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来闵行这里邂逅古韵江南
泥泞的乡路,铺上了青砖
沉寂的河水,泛起了清波
这里的村庄换上新颜
美在环境,富在产业,根在文化
美丽乡村的内涵便在于此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今天,一起畅游“美丽乡村”,探访马桥镇的乡间风土,共同领略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江南水乡。
同心村:
“愿景”变成“实景”
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在同心村,一幅全新的现代村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2017年美丽乡村改造以来,同心村重塑村内古朴风貌,提升外在环境,干净、整洁、明亮的房屋与道路,让村内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系列村内规则的制定,让村民之间、邻里之间也回归了熟络。
同心村所在地的荷巷桥老街,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近代来,这里有商埠往来的码头,也诞生了教育家顾言、外交家金庆章等历史名人,这些文化遗址风貌留存,为同心村留下的是浓重的历史记忆与人文风情。
在毗邻的上海韩湘水博园,园内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各种元素与风格迥异的桥梁建筑相组合,打造成一处云烟环绕的水乡,不禁发出“此景只应天上有,落入人间为仙境”的感叹。
村内道路旁,农居白墙黛瓦,远处是连片的农田。秋风起时,连片的稻田波浪起伏,令人心醉。
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同心村村民们的“愿景”正在变成“实景”。
民主村:
留住乡愁
宽敞的村宅道路、悠闲的健身步道、新建的亲水平台、崭新的路灯,春季散步于绿道之上,夏季嬉戏于亲水平台,秋季观赏落叶飞舞,冬季明灯照亮回家的路……在民主村,村民们畅想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一一实现。
充分利用黄浦江涵养林带、农耕文化园、河道湖泊等***,民主村建设了集***摘、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在河道湖泊漫步,在林地嬉戏露营,在这座韵味十足的村庄流连。
在民主村农耕文化展览馆,里面别有洞天:风车、稻谷、农舍、农具、水井、灶头,共同诉说着旧时乡村的回忆。
留住乡愁,在回忆中进步,打造最美民主村。
旗忠村:
旗忠精神的内涵
来到旗忠村,沿街的一个个村民集中居住区,排列着一栋栋洋气的别墅,马路两旁耸立着经年的香樟树,诉说着多年来旗忠的变化和发展。
作为全国知名乡村,多年来,旗忠人发挥“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共同富裕”的旗忠精神一路向前,不断拓展产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岸青水绿、优雅静谧,美丽乡村创建后的旗忠村在生态环境方面不断提升。夜晚,河道两岸的灯光开启,更是美轮美奂。
此外,每年在马桥镇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旗忠网球中心、养云安缦、昆阳湖畔的亲水平台、元江路上的银杏落叶……这一众景点遥相辉映,共同形成了旗忠村周边靓丽的风景线。
每一处透着光亮的地方都是一份份浪漫与温柔,夏夜纳凉时不妨来这里走走,寻一份夜色中的岁月静好,看一幅光影律动的夜间“画卷”。
环境整洁、生态宜居的新型旗忠村,在未来将开启新一轮再改革再出发的新航程。
在城镇发展的同时
闵行的村庄也在默默努力
“靓村、青田、绿水、畅路”
在闲暇时分
不妨来这里一览
青山绿水、故村人家
就是请一定记得
做好个人防护哦
供稿:马桥镇
编辑:何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崇明岛上玫瑰-
来源:海外网
一
很久以前,崇明岛并不是一个岛,但它已在海洋的深处埋有根基,亿万年间,沉默耐心地等待那些小小的沙粒由遥远的江水挟裹而来。从青藏高原发源的长江,经由几度排山倒海的剧变,穿切黄土、红土、青土颜色不一的高山峡谷、丘陵和平原,向东流去,归入浩瀚的海洋。它一路呼啸而行,泥沙滚滚,它是决计要将陆地的气息带入海洋吗?它是知道那里有着长久的等待吗?
