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中药材芍药涨价农民分不清白芍和赤芍盲目种植会影响效益吗
时下,黄淮区域的芍药种植基本告一段落,但村民老王却一直处在揪心状态中不可自拔。
原来,今年芍药价格大涨,每亩2万元左右的收益(毛收益),彻底点燃了农民种植芍药的积极性,尤其是像老王这样从未接触过芍药的门外汉,经受不住高利润的诱惑,纷纷搞起了芍药种植。
待芍药种植完毕后,却听邻居说他家种植的芍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芍,而是一种叫做赤芍的新品种。
这种说法顿时就让老王慌了神,他今年种植了近6亩芍药,投资了一万多元,如果真像邻居所说,他种植的并不是白芍,而是赤芍,那么,待四年芍药生长期满之后,会影响种植效益吗?
最后,老王无奈表示,平时买东西有可能买到***货,没想到中药材种苗也有***货,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呀!
白芍和赤芍有哪些区别
①从种苗形态上区分
白芍移栽主要是根系茎基部位的茎芽;赤芍种苗则为繁育的根苗,这是白芍和赤芍最明显的区别。
②从花朵形态上区分
白芍和赤芍植株比较类似,虽然赤芍植株相对高大一些、叶片相对宽大一些,但最明显的区分,还是花朵形态。
白芍花色比较单一,基本呈粉红色;赤芍花色相对丰富,在同一块田地里,就会有白色、粉色、紫色、或粉白相间的颜色,且花瓣相对单薄。
③从根系形态上区分
赤芍根系分枝较少,根条比较粗直;白芍的根系分支较多,根系稍有弯曲。
④从功能上区分
白芍是常用的补血药,有养血敛阴、柔肝安脾、缓急止痛的作用;赤芍是常用的活血药,有凉血清热、活血消肿的作用。
种植赤芍会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吗
白芍和赤芍同属毛茛科芍药属中药材,虽然药效有所不同,但生长习性比较类似,种植管理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同样都需要4年以上生长期才能上市销售,且市场需求量比较同步,据近10年市场行情观察总结,农民无论种植白芍,还是种植赤芍,亩销售额基本上是没有区别的。
也就是说,收购商并不会刻意区分白芍和赤芍品种,而是***取不同的收购价格。
对于产量而言,由于赤芍***取的是培育种苗的方式进行移栽,基本上不会携带病菌;白芍种苗是处理掉根茎的茎芽,再次移栽时容易侵染病菌,这也是近些年赤芍产量普遍高于白芍的主要原因。
虽然赤芍携带病菌的几率较小,但较容易携带根结线虫,所以,种植户在种植赤芍时,一定要注重根结线虫的防治,以防出现较为严重的减产现象。
芍药种植时间和生长周期(芍药的种植方法及养护过程)
前言
芍药分为药用芍药(白芍、赤芍)和观赏芍药两种,种植方式主要以种芽移栽为主,虽然三者栽培时期及栽培方式类似,但本文重点讲述的是药用芍药的栽培技巧。
在经历过近5年的沉寂后,从2021年开始,药用芍药市场行情就一路攀升,截止当前,药用芍药亩效益高达15000元左右,虽然还未恢复到巅峰行情,但已经起到***农民朋友发展种植的作用了。
那么,药用芍药什么时间种植最合适?在移栽过程中,需提前做好哪3件事,可以让芍药远离病、虫和杂草的危害呢?
芍药什么时间种植最合适?
