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清明节禁烧纸钱惹争议是传统还是封建迷信习俗文化该如何传承
文|读书君
每年清明扫墓,总是少不了要烧纸钱,尤其是到了近现代,更是愈演愈烈,传统纸质祭品生意极为火爆,冥币、“金元宝”“银元宝”随处可见。
每年清明一到,沉寂许久的荒山野岭,深山老林再次热闹起来。墓地里成为了熙熙攘攘、人流不断的地方,坟前烧冥币,烧轿车、烧房子祭品不断,无不透着一股浓郁的金钱味。而在城区、市区,一些居民会沿街烧纸,火光四起,烟雾缭绕,街道的地板,小区的绿化带等地区,经常能看到燃烧不尽的纸钱,可所谓是“清明时节火纷纷”!
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习俗,多年来这已经成为了民间传统,也为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对此质疑或否定过。然而,近些年来,北京、上海、广州、山西、湖北、广西等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禁止售卖、焚烧冥币纸钱等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规定,引发了一系列的舆论。
比如通知规定: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生产、销售冥纸、冥币、纸扎实物等祭祀用品”;“禁止任何人在门店、路边等一切场所销售冥纸、冥币、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禁止在墓地、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居民小区、公园等任何露天场所焚烧冥纸、冥币等祭祀用品”等,违者处罚,严惩不贷。
这一系列的规定要求,基本上是从源头开始一刀切,打击和治理冥币纸钱的出现,让大家无处可买、无纸可烧。如此一来,大家平时轻松就能在大街小巷的店铺里买到的纸钱等祭祀用品,再也难买到;人们习以为常的逢清明节就烧纸钱、冥币的活动也再难以实现了。
关于禁止焚烧纸钱等祭祀用品,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比如前两年山西“拟禁售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话题,就曾一度冲上微博热搜,阅读超过2亿次。
01为什么要禁止焚烧冥币纸钱?
其实早在2008年,国家就下发了《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大力总结推广文明、环保的现代扫墓祭祀方式,引导大众***用健康环保的方式进行祭祀,让大众通过健康、平静的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
之所以颁布这样的通知,大致有以下几点因素考虑:
①森林防火
“三分造,七分管”,森林防火,以预防为主。清明时期,冬春旱现象严重,加上萧瑟的冬季万物凋零,草木枯黄,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三四月,很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尤其是春耕播种和清明节前后,最容易发生火灾。每年清明节因为扫墓祭祀而引发的森林火灾***频频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其中最大的诱火因素是烧纸钱,金元宝、纸马等祭祀用品。
也许有人会说:“森林而已,烧了就烧了,重新再长就好了。”然而,很多人低估了森林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森林不仅是林木***,更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抗御水旱、抵抗风灾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是国家自然生态重要的安全防护屏障。
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保护土壤***,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减少山体滑坡,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能够调节气候生态,促进人类自然生态平衡。但是,森林并非一日长成,一旦森林被破坏,不仅是对森林本身造成伤害,更是对整个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此后想要恢复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投入。
②打击封建迷信活动
焚烧纸钱冥币是清明节祭祀活动的一部分,虽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是最初还仅停留在烧纸钱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封建迷信思想不仅没有得到改变,甚至还越演越烈。近些年来,人们烧的东西也越来越迷信低俗化。比如烧纸马、纸房、纸车、纸家电、笔记本电脑,甚至烧“阴间结婚证”种种,这两年还有烧纸质药物,口罩等等,其祭品可谓是五花八门,让人咋舌。
一直以来,国家严厉打击封建迷信,伪科学等活动,开展反封建迷信教育,努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封建迷信活动不仅害人害己,还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安全。中国不少落后的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低,加上封建迷信活动频发,封建思想浓厚,不少人因为崇尚迷信而失去理智、科学的思想和判断,将封建迷信思想用来指导生活,害人害己,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
③保护环境
每年清明节前后,不少地方空气污染严重。清明节,人们通过焚烧纸钱、冥币,燃放烟火炮竹等来祭祀,烟雾燎绕,隐患丛生,这不但造成了***浪费,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尤其是引发火灾后更是加剧了环境问题。
古书《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本应该是清洁而明净的节气,但是却搞得乌烟瘴气,完全失去了节气本身该有的模样。
总的来说,禁止焚烧纸钱冥币等祭祀用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火灾,保护环境,和谐稳定社会,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
此举的推行,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表示反对。
支持者认为,摒弃陋习,低碳祭祀,树立文明新风,还清明节之“清明”,是很好的提倡。
而反对者认为,这是一种祭祀习俗,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烧纸钱是为了缅怀祖先、哀悼逝者、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纸钱并非天天烧,但是清明节一年只有一次。禁烧纸钱,仿佛让这个传统习俗节日失去了底色。
为何这样说呢?我们不妨来看看烧纸钱的历史起源。
02清明节扫墓祭祀为什么要烧纸钱?
