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收缴2700公斤地沟油铜陵查处2个非法加工提炼餐厨废弃油脂窝点
为严厉打击非法处置餐厨废弃油脂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置管理,近期,市城管执法局环卫处根据前期摸排追踪的线索,查处2个非法加工、提炼餐厨废弃油脂窝点,现场累计收缴约2700公斤地沟油。5月9日,市环卫处执法队员在义安区翠湖二路北侧附近查处1处非法加工、提炼餐厨废弃油脂窝点,现场收缴约200公斤餐厨废弃油脂并移交隆中环保进行无害化处理。5月16日,市环卫处执法人员在义安区顺安镇闸子王村附近发现疑似非法加工、提炼餐厨废弃油脂窝点。当天中午12时,执法人员迅速出击,控制现场确认为非法加工、提炼餐厨废弃油脂窝点后,立即联系辖区内顺安镇派出所、西联镇派出所、西联镇市场监督管理所等单位现场查处,并收缴餐厨废弃油脂约2500公斤现场交由隆中环保进行无害化处理。两起案件已交由市场监督、环保等部门做进一步处理。下一步,市环卫处将持续加大餐厨废弃油脂管理整治力度,严肃查处未按规定处理餐厨废弃油脂行为,并严厉打击地沟油非法窝点,为食品安全和市民的“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via.铜陵城管
蒋昕捷的他与地沟油***
2010年3月,已是《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蒋昕捷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一则关于地沟油流入餐饮行业的调查报道,让很多中国人下意识地改变了餐桌上的饮食习惯。
2010年3月17日,蒋昕捷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围剿地沟油》一文,文中这样写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而在报道见报第二天,何东平教授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否认自己曾提及“全国每年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2010年3月24日,蒋昕捷在《是什么让揭开地沟油“盖子”的教授改口》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思考,“讨论地沟油科学检测的难题和解决地沟油问题的出路,本无意于渲染地沟油的总量和毒性。一篇科普报道得到如此关注,皆因其背后存在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即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看看这一周以来各地媒体的报道吧:在西安,正在熬炼废弃油的连锁火锅店被突击检查的药监部门现场查获;在济南,电视台记者跟拍到不法商贩打捞地沟油的画面;在深圳,荔枝林里隐匿的无证养猪场还在偷炼贩卖潲水油;在武汉,地沟油的回收和贩卖已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大酒店每年以数万元出卖收购权……这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实难道还不够有力,还需要在那个冰冷的数字上纠缠吗?”
同一天,央视《新闻1+1》播出专题节目《地沟油:依然在“地下”?》,以下为部分节目实录:
解说:
“围剿地沟油”,就在一周前,《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表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那就是我们每年有200万到300万吨地沟油溜回餐桌。
这份报告***访的是武汉产业学院教授何东平,由于何教授的另一身份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因此,该报道立即引发各界强烈关注。然而戏剧性的是,报道出来两天后,何东平教授否认了这一说法。
何东平(武汉产业学院教授):
它加工以后吃肯定死不了,它不像三聚氰胺可以致人死地,但是从道德***上让人受不了。
解说:
3月19日,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相关部分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他否认了此前说过的数据。那么,从报道见报到新闻发布会改口,短短的两天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蒋昕捷(《中国青年报》记者):
(他说)一天之内有50多家媒体给他打电话,包括境外的,然后各级领导各部分也给他打电话,他说他压力很大,他说他压力主要在这个数字上。
解说:
二、三百万吨的确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然而这么多的电话中是哪些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呢?何东平教授的改口是出于科学严谨的考虑,还是源于这些电话中的压力,我们尚无法得知。只是,何教授的这一改口是否就真能平息几天来的轩然***呢?