在药用芍药主产区安徽亳州,每到春季,火红的芍药苗像是在大地上燃烧的火焰,很多外地朋友见了都要挖走几棵带回去种植,然而,无一例外的全都种植失败,不是植株无法成活,就是成活的植株,一直没有开花的迹象。
对此,当地中药材种植专家、农艺师高捍东老师表示,这是和芍药的生长习性有关,芍药和小麦、大蒜类似,并不适合春天种植,而是要在深秋至初冬季节(9月-10月)种植最佳。
芍药之所以适合在秋冬季节种植,有两个依据支撑:
1、芍药根系生长,对气候条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当地温降至25℃时,芍药根系生长就会进入活跃期,所以,气温相对较低的春秋季节,则是芍药根系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春季以毛细根生长为主,秋季以根茎膨大为主),而炎热的夏季,则是芍药进入半休眠状态的阶段,这是芍药和其它植物生长最大的区别之处。
秋季移栽种苗(白芍为茎芽,赤芍为根苗),虽然气温下降,但土温尚可,埋在土壤内的种苗,虽然要等到春季发芽,但并不影响新根的萌发,这为芍药春季萌芽生长,积累了足够的营养。
而春季移栽芍药,植株生长消耗了根系太多的营养,加上移栽过程中毛细根的损伤,这也是导致芍药成活率不高的原因,更不具备开花所需的营养需求。
2、春化特性
和小麦、油菜、大蒜等秋冬种植的作物类似,芍药生长也需要春化阶段的过渡(低温过渡),尤其是种苗,在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过渡后,才会完成向生长期光照阶段的转换。
移栽芍药需做好3件事
1、地下害虫防治
芍药为根茎类中药材,地下害虫蛴螬是其最大克星,尤其是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玉米茬口的田块和虫口较为严重的田块,种植前务必要做好地下害虫防治工作。
防治地下害虫,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土壤处理;二是种苗处理。
土壤处理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000克+1%噻虫胺颗粒剂2500克/亩,撒施后进行旋耕整地,***取这种方式既能杀灭土壤中的虫体,又能达到长期趋避的功效。
种苗处理可用吡虫啉或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克,兑水适量进行稀释,而后拌种芍药种苗3000棵左右(一亩用量),同样能达到对蛴螬等地下害虫长期趋避的功效。
2、防病处理
芍药较为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茎基腐病、白绢病及疫霉属根腐病等,尤其是重茬种植或种植过土传病害较重作物的田块,种植芍药前,一定要对土壤进行防病处理。
芍药防病处理和地下害虫防治类似,可***取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处理:土壤处理和种苗处理
土壤处理:每亩可***取4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克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克,可与地下害虫防治产品一起混土撒施,而后整地。
种苗处理:防治芍药苗期病害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每亩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的基础上,可添加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20-30克,防病效果显著,还具有促进新根萌发的作用。
3、除草处理
很多种植户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芍药移栽后即可喷施封闭除草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这是因为,此时喷施封闭除草剂,虽然可以防除部分冬季杂草,但待到来年3月份杂草大面积萌发时,封闭除草剂往往过了持效期,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如二甲戊灵最长持效期为60天。
合理的施药时机是来年3月份,在芍药萌芽前15天左右进行施药,则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封闭杂草的效果。
为增加封闭除草效果,大家可以在二甲戊灵的基础上,增加扑草净及乙氧氟草醚的配比,可达到延长封闭除草时效的同时,还可增加杀草谱,使整个生长期内,种植户不用为除草而发愁。
芍药花怎么养,以及种植芍药的注意事项,最直接最明了
芍药花盆栽种植技术
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极端最高温42.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芍药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这时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
芍药花既可地栽,又可盆栽家养布置阳台,或作为切花进行瓶襁水养。芍药不仅是名贵花卉,而且其根是卓有疗效的中药。古药方中,本不分赤芍、白芍,人们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对芍药药用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将人工栽培的芍药,选取肥大的根,入沸水煮熟、晒干,如此所得的药材叫白芍。它有养血平肝,敛阴收汗、缓中止痛作用。而将野生芍药的根与栽培芍药细瘦的根直接晒干所得的药材叫赤芍。它有泻肝火、散恶血的作用。有入说,开白花的叫白芍,开红花的叫赤芍,这是不对的。
芍药喜阳光,耐寒,好肥,夏季喜凉爽气候。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盐碱土。盆养芍药宜在秋季10月间进行,需带泥团或泥块。如分株的,其块茎需带芽眼,否则栽后不长枝叶、不开花。栽后覆土厚于块茎3~4厘米,并施入基肥,盆土保持湿润。
盆栽用土可用培养土加入1/10的河沙拌和后上盆种植。
盆栽芍药宜放置于阳台上阳光充足处,冬季也无须移人室内。盆土除施基肥外,还须在
春季萌芽、孕蕾时及人秋生长芍芽时施追肥。
