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有钱没钱杀猪过年熏腊肉灌香肠广元的年味儿又要来啦
爱旅游,爱生活。旅游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宽阔自己的心境,你有好久没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忘掉不顺心,迎接新的幸福旅程。我是元元,每天分享最新的旅游资讯。
杀年猪,熏腊肉,灌香肠,年味儿又要来啦!前些天,广元普降大雪,气温骤降,我们广元开始杀年猪啦!杀年猪是总结过去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象征。
眼下这个季节,是广元农村杀年猪的季节,民间常说:有钱没钱,杀猪过年。今年你们家也会杀年猪?
在广元农村杀猪也有讲究,杀猪的日子并不是随意定下的,家里的长辈都会挑选个好日子,由村里有专门从事杀猪的手艺人,称“杀猪匠”。
杀猪也是个体力活,村里各家会相互帮忙,杀完猪主人家也会有最新鲜的猪肉,做上一大桌的美食来靠辛苦帮忙的邻居,而这顿饭也称为吃刨汤。
从猪身上分割肉,比较轻松,也没有什么难度,先把猪杀了,然后再割肉。
网友说:好几年前,在去媳妇们家,那天下着大雪,杀年猪一定要大雪天杀,这是他们那里的规矩。杀年猪的同时,她们家烧的正旺的炉火,烫的热热的自家烤的高粱酒,切的大块的肉,炖上粉条、豆腐、大***,热气腾腾的,再放些辣椒,再来个溜肝尖,满村的人都会知道谁家的媳妇做的菜如何好吃,美美的!饭后再分点猪肉、猪血什么的...
乡村风景如画,农家猪肉飘香,这场景真的太有感觉,好有亲切感。
原标题:
有钱没钱杀猪过年,熏腊肉灌香肠,广元的年味儿又要来啦!
亲爱的读者,最爱广元在评论区等你留言。爱旅游,爱生活。愿我的文字和图片能给你平淡的生活增添些幸福感,为您分享旅途好风景。本文由最爱广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为什么过年要灌香肠腌腊肉
灌香肠在明朝开始流传,《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怜。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其实说通俗一点,就是过年了,增加点年味!
四川人过春节的习俗?
公元前104年,西汉时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在《太初历》中,首次把正月作为岁首。
从此,在延续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春节成为中国人迎接新年、迎接春天最重要的节日。四川过年的风俗有“祭灶”和“打扬尘”、准备年货、“团年”和“守岁”、初一的规矩与“走人户”、初二到十四,各有各的主题、正月十五“过大年”、正月十六“游百病”。
“团年”的范围也比较广,过年期间的各种聚会都叫“团年”,但最重要的是除夕这一天的“团年”,也就是“年夜饭”。虽然每年都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在中国人心目中,过年,仍然是一年到头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物资的丰富,传统的年俗,确实在离我们渐渐远去,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
那么,四川人传统的过年流程,你还记得多少?不妨跟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祭灶”和“打扬尘”。在四川,广义上的“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过“小年”的说法。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但四川却是个例外,大部分地区都是没有“过小年”的概念的——倒是有些地方把除夕夜称为“小年夜”,把元宵夜称为“大年夜”。
2、准备年货。打完扬尘,就要开始为过年准备年货了。在过去,不像现在买东西这么方便,准备年货的工作既繁重又快乐,虽然辛苦,但一年到头也只有这几天能敞开肚皮吃。
3、“团年”和“守岁”。在四川人看来,虽然从腊月二十三直到元宵节,都是广义的“过年”,但最重要的,无疑还是除夕和初一这两天。除夕,最重要的是“团年”和“守岁”。“团年”的范围也比较广,过年期间的各种聚会都叫“团年”,但最重要的是除夕这一天的“团年”,也就是外地人口中的“年夜饭”。
4、正月十五“过大年”。与全国很多地方不同,四川人将正月十五(元宵节)称为“过大年”。既然是过“大年”,元宵节也是四川过年期间仅次于除夕第二隆重的日子,这一天一般要再团一次年,将之前准备的年货打扫干净。
5、正月十六“游百病”。四川大部分地区过年止于正月十五,不过在四川北部巴中、广元、阆中等地区,还有正月十六“游百病”的习俗,算是过年的一种延续。“游百病”其实就是爬山登高,据说这一天出门登山或郊游,可以去掉身上的一切病灾,一年四季都健健康康,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向往。所以一到正月这十六,这些地方的山上便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四川年味有哪些?
杀年猪
在四川,每年有杀猪节,杀年猪,迎新年。每年农历的冬月(农11月),就到了杀猪的高峰期,村民喂养大半年的肥猪,都在院子里变成过年的年货。其实在四川乡下普遍都是,杀猪好过年,老人们常说,出切工作的娃儿些要回来了,赶快把猪杀了过年嘛!
