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保护胰腺就是在保护消化器官教你从这3件生活小事做起
说到胰腺,大家都知道胰岛素,却不清楚胰腺是什么?
在我们每个人腹部的深处都有一个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器官,个头很小,但生理功能十分强大,更是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从它的结构来看,胰腺主要分为内分泌、外分泌两个部分,而内分泌腺又有着大小不同的细胞团,即胰岛组成的4种细胞,包括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
其中,A细胞主要帮助机体分泌较多的胰高血糖素,会升高血糖;B细胞则用来分泌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功效,而大家熟悉的糖尿病患者,多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来自B细胞的变化。
再简单来说,胰腺可分泌胰岛素、胰岛血糖素来稳定机体内的血糖水平,一旦它出现发炎,如急性胰腺炎,不仅容易突然发病,还可能出现十分剧烈的腹部疼痛,尤其以左上腹以及腰背部最为明显。
除此以外,还有胰腺出问题的表现,也常见于恶心、呕吐、发热、黄疸、高烧不退、舌苔厚重白腻。如果你不想以后的饮食遭到抑制,想吃又不能吃的话,要保护好胰腺,教你从这3件生活小事做起。
饮食规律,不要暴饮暴食:
由急性胰腺炎引发的身体不适,轻则会影响组织细胞,重则还会因为肝脏释放入血之后的葡萄糖水平增加,升高血糖水平,甚至增加血糖波动,久而久之,诱发糖尿病前期、糖尿病。
而在糖尿病的危险诱因上,暴饮暴食是其中一个,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并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每餐六七分饱为宜。
尽量不喝酒:
目前,还调查发现,在造成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中还包括了酗酒,国外还常见于酒精性中毒,尤其喝酒容易脸红(俗称上脸)的我国居民,更是意味着机体很可能缺乏分解有毒物质乙醛的乙醛脱氢酶。
况且从身体健康方面的考虑,也是一滴酒不喝为宜,是保护胰腺的方式。
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在保护胰腺的规则上,调节饮食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亦可以通过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给胰腺增加较大的负担。
对于营养不良的群体,注意饮食均衡,摄入奶制品、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蛋制品、谷类、薯类等等,有助于胰腺的消化、减轻压力。
一顿饭要了一条人命,预防吃出来的胰腺炎,从这6点开始做起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长期过量饮酒、暴饮暴食、胆道结石都是诱发胰腺炎的常见因素。急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凶险,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总体死亡率高达15%左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呢?
01
低脂饮食,忌暴饮暴食
预防急性胰腺炎要注意 低脂 饮食,因为高甘油三酯如果大于5.6mmol/L,就意味着很可能会出现胰腺炎。如果超过11.3mmol/L,则可能会诱发胰腺炎,所以血脂高的人饮食要合理,保持 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均衡摄入,一日三餐按时吃,忌暴饮暴食。
02
戒烟限酒,不可贪杯
改掉酗酒的恶习, 饮酒适量,因为酒精可以引起十二指肠***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胰液和胆汁排到肠道的通道受阻,胰管内压上升而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
如果正在吸烟,最好 戒烟 ,坚持 健康 的 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 禁止胃肠功能的紊乱,使肠道保持一个正常工作的状态。
03
防范胰腺损伤
胰腺外伤 也是引起胰腺炎的原因之一。尽管胰腺在上腹深部腹膜后位,似乎不太容易受伤,但因它横过脊柱, 在腹部受到正面打击时, 外力与其后面脊柱的夹击作用,同样可以损伤胰腺。受损胰腺局部损伤渗出,激活胰液而引发胰腺炎。
所以,运动、劳作时都要注意保护腹部,免受 撞击 等损伤。
04
控制慢性基础病
我们常见的慢***如 糖尿病 或 甲状旁腺 等的内分泌疾病的存在,也会增加胰腺炎发生的风险,糖尿病的患者,胰腺的内分泌作用常常也会出现异常,甲状旁腺疾病患者由于 血钙增多 ,会使 胰腺出现钙化 的情况,从而增大胰腺炎发生的可能性。
05
预防原发性疾病
积极治疗 高脂血症 和 高钙血症 等疾病,定期复查血脂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按时用药控制血脂水平,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要过于油腻,尽量少吃高脂油炸类食物。
日常生活中定期体检复查彩超,了解自身有 无胆道结石及胆管结石 等情况,如果有胆石症者,更加要注意,并且早期干预,以免胆道疾病急性发作,再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06
急性胰腺炎,在家怎么急救?