生长期间特别是现营期和开花期不可缺水。侧蕾出现后可予摘去,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开花美丽大。花凋谢后应及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花谢后半个月,即6月下旬进行肥,以及时补充芍药开花期所消耗的养分,为芍药进入第二个旺盛生长期准备物质条件,保证来年开花艳丽。霜后,平盆剪去枯萎的地上部分,适当浇水覆土。入冬起至早春的整个休眠期,土壤都应保持湿润,不可太干,但排水要畅通,忌积水,否则地下块根易腐烂致死。越冬期间盆土不要过干即可。
盆栽芍药l~2年换盆一次,于10月初进行。换盆时应多保留些宿土。如株丛不大,不要分株。
芍药一般***用分株繁殖。俗语称:“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一故芍药春季不宜移植,通常于
10月间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分株。分株时将根株掘出,用利刀顺根部裂缝处切开,使每丛带有
3~5个饱满充实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伤害芽眼),然后栽于施过基肥的广口深盆中,覆土至芽顶上3—4厘米,保持盆土湿润,分株栽植后在第二年即能开花。
白芍药和赤芍药的区别有哪些
摘要:白芍药和赤芍药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美丽观赏植物,而且它们的根都可以入药,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很多人都把不知道白芍药和赤芍药之间有什么不同,更不知道它们入药以后的区别是什么,白芍和赤芍的主要区别在于花色、性味归经、主要作用、药用功效、用药禁忌等方面的不同,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一、什么是赤芍
赤芍别名赤芍药、木赤芍,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果赤芍和卵叶芍药或芍药的根。润软,切片用。性味苦,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效,赤芍主入肝经血分,长于清血分热,善散瘀血,血热、血瘀之实证常用之。主治热病邪入血分,血热妄行之发斑、吐血、衄血、血痢腹痛、痈肿疮疡、经闭痛经;瘀血阻络所致半身不遂、头痛、胃痛、胸痹等。药理证实有解痉、抗炎、解热、镇静、止痛、抗血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防治肺动脉高压作用,对多种细菌和某些***有抑制作用。
二、什么是白芍
白芍别名白芍药,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生用,酒炒或炒用。性味甘、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其性静而主守,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效,能止木旺乘土的泄泻、痢疾、腹痛,以及因阴虚血亏而肝阳偏旺所引起的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拘挛疼痛、月经不调等。但属于虚寒性的不能用。此外,本品甘酸敛阴,还有止汗之功,常用于表虚恶风自汗或阴虚盗汗者。
三、赤芍跟白芍能一起用吗?
赤芍和白芍放在一起用,会感觉到奇怪,但是白芍赤芍是可以一起用的。
白芍适用于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常用量:4.5~12克。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泻肝火,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泻。二药伍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对阴虚挟瘀有热之证最为适合。在使用时注意二者皆反藜芦。综上所述,赤芍白芍可以一起用。
四、白芍药和赤芍药的区别
1、花色不同
白芍药和赤芍药最明显的区别就表现在它们花朵的颜色上,白芍药开出的花都是白色而且个头较大,花香浓郁。赤芍药开出的花则多为红色,而且它花朵的个头比较小,花香淡雅清新诱人。
2、性味归经
白芍药和赤芍药在性味归经上也有一定区别,虽然这两种植物的根入药,以后都是味苦性寒的中药材,但是白芍药入药,以后可以入肝经和脾经,而赤芍药入药,以后则只能入肝经,它对人类脾胃的调理功效并不明显。
3、主要作用
白芍药和赤芍药在入药,以后的主要作用也不一样,白芍药入药,以后的主要作用是养血调经,养阴止汗和柔肝止痛,而至少要入药以后主要的功效则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它在临床上是治疗人类热病发斑和吐血以及目赤肿痛的常用药。
4、药用功效
白芍药和赤芍药虽然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他们在临床上所展现出的药用功效并不相同,白勺药在临床上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以及人类血虚萎黄和盗汗,自汗以及胸肋胀痛,四肢抽搐等疾病的常用中药材而赤芍药则是临床上治疗人类跌打损伤和温毒发斑以及跌打损伤和疔疮肿痛的常用药。
5、用药禁忌
白芍药和赤芍药在入药以后的用药禁忌也不相同,白芍药在入药,以后不能让那些虚寒腹痛和腹泻的人群服用,至少在入药以后则具有出色的活血凉血作用,那些患有血虚的人群就不能去服用这种中药材。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芍、赤芍均为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类似,但含量比例不同;药理活性相似,但作用强度不同。怎样区分它们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
一. 来源的区别
白芍、赤芍, 宋以前本草统称为芍药。《药典》记载?白芍, 为毛蓖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功能: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又载: ?赤芍, 为毛蕊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功能:清热凉血, 散痕止痛。?