蒋昕捷:
这篇报道本身探讨的是地沟油检测的困难,由于我们这个版面就是科学探索版面,一向是发科普报道的,所以没想到这一次。
解说:
一篇科普报道究竟触动了现实中谁的神经?对比3月17日的报道和3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最主要的变化有两处:一是何东平说,自己并没有对全国的地沟油状况进行过调整,也没有说过有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二就是原先的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毒性百倍于砒霜的说法也是失当的,他也没有取得地沟油进进餐桌的有效的证据。
蒋昕捷:
***访的时候,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地沟油的规模有多少,当时何教授就说200万到300万吨。
解说:
事实上,就在今年《北京科技报》的报道“餐馆‘地沟油’”黑幕中,何教授也曾对《北京科技报》的记者说,2009年上半年,全国各地返回餐桌的地沟油大约有200万吨。即使在何教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也提到,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中的15%,约330万吨成为废弃油脂。
蒋昕捷:
废弃油脂当中有多少被回收利用,比如说做生物柴油,或者做化肥,或者做肥皂、化工产品,还有多少做地沟油?我觉得做地沟油的这个比例你找不到,但是有多少正规利用,由于这个是可以统计的。我最近看到安徽合肥的媒体就做了一个调研,他们就找正规回收的厂,看每年回收的规模,发现他们不足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的废弃油脂可能往向不明,不知道它做了什么。
解说:
就在争议声中,一周以来,全国各地纷纷突击围剿地沟油。国家食药监管局也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严防地沟油流进餐饮业。事实上,公众最为关注的不仅仅是地沟油的总量和毒性,而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地沟油如此无法见光,但却就是无法杜尽?这次的围剿过后,地沟油会不会又像三聚氰胺一样卷土重来呢?这个绵延多年的顽疾究竟该如何彻底根治?
主持人(董倩):
岩松,你怎么看这个现象?一方面媒体说了,言之啧啧你就是这么说的;另外一方面,教授改口了,他说我没有这么说过,你怎么做这个判定,谁说的是真的?
白岩松(评论员):
我也留意到,当这个教授改口之后有很多人在谴责教授,说怎么能作为一个科学家,不坚守自己心中你认定的一些科学数据等等。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我觉得非常可以理解,由于什么呢?正义在大家那儿,但是实实在在的压力却在人家本人这。记者也说了,由于他给记者打过电话,接了50多个电话,这还是报道刚出来,然后各级领导给他打电话,这种压力具体在那。实在在我们这儿感到很愤慨或者怎么样的时候,我们没有感受到这种压力,这是第一个。
第二,公理在远方,但是威胁可能就在自己的近旁。从这个角度,作为一个个体来说,我觉得教授权衡了一番之后,可以理解他的这种做法。
主持人:
你指出的威胁是什么威胁?
白岩松:
包括他会感受到,你比如说媒体的这种***访可能会放大,他会很担心自己作为相应的课题组的组长,包括自己作为一个著名教授等等这方面的这种因素。
另外,也接到了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电话,你觉得我们很多领导给他打电话会谈什么呢,“非常好,你说得很好?”。
主持人:
但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究竟他的身份是个学者,学者可以用轻易两天的时间,就把以前自己做了多年的推论和结论给推翻掉,这意味着什么呢?
白岩松:
我觉得这里实在是最值得我们今天往探讨一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当中,为什么?首先,他的确也有改口的必要。为什么呢?由于他在接受***访的时候,用的也是“据估计大约是200万到300万吨”。而且这本身中间的空当就很大,中间有100万吨的空当。那么,***如接到反过来的质疑,请问你给我拿出证据来,来说明是不是就是200万到300万吨,我相信他拿不出来。
主持人:
***如我是教授的话,我就会问他,既然你质疑我的话,说我的数字不对,那你告诉我正确的数字是多少。
白岩松:
是。这就是我们现在,不管是记者,包括相关的这种专家学者,在积累了大量的***访,或者说相应的这种科学数据,然后进行相关推论的时候,社会上应该引起这样一种关注,而不是反的。什么样的一种关注呢?不能质疑质疑者,由于的确,***如质疑质疑者的话,质疑者他不是,第一,记者他不是公检法,他很难获取全部的资讯,把握大量的证据。作为科学家,他不是一个全国部分的领导者,他只能做武汉,或者说局部地区,并且根据一些数字来进行推论。
我在想这样的话,管地沟油的时候不太认真、不太较真,但是在质疑教授的时候是尽对认真、尽对较真的,而在尽对认真和尽对较真眼前的时候,教授所谈的这个话语是有题目。我觉得社会应该形成一种不能质疑质疑者,而是应该反过来,拿出证据证实他是错的,或者说他是对的。***如你以为他是错误的、有题目,请你拿出证据来说他是错的,我觉得这不就形成了一种社会良性的互动吗?
