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兴国州杨叟梁木红虫
兴国州杨叟
湖北兴国州有个杨叟,田产很多。一次骑马从城中回家,一个小仆人跟随。路过田野,看到大片的田地都是他的产业,非常得意。回头对小仆人说:“你看我的田多不?”小仆人回答:“多倒是挺多,但是您没听说过一句俗语啊。一场人命三场火,三年之后不属我。”
杨叟大怒,骂声小畜生,下马踢了这个小仆人一脚,没想到小仆人倒地不起,竟然就这么死了。小仆的父母和他打官司,财产耗费了十之六七,才了结了诉讼。
过后真的又遭了三次火灾,家产荡然无存,穷的无立锥之地。杨叟死后,他的儿媳妇在樊氏家做工,我的大儿媳妇就是樊氏家的女儿,我是听她说的。孔子说“满则覆”,这话是正确的。
大儿媳妇又说:有个农民家在场上晒谷子,一个老太太带孙子在那看着。有乌鸦对着她叫,老太太说:“乌鸦叫不吉祥,咱回家吧。”
回家的路上,遇到个送新娘的轿子,一个少年穿的很旧在轿子后面跟着。乡间的民俗,女子嫁人那天,得让哥哥或者弟弟送亲。富有的人家就骑马,贫穷的人家就步行。所以有俗语说“阿舅阿舅,轿后走狗”。
小孙子见到这少年,就开玩笑朗诵这两句话。少年很生气,举胳膊一挥,她的孙子倒在地上,脑袋碰到了石头,过了一会儿就死了。老太太家里去告官,官府判决是误杀,不用抵命,她的孙子就这样死了。《禽经》里说乌鸦不吉利,确实是这样吗?如果听到乌鸦叫而不归,就不会遇到送亲的队伍,就不至于因为开玩笑而丢了性命。躲避灾祸却恰恰遇到灾祸,天下的事往往类似的事情。
【原文】湖北兴国州有杨叟者,乡里之多田翁也。偶骑马自城中归,一童子从,经行阡陌间,弥望皆其田也,意颇自得。顾视童子曰:“汝视我田多否?”童曰:“多则多矣,翁不闻俗语乎?‘一场人命三场火,三年之后不属我。’”叟大怒,骂曰:“畜产!”遽下骑,蹴以足,童厥然而倒,视之死矣。童子之父母执以兴讼,耗其家赀十之六七,仅乃得免。后又三遇火灾,荡然无立锥地。叟死,其子妇佣于樊氏。余大儿妇樊闻其所说如此。孔子曰:“满则覆”,信夫!
梁木红虫
修建房屋,尤其重视上梁。古人也很重视这个。咸宁刘氏新建成一个房子,住到里面以后,得了咳血的疾病。有个会看房子吉凶的人说:“是不是房梁有问题呢?”
登梯子去检查房梁,上面果然有个红色的虫子,蠕蠕而动,几寸长,却像头发那么细。粘在房梁上弄不掉,没办法就换了根房梁,咳血的病就好了。
后来才知道木匠在上梁的那天,碰伤了手,血渗入到了房梁里,造成了这个结果。并不是特意使用厌胜术来祸害他。
【原文】营建室宇,尤重上梁。温子升阊阖门上梁文曰:“良辰是简,穆卜无违。”是古人亦甚重乎此矣。咸宁刘氏新成一屋,居之昔辄患咯血之疾。有相宅者曰:“梁上得无有异乎?”梯而视之,则有一赤虫,蠕蠕动,长可数寸,而细仅如发。粘著于木,竟不可去。乃易其梁,而咯血者皆愈。后知木工于上梁之日,偶伤其手,备濡缕入木中,遂成此异,初非有意为厌术也。
《右台仙馆笔记》
古代志怪故事两则(苍蝇,蚱蜢)
(1)据《古今五行记》记载,有一天苻坚叫来两位亲信大臣王猛和苻融,召开了一次会议,由于涉及到国家机密,除了他们仨人之外,连端茶送水的仆人都屏退了,会议主要是讨论苻坚想要发布大赦令的事情。 什么是大赦令呢?赦就是宽恕的意思,经常看古装剧的应该知道,皇帝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朕赦你无罪什么的,偶尔也会大赦天下,主要就是赦免很多罪犯无罪或者减刑,大赦基本上连死罪都能免除,因此影响很大,要慎重考虑。 很多人可能觉得还有这么好的事?其实古代和现代的情况不一样,之所以要大赦,主要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古代刑侦手段不发达,因此冤***错案非常多,而且有时候也是一人犯罪,牵连无辜亲朋,你说这多不合理,因此大赦也算是一项仁政,出于人道考虑。 再有就是遇到战乱年代,兵员和劳动力都严重不足,你说罪犯直接上战场?没那个道理,很容易出问题,还要分心管理他们,因此干脆大赦释放这一批人,再让他们来履行当兵和纳税的义务。 