从陶弘景《集注》注文: ?余处亦有而多赤, 赤者小利?的文字可见, 芍药分为赤、白两种, 始于梁代。
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崇原》、《本草备要》等记载的文字看, 清以前的白芍和赤芍, 是依花色来区分的, 白花者为白芍, 赤花者为赤芍。而今天则依据植物种类和产地加工方法来划分赤、白芍。
现今白芍与赤芍的分类,是依《中国药典》为标准,其白芍的原植物为P.lactiflara Pail.(栽培品),赤芍的原植物为P.lactiflara Pail.(野生品或栽培品)和P.veitchii Lynch.古今赤、白芍的划分和药用品种有较大的差异。
二. 化学成分的区别
植物学家很早就对白芍、赤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迄今为止从两药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多元酚、黄酮及其苷类、胡萝卜苷、蔗糖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芍药单萜苷类主要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这类化学成分统称为芍药总苷;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则主要由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化学成分组成。
事实上,从化学组成来看,白芍和赤芍非常一致,均以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为代表性成分,这是相近的生物基源所决定的。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药材***收后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导致这些成分在两味药材中的含量比例各有不同。与无需炮制的野生品赤芍相比,白芍为人工栽培品,入药前需经浸泡,刮皮,沸水煮至透心等炮制工序。这一过程使得白芍所含化学成分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尤以没食子酸、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丹皮酚流失显著,但芍药内酯苷是个例外,与赤芍相比,它的含量在白芍中呈现明显优势,是含量仅次于芍药苷的第二主成分。
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 主要含有芍药苷( paeon-iflor in) 315%~ 71 98%, 羟基芍药苷( oxypaeoniflorin) 01 12%~0121%、芍药内酯苷( albiflorin) , 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 , 苯甲酰芍药苷( benzo ylpaeoniflorin) , 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棕榈酸、鞣质。
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11 86%~ 51 76%、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酸、鞣质。
三. 药理作用的区别
(一) 赤芍的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理学研究表明112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 水平、抑制TXB2 合成、影响血小板能量代谢等来实现的
(2)对红细胞的作用: 赤芍能明显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 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 有一定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
(3)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赤芍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但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作用, 当有尿激酶存在时赤芍激活纤溶酶原的能力会降低。
2.对心血管的作用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赤芍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 赤芍注射液能改善ARDS 状态下心肌作功能力, 提高心输出量。
(3)对微循环的影响: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的细动脉的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烫伤后大鼠肠系膜细动脉血流速度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还可减少烫伤后细静脉的白细胞粘附,此外赤芍提取物还能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聚集。
(4)降低门脉高压: 赤芍注射液有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
(二)白芍的药理作用
1.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白芍总苷( TGP) 能抑制小鼠扭体反应, 延长大、小鼠舔爪及小鼠嘶叫潜伏期, 对***、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
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白芍可拮抗环磷酰胺( CY) 对小鼠外周血管醋酸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及腹腔M5 吞噬功能
3.对平滑肌的作用芍药苷对豚鼠、兔、大鼠胃、肠管及大鼠***平滑肌均表现抑制, 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收缩。
4.抗炎作用白芍能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口服芍药苷可使佐剂性关节炎( AA) 大鼠滑膜细胞过度分泌IL-21、TNF 和PGE2 的功能恢复正常。
5.抗病原微生物白芍煎剂对多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
6.护肝作用白芍提取物对D2 半乳糖胺、CCl4 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清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黄曲霉素B1 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升高有预防或逆转作用。
7.其它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动物存活时间, 拮抗由垂体后叶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 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延长失血性休克心脏停搏时间。改善因药物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不良。抑制ADP、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及H2O2 引起的溶血反应、红细胞还原型谷胱苷肽消耗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综上所述, 赤芍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抗凝和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和肝脏、抗肿瘤等作用, 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白芍有解除腹部痉挛作用。对胃、肠管、***平滑肌均有抑制或解痉作用; 并有解热, 镇痛, 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还有抗炎, 抗溃疡和对多种致病菌及某些***有抑制作用等