尤其请留意,记者和学者***如质疑的题目是涉及到公共利益,健康、安全等等因素的时候,更不能反过来质疑质疑者的这种数据。他的确拿不出一个正确的(数据),***如要质疑他,一质疑他就得改口,由于的确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科学性。
主持人:
由于教授质疑的是到餐桌上,跟我们每一个人吃的东西相关的东西,这叫“民以食为天”。按说不管他提出是一个多么站不住脚的数字,我们都应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白岩松:
所以这时候我就觉得,我们没必要往追究教授的这种改口。有他个人各种各样的因素,刚才我们也谈了,既有他自身的这种压力,***如回到科学本身的话,的确还不是那么百分之百地无懈可击。
从***相关部分的角度来说,在这篇报道以及相关的数字出来,不管说改没改口。但是行动也出来了,你比如说要求各地都在进行这种监视,包括欢迎群众的举报等等。
另外,已经揭开了这个盖子,全社会会往关注这个题目。我看了一下,全国很多的媒体,不断东南西北,也都在关注这一个话题。我觉得这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转向,我们该感谢这个教授,也该感谢有关部分这种快速的行动。同时也会往思考一个题目,比如说有一个副教授说,我们说不管200万还是300万吨,有这样一个数字是明确地摆在这里的,我们每年进口的食用油和自己销售出往的食用油总量,比市场上用的食用油总量是要少很多的。多出来的这几百吨油请问是哪儿出来的?我觉得这里没有涉及到“1、2、3、4”的数字,但是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重的警告,我觉得我们应该往仔细地思考和监视,多出来的这几百万吨油哪儿来的。
针对“地沟油”问题,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25号)。《紧急通知》指出:近日,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加工“地沟油”。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切实保护消费者饮食安全,请迅速组织对餐饮服务单位***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餐饮服务单位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同时,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及时对举报线索进行核实,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购的食用油脂来源不明,或者***购和使用“地沟油”的,应监督餐饮服务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并销毁,同时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紧急通知》还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务于4月底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
随后,为了规范餐饮业和食品市场,卫生部《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制作加工食品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 5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1020号),决定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
打击地沟油,各个部门已经开始行动。而在此***上,蒋昕捷选取与民生密切有关的文题,挖掘其中黑幕,进行理性思考,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良心和求实精神等作为一名优秀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所作报道引起了人民和***部门的普遍关注,为***更好地制定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事后,有人评论: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最有社会责任感的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蒋昕捷不是过眼云烟的又一个应试胜者,他,让优秀成为了一种习惯。
涉嫌利用废弃油脂生产加工食用油什么罪
涉嫌利用废弃油脂生产加工食用油是重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判处刑事责任
2012年1月9日,最高人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将“口水油”、“地沟油”等一律定性为“地沟油”。
根据该《通知》,“地沟油”犯罪,是指用餐厨垃圾、废弃油脂等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用油,以及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加工的油脂而作为食用油销售的行为。
《通知》指出,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以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责;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予以销售的,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责;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实施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犯罪行为,而为其掏捞、加工、贩运“地沟油”,或者提供便利条件的,以共犯论处。