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而烧纸钱则是祭祀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什么要烧纸钱呢?民间流传着不少的传说:
话说从前有个商人,靠卖纸赚点小钱谋生,但是生意经常不好,为此他十分头疼,想了不少办法依旧没能让店面兴旺起来,导致忧郁成疾,卧病在床。
某天,邻居到他家看望他,发现他直愣愣地躺在床上,早已经没有了呼吸。商人的老婆痛哭不已,为他举办了葬礼。只见她一边披麻戴孝地大哭,呼天喊地,万分悲伤,一边将草纸大把大把地往火堆里扔去,声声哭诉着说:“都怪这些破纸,害死了我老公!”
结果,不久之后,死去的商人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将众人吓得面容失色,问他为何活了过来?商人说“多亏了娘子烧了那么多草纸,让这些草纸成了阴间可用的钱,我拿这些钱贿赂了阎王,阎王把我放了回来。”
很快,这件奇事一传十,十传百,***皆知。人们在大惊之余,也纷纷效仿买草纸,烧给死去的亲人,意在给泉下的亲人送去钱财、银子。后来,日子久了之后,民间就形成了给死人烧纸钱的习俗。
在古代,纸钱,也叫“冥币”“冥钞”,是专门给死者准备的,据说将纸钱焚烧之后,烧成灰烬后的纸钱到了地府就可以变成死者可以用的货币。
严格说起来,纸钱的出现,在历史上流传比较广的故事版本是和蔡伦的造纸术有些关系。其具体的故事内容,和前面谈及的商人卖纸钱的故事类似,读书君不再展开叙述。
其实,追溯古今,烧纸钱和古代丧葬习俗中的随葬器物有关。
西汉年间,有钱人会在死者的棺中放铜钱。汉武帝时,盗贼挖掘其先祖汉文帝的坟墓,盗走了其中的银子。东汉和帝统治年间,蔡伦发明用树皮和其他材料造纸,后来魏晋时期人们用剪纸代钱来祭祀,只是当时还不算流行。
唐***26年,也就是公元739年,搞出各种神信仰的唐玄宗,以王玛为祠祭使,这位揣摩其主子意图的大臣,开始在***祭祀仪式上烧纸钱。这一行为引起了当时其他文人学士的谴责,认为这违背礼制,为此没有得到推广。
富贵的人家,财力雄厚,陪葬的器物多,给死者陪葬金银的习俗,其有价值的宝物被埋在土地里,并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价值,反而是***了盗墓贼的贪欲,导致坟墓被挖的现象时有发生。而贫穷的家庭,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只能改用其他的代替品,最初代用品大多是陶制,后来,纸钱开始慢慢流行。
根据唐朝封演所写的《封氏闻见记》,纸钱的应用,应该起源南北朝时期,用纸来制作成冥币。当金银制的元宝货币通行之后,人们又用纸制作成纸元宝的形状当作冥币。等到银元通行时,人们又制作出了地府相对应的纸银元冥币。
总的来说,不管时代怎么变,冥币形状怎么变,其如此多变的原因,无非都是“慎终追远”,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缅怀和哀悼,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孝道、重视感恩的情怀。
而时代发展到如今,古老的习俗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倡健康、环保的祭扫方式成为社会风尚。在新旧改革面前,存在争议似乎无可避免。
03那么,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呢?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包含了两大内涵:生命清明以及生态清明,前者体现了我们对逝去亲人的纪念,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后者体现了春季清明之时,万物生长的自然生态。其主题可以理解为珍爱生命,追忆过往,忠孝感恩和亲近自然。
从某种程度上说,焚烧纸钱只是一种人们对祭祀礼节的重视和习惯,表达的只是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悼念,并非是承认其为迷信活动。***用一刀切的措施来杜绝焚烧纸钱等行为,反而容易激起民愤。
在探讨文化与习俗传承问题时,或许应该***取更加温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处理,比如在规定地方,小范围焚烧,同时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又比如提出某些替代的解决方案,来引导人们朝着更加健康、低碳、环保的方向去举行活动,比如包括且不限于***取用植树、献花、集体公祭、歌朗诵会、电子祭奠等方式来祭扫,代替烧纸钱。
总言之,我们在继承和弘扬“慎终追远”的民族传统,扬弃历史糟粕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和照顾到群众百姓的情感需求和反馈之声,多听听群众的意见。
参考资料:
(法)禄是遒著,中国民间崇拜第1卷婚丧习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清明节露天烧纸是民俗还是陋习?如何正确的缅怀祖先?
