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今日夏至2023年哪天入伏三伏共多少天时间表来了
今天是夏至节气,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早在周朝时期我们老祖宗就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在这天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
老话说“夏至不过不热”,夏至虽然表示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但是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在“三伏天”。那么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三伏天有几天?
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白昼时间在慢慢变短,黑夜时间在慢慢变长,但是夏至后白昼时间依然长于黑夜,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散发的热量多,地面的热量还将不断积蓄,气温也将越来越高,到了三伏天地面积蓄的热量达到最大。
此外,夏至后降雨频繁,空气湿度越来越大,而水的比热容大,湿润的空气比干燥的空气能吸收更多的热量,这也会导致热量不断积累。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大地会呈现出一片“上蒸下煮”的现象,35℃以上的高温天气司空见惯。
2023年啥时候入伏?三伏天有几天?
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而中伏可能有10天,也可能有20天,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10天;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由于每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早晚不一样,这也导致中伏的长短不一样,所以有的年份三伏天有30天,有的年份三伏天有40天。
老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秋后一庚入末伏”,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时间,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便是入末伏的时间。
说了那么多,那么啥是“庚日”?我们老祖宗用干支历来记日序,即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组成60个组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天,60天为一个周期,循环记录日子。
而“庚日”就是含有“庚”字的日子,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
今年夏至是6月21日,这天恰逢“庚戌日”,因此今年夏至后的第1个庚日就是夏至日,由于天干有10个,因此庚日与和庚日之间间隔10天,今年夏至往后推迟30天便是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对应的时间为7月11日,因此今年7月11日入伏。
今年立秋在8月8日(戊戌日),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在8月10日(庚子日),因此8月10日是入末伏的时间。初伏是固定的10天,由于今年立夏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中伏有20天,三伏天一共40天。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特别注意:由于今年夏至恰逢“庚日”,因此今年入伏的时间会非常早;由于入伏的时间由庚日来决定,因此聪明的小伙伴不难发现,入伏最早的时间不会早于7月11日(夏至最早在6月21日),同时入伏的最晚时间在7月21日。
那么今年三伏天会不会异常炎热?我们看看农谚咋说
1、夏至无雨,三伏热。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夏至这天不下雨,那么就预示着到了三伏天会异常炎热。今天你们那里下雨了吗?
2、夏至冷飕飕,三伏热死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夏至这天气温比较冷,那么预示着到了三伏天的时候气温会非常热,“热死牛”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法,表示天气非常热。
3、公伏凶,母伏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三伏天属于“公伏”,那么预示着三伏天会非常热;如果三伏天属于“母伏”,那么预示着三伏天相对凉爽;在我们老祖宗看来,如果入伏这天的农历时间是单数,那么就是公伏,如果入伏这天的农历时间是双数,那么就是母伏,今年7月11日这天对应农历时间五月二十四,很明显今年是母伏。
对于农民来说,三伏天炎热比凉爽好,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三伏天农作物生长速度快,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粮食作物的籽粒会更加饱满。当然三伏天过于炎热也不是好事,三伏天过于炎热可能导致“伏旱”的发生,因此三伏天我们要同时注意防涝和防旱。
总结,到了夏至节气意味着炎热的三伏天不远了,我们要提前做好防暑的准备。老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今天夏至可不要忘了吃面条,吃了面条一年顺顺利利。
2023年几月几号入伏
2023年入伏时间表2023年几月几号入伏
2023年入伏的日期:2023年07月11日,星期二,癸卯年(兔年)五月廿四。
2023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7月3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31日-2023年8月9日,共1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入伏禁忌有哪些
少吃冷饮
天气炎热,暑期逼人,这时候来上一口大大的冷饮,无疑是最美好的事情了,若是经常吃冷饮,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但是苦了身体,冷饮会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这样长期下去会得胃穿孔或者胃溃疡,苦不堪言啊。
吹干头发再睡觉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夏天天气这么热,把头发擦干之后很快头发就可以自己干掉。其实晚上睡觉时面部神经处于最松弛、抵抗力最低的时候,如果受到湿发的冷***,很容易影响耳后的面神经,导致局部痉挛,从而诱发面瘫现象,并且早上起来头发会臭臭的哟!爱美的仙女们吹干头发再睡吧!
不要冲凉水澡
由于冷水的***,皮肤血管立即收缩,血循环阻力加大,心肺负担加重,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人体潜在细菌和***会乘虚而入,从而引起疾病。婴幼儿、老年人、经期或孕期女性更要注意哦!
入伏养生原则
1、夏季体质调养
不同体质人群在“三伏天”的表现和症状都不同。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等人群尤为难受,通过饮食、起居调理不能改善不适症状,需要去专科中医医院进行夏季的体质调理。和冬季养生调理不同,尤其注重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益气生津性质要平和、微凉,切忌滋腻、温热之品。这是因为夏天气候炎热,汗出过多,而耗气伤津,对于老人、体质虚弱之人尤应如此。
原则二:健脾和胃,一是暑湿之气盛,而湿邪困脾,易阻碍脾胃之阳气;二是夏季人们吃寒凉食品多,而寒凉伤胃;三是夏天喝水多,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致使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原则三:冬病夏治,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的寒湿祛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常见的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和体质的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冬病夏治”治疗疾病涉及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腰痛等。
2、起居调养
避暑是总的原则,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3、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
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
2023年暑伏起止时间
2023年暑伏起止时间为7月11日到8月19日。
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我国气候特征之一,也是人们关注气象的一个重要时段。它指的是夏季炎热时期,炎热时间长、高温强烈的天气现象。一般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
初伏是指从夏至后第11至20天的时间段,夏至后地球自传偏向南半球,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以至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高温中。既有酷热的温度,又有较高的湿度,从而导致人们在炎热的气候下非常疲惫。初伏正是这个高温强度最高的时期。
入伏时间的计算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2023三伏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时间是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
夏有三伏,分别是初伏、中伏、末伏,初伏和末伏的持续时间是固定的,都为10天,而中伏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要么是10天,要么是20天,因此整个三伏天要么有30天,要么有4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
2023年夏至日为6月21日,这天恰好是庚戌日,因此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此后每隔10天一个庚日。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在7月1日,为庚申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在在7月11日,为庚午日,因此7月11日就是入伏的时间。由于初伏的时间是固定的10天,因此7月11日~7月20日为初伏。
中伏的时间处于初伏和末伏之间,也就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开始时间,2023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在7月21日,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2023年立秋在8月8日,这天是戊戌日,8月9日是己亥日,8月10日是庚子日,由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时间,并且末伏也是固定的10天,因此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
今年几月几号进伏天
2023年7月11日。2023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在7月11日入伏,8月20日出伏,截止2023年7月25日,已经入伏14天。今年的三伏时间表分别为:初伏是7月11日至7月20日,中伏是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是8月10日至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