据《刑法》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量刑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5年以下***,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地沟油的相关案件
内脏炼油
2012年3月21日,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山东六省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现场统一指挥下集中对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实施收网行动。此次行动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全环节摧毁了特大新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炼制新型地沟油工厂、黑窝点1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人、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3200余吨。
浙江省金华市警方在案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地沟油,部分小作坊将劣质、过期、***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后生产出来油脂。经过行动,警方摧毁制售地沟油窝点13处,查获油品3200余吨。
在金华市婺城熬制这种新型地沟油的窝点不止一家,还有一些分布于当地的个体熬油户,他们熬制出来的动物油都是由李卫坚统一收购。同样原料也是来自于屠宰场的废弃物。经过近五个月的侦查,警方查明这些被李卫坚从各处收购的新型地沟油很大一部分被销售到了安徽、上海、江苏、重庆等地的一些油脂公司,并最终进入到了食品领域。金华市公安局江南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陈建兵介绍称,这些地沟油主要是销往食品油加工企业,制成食品和火锅底料等。
经警方确认,李卫坚团伙仅在2011年1月到11月销售这种新型地沟油的收入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新型地沟油个体熬油户卖出的价格是5000元/吨,李卫坚卖出的价格是7600元/吨左右,而到了正规的油脂公司,这样的新型地沟油摇身一变卖到了12500元/吨。这跟传统地沟油的销售相比,利润相当。
跨省特大案件
2011年9月13日,中国公安部发布消息,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2011年3月,浙江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在“大走访”开门评警中接到群众举报,有一伙人在各饭店高价收集餐厨废弃油脂,疑为炼制生产食用油。浙江省公安厅立即组织专门力量,先后5次赴山东、河南等地进行深入侦查,初步查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 7月中旬,公安部统一部署,先后组织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开展集中行动,成功捣毁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河南郑州宏大粮油商行等利用地沟油生产、销售食用油“黑窝点”6个,查获非法生产线2条、地 沟油炼制的食用油100余吨、已灌装***冒品牌食用油100余箱,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32名。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针对当前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突出的情况,公安部已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中,开展打击地沟油犯罪破案会战,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立足辖区,全面排查,及时发现违法犯罪,坚决打掉一批利用地沟油炼制有毒有害食用油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同时,在工作中严格法律政策界限,对依法依规循环利用餐厨废弃油脂的,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将依法予以保护和支持。
公安部4·20专案
2011年3月,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灯塔村1组,一个叫“马厂”的废弃的养猪场里,几个陌生男子频繁出入,搬来锅炉、砌起灶台,每天烧煮从村外拉回的潲水。4月20日,走马镇派出所民警获悉后,在养猪场内将老曹等6人抓获。由此查获西南地区最大规模“地沟油”案件。
经重庆警方调查,发现老曹从潲水里烧煮提取的“地沟油”,辗转重庆、四川等正规食用油生产企业,流入油脂批发市场,按不同比例掺进正品食用油,最后上到餐桌。公安部将此案列为“4·20”专案挂牌督办,警方顺藤摸瓜,揭开当地“地沟油”的黑色产业链,侦破西南地区最大规模制售“地沟油”案。,已查实涉案“地沟油”2000余吨,案值1700余万元,抓获涉案人员84人。