我出生于长江三峡巴东,从儿时到年长,曾多少次站立于三峡岸边,看大江东去,一心向往它远去的地方。记忆中那滔滔江水浑黄如泥,浩浩荡荡,一刻也不停歇,似乎承载着不可推卸的使命而步履匆匆。那时我难以想象,它在完成最后的行程之后不仅只是扑向大海,还会落地生根,于大江与海洋的相通之处催生出一片片沙洲,随之成为一个岛,一个如今形状如巨人脚印的岛。直到我踏上这片土地,才明确知晓,崇明岛正是新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珍宝。你看那长江奔泻至入海口,宽袍大袖地减缓了流速,而几千里挟带而来的泥沙也终于如雪花飞降,于河的深处找到了归宿。那些细小到肉眼都无法看清的沙粒经过了漫长时光的沉淀,极其耐心地日积月累,在无声无息中,于长江口南北岸抹画出宽阔的滨海平原,同时又在江海之间形成了珍珠般的沙洲。
原来,积沙成岛。
相比之下,集腋成裘、积土成山都只能算是一般的功夫了。在这里,崇明岛经历了亿万年的积淀,又经历了千余年的涨坍和重组,成为江海的宏大叙事之一。
2021年,我在秋风吹动江涛的日子里来到崇明岛,沿岛行走时,面朝江海连片的水面,不免遐想远途而来的泥沙就在眼前这摇动的波涛之下,多少年无怨无悔地随着浪潮的推拥,时而堆积、时而滑落,它们在散漫与凝聚之间,由无数次偶然走向必然,最终密不可分地凝固在一起。崇明人将这些盘结在水底下的沙礁称为“铁板沙”,它们已然化沙为铁,从泥沙俱下中的微不足道变为这座岛赖以支撑的基石和筋骨。
秋风一阵阵吹过,江海之间的波涛传来细碎的回响,若不凝神去听,在这人声嘈杂的岸边根本感觉不到,但我却分明听见了,那切切的、自大海深处一层层传递过来的絮语,漫延着,经久不息。那一定潜藏着某种 历史 的回声。在水与岛拥偎拍打之间,时光悄然而过,倏忽千年,你不禁会悟到,人只有与大自然不离不弃,以无穷的耐心代代相守,才会有岛之今日。
二
一群穿着鲜亮的上海人在岸边照相,那里立着一块巨石,上刻“崇明海塘碑记”,碑朝大江,背后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和楼房。岛上有滩涂良田,也有人烟稠密的市井高楼,人们称崇明岛是上海的后花园,如今有了交通的便捷,从黄浦江来此如穿梭一般。
走进崇明博物馆,可清晰地看到动态的崇明岛 历史 绘图。唐朝时,它只是两枚大江与海洋孵出的绿色蛋卵,人们知道它们是沙的结晶,于是称它们为东沙、西沙。到了宋代,江口又出现了新的两枚沙洲,并有了人烟和姓氏,便叫做姚刘沙。之后渐渐地,浮出水面的沙洲接二连三,就像一个个新生的孩子,逐一面世。
大江是孕育这群孩子的母亲,大海则是接纳它们的父亲,那一个个于江海怀抱中诞生的沙洲,正是长江和大海完美结合的新生命。它如婴儿一般渐渐长大,经过元朝、明朝,到清朝时,那些分散的沙洲日益丰满壮实,最后终于联成一体,成为一个长200里、宽40里的大岛。那是由好些个“沙”结聚而成的。日隆沙、永安沙、平安沙等30余沙,这些“沙”的名字,都是从四面八方挑着担子、扛着织机和锄头到此谋生的打鱼人、种田人、织布人叫出来的,那是他们对脚下宝贵的土地及未来的满心期待。他们或许是因为逃荒、避乱,或许是相中了沙洲土地的肥沃,江海的宽阔,总归是一代代扎下根来,在岛上生生不息。
江海孕育了大岛,江海之间的崇明岛,每日昼夜要接受两次潮汐的奔涌,平顺时只是掀起齐腰深的波浪,而狂放时则高达数丈,大有吞噬摧毁一切之势。岛上历代兴建的土城不得不数次迁徙,自元代到明代,已经历了五迁六建。
但尽管如此,这座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击岛,中国第三大岛,有着诱人的平展肥沃的土地,可以***盐,可以种稻,可以眼见那些蓬松的芦苇、看似柔软却也利如刀剑的关草、丝草妆点着河边路旁、岸坡、田间,种什么长什么,即使灾荒年月,也会有摘不尽的野菜、沟渠里随手可捧的小鱼小虾用来果腹。那是可以养育万物的土地,正所谓“***美壤”。