苻坚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战乱不休的大分裂时期,他想发布大赦令,应该就是出于第二种考虑,因此这也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很可能就要打仗了。 正当苻坚三人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从外边飞进来一只苍蝇,落在了苻坚的笔尖上,苻坚扫了一眼也没当回事,这很正常,那时候卫生条件也不比现在,最后三人会议达成统一意见,决定发布大赦令,苻坚拿起笔准备写圣旨,一挥手,那只笔尖上的苍蝇顺势就飞了出去。 苻坚在这儿圣旨还没写完,忽然有人来报,说现在外边都在讨论大赦的事情,沸沸扬扬的,已经满城皆知了,苻坚大吃一惊,我这圣旨还没发呢,也不可能有人泄密,消息是怎么出去的?命人严查这件事情。 最后的调查结果是,老百姓看到一个穿青色衣服的小孩,在城里边跑边喊大赦的消息,速度堪称卖报的小行家啊!很快所有人都听说了这件事。但官兵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个小孩,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苻坚苦思冥想,回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当日那只苍蝇身上,排除所有可能不可能的,能泄密的,就只有它了,那个消失的小孩,就是那只苍蝇变得。 (2)据《续异记》记载,在东晋孝武帝时期,有个叫徐邈的人,是当时的中书侍郎,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级别的官员吧,他经常在官府里值班,吃住都在官府。 一天徐邈在屋里办公,偶然往窗外一瞥,发现外面有一位绝色美女,一袭青衣,头上梳着两个发髻,徐邈是越看越喜欢,忍不住出言调戏,大概就是妹妹来屋里坐坐之类的,古代女子都是很害羞的,万万没想到,这个美女竟然就真的进来找徐邈。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二人也是越聊越投机,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一拍即合的就好上了,之后美女也时常晚上来找他幽会,徐邈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也没怀疑这事有什么不对。 最近徐邈值班的时候,下属们发现一件怪事,徐邈虽然一个人在办公室,但总是听见他跟人说话的声音,当然隔着屏风别人也看不到他在干什么,只是时不时的嘿嘿傻笑一声,让人毛骨茸然。 好在下属中有一位是徐邈过去的学生,担心老师有什么事,决定晚上偷偷观察一下,结果观察了一晚上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依然是徐邈一个人在屏风后面哼哼唧唧的,不知道干什么。 学生有心想冲进去看看,又怕比较失礼,万一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被撞见就坏了,纠结来纠结去的,天都已经微微发白了,学生正想走,突然发现屏风后面飞出一个东西,撞开窗户飞进了院子角落的一口破锅里。 学生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这口破锅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这里的,里面还有很多菖蒲干草,趴开干草,发现里边有一只青色的大蚂蚱静静的趴在锅底,学生怀疑难道是这个东西作祟?但这种事从来也没听说过,蚂蚱还能成精?于是折断了它的翅膀,又放回锅里。 