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牡丹江洪水已形成官方可能出现较大洪水灾害五常大米产地遭洪水侵袭农民心碎全完了……
台风“杜苏芮”持续北上后,给我国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持续带来强降雨。2023年8月2日早晨以来,黑龙江气象台已连续发布15个暴雨红色预警。
除了省气象台,黑龙江是下辖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海伦市、五常市、宁安市等地气象台也纷纷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牡丹江洪水已形成!官方:可能出现较大洪水灾害!
据央视新闻报道,黑龙江省水文水***中心消息,受降雨影响,牡丹江牡丹江(二)站(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海浪村)8月3日23时水位229.01米,超过警戒水位(229.00米)0.01米,达到洪水编号标准,水位呈上涨趋势。
依据《黑龙江省主要江河洪水编号实施办法(试行)》,“牡丹江2023年第1号洪水”已形成!
另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总台记者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民***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根据气象水文部门数据显示,8月3日至4日凌晨海浪河上游再次发生强降雨,雨量达到暴雨级别。鉴于前期雨量较大,下垫面已饱和,海浪河流域有可能再次发生较大洪水,海林市堤防可能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加之气象部门已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水务水文部门发布江河洪水灾害橙色预警,且牡丹江市多个村屯发生暴雨洪水灾害。
经研判分析,牡丹江市可能出现较大洪水灾害。经请示市***批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2023年8月4日8时将牡丹江市防汛应急响应从***提高到二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暴雨致五常市受灾严重。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暴雨引发洪水导致五常市多个村镇被淹,***组织部分群众连夜转移。有农户称大棚被冲毁,大片的庄稼地被淹,当下稻子刚抽穗,今年大米产量将受到影响。
“五常发布”介绍,8月3日下午,五常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由于龙凤山水库3日2时30分加大泄流,水库下游涉及的5个乡镇25个村屯人员正在全力转移中。截至目前共转移人口6000余人。灾情正在统计中。截止到8月3日8时,五常市共有108个站点有降雨,其中,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有74个站,“最大降雨”为胜利林场205毫米。
五常大米产地遭洪水侵袭,农民心碎:全完了
据南方都市报,强降雨使得哈尔滨五常市部分区域受灾。8月3日,多位五常农户告诉记者,当下正值水稻抽穗扬花期,部分稻田被淹,将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大多干部正在乡下救灾,暂无法掌握作物受灾的整体情况。
农户心碎称:全完了!
据了解,五常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十大先进县之一、也是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五常水稻种植面积占黑龙江全省的十分之一。知名的“五常大米”便产自这里。
据极目新闻报道,作为五常稻花香的主产区,龙凤山镇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不少稻田因为连日的大雨被淹没。如果雨水持续,被水淹没的稻田将面临绝收。
此次受泄洪影响的区域,正是五常稻花香大米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已经有不少稻田因暴雨被淹没。
当地乐园村村民张文双种植水稻100亩,品种为五常稻花香。截至3日上午,已经有45亩左右被淹没,“刚露出一点头”。
“目前,水稻正是孕穗、扬花期,不能淹水。”张文双介绍,水稻如果再小点,或者大一点到了灌浆期,淹水问题都不大,不会影响收成。但是这个时候被淹,如果后续不下雨,没啥事。但天气预报后面两天还有雨,继续这么淹下去,会彻底死掉。
张文双的100亩地,一年能产6万斤左右的大米,正常的话一年毛收入能有个20万元,如果这一半的水稻都死掉了,今年最多能够保本,“想赚钱那就很难了”。
黑龙江省气象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
此外,地质灾害同样值得注意,据央广网消息,黑龙江省自然***厅和黑龙江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橙色和***预警:受较强降雨影响,预计8月4日10时至5日20时,阿城、五常、宾县、延寿、尚志、牡丹江全区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很高(红色预警),克山、克东、龙江、嫩江、逊克、五大连池、北安、汤旺、丰林、友好、乌翠、伊美、铁力、海伦、绥棱、庆安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高(橙色预警),绥化市、哈尔滨市区、巴彦、通河、方正、汤原、集贤、双鸭山、宝清、密山(***预警),请注意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做好监测预警和转移避险等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中国天气网、央广网、南方都市报、极目新闻
五常大米的主要产区?