油企制售地沟油案件
1.江西南昌环宇生物柴油公司
2011年6月以来,该公司大量收购餐厨废弃油脂生产“饲料混合油”,销往广东省东莞市胜辉饲料制品经营部。胜辉饲料制品经营部经深加工后,***冒食用油销给东莞市中天食品公司、粮油批发市场经营户。现已查明,该案共制售“地沟油”1600余吨,案值1300余万元。
2.河南惠康油脂有限公司
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间,河南惠康油脂有限公司从山东济南格林生物有限公司购进“地沟油”,经与正品食用植物油按一定比例勾兑后销售。现已查明,该案共制售“地沟油”近8000吨,案值6400余万元。
3.四川眉山永健畜禽食品有限公司
2010年4月以来,该公司大量购进用餐厨废弃油脂加工成的“饲料混合油”,按一定比例将正品食用油掺入到“饲料混合油”中,销售给餐饮企业、食品加工摊点。现已查明,该案共制售“地沟油”2000余吨,案值1700余万元。
4.山东济南发达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2009年以来,该公司建立两条生产线,大量购进餐厨废弃油脂等原料,以生产饲料油、油酸、硬脂酸等产品的名义生产“地沟油”,主要销往省内外一些粮油经销企业。现已查明,该案共制售“地沟油”1500余吨,案值1300余万元。
5.江苏淮安裕丰饲料油脂有限公司
2008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卞军等投资建立淮安市裕丰饲料油脂有限公司,购买相关设备并招聘相关技术人员及生产工人,大量购进餐厨废弃油脂生产“地沟油”销往粮油市场。现已查明,该案共制售“地沟油”1000余吨,案值近900万元。
6.吉林长春超越饲料油脂厂
2010年7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周松岭等大量收购火锅油等餐厨废弃油脂生产“地沟油”,销往粮油市场。现已查明,该案共制售“地沟油”180余吨,案值150余万元。
7.山西侯马添仓有限公司
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临汾添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花等人,先后40余次从山东平阴某油脂公司购进“地沟油”,掺入棉籽油等正规食用油后,以桶装、壶装等形式销往粮油市场。现已查明,该案共销售“地沟油”400余吨,案值320余万元。
8.重庆永亨油脂有限公司
在公安部“4·20”专案中,经查,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四川隆昌的“嘉吉豪饲料油脂厂”将大量的饲料混合油以每吨750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重庆永亨油脂有限公司”。警方到四川隆昌“嘉吉豪饲料油脂厂”调查发现,“地沟油”在这里完成粗加工,进行简单脱色、去臭工序,“地沟油”部分流向该厂的油脂经营部;其他则流回重庆的食用油企业。
台湾地沟油***
“食药署”表示,2014年9月8日零时起,如果在架上查获“全统香猪油”或“合将香猪油”违规产品,或者业者持续使用这些违规油品制造相关产品,将裁处6万到5000万元新台币的罚款。
台“食药署”称,2014年9月7日下午2时,“食药署”与各县市卫生局出动1361人次,总计稽查食品工厂、夜市、摊贩、供饮食场所等57***家次。已查明强冠公司提供的下游235家业者,出货问题油数量为782公吨;下游厂商总计***1家,卫生局稽查已掌握问题油品流向645公吨,其中封存油品数量为142.1吨,制成问题产品共136项,下架封存回收数量为216.4公吨。
台湾“食药署”网站公布的问题产品显示,此次受波及的厂商遍及台湾全岛,诸如盛香珍、味王、好帝一、陆仕、欣冠、奇美、味全、祥有味、品高、忆霖、犁记等众多知名企业、百年老店赫然在列。问题油品还流向许多小吃店、路边摊等。台湾媒体以“全岛沦陷”形容此次地沟油***的恶劣影响。当前,大量涉事产品已下架销毁。
“地沟油”上餐桌太不道义了,地沟油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地沟里的餐桌
有关专家所言,在餐馆吃十次饭,就可能有一次会吃到地沟油。
果如是,地沟里倒影出来的是当代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道德肖像。
这显然不是某一个行业的悲剧。你站在地沟里蒙混别人,别人在牛奶里搞三聚氰胺。你让别人恶心,别人让你寒心。整个中国食物生态,已经被几乎所有食物制造者,搞得几近崩溃。
市场经济的原则是,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但若供给无良知,需求就无保障。人生而追求的不是一再比低的道德底线,而是在仓廪足之后相互砥砺的廉耻之心。
道德重建需***于长远,方今之计,只能指望***各部门能守土有责,为自己也为别人,保护好餐桌
揭开“地沟油”黑色利益链
历时四个多月,行程三万多公里,共召开二十多次案情分析会,浙江宁海警方联合各地警方,涉及14个省份,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这是我国首次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并将这条利益链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如果你到过现场,至少一天没有食欲。
一口直径一米五的大锅隐于树林之中,各种餐厨垃圾散落一地,沾满油渍的铁桶排列成排,苍蝇横飞。铁锅中有些发酵的物质冒着气泡,几百米外都能闻到恶臭的气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是这种铁锅中炼出的油经过数道工序之后,便会堂而皇之地搬上餐桌。