香肠腊肉
在四川,说到最有年味儿的食物,香肠腊肉一定可以进入前三名。每到年底,走在四川的大街小巷,很多人家的窗前都悬挂着成串成串红红的香肠和腌制的腊肉,堪称一大景观。
赏灯会
每年春节大家都在努力寻找和营造浓浓的年味,赏花灯一直是过年必备的保留项目,而在四川,最有名的当属自贡国际恐龙灯会。自贡灯会,久负盛名,早在唐宋年间自贡就有了新年赏灯的习俗。
挂灯笼
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春节前夕大街小巷都挂上了***。灯笼要挂双数首先,挂灯笼一定是成双的,中国人都是喜欢双数的。而且不管是挂在大门还是阳台,一定要是2、6、8这些数字。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福寿双全。
逛庙会
每逢大年,逛庙会祈福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四川各地庙会及相关活动种类繁多,四川庙会当数成都大庙会大而热闹。成都人每年春节必须参加的一项家庭集体活动,逛庙会已经成为很 多成都人游喜神方的传统。
打***
春节***期当中,除了吃吃饭、喝喝酒,抢抢红包,相相亲之外,您身边一定还少不了“哗啦哗啦”搓***的声音。不少人家能听到这样那样的***声,伴着茶水和糖果瓜子。
米花糖
米花糖,是四川年味小吃之一,农村地区多为手工,城里则直接购买,花生芝麻米花压制而成,香脆可口孩子们最爱。
备年货
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年货是试穿很久终于买到手的新衣服;年货是小孩子口袋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年货是老奶奶一直舍不得买的小毡帽。置办年货是寻常百姓家过年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
舌尖上的年味,马上腊月了,这些美食你家开始准备了吗?
一、杀年猪
在农村,腊月里最大的准备,莫过于杀年猪了。以前,农村买肉,储存肉不方便,所以一年的肉食主要依靠过年杀的年猪。杀了年猪,也可以准备很多肉制品,以备过年用。所以,最先准备的,就是杀年猪。
二、吃刨锅汤
那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吃刨锅汤了,现在农村依旧如此,每年这天都会好回去。烧上一锅水,准备好臀部肉,血旺,葱姜蒜,热气腾腾煮一锅,甭提多鲜了。然后再放上雪地里挖来的大***,蘸着西南***辣的胡辣椒。大人们邀上亲友,划拳喝酒。整个家,都是热气腾腾的,也就热热火火奔向新年了。
三、闷酸鮺肉
***用槽头肉和猪头肉,还有一些猪皮,切成巴掌大小,用米面、盐混合好,放在坛子里,闷上一段时间。取出来,蒸熟,吃起来嫩滑可口,又酸酸甜甜的,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 美食 ,而且可以存放到来年四五月。
四、熏腊肉
腊肉,是农村一年到头的主要肉食,现在虽然条件方便了,吃的不是很多了。但还是会制作很多,是过年必备的肉食,很受大家喜爱。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五、灌香肠
这是最美味得了,小时候主要是父辈过年的下酒菜。往往在切的时候,妈妈会悄悄递给我们一节,躲在屋脚边,晶晶有味的吃起来。现在,每年都会制作一起,而且都是母亲作的。外面的,没有那个味道。
六、蒸猪儿粑
这是用糯米和非糯米按比例混合米粉,制成馒头状,但比馒头大。那个时候,总爱把它切成快,放在火炉上烤得金黄,分开,里面亮晶晶的,蘸着白糖,吃起来香糯可口,还能填饱肚子。可惜现在没有那种大锅,蒸起来不方便,也就做了少了。
七、蒸泡粑
这种粑现在家里很少做了,因为都在菜市场随时可以买到。但没有那个味了,那时候,揭开锅盖,白白的,***的一排排、一列列,再点上红点,看起来就可爱。
八、爆米花
那时候,爆米花可以陪我们度过漫长黑夜,一家人一起吃爆米花,聊天,多惬意啊。而且在做爆米花那天,有的准备柴木,有的准备玉米,还有一群小伙伴守在边上,边玩儿 游戏 ,随着哄的一声,又去抢爆米花吃。真是快乐的回忆。
九、煮甜酒
妈妈煮的甜酒,可甜了。煮汤圆,煮猪儿粑,都是必不可少的。吃起来香甜滑口,津津有味。
十、打糍粑
几个大汉,在碓窝里,把亮晶晶的蒸熟的糯米,打成米团。吃起来,感觉更有力,更有味。当然,吃发也很多,直接吃,烤热了吃,甚至油炸了吃,都是不错的选择。
十一、赶集
这似乎不是吃的,错了,这才是那时候我们农村孩子的最爱。因为赶集,可以买玩具,买糖果,买各种零食,瓜子等,而这些,平时我们都是很少能吃到的。
十二、吃年饭
一年的劳碌,汇聚成这一顿团圆饭,一年的浓情,汇聚在这团圆里,明年的祝福,也会聚在这顿饭里。不管离家千里万里,我们都要回去,和家人,吃顿团圆饭,一家人,一整年,和和气气,团团圆圆!!
腊月就将来了,你的家也开始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