五常大米产区是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属的一个省辖县级市,名称“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北依阿城区,东、东南与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邻,南、西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榆树市接壤,西北与双城区相连,但具体哪个村的大米最好呢?
五常市
中国最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在黑龙江,而黑龙江只有三块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一块在牡丹江,一块在泰来。可惜这两地方只能具体到村,也就是说牡丹江和泰来各自只有一个村能种出好大米,还有一个就是五常市。
五常大米好一是因为独特地理条件,二是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水质、积温、土壤、***是五常大米品质得以保障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条件
五常市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短冬长,寒暑悬殊。初春来临,祖国南方已绿满枝头,这里依然白雪皑皑,直至5月初,大地始出现初春气息。五常市平均气温3–4℃,7月气温较高,平均为23℃,最高达35.6℃,1月气温较低,月平均为零下19.1℃,最低达零下45.4℃。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
二、水质
五常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平均年径流总量为34亿立米,年径流深为500~1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为500毫米,西北部为100毫米。拉林河最大洪水发生在1956年,五常水文站处洪峰流量2470米/秒,牤牛河最大洪水发生在1960年,大碾子沟水文站处洪峰流量为1440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0.68公斤/立米,年侵蚀模数为32吨/平方公里,年输沙量20.1万吨。封冻日期11月中旬,开河日期4月初,封冻天数130至150天,最大冰厚1.13米,最高水温30.6℃。
各河危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炭酸钙型,其次为重碳酸钾、钠、钙型,矿化宠为0.05~0.43克/升,属于淡水。硬度为1.12~1.4度,德国度,,属于极软水类型,PH值在6.7~7.3之间,属于中性或弱喊性水。水温为12-18℃,灌溉期,各河流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标准,为完全适应灌溉水质。
三、积温
五常市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短冬长,寒暑悬殊。初春来临,祖国南方已绿满枝头,这里依然白雪皑皑,直至5月初,大地始出现初春气息。全市平均气温3–4℃,7月气温较高,平均为23℃,最高达35.6℃,1月气温较低,月平均为零下19.1℃,最低达零下45.4℃。
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日平均气温17℃,昼夜温差10℃,最大温差20℃。无霜期110d—160d。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大于等于10℃的积温为2700℃—3000℃,符合环境空气GB3095—1999中二级规定。
四、土壤
五常市地质构造位于两个地槽区,即大兴安岭褶皱山带和长白山、小兴安岭褶皱山带中间的台地上。东邻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的西坡,西与第二沉降带松嫩平原接壤。大地构造处于两个不同构造区,即地槽区与台地区的过渡带。
五常市在地理构造上,属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小兴安岭两个褶绉之间的一个坳陷部。境内地层的构
成岩石种类繁多,成土母质复杂,主要类型有:残积物、河湖相沉积物、淤积物,黄土状母质等。土壤种类有11个土类33个亚类,主要土壤有暗棕色森林土、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水稻土。
五、***
为预防洪水和泥石流灾害需要准备哪些自救和求救的物品
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地震来临之前有征兆吗?对地震灾害,目前还不能准确地作出预报。但长期的观察研究表明,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征兆的,能够提醒人们提高警惕。这些征兆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例如大量的蛇爬出洞来长距离迁移;家禽家畜不吃不喝,狂叫不止,不进窝圈;大量的老鼠白天出洞,不畏追赶;动物园里的动物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2.地下水发生异常,例如震区的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由苦变甜、由甜变苦等。3.出现地光和地声:临震前的很短时间里,大地常会突然发出彩色的或强烈的地光,还可能发出轰隆隆的或像列车通过,或像打雷般的巨响。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地震发生前,某些人也会有异常感觉,特别是老人、儿童、患病者可能更为明显。怎样减轻热带风暴的危害?热带风暴经常发生在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引起狂风、暴雨、巨浪,对沿海城市设施、出海船只和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怎样减轻热带风暴对人自身的危害呢?1.注意收听有关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加固,关好门窗。3.准备好食品、饮用水、照明灯具、雨具及必需的药品,预防不测。4.疏通泄水、排水设施,保持通畅。5.热带风暴到来时,要尽可能呆在室内,减少外出。6.遇有大风雷电时,要谨慎使用电器,严防触电。7.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在出现洪水泛滥、山体滑坡等危及住房安全的情况时,要及时转移。8.风暴过后,要注意卫生防疫,减少疾病传播。怎样躲避龙卷风的侵袭?龙卷风是一种威力非常强大的旋风,多发生在春季。龙卷风往往来得十分迅速、突然,还伴有巨大的声响。它的破坏力极强,能够把所经过地区的沙石、树木、庄稼,甚至海中的鱼类、仓库中的货物卷入高空,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极大。在龙卷风袭来时,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呢?1.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4.龙卷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物砸伤。5.乘坐汽车遇到龙卷风,应下车躲避,不要留在车内。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天降暴雪、冰雹怎样保护自己?暴雪、冰雹比较常见,虽然不一定会形成灾害,但也应注意保护自己:l.暴雪天,要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要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冻伤。2.下冰雹时,应在室内躲避;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砸伤。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避免雷击应当做到: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3.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新一***范围强降雨靠近,我们离大洪水有多远?
