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美国对全球美食排名中国没有拿到第一名韩国没进前十
CNN做了一期全球美食国家排名,意大利拿到了世界第一美食国家的称号,中国仅次于意大利。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这个排名吧!
意大利中国法国西班牙日本印度希腊泰国墨西哥美国
美国入了前十名,没看到韩国。这个榜单不知道韩国能不能服气?
其实,我们要有一个认识,这个榜单,把中国排在第二名,已经很给中国面子了。
虽然我们***一些自媒体,这个外国老丈人爱吃中国菜,那个美国邻居爱吃中国菜,其实都是博眼球手段而已。
在国外,中餐的受众仍然只是华人圈子,和少部分外国人,并不是满世界都喜欢中国菜。都是被自媒体夸大的。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菜还是限于鱼香肉丝、北京烤鸭这种。
意大利菜的排名,其实不算太意外,意大利一向是食材、烘焙手法闻名。
法国菜也一样,无论是鹅肝还是法式糕点,都广为人知。
第四名的西班牙,种植业、养殖业发达,西班牙人是会吃的,无论是火腿,还是海鲜。
日本料理就不用说了,这个能达成共识。
而我们一向不看好的印度菜,其实受众很大,因为咖喱的味道让很多国家喜欢。
希腊位于地中海,是很多食物香料、蔬菜的发源地区。希腊的菜跟希腊的房子一样,是靠色彩取胜,味道其实一般,可以说是漂亮的家常菜口味。
东南亚的菜比较近似,只是口感有区别。泰国菜就是被旅游群体推起来的。
墨西哥塔可、辣椒、巧克力都是很有名气的。
美国把自己排在第十名,毕竟美式快餐风靡全球。
幸好美食荒漠英国没有再次入榜,2022年的榜单,英国菜排名第九,惹来不少争议。
为啥中国美食排名不高
聊起美食,中国人当然以中国菜为豪。五千年细煮慢炖出的不仅有八大菜系还有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以至于现在问好寒暄都以:“你吃了吗?”打头阵,对食物的眷念,有谁还能比得过中国。但是,这只不过是中国人民族劣根性之一“自我感觉良好,其他都是垃圾”的体现罢了
日本料理崛起,来得措手不及。
高端,精细,新鲜,品质,干净,养生,口感成了日本料理的代名词;
垃圾,糊弄,虚有其表,致癌,低贱,工业食品却成了中国美食的代名词
2014年国际乐施会发布了一项全球民众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600多种不同食物中,“舌尖上的中国”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加工过程不卫生甚至添加工业化学药剂;食品中为了味道而添加对身体有害的佐料;中国食客没有素质;餐饮业服务特别差;饮食消费理念低劣;失传很多美食的秘传做法等等原因排名世界57位。
2002年以后的《米其林指南》(世界最高美食评价餐厅联盟),日本取代法国成为世界上米其林三星餐馆最多的国家,获誉世界美食之大国,而2016米其林才刚刚登陆上海并因为各种原因不到一年关闭。
仔细一想,说起中国食品,脑海中冒出来的新闻多少有那么点让人担忧。
而这个时候,看到的日料是这样的。
纪录片《松下奈绪 四季的飨宴 京都料理》截图
1
首先,好食材才能做出好味道。从最基础一环食材上而言,不得不承认,食品安全问题是这起跑线上的绊脚石。日本因牛肉问题,曾不惜和自己的主子美国闹翻脸。为了生产昂贵的神户牛肉,神户牛每天只喝札幌啤酒,听古典音乐,并享受专人***,这样才能产出入口即化绝不塞牙的牛肉。
1955年森永牛奶砒霜中毒***、1968年米糠油症***以及毒大米、放射性牛饲料等等食品问题也存在于日本。但前两个***直接促进了日本食品安全立法的诞生,疯牛病之后则建立了检测体制,追踪全日本国产牛肉的流通。目前这种体制还运用在蔬菜上,你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蔬菜标签上的二维码,查询到它的品种,种植方法,甚至查询到栽培者。
相较日本***取的集约化管理方式和完善的食品安全体制,中国在食材安全上,就已经是世界的倒数第一了。中国的原始食材本身就污染到家,加上黑心商人不受约束的提供污染食材,起跑线就已经输了
2
到美食的制作环节,日料是消极的烹饪方式,加工少,一切美味都依赖于原材料。而中餐是积极的,多种制作方式和配料,可以让简单的豆腐有千百味道。
中国菜重加工后的味道。有炒、蒸、煮、煎、烤、腌制等等各种丰富的制作方式,把多种食料混合一起,快速加热,让单一的味道变得丰富多彩。在湖南湘西,家家户户将肉类腌制,熏烤,制成特色腊肉与腊肠。肉类到了中国大西北,通过自然风干,有形成有嚼劲的肉干。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有害于健康,还会让加工环节变得依赖于令人作呕的工业
日料的精髓更偏向于食材的原味、美味,就像日本料理家神田裕行的烹调哲学就是“真味就是淡味”,所有做法都是在凸显食材,因此必须以最严苛的条件挑选最佳食材,完全掌握食材产地、种植法、***法、离水时间、冷藏过程等每一步骤,以求精准呈现食材最佳风味。
猫饭上刨制的薄片是煮熟后历时一个月多次烟熏烘焙的上好鲣鱼
