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明天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一定要吃这5种传统美食老传统要传承
明天就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是我国重要的民间节日,特别是过去农耕岁月,绝对是非常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在民间也有丰富多彩的各种庆祝活动。除了各种热闹的庆祝活动,还有很多节日美食供人们享用,二月二龙抬头,可要记得吃5种“龙食”,家人全年交龙运扬眉吐气。中国千年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南北食物琳琅满目,比比皆是,二月二龙抬头,传统节日怎能少了吃这个主题呢,由于人们对龙的崇拜,这天要吃有“龙”字的食品来沾“龙气”,所以龙抬头风味食物大都以“龙”来命名。那么龙抬头吃什么?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地方风俗各有不同,有的地方吃饺子,有的地方吃面条,还有的地方吃猪头。今天分享介绍舌尖上的龙抬头5种食物,家里有小孩的一定要吃这5种龙抬头的舌尖美食,老传统要传承。
1、食“龙耳”
二月二龙抬头,很多地方都有吃龙耳的习俗,这里的龙耳指的就是咱们的传统美食饺子,有句老话说的好“好吃不过饺子”,人逢喜事不知道吃啥的时候,吃顿饺子绝对错不了!饺子象征着幸福、团圆、财运,是一道非常吉祥的美食,饺子在北方人心中是一种有特殊含义的美食,逢年过节都是要吃饺子的,在二月二这天也不例外。不过,二月二吃饺子并不叫吃饺子,而是说“食龙耳”。而且讲究吃肉菜馅饺子,即饺子中有肉又有菜,“肉菜”谐音“有财”,寓意这一年财源滚滚。
材料:面粉,胡萝卜,羊肉,花椒水,葱,姜,盐,花生油。
做法:1,面粉加水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醒10分钟揉匀。2,羊肉剁细加花椒水顺时针搅拌均匀,加入盐,鸡精,一点老抽搅拌均匀。3,胡萝卜用擦子,擦细再用刀剁一下。4,加入到肉馅中,加花生油搅拌均匀。5,把面团揪成小剂子,擀成圆形的皮。6,包入馅料。7,两只手对捏。8,饺子就包好了。9,锅里放水,烧开后下入饺子,饺子浮起后加入点点水,煮三个开,饺子浮起就熟了。
2、食“棋子”
二月二家家户户都会做这些传统美食,以期盼着一年的风调雨顺,没有害虫,能有一个大丰收的年景。面棋子不但是节日的传统美食,也是很不错的一款零食,用鸡蛋和面不加一滴油,也可以酥脆好吃,老传统需要传承,到了节日,这些传统美食别错过,好吃易做寓意好,今天正好周末在家也做了一些面棋子,酥脆好吃,一个平底锅即可搞定,做做试试吧。
材料:面粉,鸡蛋,白糖。
做法:1,把鸡蛋,白糖和面粉和成团醒一会。2,用擀面杖擀开。3.大约1厘米厚即可。4,从中间用到切开。5,摞起来,卷起。6,切成宽条。7,打开就像宽面条。8,然后切成方形的面棋子。9,完全是鸡蛋和面是不容易沾的,这样就做好了。10,把面棋子放进平锅,均匀的摊开,小火烘烤。11,成***就可以出锅了,酥酥脆脆。
3、食“龙胆”
二月二龙抬头,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红豆馅加上糯米粉做成外酥里嫩的油炸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
材料:糯米粉,红豆馅,面包糠,花生油。
做法:1,糯米粉加水和成软硬适中的团。2,豆沙馅做成圆球。3,面包糠备用。4,把糯米面团摆成均匀的小块。5,把当中摁一个窝。6,把豆沙馅放入。7,像包汤圆一样封口。8,按扁,直接放到面包糠中均匀粘上面包糠。9,锅里放油,油七成热时放入小饼炸。10,炸到小饼浮起。11,呈金***立即捞出控油。12,摆盘即可。
4、食“爆米花”
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材料:玉米,黄油,白糖。
做法:1、锅里加入动物性黄油融化,没有黄油可以用植物油代替。2、把玉米倒入,改成中小火。3、玉米就会慢慢地爆开,这个过程可以盖上锅盖,不然爆米花会爆出锅跳到炉具上。4、爆米花都爆开之后,把爆米花往边上推一下,加入白糖炒融化。5、然后翻炒均匀,即可出锅,香甜又美味。
5、食“龙豆”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二月二吃金豆,人不得病地丰收!”,这里的金豆指的就是炒黄豆,炒黄豆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跟放鞭炮一样,非常的喜庆!另外,听老人们讲,二月二这一天吃炒黄豆,大人吃了财源滚滚,小孩子吃了身体健康!喜欢的可以和我一起做龙豆,这样一步到位更简单,龙豆酥脆不嘣牙,喷香好吃。
材料:黄豆,花椒,八角,盐。
做法:1、黄豆放到盆里,加入少许的花椒和八角,两勺盐,加入清水浸泡大约一夜的时间。2、黄豆已经全部泡开,入味,把水倒掉,冲洗干净。3、倒入筛子中晾干水分,不要晒得太干,晒得太干做出的龙豆就会很硬嘣牙。4、把处理好的黄豆放到烤盘中,180度烤制大约40分钟,再改成150度烤制20分钟。5、龙豆就做好了,酥脆喷香超好吃。
龙抬头的传统食物 有哪些美食
龙抬头是一个传统节日,而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形成了许多的文化以及习俗等等,那么龙抬头的传统食物是什么呢?有哪些美食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龙抬头的传统食物
1、葱饼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撒子,谓之“啃龙骨”。
2、饺子、驴打滚(财源滚滚)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而在老北京的习俗中,人们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上豆沙馅儿,外形圆润,同样有“财源滚滚”的含义。
3、炒豆子
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人们买大黄梨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4、撑腰糕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5、面条
北方人喜欢在这天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得名。“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6、面旗子