当天晚上徐邈就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个便宜相好,青衣美女对他说,我被你的学生困住了,来找你的路已经断绝,虽然我们离得很近,但却有如相隔千山万水。说的情深意切,徐邈梦醒之后,只觉十分悲凉,心情十分不好,也许这就是失恋了吧。 第二天徐邈的学生来找他聊天,旁敲侧击的提起最近发生的怪事,徐邈一琢磨,他是不是知道什么内情?梦里提到的学生不会就是他吧,于是就把最近的艳遇以及昨晚的梦,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学生。 学生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也把自己发现的蚂蚱等事情说了出来,原来那个青衣美女,就是蚂蚱变得,徐邈最近是被它迷惑住了,徐邈沉默许久,不管怎么说,自己这几天过的很快乐,于是跟学生说,不要对那只蚂蚱赶尽杀绝,就这样算了吧。
古代志怪故事(兄弟鱼塘,孩儿蛏与道士蛏)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六月,石城县(江西赣州)宰吕徳卿有事去要去州府,他在路过雩都县(现江西于都)曲阳铺东的时候 找了一家旅店安歇,因为天热,不想多走,就在旅店里多歇了些时候。旅店主是当地村民廖少大,他爱聊天,就跟吕徳卿说了一个事儿。 他说:我有个亲弟弟,叫少四。他喜欢喝酒,喝多了以后情绪激动,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我。我也不跟他计较。我们兄弟二人共有两座鱼塘,差不多都有20亩地大小;也有一些农田,但是地薄,出产不多。平时就指望这两座鱼塘资生呢!有一天,少四忽然想跟我分家,我拗不过,就答应了,我们兄弟每人各得一座鱼塘。我得东塘,少四得西塘。 等我鱼塘该收网的时候,少四请了村里一个巫师。他让巫师把一些巫术符号写在一块房瓦上,然后把瓦扔到我东塘里。后来我这东塘就一条鱼打不上来了。我慢慢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请巫师在少四的西塘里做手脚。巫师同样照此办理,在房瓦上写符扔到我弟弟的西塘里。结果他那边也不出鱼了。这一下,我们两兄弟都受损失不小。 后来,这巫师主动来找我们兄弟,他说:「 ”你们本是亲兄弟,没想到有这么深矛盾,你们让我用邪术破坏彼此的鱼塘,我这叫‘以邪干正’。我担心会遭受处罚或天谴。我的心已经不平了,所以来劝你们兄弟,你们应该悔罪,忏悔彼此相害的心。你们两个兄弟应该再次合并祖业,如果能这样,我就帮你们解救彼此鱼塘不出鱼的问题,以后别再动邪心思了。” 我们兄弟听劝并产,回复祖业。这巫师就画了两个符,分别扔到东塘西塘。这一来,两座鱼塘的出鱼情况又跟以前一样了。现在两座鱼塘每年能挣数百缗的钱。 洪迈感叹说,这巫师不被利诱,良心发现,还能劝人复合。这行为真值得鼓励和嘉赏!可惜没问他姓名(应是吕徳卿没问其名)。 【原文】 绍熙四年六月,吕徳卿以石城宰诣府,道经雩都县曲阳铺东,暂宿于居民廖少大旅舍,盛暑偃息。 少大者,颇可与语,因言:有亲弟少四,好使酒尚气,向时毎毎相凌,置不与校。所居有两塘,各广袤二十亩,田畴素薄,只仰鱼利以资生。而弟忽起分析之议,勉从之。至取鱼之时,弟倩村巫书符于瓦上,沉于吾所得东塘,洎举网,不获一鳞。徐知其然,亦召此巫,如前法,于是西塘亦然。 其后巫来相告曰:「 ”汝两人亲兄弟,自不相容,而使我以邪术干正。虑贻谴罚,宜各悔初心,复同居共业。吾当为尔解救之,切勿再起狂念。”兄弟皆奉其戒,巫乃别画二符投之,鱼遂如故。今毎岁获直不下数百缗。 巫能不为利诱,警人使和协,为可嘉尚。惜不问其姓名。 【译文】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朝散郎(七品上下)李浚监管通州(江苏南通)支盐仓,当地靠海,多产蛏子。当官的都把蛏子腌制做成鱼酱类产品,便于存储和食用,也好用于馈赠亲朋故旧。李浚也买了很多买,杀了很多。 