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三峡水库无水可补武汉等下游城市非常干渴关键还是三峡建小了
三峡水库无水可补,武汉等下游城市非常干渴,关键还是三峡建小了
最近,宜昌三峡水库的水位一直在147米附近徘徊,很接近145米大关。跌破145米,则意味着三峡的发电以及重庆、四川的航运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今年的气候确实很反常,本来应该是汛期的季节,反倒成了枯水期,给长江流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比如,有的城市已经开始拉闸限电,限制工业生产,这对下半年开足马力搞经济的武汉等城市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三峡水库面临无水可补的窘境,主要还是库容太小了。175米的标准水位,库容只有不到400亿立方米,调节库容则只有220亿立方米,实在是太小了!
如果当初***取235米的高坝方案,三峡水库的库容至少增加2倍,发电量至少增加一倍,航运价值更加明显,将下游航道整治好以后,万吨级大船可以常年直达重庆。而且,三峡水库的淤积速度也会减少好几倍,相当于延长了几倍的使用寿命。
当然,投资也会增加一两千亿,尤其是***,要增加50%以上。但是,相比于这么高收益,这点投资并不算多,几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就拿发电来说,一年就可以多收入大几百亿。航运和水产也会产生效益,尤其是航运方面的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三峡的第一大作用就是防洪。当水库水位为145米时,防洪库容只有220亿立方米。如果标准水位提高到225米,比现在的上限水位高50米,防洪库容应该不小于600亿立方米,与世界第一大水库的调节库容相当。这样的库容,根本不怕上游来的任何洪峰。这样的三峡,其作用就不仅仅是削减洪峰了,而是直接蓄洪,有多少蓄多少,荆江大堤一点压力都没有,武汉就更安全了。
为了保武汉,一到洪水季节,武汉上下游的各地区常常瑟瑟发抖。如果武汉扛不住,一定会掘开上下游的大堤,往蓄洪区灌水,以保全武汉。1998年长江流域发大水时,差点就要挖荆江大堤分洪了。
有一个库容不低于1000亿立方米的水库,武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同样的,到了枯水季节,也可以加大下泄流量给下游补水。比如,现在的三峡下泄流量平均控制在12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高坝方案则可以轻轻松松提高到20000立方米每秒。对于高坝水库来说,每秒增加个万儿八千立方米的流量,实在是小意思。就算每秒增加1万立方米,一天也不过是多放8.64亿立方米的水而已。对于调节库容不小于600亿立方米的水库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当年建设三峡时,还是太保守了,没想到中国经济发展得那么快。#武汉头条#
为什么报道中说三峡的水位最低只能降到145米,当水位下降到145米以后,三峡将无水可补?
水位低于145米,发电就会受到影响,这个原因可以成立。现在也在闹严重的电荒,很多地方都在限电。水位太低,也会影响到上游的用水。
长江上游也干旱。此外可能还会影响到航运等其他方面。水库放多少水,由国家防总决定,不由三峡自己决定,要根据全国的情况统一安排。以国家颁布的黄海高程零米为基准零米。三峡大坝的水位高度时145米,就是比黄海零米高程高出145米。
三峡大坝库区的正常存储水位最高是一百七十五米,而就在开闸当天,水库水位突然降到147米,离最低的145米的蓄水位比较近了。由于之前的三峡水库已接收流水量快到达每秒四万立方米的洪水,所以此次水库的泄洪水流量控制在了每秒3.5万立方米左右。
扩展资料:
在现有水库特征条件下,三峡水库解决中下游干旱缺水问题的潜力就在于165立方米亿的兴利库容在6-7个月内如何分配,如果均衡下泄,可以增加1660-2390立方米/秒;如果在某时段多增加泄量,可以明显改善中下游水流条件,但需要改变正常的发电***,可能影响水库发电和航运的保证率。
在枯水期,电站按调峰方式运行,尽可能保持高水位(175米)运行,实现多发电和保证航运。如果不改变发电保证率为95%和多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度(不考虑右岸地下电站发电)的发电量和航运水位的控制要求,枯季没有弃水,165立方米亿的兴利库容仅够基本满足原有调度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水库
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次出现严重干旱,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为主要原因?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情况,而出现本次严重的干旱情况三峡工程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北半球赤道压强不断增高,导致我国在今年夏季的温度达到了一个历史极值,所以我国长江中下游阶段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随着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极端的高温天气,很多城市已经下发了橙色高温预警,特别是重庆这一带地区温度更是达到了43℃以上,地表温度更是达到了72℃以上,足以见得国内的高温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是特别大的,这样势必会导致全国出现粮食生产量变少的结果,而很多人猜测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是因为建设三峡工程而导致的,其实三峡工程只是一个蓄水水库,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的因为极端的高温天气。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是因为极端的高温天气
根据世界联合国气象组织所披露的数据,全球温度急剧升高是因为北半球赤道压强变大而导致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导致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极端的高温天气,特别是我国的南部地区更是出现了干旱情况,而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就是因为极端的高温天气而导致的,并不是像网友说的那样是因为三峡大坝的建造而导致的。总结
总的来说,全国各地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温天气是因为北半球制造压强增高而导致的。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情况更是因为我国的高温天气而导致的,不是因为建造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本身就是一项水利工程,能够有效地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水的问题,在面对如此干旱的情况下,水利局也开始对三峡大坝进行开闸放水,所以这在很大一程度上保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粮食生产。
三峡水库向长江中下游补水,能否缓解中下游的旱情?
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紧急补水,未来的几天内将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补水约5亿立方米,***江下游的水库群也会向长江中下游补水约3亿立方米,来应对高温旱情的持续发展。这次补水过程对缓解中下游的旱情具有积极的作用。
干旱产生的原因。我国大范围地区都遭受了极端性的高温,而持续的高温天气,气候的异常加速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的蒸发和使用量。我国大氛围地区都出现了40度以上的高温,部分地区的气温还达到了45度以上,并且高温的气候将持续很长时间。今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比往年都要强,再加上全球变暖产生的气候效应也更加极端化,长江流域的降雨量非常稀少,导致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旱情非常严峻。包括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和安徽等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重度旱情。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为高温还出现了河流断流,小型水库干涸,眼机电井出水量严重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活和工商业用水。如果持续这样的状态下,长江中下游的农业产量将会受到影响。而北方因为冷暖气流的变化比较明显,降雨量比往年开始增多,这也是温室效应的结果,降雨量有北方倾斜的态势。
三峡水库的作用。三峡大坝的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早在高温季节开始前,三峡水库就已经开始补水10.9亿立方米。介于旱情的严重性,再加上本年的气候异于往年,补水的量远远不足以缓解旱情。相关部门决定再次开启三峡大坝对中下进行补水。三峡水库将全面开启补水模式。对缓解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的情况和恢复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