胰腺炎急性发作期有一定的特异症状,一般是在 大量饮酒、暴饮暴食 等诱因发作,以左 上腹或者上腹持续性疼痛, 疼痛较为剧烈,可能伴随 呕吐、发热 等症状。
急性胰腺炎就是这样一种打着”炎症“旗号,但杀伤力却足以匹敌任何一种危重症、“扮猪吃老虎”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
所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能够自省或提醒周围有相关隐患的人: 健康 生活,定期体检,远离烟酒,常笑喜乐。
一吃就腹胀,消化不好怎么办?做到这三点,消化畅了,肠胃悄悄变好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平时稍微多吃两口,就容易饱胀、消化不良,有时候还会莫名奇妙的打嗝,甚至出现反酸……
这大多是在提示您 消化不好 了!长期如此,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包括 胃炎、胃灼热、反流性食道炎 等。
所以想要预防胃病的发生、避免胃病的加重,改善消化状况很重要!那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促进胃酸分泌是改善消化的基础
胃酸不仅担负着 食物的分解消化 工作,还 有助于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 ,更起到屏障功能, 消灭有害细菌保护胃 。
而且国外有医生做过统计,自1***6年以来,90%以上的烧心、消化不良、胃胀气、胃酸反流等患者,经过检测后,发现都存在 胃酸不足 的状况。
所以改善消化情况,首先是要促进胃酸的分泌。我们能做的是:
① 戒烟酒 ; 减少精细碳水化合物、高甜、多加工的食物 ,以免引起胃部炎症,降低胃酸活性,诱发反酸等症状。
② 细嚼慢咽 。充分地咀嚼,能减轻胃的工作量,减小消化系统负担,使得胃充分分泌胃酸。
③ 补充营养素 。胃酸的制造过程需要 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 的参与,因而像牛奶、豆浆、橘子、猕猴桃、根茎类蔬菜等可以多摄入;
锌元素 , 是生产碳酸酐酶(一种参与胃酸生成的酶)所必需的成分,所以牛肉、牡蛎、虾、坚果等富含锌的食物可以多吃。
另外,一些 苦味食物 , 进入肠道后,能***胃粘膜分泌胃液。因而像苦瓜、西柚、百合、莲子等食物可以适量添加。
④学会排解生活压力 。 胃肠道也被称为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容易影响大脑自主神经,进而影响肠道功能,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甚至功能性胃病。
⑤对抗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会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或产生一些碱性物质中和胃酸,让自己得以生存。因此如果经常消化不良,建议就医进行 C13/14呼吸实验 ,若检查出阳性,需及时治疗。
名老中医的养胃方
大医生的专家曾在节目上介绍了一个药方,不但能 改善脾胃不适症状 ,还能 帮助杀灭Hp,改善胃部疾病 !
药材 : 清半夏、黄连、党参、茯苓、公丁香、枳壳、连翘、乌梅。
功效 : 清半夏、黄连辛开苦降,能消瘀散结,对胃的满闷不适疗效很好;党参、茯苓具有益气健脾、燥湿的作用,解除胃部胀满不适;公丁香、枳壳理气温中、降逆止呕;连翘、乌梅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由于个人体质差异,具体用法用量请遵医嘱。
消化不良,除了胃的问题,还可能是消化酶的产生减少以及肠道问题。
二、胰液、胆汁
肠胃消化工作的“帮手”
人体消化食物需要各种消化液 , 包括 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 。它们所含的各种 消化酶 ,能将食物分解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但所有酶都是特异的,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化学反应,因此,消化酶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像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胰腺中有胰蛋白酶、脂肪酶等,肠液中有肠淀粉酶、麦芽糖酶等。
值得一提的是,胰腺分泌的 胰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最多 , 达9种 。因此,保护胰腺正常工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肠胃的消化负担。
①巧用硒元素 。硒元素能促进胰腺腺泡合成和分泌淀粉酶、脂肪酶,保护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正常运行。而且日常摄入充足的硒还能帮助预防多种癌症。
贝类、海鲜类、大蒜、蘑菇、鹌鹑蛋中含有硒元素。
②每天都吃早餐,避免暴饮暴食 , 减少胆结石的发生率 。因为发生胆结石梗阻时,很容易导致胰液反流,或者胆汁进入胰腺,诱发炎症,使得胰液分泌异常。
另外,肝脏分泌的 胆汁 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能 对脂肪起到乳化作用 , 与消化酶互相协同,是消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像长期素食、不吃早餐,或是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的人,更易出现胆汁分泌不足的情况。这时,可以 敲胆经、促分泌 。
膝盖侧边有一个凸起的骨头,叫做腓骨小头,其前下方的凹陷处就是阳陵泉穴所在。从阳陵泉穴直下三指宽左右的范围,就是胆囊穴。
用指切法掐穴位,一抬一按,感觉舒服为宜,做100次,能起到保护胆囊、***胆汁酸分泌的作用。
三、平衡菌群,促进肠道消化能力
其实肠道是否 健康 ,最主要原因在于肠道菌群是否平衡。
人体肠道内约有10万亿个细菌,而它们大致可以分为: 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
其中有益菌,也称之为 益生菌 , 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可以 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 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 矿物元素的吸收 。
有害菌 ,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繁殖,就会 诱发各种消化道疾病 , 比如腹泻、肠易激综合征、肠炎等,甚至会 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生风险 !
因此,不管是为了改善消化还是为了增强免疫,我们都需要 平衡肠道菌群,也就是益生菌占主导优势 。
① 常吃酸菜、泡菜等 发酵蔬菜 ,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首先发酵过程对蔬菜进行了初步的“消化”,其次发酵蔬菜含有大量益生菌,有助于修复肠道。
②补充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在小肠无法消化吸收,进入大肠后会促进大肠内的菌***酵,产生一些 短链脂肪酸 (如乙酸、丙酸、丁酸等),使结肠内 维持酸性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繁殖生长 。
所以像番薯、玉米、粗粮、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都可以多吃。
③保持口腔卫生 。 多项研究都发现,口腔中生长的有害细菌会进入肠道,影响肠道菌群。因此,每天刷牙、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卫生,可以抑制潜在的有害微生物,平衡你的肠道菌群。
④善用香料 , 抑制有害菌生长。 大蒜、生姜和姜黄 等香料,其中都含有一些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