“***美壤”,这句专门形容崇明土地的词,听来让人爱极了,出生于崇明岛的诗人徐刚说是写在崇明县志里。崇明人好学,留下的诗文里便有“江左文风擅古瀛,茅檐随处读书声”,自古以来崇文尚教,历代科举人才辈出,这一句“***美壤”便道出了崇明的根基。长江一路奔流,两岸该有多少肥土玉沙,养育得一路奇花异草、五谷飘香,“长江几千里,万折必归东”,随大江汇聚于此化作了良田沃土,好一派***美壤。
三
岛的天然与人的辛勤相得益彰,崇明岛上好风景。
这座满载着中华大地基因的沙岛,经历了千年沧桑,如今智慧地选择了“生态立岛”的未来,定位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
经营绿色农业、生态产业,如今在崇明岛已成热门话题。从前,岛上的居民多以渔樵为生,种植水稻、麦子、玉米、豆子、棉花、香料和中药材,以及薯类、瓜果和蔬菜。崇明的棉花尤其享有盛名,早年民谣里就有“织机声彻夜相应”之说,可见崇明人的勤劳,也可见此地的棉花及纺织在上海、江苏、浙江各地供不应求。但在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崇明岛已成为国际大都市上海最为珍贵、不可替代的生态空间,经过多年努力,岛上的产业转型与民生福祉已得到双提升,水、土、林、气、滩的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生产、生活可谓“三生共赢”。
我们上岛前不久,岛上刚刚举办了中国第十届花博会。为了抓住举办花博会的机遇,崇明默默蓄力,用3年的筹备时间实现了这座生态岛的美丽蝶变,通过“四横七纵”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岛景观道等一批骨干路网四通八达;同时修复河道生态和人居环境,呈现出“白墙灰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乡村美貌;特别让人惊艳的是全力发展花卉园艺产业,扶持现代花卉园艺生产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鼓励产业科研投入,智能化、精细化扶持种苗创新发展,花博酒店、民宿遍布岛上。
这次花博会,开在乡村和森林里,展示了几千个花卉品种,白玉兰、荷花、金鸡菊、水仙、琼花等,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将崇明岛变成了鲜花的海洋。人们说,崇明是由中华大地一粒粒沙子聚成的,眼下又有来自全国各地一粒粒花的***撒在岛上,越加散发出中华大地的浓郁芬芳。
我们去时已是秋天,岛上仍处处飘荡着花香,恰好住在一处名叫“海上花岛玫瑰庄园”的农庄,主人正是一位种玫瑰的人。他和他的团队***用了传统与 科技 相结合的种植技术,栽种了1200亩玫瑰,是应运而生的生态产业,也是华东拥有最多种植品种的玫瑰基地,其中有自研的盛政一号、中国红重瓣玫瑰,还有金线、桃香、和音等稀有品种。美丽的玫瑰经由他们的精心栽培和自主研发,已经形成了一条新型的产业链,有了食品、化妆、洗护、芳香、文创五大门类产品,可观赏、可食用、可 养生 ,甚至还可穿戴。
行走在香气四溢的玫瑰园里,人会随之心情愉悦。你看那玫瑰花儿虽没有牡丹艳丽,也不似荷花清雅,还带着坚硬的刺,却天生一种傲然,花开得紧凑精致,就连花瓣也透着生命的力度,不显娇嫩而显高贵。
崇明岛上玫瑰,倒是随了这岛的性情。
我回北京后,从新闻里看到上海市***印发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其美好愿景即在2035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并以此集萃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真实成果。
那是令人十分向往的未来,崇明岛将成为国际大都市中的宜居乐土,无数的花儿将为此面朝大海,年年盛开。(叶 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19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