日前,在公安部统一指挥部署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共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柳立国、袁一等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由此,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个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呈现在公众面前,而那口令人作呕的大锅便是最初的线索。
侥幸的案发
2011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在“大走访”开门评警中接到群众举报,有一伙人在各饭店高价收集餐厨废弃油脂,同时亦有居民反映在桃源街道社区的树林里时常飘出恶臭味,怀疑有人在炼地沟油。
核查的任务落在34岁的冯伟峰身上。冯是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治安行动中队中队长,之前曾在派出所工作,对于街道社区颇为熟悉。
冯伟峰跟同事钻进树林寻着恶臭味找到一口盛满了深褐色浓稠液体和餐厨废物的大锅,映入眼帘的场景“比***现场还恶心”,民警周国亮则形容是“还不如茅厕”。
公安连续在树林蹲了几个晚上,大锅的主人一直未出现,后经排查,找到峁玉华、叶金捧夫妇。峁玉华告诉民警,他们买通饭店保安,掏拾饭店阴沟中的垃圾,放入锅内加热后,用勺子舀出浮在表面的油脂,再以每桶800元的价格卖给安庆人杨洋和徐新学。峁玉华夫妇每月能熬出10桶(每桶200公斤)左右,收入八千元,除了掏餐厨垃圾较为辛苦,并无其他成本。
“我们只是怀疑油的用途和流向,并不能确定流向餐桌。”冯伟峰说。随后,警方找到杨洋、徐新学,两人对油的流向也无法说明,不过杨洋的一位同乡黄长水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48岁的黄长水已在宁波生活五六年,原来靠倒卖废机油赚些差价,也渐渐有了些积蓄。据黄水长交代,他以每桶(200公斤)950元的价格收购地沟油,再以每吨5000多元的价格卖给宁波的化工企业。一般而言,地沟油是指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餐厨垃圾经过简单加工而提炼出的油,可用于化工生产。
不过,警方发现黄长水近期有两笔异常大宗款项入账,汇款人分别来自江苏东海县和山东平阴县。黄长水一句无意中的话引起了民警的注意:来收购的人要检测地沟油的酸价。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而化工企业是不需要检测酸价的,这引起了警方的怀疑:莫非这批油要被加工成食用油?
3月28日,宁海县公安局局长林东听完治安大队副教导员洪聚峰的汇报后,当即指示立案侦查,与此同时,黄长水等6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黄长水向警方交代,江苏和山东的收购者分别姓王和姓李,但并不知道公司名称。警方将黄长水提供的收购者手机号输入百度中,跳出大量收购过期豆油、肯德基油的信息,公司名称为江苏东海县兴隆油脂公司,地址电话一应俱全。
通过调查,山东收购者李树军的电话注册机主为柳立国。百度显示,柳立国发布了大量收购各类油品的信息。但警方当时并未意识到,柳立国才是这起大案真正的主角,并与他们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
疑点越来越多。3月31日,洪聚峰和冯伟峰带上一名司机赶赴东海县,准备以福建商人的身份与厂家接触。在东海县石榴镇,冯伟峰吃惊地发现,两个村里竟然有20多个油脂加工厂。洪、冯两人并未惊动嫌疑人,而是先向其他厂家打探消息,不过“穿得太光鲜,不像做油生意的,人家不愿多讲”。但他们也注意到,工厂里有三个大油罐,分别标明是工业油、饲料油和食用油。
“生产食用油就会有植物残渣,我们蹲了三天并没有发现。”洪聚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为了了解地沟油从生产到餐桌的证据链条,4月初,宁海公安局向浙江省公安厅汇报后,便开始学习有关油品生产的背景知识和工艺。
与此同时,对山东李树军的调查也在进行中。2011年9月,黄长水在宁海县看守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李树军对油质要求较高,说要用于饲料生产,并以每吨5600元的价格先后收购了306桶,是个大客户。
办案人员也对李树军产生了兴趣。黄长水卖给本地化工企业的价格仅为每吨5300元,而李树军收购价高,再加运费每吨成本至少要6000元,还要检测酸价,他到底要用这些油做什么呢?
侦查遇险
有据可查的地沟油***出现在2000年,辽宁葫芦岛一家商贩用泔水熬出食用油贩卖。此后,武汉、呼和浩特、北京相继出现此类***,2003年至2005年是地沟油上餐桌的高发期,不少省市相继出台相关规定,但顽疾难愈。
但公众印象中将地沟油加工为食用油,都是些黑作坊所为,既未成气候,亦没有形成产业链。洪聚峰们当时也并不清楚,他们正向这条黑暗中的产业链越来越近。
侦查发现,李树军打给黄长水的油款,是从山东平阴县某银行打过来的。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公司)因此进入警方视线,巧的是,该公司老板正是之前警方曾在网络上看到过的柳立国。
格林公司的***息显示,这是一家年产4万吨生物柴油的能源企业。事实上,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与地沟油加工为食用油的过程颇为相似。宁波多家生产生物柴油企业给警方介绍了区别二者的诀窍:前者对酸价要求不高,二者生产过程都会有怪味,但后者是很明显的臭味;后者生产需要一种名为白土的吸附剂,用于脱色,前者则不用。
5月底,洪聚峰带着五人组成的专案组,赴格林公司所在地——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格林公司占地15亩,三分之一是钢结构厂房,四周围墙有8个监控探头,门卫较严,陌生人很难进入。专案组成员没有打草惊蛇,而是趁着夜色先在附近侦查。一阵风吹来,民警们耸起了鼻子——是臭味!