四. 临床应用的区别
(一)赤芍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赤芍善?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等。如犀角地黄汤中赤芍与水牛角、牡丹皮配伍使用,治疗热入营血、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 紫草快斑汤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血热毒盛及斑疹紫黑。
赤芍善?散瘀止痛?,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如赤芍药散用于治疗肝郁血滞之胁痛; 少腹逐瘀汤用于治疗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 虎杖散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赤芍善?清泻肝火?,可用于肝火上攻的头痛、目赤、疮疡痈肿。如芍药清肝散可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
(二)白芍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白芍为补血药,善?养血调经?,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者。如四物汤中白芍与熟地黄等配伍,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 保阴煎用于治疗血虚有热,月经不调诸症。
白芍善?柔肝止痛?,用于腹痛、胁痛、四肢挛急疼痛、头痛、痛经等。
白芍又能?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之常用药,如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
综上,中医对赤芍和白芍的功效差异已有共识,形成较为固定的用法,两者在临床应用中不可互相替代,赤芍侧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化瘀; 白芍善能滋阴平肝、养血调经,止痛,止汗。
五. 芍药苷的现有分析方法
芍药苷(Paeoniflorin) 是赤芍和白芍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目前,大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来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和分析。
***用HPLC 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以乙腈- 0. 05% 磷酸( 14: 86)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 ***用碱水解- HPLC 法,以甲醇-0. 05mol /L 磷酸-异丙醇-冰乙酸( 85: 155: 4:6)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测定苯甲酸含量,计算出白芍总苷的含量。
赤芍与白芍渊源何处
中药芍药以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白芍和赤芍,以现代中药药理认识而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中药材。 但植物学的角度来看,白芍与赤芍又同属一科植物即 毛茛科,且几乎是同种,可谓原系一家。今天已经将二者从药理上分得一清二楚。
赤芍功效
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
白芍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药甙。该成分具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痛、抗炎、抗溃疡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白芍对肝巨噬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30%,所以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还证实炒白芍主养血,生白芍主平肝。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猜你喜欢
1. 赤芍和白芍的区别有哪些
2. 芍药和牡丹的区别
3. 白芍的功效跟作用
4. 中药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5. 芍药花的药用价值
6. 金钱树和摇钱树的区别
7. 芍药花什么时候开放
8.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
9. 治高血压中药方
10. 芍药的中药属性
赤芍是芍药吗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赤芍是一种市面上还比较常见的中药材,服用后对我们的身体是有非常多的好处的,而很多人会认为赤芍就是芍药,那么我们便要了解一下赤芍是芍药吗?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赤芍是芍药吗
赤芍是一味中药材,它来自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茎,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赤芍是芍药加工而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所以他们还是有不同差异的。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赤芍可以去除淤血,用来治疗由于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经闭。具有凉血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阴虚发热。还可以抑制痢疾杆菌和葡萄球菌的生长。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白芍和赤芍都是芍药的一种,在临床除了外形不同之外,主要功效也有很大差别。白芍偏向于调经、止汗,可以治疗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以及月经不调。赤芍的作用更倾向于清热、清肝火,如果出现血热、疼痛,都非常适合用赤芍治疗。赤芍对于凝血症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果患者出现血脂过高,可以通过赤芍降低血脂、抗炎,对于增强免疫力也有很好的疗效。白芍和赤芍的区别是中医医生必备技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用。
赤芍是什么药
赤芍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止痛,凉血化瘀的作用。赤芍味苦、性寒,归于肝经,主要用于治疗血分有热所导致的皮肤斑疹、吐血、鼻粘膜出血,常与生地黄、牡丹皮等配伍。丹参还具有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女性痛经、闭经等症,常与丹参、益母草合用。赤芍入肝经,常用于治疗肝火导致的目赤肿痛、黄疸等。赤芍经常被用来治疗肝炎,尤其是胆型重症肝炎,可取赤芍60g,配伍丹皮15g,丹参15g,生地15g,葛根30g煎服,起到疏肝利胆的作用,如若伴有胃脘部的胀满,可加莱菔子30g。
赤芍要熬多久
先用水泡半个小时,然后第一煎大火煮开,小火三十分钟,倒出药水,再加水第二煎大火煮开,小火二十分钟,到出药水和前一次的混合,平分成两份 。服用调经的中药,可于每次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服用,至月经来潮后停药。一般连服3-5个月经周期,就会有明显的效果。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