有天晚上,李浚做梦,梦中来到一个官府,看见一个神人穿着***袍服正襟危坐,招呼他过来,说:「 ”你最近怎么杀了这么多蛏子呀?杀生太多了!按理讲,你要折寿一算!我念你正处吉坐,暂时宽恕你,但我告诫你,从今以后不能再杀生了!我姓俞,名字里带‘单立人’。我生前的官职是宣教郎,按我的工作年限,本来要升京官了,吏部已经下达文件,任命我为通直郎,但我还没有来得及拜官就去世了。去世后,我执掌百种飞禽走兽和水族众生。目前我在阴曹地府做官的任期也快结束了,马上就会有人来接替我。我为啥跟你说这么多呢?因为我活着的时候跟你是姻亲关系,所以特来相告。”说完这些话,那人就走了。走了以后,旁边又有人说了一句:「 ”你要给那些道士念经啊!”梦做到此时,李浚就醒了。李浚醒后寻思,妻子确实姓俞,这个名中带「 ”单立人”的应是妻子的祖上。他只是没搞懂最后一句话——「 ”要给道士念经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他问本地人,终于搞明白,原来本地的蛏子分两种:小的叫「 ”孩儿蛏”,大的叫「 ”道士蛏”。自己前些天买杀的个头比较大,正是梦中人所说的「 ”道士蛏”。于是李浚赶紧请僧人来给「 ”道士蛏”们念经超拔救度,后来,他就不再杀生,也不再吃蛏子了。 等他任期结束,回到家里,他妻子家族人多,有人证实:他梦到的俞姓祖先应该叫「 ”俞佚”(名中有「 ”单立人”),俞佚正是以宣教郎任德清知县,后来准备升官了,官职也批下来了,但没来得及拜官就去世了。没过多久,李浚的妻子也梦到祖先俞佚了,俞佚在梦里说:「 ”我现在已经是神了,掌管更多鳞羽众生,你应该给我做一个冕服(高级官服)。” 李浚妻子按照梦中祖上要求,照庙里的规矩做好了冕服,还描画了很好的画像,专门做***祭拜她的祖先,然后通过如理如法的程序,把冕服焚化奉献给先祖俞佚。 这事情发生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此时距离俞佚去世已经过去了40年。这个俞佚过这么长时间还如此灵验!他的侄孙俞瀹专门把此事刻在石头上做了一个纪录。 【原文】 绍兴三十一年,朝散郎李浚监通州支盐仓。并海多产蛏,居官者必以为鲊醢,饷遗亲故。浚所买颇多。 一夜,梦若游他处官府,见神人冕服正坐,呼谓之曰:「 ”汝近日何得广杀生?合减一算,吾念汝吉坐也,已从恕,自今后当力戒之。吾姓俞氏,而名从立人,仕至宣教郎。年劳当升朝,已下磨勘,及通直命下,曾不克拜而终。见掌百禽兽水族,行且受代。生前与汝为姻戚,故特告汝。”遂辞去。又间有语云:看经与道士着。浚觉而思之,俞乃其妻族,名从立人者,妻之诸祖也。但不晓去后之说。 明日问主人,始知蛏有两种:小曰孩儿蛏;大曰道士蛏。昨日所制,盖择取其大者。亟唤僧诵经资荐之。迨秩满还家,言于诸俞云:所梦者名佚,以宣教郎知徳清县,临欲迁官而捐馆。 未几,告其妻曰:「 ”我今为神,实掌鳞羽诸兽,当为我造冕服。”妻如其请,仿似〖「 ”祠”〗庙中规〖矩〗,范绘饰当斋七祭供,焚而献之。至辛巳岁,垂四十年矣,而灵著如此。俞之侄孙瀹,刻石记其事。
古代志怪故事(吃锦蛇惹祸,白狗变龙)
三书生在汲水石盆中发现锦蛇,两书生不听劝阻抓来煮吃惹杀身之祸 唐宪宗元年间,有个叫韦思恭的书生是洛阳人,他与年龄相仿的两个青年书生一个姓董、一个姓王的书生三人关系很好,同去嵩山的的一座寺庙中修学。 这做寺庙的东北边一箭之地有一口山泉,在泉水口处的岩石上有个打磨好、专供寺僧人取水的大石盆。 那大水盆周长十几米(三四丈),大概能装下十斛水(几立方)。 (网络图片) 而那里面的水面下去多少,眨眼间就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不过取走多少水,都会被填满! 寺庙中吃喝用的水都是从这里汲取的。 韦思恭和这两个书生朋友,来这里修学时是阳春三月,住了四个多月,时至盛夏,山中空气闷热。 这天,三个人就到这大石盆来打水冲凉。 提着水桶到了石盆边,却见水中忽然游出来了一条大蛇! 那蛇身形有几尺长,黑底白花,在水中尤其显得玲珑剔透,它就在石盆中悠闲的蜿蜒游动! 