我认为清明节露天烧纸是民俗,并不是陋习,通过烧纸的方式来缅怀自己的祖先,也可以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
父母在世,人生尚有来处,父母离世,人生只剩归途,对于清明祭祖也是我国千年的传统,个别人用一句迷信或者陋习二字实在是有悖常理,对于清明烧纸这件事情来说,只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就足够了。通过送花等方式来进行祭祀的话,也是可以表达对自己祖先的缅怀的,我们也应该根据当地的政策随机应变。
清明节烧纸是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给仙人扫墓祭祀的日子,也是我们表达情感和庄重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因此清明节烧纸并不是陋习在仙人坟前诉说自己的相思之情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孩子,在他人面前自己却是要承担所有的压力。
清明节烧纸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
众所周知,燃烧物品会存在着污染环境的嫌疑,但是我认为短时间的焚烧活值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没有那么大,与工业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不过我们在烧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消防安全,避免因为自己的一己之过,影响社会安定,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不受影响。
我的个人看法是什么?
我认为中国人有过节的传统,这不仅仅是文化,也是对礼仪的传承,祭祀自己的新人是古往今来传承下来的东西,在清明时节的时候,有条件的人还会带自己的孩子到革命烈士的园中去祭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传承的纽带,如果取消清明节祭祖,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仿佛一颗无根的浮萍,没有依靠。
清明祭祀成习俗,你认为给去世亲人烧纸是民俗还是迷信?
清明节祭祀已经成为了习俗,给去世的亲人烧纸其实是一种民俗,不同的地区对于清明节是有不同的一些礼仪习俗的,也是有不同的一些自己民间的一些各方面的习惯,所以对于清明节给去世的亲人,烧纸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从古老的时候传下来的一种礼仪,并不是迷信。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在清明节给去世的亲人烧纸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明星,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在清明节对于一些亲人们的这样的做法,毕竟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和亲人是没有办法沟通和交流的,所以人们把自己对于自己去世亲人的所有的一种思念以及一种感情寄托在这样的一种节日里面来表达我们内心当中对于去世亲人的不舍,以及表达他们对我们的重要性。
也并不是想要证明给谁看,最主要的是我们人类本来就是情感非常复杂的一种生物,因此对于这样的节日,很多的人其实是非常看重的。对于所有的人而言都是死者为大,因此在清明节给去世的亲人烧纸。本身就是一种礼仪习俗,也是我们对于去世亲人的一种纪念。
大部分的人还是想要有这样的一个节日的,毕竟只有拥有这样的一个节日,我们才能够对于清明节有更多的一种寄托以及对于我们去世亲人一种更多的怀念的方式。去世的人其实本质意义上并没有能力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方式和他们沟通和交流。
我们把所有的一些心中的不适合一种强烈的想念表达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出来用清明节这样的一种节日寄托,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安慰自己内心的最大的一种鼓励,而且,其实本身在科学方面不能够用所有的科学依据解释世间本来就是存在一种科学解释不清楚的一些细节世界,所以对于我们很多的人而言,还是愿意去承接这样一种节日。
清明节烧纸是不是封建迷信陋俗?
清明节烧纸说不上是封建迷信陋俗,那只不过是亲人对已故亲人的一种吊念形式。现在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时间去墓地祭拜,就***用这比较直接而传统的方式来祭拜亲人,以表达自己的哀思。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后人不会记得自己。
至于对环境的污染,是有一些的,但那只不过是微乎其微的,只要注意安全防护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的春节和新人的结婚仪式都需要放炮竹以示庆祝,这种污染更大,难道这也是封建迷信吗?比起那些汽车尾气的排放,空调的使用,厂矿污水的乱排放,农药的使用,垃圾处理不当,这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对亲人的纪念还可以***取其他方式。比如种一棵树,小区专门设一个临时可祭拜的地方都是一个可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