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习俗。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而成。
7、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二月二,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了。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龙抬头有什么习俗?
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等,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龙抬头这一天中国各地都有很多的习俗,不仅在生活习惯上,还有在饮食上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那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比较好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龙抬头的习俗吧。
1、猪头抬头肉
龙抬头这天要吃猪头肉,这是古代留下来的传统,是吉祥兆头的标志,当然在这一天吃猪头肉,也可强身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猪头肉富含蛋白质,铁等营养素丰富,滋补强身,在这一天可以吃扒猪脸,卤猪头肉等。
2、面条
在龙抬头这一天流行吃面条,因为龙抬头就是天要下雨了,龙体长而蜿蜒,状似面条,这一天因此也盛行吃面条,表达对丰收的愿望,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的面条也叫“龙须面”。
3、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芥菜中富含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有提升自身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保护皮肤的作用,二月二吃芥菜饭,减少春天皮肤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春饼
春饼是一种烙的很薄的面饼,是一种北京民俗小吃,吃春饼也有“咬春”之说,在龙抬头这一天吃春饼也有“吃龙鳞”之说,春饼口感柔韧耐嚼,吃法多样,可以充饥扛饿,为人体补充能量。
5、爆米花
龙抬头这一天还要吃吃一样事物,那就是爆米花,爆米花像这金豆开花,这一天吃爆米花有寓意风调雨水,当然在这一天吃炒黄豆也是同样的寓意,有谚语呈“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不过对于一些肠胃吸收不好的人来说,这一天还是不要吃炒黄豆,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中毒。
6、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在龙抬头这一天吃肉菜饺子,寓意这一年都财源滚滚。
7、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将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
8、龙抬头习俗
1、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据考证,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2、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自然要吃点和龙有关的传统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3、金豆开花
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是把上一年留作***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
于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4、放龙灯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5、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6、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7、接姑娘
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过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尤其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有将龙气带回娘家的说法。在娘家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轻松而愉快。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北方大多数地区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8、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的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9、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10、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同时芥菜饭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饭。因为芥菜味苦,用来闷饭代表年已经过完了,大家过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新的一年奋斗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