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历史彩照慈禧与儿媳瑾妃皆患上大脖子病两位被谥号贤字的亲王
醇亲王与仆从
这是一张多次被解析错误的照片。此照拍摄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这一年,醇王府发生了三件喜事:(1)这一年,什刹后海醇亲王府落成,奕譞率领家眷正式迁入新居。这可是乔迁之喜。(2)这一年,醇亲王喜逢五十寿诞,全府上下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这可是逢十大寿。(3)这一年,醇亲王之子光绪正式亲政,这既是醇亲王府的喜事,更是国家的大喜事。对于醇王府,这一年确实是喜事连连。在《末代皇帝溥仪全析影像》中记载,这张照片就是为醇亲王乔迁新居,喜逢五十寿诞而特别拍摄的。更特别说明,照片中那位持剑者为载沣,捧书者为载洵。然而,此时载沣才6岁,弟弟载洵才4岁,不论脸型还是年龄,可以明确的是持剑者绝非载沣,捧书者也并非载洵。这四位只是亲王的仆从。醇王府三喜临门之后,随即全府陷入悲痛之中。1890年,50岁的醇亲王薨逝于王府中。慈禧特加“贤”字谥号。清朝二百多年中,只有两位亲王谥号“贤”,一位是怡亲王允祥,另一位就是醇亲王奕譞。
慈禧与瑾妃
慈禧与儿媳瑾妃都患上了严重的甲状腺疾病,并且已经到了衣领无法遮掩甲状腺肿的地步。1903年,68岁的慈禧甲状腺已经严重到这样的程度。可见,在这之前,她已经患上了甲状腺疾病。清宫医案上记载,这一年慈禧的面部出现“目皮掣动,筋脉不爽”,“颊间跳动”的症状。可见,慈禧的面部开始出现痉挛。对于慈禧的甲状腺疾病与面部的痉挛,皇宫内的御医也只能缓解却无力彻底根除。相比较婆婆慈禧,瑾妃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甲状腺疾病。不到而立之年的她甲状腺疾病的严重程度已与68岁的婆婆一样。婆媳俩都非常喜欢拍照,但每次照相时都会刻意用衣领遮盖住脖子。即使如此,照片放大后,还是能清晰地看到她们肿胀的脖子。当时,摄影中有涂白、去褶皱、调高光等“美颜”手段,但没有瘦脸,瘦脖子的技术。如果当时通过美颜能将脖子变瘦变细,慈禧一定会命人将自己的脖子美颜一番。
延安公社粮食厂的两名女工
1***3年,延安公社粮食厂的两名女工正在工作。所谓的公社粮食厂就是一座座简易的窑洞。两名女工虽然看起来穿着素朴,但在当时已是不错的着装。其中一位正在操作机器的女工在裤子的膝盖处打了一条长长的补丁。由于裤子的膝盖处容易磨破,打上补丁后使得裤子更耐磨。另一位女工上身穿着黑白相间的格子衣服。这在当时已属于时髦着装。时光飞逝,50年已过,这两位女工现都成古稀老人。
德宗景皇帝的简历
德宗景皇帝--载湉.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史称光绪皇帝。
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
光绪帝(1871——1908)
庙号:德宗。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出生: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
属相:羊
卒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
在位: 1875年-1908年
享年:38岁
陵寝:崇陵(清西陵)
父亲:奕譞(醇贤亲王)
母亲:叶赫那拉氏(慈禧胞妹)
初婚:18岁结婚,配偶叶赫那拉氏等3人
皇后:叶赫那拉氏(副都统桂祥之女,慈禧侄女)
后妃: 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二女,瑾妃,珍妃)
子女:无子女
继位人:溥仪(宣统,号称"继承同治兼祧光绪")
生平
清德宗光绪,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1871-1908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譞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
1875年12月初,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
历史背景
光绪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
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绝望,于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了生***,然后去见慈禧。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为所动,于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成为帝王
光绪继位后,由慈禧专权。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他接受康有为、***提出的变法,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光绪皇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法图强。光绪发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维新派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把希望寄托在统辖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派谭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协助光绪推行新政。袁世凯也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但谭嗣同走后,他便去向荣禄告密。慈禧因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立刻返回紫禁城。光绪料到事情败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为等人赶快逃命,他自己被慈禧带到议政堂,被迫写了退位诏书,将***全部交给了慈禧,然后被关进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关押在别处。康有为、***逃亡日本。谭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因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被囚瀛台
光绪被囚于瀛台,由慈禧的四名亲信太监监视着。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监的监视比较松懈时,就偷偷地记日记。这样差不多被关押了整整两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逃亡西安。临时前,慈禧命总管太监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运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当天(癸酉日),即21日就命令光绪的饮食、医药之事统统由李莲英服侍。这天下午,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据说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色结,打算废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光绪自幼身体孱弱,一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滑精症状,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他又长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结核。
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光绪病死后的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史称光绪皇帝。
光绪帝是清朝第几代皇帝?
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
光绪皇帝叫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出生,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的时候年号为光绪,也叫作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的父亲是醇亲王奕譞,生母是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皇太后亲妹妹。由于同治皇帝死的时候太年轻所以没有子嗣,慈禧太后就把自己的亲妹妹也就是光绪皇帝接到宫里敷衍并且过继给了同治皇帝。
1875年的时候同治皇帝去世,慈禧和慈安两位皇太后随即让载湉继位,载湉在位一共三十四年。
扩展资料:
慈禧有一次去瀛台看光绪时,发现光绪屋子里摆满了西洋的钟表。听着滴滴答答的声音,慈禧半开玩笑地说:在所有皇帝中,你可能是最懂钟表的一个了。
光绪没有回答,但猛然间,慈禧的脸阴沉了下来,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快步地走了。原来,慈禧突然想到,光绪其实是在等,这个儿子还有取代自己的野心。
慈禧已经是暮年,而光绪正值壮年,也许就是这个时候,慈禧就有了找光绪接班人的打算。最开始,慈禧立了一个大阿哥准备继承帝位,但后来放弃了。
1908年冬天,慈禧太后病重,常年呆在瀛台的光绪帝身体也不好。慈禧便下令让载沣的儿子溥仪来当皇帝,载沣是光绪的亲弟弟,光绪按理说是溥仪的伯伯。
但慈禧却有私心,她让溥仪过继给自己的亲儿子同治,同时又兼承光绪帝之祧。据史料记载,光绪是从庆亲王口中知道这个消息的。
当时的光绪帝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他沉默良久,对着庆亲王说了11个字:为什么不找个年龄大的呢。
光绪的情定是复杂的,他想当一个好皇帝,却一直活在慈禧的阴影下。自古无情帝王家,光绪无法在政坛上施展拳脚,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
更重要的是,当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失去了最后的一点希望。即使是这样,光绪想到接下来又是一个小皇帝,还是表现出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一天之后,慈禧也病逝于仪鸾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