可这些刑侦人员并没有兴奋。他们下一步的打算,是查出油的流向。“产品要运出去,原料要运进来,蹲守总会有收获,”洪聚峰说。
警员们借了两辆私家车,分两组轮流蹲守。6月2日凌晨4点半,一辆原料车驶进厂区,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一辆装满油的12吨油罐车驶出了厂区。“跟上去!”洪聚峰指示。
行驶11公里后,在一个丁字路口,一辆银灰色奔腾突然从后来冲了过来,直向洪聚峰所在的汽车。洪聚峰与同车民警李晓明本能地判断:“这辆小汽车是押车的!”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地按下了保险锁。柳立国被捕后承认,每次成品油运送都会有一辆小车保护,但那一次,他没有想到跟踪的是公安,以为是环保、质检部门或竞争对手。
两天之后,蹲点人员发现,一辆货车开进格林公司厂区,车上水泥包装袋上写着:高效活性白土。
经过多种侦查,一张格林公司的关系网渐渐明晰。格林公司的注册法人代表是柳立国的外甥于庆鹏,但柳立国实为幕后老板,其姐夫鲁军是生产厂长,油罐车主王波是柳立国的另一外甥,这是一个地道的家族企业。柳立国支付油款均是通过厂内亲属的私人***,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家年产值近亿元的公司,每月缴税仅50元。
格林公司的几次转型
在朋友眼中,柳立国颇有才气,聪明过人,虽只有中专毕业,却攻克了不少油脂生产的技术难关。
19***年,22岁的柳立国从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轻工机械专业毕业,进入山东平阴铝厂当技术员。6年之后,柳辞职,成立了济南市昌顺油脂加工厂,干起了油脂生意。因为没有经验,入行半年就亏了30多万,他继续从亲友处借钱,一直坚持到2006年,欠债近200多万。“亏得再多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在看守所里的柳立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06年,生物柴油热了起来。柳立国看准了这个项目,四处找技术,准备投产生物柴油。他先是花10万元从中国科技大学购入设备和技术,效果不理想后,又找到全国生物柴***业协作组专家委员宁守简请教,最后通过与郑州某研究所共同合作、反复实验后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技术。
柳立国说,他主要是从北京收购地沟油做原料,工艺只有两步反应,当时国内尚没有生物柴油的标准,只要客户认同就可以。“就是这个时候,我对地沟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柳立国说。
那时柴油紧俏,不少加油站在柴油中添加生物柴油,柳立国生意日隆,最高时一个月纯利润达二三十万,到2007年时,他已几乎把欠账还清了。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柴油价格下降,市场对生物柴油的需求减少,“后来没有了销路,中石油和中石化也不要,还能卖给谁呢?”