追究这两者差异,引用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在《中国料理与京都料理》的一段:
中国料理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不仅仅只停留在追求食道之乐趣这一层面,另一个成为推动其发展、发达原因是食物的不足。例如鳜鱼,在日本要鲜美更多,这一点上,似乎离海越近,料理就越不发达,也就是说,海边食材丰富,不用在料理上下功夫。而且中国料理往往会用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作为食材,例如蟾蜍。
确实有一定道理,一方面古代、近代中国相较其他国家,人口较多。并且经历长时间战争,造成人均食物***少。另一方面,近现代之前,国人主要集中在内陆活动,食物的新鲜度不足,所以开发各种食物加工措施保存味道。但随着中国人口迁移,沿海城市的发展,对食物制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的重庆火锅
西方人对中国美食的辛辣、重加工的刻板印象也影响了中国美食在世界的排位。
中国菜多用有害于健康的工业作料,辣椒,味精,动植物油
3
说到视觉上,无论是日料还是中餐最终摆盘都有讲究。日料其本质在于和食材对话,不断对话,一次不能做到满,要留有余白。日本料理家神田裕行才会认为“日本料理是中国水墨画,是余白之美。”
纪录片《寿司之神》里鲔鱼刺身截图
而中餐的艺术在于“和”,主要考究的是食材之间的色彩搭配和谐以及形状之美。相对于日料摆盘的留白,中餐更偏向于“满”,用画来比喻,就是浓墨重彩的油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色”是中国饮食的呈现特点。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绍兴菜摆盘
4
厨师给予食物第二道生命。日本厨师的钻研精神可谓他处难寻,这个精神在一部关于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里,被多次提到。
“日本在饮食料理界,如同美国的篮球一样冠绝全球”---***
日本首相宴请***的主厨小野二郎:
“我就是爱捏寿司,这就是职人精神。”
一位在日本的朋友说,他认识一家东京的牛排料理馆的厨师一生未婚,只为了不断研究出更好的牛排料理。这正如小野二郎屡次提及的那句:“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无可否认日本人的钻研精神,那也不能抹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里,或许日料与中餐差异在于一个在于研究如何做精,一个在于如何做大。
5
日料与中餐用餐环境有很大差别。不用多说,日本料理店的环境氛围,在全世界都是受到敬仰和钦佩的,中国的呢?中餐馆自己去体会,无论是食客的素质还是服务员的服务,无论是环境的声音还是卫生干净程度
日本料理?没有失传一门饮食技术,这也是日本料理拥有另一个荣耀“世界最多饮食文化典故和技术的料理大国”的原因
十大美食之国排名中国只排第二,第一名是谁?
CNN曾经评出了一版全世界美食国家的排行名次,其中中国排在了第二,而排在第一的就是意大利。那么既然这一排名是根据西方人的口味来排,那也就不奇怪,有着多样且美味的饮食文化中国为什么排在第二了。
意大利的食物之所以排在第一,还是因为作为西方国家来说,意大利的食物以及烹调方式,更多的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而其中像意面这样的食物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而中国尽管排在第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每个省份,每个地区都有他独具特色的一些菜品。像苏州,最为出名的就是各色的点心,不仅味道很好,而且在颜色造型上都非常的赏心悦目。而像川菜中的南堂菜,不仅造型独特,而且用料非常的考究。总的来说,中国美食所具有特点是,它能用非常好的食。创造出表面看似平淡,但是味道极为深厚的菜肴,同时也能用简单的食材,创造出美味又下饭的菜肴。中国人对于饮食的研究可以说的上是最具历史也最下功夫的。
而排在之后的像法国,我们可能更多体会到他的是一种就餐的文化,就是上菜的顺序,以及就餐的礼仪。而日本料理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件精准的零件,非常能代表他们民族的性格。印度的食物则比较特别,因为他们会在配料上下很多的功夫,所以往往吃到的并不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而是各种各样配料相结合的味道。
所以说外国报道评论出的美食排行,只是根据西方人以往的口味为标准,当中餐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他们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感受到中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