
4、今天的武汉天气很冷,可我想你的心是暖的呀。
5、那天后,我一直在等下雪,虽然到现在,武汉依然无雪无晴无悲喜。
——s君《知乎》
6、武汉其实很大,仅次于北京上海,太适合一段惨败感情的消失灭迹了。
7、我梦到了武汉四月的骄阳, 吹来的风拂过长江和山岗, 我突然控制不住情绪醒来, 因为,那时你还在我身旁。
——乐时
8、我好想知道,在这偌大的武汉欢乐谷里,在这充斥着欢声笑语和尖叫欢闹的人群里,有没有一个与我一样,穷极一切依然无法获得欢乐的人。
9、武***咏堵车:两只黄鹂鸣翠柳,我还堵在街道口。满园春色关不住,我还堵在中北路。在天愿作比翼鸟,还是没到马场角。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是堵在金银湖。秦时明月汉时关,刚刚逃离珞珈山。落红不是无情物,转眼堵在中南路。两岸猿声啼不住,本宝卡在航空路。
10、武汉的夏天就是这样,把你的衣服湿透了又晒干,晒干了又湿透,如此往复如此这般,不过也就几个小时的光景罢了。就好像在万丈红尘中爱了又恨,恨了又爱,受尽了折磨,也许才不过一个轮回而已。
我要写一篇关于武汉黄鹤楼的宣传广告,但是不知道怎样写,麻烦给我一个样板。宣传片除外。
黄鹤楼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是**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的,所以这只鹤也是***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近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解放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近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平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平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平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平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