柳立国开始第二次转型。2008年,他开始生产饲料油,从2008年初到2009年下半年,一共卖了不到两千吨,每吨赚500元左右。柳立国介绍说,饲料油是深红色的,与正常油区别很大,有的进了饲料厂,有的做了化工,也有做食用的。
2009年下半年,柳立国花200多万租得一千三百平方米的厂房,添置了新设备,准备申请动物源性认证,大力发展饲料油。 但畜牧局没有通过他的申请,“钱都投进去了,怎么办?”就在这种情况下,柳立国打起了用地沟油作食用油的主意,“算是超范围经营吧”。
为此,他注册了新公司,名为博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倚仗自己经营油脂生意人脉,柳立国很快打开了市场。
善于钻研的柳立国将精炼地沟油分为三道工艺:水解;加入白土等脱色去杂;最后通过蒸降低酸价。但因地沟油都使用过,常含有无法去除的辛辣味,柳立国一直没能攻克,为了保证“品质”,只好想了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不再收购四川、湖南等地习惯吃辣地方的地沟油作原料。
2010年,柳立国买了15亩地,注册了格林公司,继续加工生产地沟油,日产能力30吨。柳立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个月平均能卖四五百吨,最高时能卖七八百吨,每吨能赚500元左右。
而这些油也随后流入市场。
销售
地沟油产品销往何处,是证据链上最重要的一环。据警方侦查,柳立国的经销商、郑州庆丰粮油市场宏大粮油商行的袁一有重大嫌疑。6月下旬,洪聚峰赶赴郑州侦查取证。
袁一是做转手贸易,以每吨8300元左右的价格从柳立国处进货,再批发销往郑州周边县市以及三门峡等地。除了批发,地沟油还会装入40斤的白色油壶桶零售。洪聚峰发现,居然有四星级酒店也会***购此种包装规格的食用油。“正规油的价格都在9000元以上,袁一每销售一吨都有可观的利润空间。”冯伟峰说。
洪聚峰发现,不同阶段的地沟油,在行业内部有不同的叫法。在收购环节叫作“地沟油”,进入精炼阶段称为“毛油”,出厂时名为“红油”,进入粮油终端市场则被冠以“米糠油”或便宜的“棉籽油”。
袁一向警方交代,米糠油是地沟油的代名词,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已被批捕的袁一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市场上只要在这个价位的,基本都是这种油,除此之外,地沟油还广泛用于食用油的勾兑。
有意思的是,袁一雇用的司机朱雪峰如今既是犯罪嫌疑人也是受害者。不明真相的朱雪峰每次都会将油罐中剩余的地沟油装瓶带回家食用,虽然味道有些区别,但朱雪峰还是以为占了便宜,“看新闻才知道这油是怎么做出来的,难受得一天没吃饭”。直到今年6月,朱雪峰才因味道实在不好,不再偷油回家了。
经过近两个月的侦查,一条从掏捞、转卖、生产到销售地沟油的完整产业链条终于浮出水面。7月4日,浙江、山东警方集结60余名警力,展开围捕,当场抓获柳立国等9名犯罪嫌疑人,查扣地沟油694吨。7月14日,浙江、河南警方在郑州庆丰粮油市场等地抓获销售商袁一等5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箱装***冒品牌食用地沟油100余箱、油罐散装食用地沟油30余吨。
从柳立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警方找到了格林公司进出的账目以及上下线信息,与侦查情况基本吻合。柳立国身上还有五家银行的U盾、七张***,资金流转基本都通过这几张私人***完成。柳立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地沟油开不出***,若全额纳税,数额巨大,而多个账户运作也是为了避税。
通过讯问格林公司员工,警方获知,公司内部管理非常严格,明确规定不能串岗,不能谈论产品。所有对外信息,均由柳立国一个人掌握。一位员工告诉警方自己的悲惨经历:因油罐中地沟油受热发酵,当打开油盖时,被喷溅了一身,其中还有一块卫生巾。
据柳立国供述,他所生产的地沟油95%销往河南某公司和济南千门商贸公司,后者再出售给某知名制药企业,用于药品的细菌培养的营养剂。
“河南这个公司告诉我绝不会进入食用油市场,但我不可能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吧。”柳立国辩解称,他的确承担部分责任,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流向了餐桌。
7月22日,宁海警方把十几条线索提供给各地公安机关,其中涉及四川、贵州、江苏、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八个省。
目前,柳立国、袁一等犯罪嫌疑人因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已正式批捕。
办案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此次办案过程中,宁海警方共召开二十多次案情分析会,行程三万多公里,其艰巨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办案人员准备对格林地沟油进行查封时,却遭到当地镇***工作人员围堵。“如果这些油不及时处理,随时有流入市场的风险。”一位办案人员说。
如今,看守所里的柳立国开始关注瘦肉精案的审判,他认为该案主犯的量刑或许可以作为参考,而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为了争取立功,他检举了另外十几家地沟油生产企业。“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只希望别人引以为戒。”柳立国叹了口气,“这不光是我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