三个人见了十分惊异,在旁边观察了又一顿饭的时间。 这时,王生跟董生说:「 ”这山中野物肯定美味非常,不如我们弄回去做羹吃?” 韦思恭当即阻止道:「 ”这怎么能行?传说中龙须竹、渔父梭、龙泉剑都能化形成龙,说不定这名山古刹中也有能化龙的东西呢?也许就是龙在这石盆中戏水呢?你们看这大蛇身上似有鳞甲,还是不要招惹这山中灵物为好!我们走吧!” (网络图片) 董、王两书生几个月没吃肉,看着水中的锦蛇直流口水,也没把韦生的话听进去,两人就在周围捡了几块大石头将那大蛇砸死,随后缠起来拿回去。 两书生还嘲笑韦思恭这人***道学,讲什么歪理。 到了寺院中,两人将那蛇剥了放进锅中。 片刻后,又听有人喊,石盆再次中出现了一条大蛇! 董、王两书生觉得一条不够两人吃,于是赶紧又跑去水盆。 又捡了石头,正准备砸下去,韦思恭再次劝阻两人:「 ”山中生灵不可乱杀!” 两人不听,扔下石头,只见那条蛇已经窜出水面,腾空而去! 两书生只好悻悻而回,等他们去看蛇肉的时候,仍旧没有煮熟。 这时,猛然间就听到山谷中犹如雷霆般的巨响,天地为之动摇。 只见不远处风起云涌,砂石纷飞! 眨眼间,大片乌云携着风沙,漫卷而来,直到寺庙上空! 霎时间,天昏地暗,几步之内都看不见人! (网络图片) 寺中的僧人们见这风云骤起,空中云气中也似有蛟龙若隐若现,都念经祷告起来。 眨眼间,从天空的云中就落下了大火球,几乎都是掉在董、王、韦三人所住的房子上,片刻功夫就烧了个精光! 不久云气散去,而董、王两书生也不知去向,韦思恭躲在走廊上躲过了这天火。 过了一天,不见董、王两书生,寺中派人搜索,才寺门南边山谷中找到两人尸体。 这也许就是对于那些***生灵的惩戒吧? 改编自《博异志》 后记:万物皆有灵,善待周围的一切,就是善待自己。 故事:官员外出散心途遇道士领着两条白狗,风来雨急才知原因 唐朝时,东都洛阳有个叫卢君畅的祠部郎中,他还没有做官的时候,侨居在汉水。 这天他心情烦闷,看天气不错,就想到郊外去散散心,于是独自骑着马来出了城。 当时正值春夏交接,野外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他就骑马在田间小路上驰骋了一番,不知不觉就迷了路。 远远的看到路上有个道士,身边还跟着两条白狗。 网络图片 他于是就上前,下马跟那道士打招呼:「 ”道长有礼了,小可不慎迷路,希望道长能指条回城的道路!在下感激不尽!” 这道士看上去三四十岁年纪,颌下三绺黑须,面容消瘦,一双眼睛却神明如炬,见到卢君畅 后也笑着打了稽首,道:「 ”没想到在这荒郊野外也能遇到太守呵,从这里向西三里就有回城的道路,贵人还是快些打马去吧,稍停片刻恐怕就要挨雨淋了!” 卢君畅看看天空,阳光耀目,一片云彩都没有,怎么会下雨?心中奇怪这道人说胡话,才注意到那道士身旁领着的两条狗。 那狗的腰身细长,可是胸前却一团结实肌肉,走起来还晃动着,像是要向下坠落,碰到地面。 卢君畅看这两条狗不像是猎犬,这出家人带两条狗,更是奇怪。 「 ”道长,这是要去何处?” 「 ”贵人不必多问,风来雨急,还是快些去吧!”道士说完快步向前走去。 网络图片 卢君畅一晃神儿的功夫,道士就不见了。 他就赶紧上马去追,跑出去一盏茶的功夫竟然都没追上! 心想那道士难道是仙人吗?脚程比这马快这么多? 耳边听到两声犬吠,远远看到刚才那两条大白狗朝着一个小湖跑去,却不见道士身影。 卢君畅正要催马前行,去湖边看看。 只见那两条狗「 ”扑通”两声就跳进了那湖中。 刹那间,只见湖面翻涌搅动,水汽蒸腾而起,转而整个湖中的水如同烧开一般,忽然两条巨大白龙就从湖面跃然而出,蜿蜒盘绕,直飞向云霄中去! 雷雨 转而云气快速聚拢,眨眼间就遮天蔽日,黑如黄昏,跟着狂风骤起,雷声轰隆隆的响起! 卢君畅见那两条白龙在云中盘绕,惊骇非常,赶紧调转马头向回跑去。 只奔出几里地,铜钱大小的雨点就落了下来,片刻全身被雨淋透,这才知道那两条白狗就是这两条白龙? 道士又是何方神圣呢? 后来他果然当了一郡太守,留守洛阳。 改编自《宣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