“未来三天江汉江淮黄淮等地将有强降雨”,看到这个消息,肯定有不少小伙伴要吐槽:“南方暴雨又双叒叕来了,有完没完?”不知不觉中,掐指一算,南方已经历过20多轮强降雨了!看来这暴雨似有不发洪水不罢休之势。那么,此前到底降了多少雨?这轮强降雨又有多强?我们离大洪水还有多远?
可怕的“前期”——21***雨过程历史同期最多
从入汛开始,“南方新一***雨”的信息似乎开启了重播模式,一遍又一遍地不断***着我们的视听。
确实,据统计,此前我国南方地区已经出现了2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称霸”历史同期。次数多,累计雨量也大,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此外,降雨的强度也非常“生猛”,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广东信宜等15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那么,与1998年相比呢?
我们知道,今年华南地区3月21日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与1998年同期相比,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但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大,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1998年6月12日至27日的一场暴雨天气过程持续了16天,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最长一场暴雨持续时间为7天。所以从目前来看,今年我国夏季洪涝灾害程度要弱于1998年。
降水如此之强,使得洪水也来势凶猛,部分地区遭受了较重的洪涝灾害。目前,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有2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即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保证水位指堤防工程所能保证自身安全运行的水位),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主要江河共出现23次洪水过程,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生猛的“现在”——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暴雨橙色预警
受低涡系统影响,30日起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黄淮等地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四川、重庆及陕西南部等地成为了该轮强降雨的“第一站”,据监测,截至30日下午18时,四川东部、重庆中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西南部等地降雨量达50~80毫米,四川广安,重庆大足、忠县和万州等局地超过150毫米,湖北黄冈市麻城、红安局地300~402毫米!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而在6月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将暴雨***预警升级至橙色,这也是今年以来首个暴雨橙色预警!预计7月1日至7月4日,淮河流域将遇今年来最大范围的强降雨!西南地区东部、江汉、黄淮南部、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沿江等地将遭遇暴雨侵袭,局地还将有特大暴雨;其中苏皖中北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湖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可达200~400毫米。上述地区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60~90毫米。
动图,淮河流域将遇今年来最大范围强降雨示意图(来源:中国天气网)
我们知道,前期降水已经非常充沛,土壤已经“喝饱”,江河湖泊已经“喝高”,本次强降水的到来,将会极大地增加多地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和洪水等灾害的发生风险,对本已严峻的防汛防灾形势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鉴于此,国家防总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而中国气象局也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
严峻的“未来”——以防御“98+”洪水的标准应对
今年以来,全球多地出现气候异常,而这背后的推手之一就是厄尔尼诺。当前,虽然超强厄尔尼诺已经离开,但不幸的是,由于大气环流对海洋变化响应具有滞后性,它的“余威”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摆脱厄尔尼诺的“阴影”,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出现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以往规律也显示,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当年往往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发生较大洪水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7月至8月,我国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黄淮、华北东南部及东北南部等地降水可能偏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辽河流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下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强度偏强。
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出现特大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重。1998年是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次年,而2016年则是1951年以来最强厄尔尼诺***次年,两者气候背景相似。再加上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1880年以来全球最热的年份,全球变暖更为显著的背景使得今年主汛期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的风险显著增加,同时也加大了气候预测的难度。
1998年抗洪现场(来源:中国气象报)
因此,国家防总也多次强调“今年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应以防御“98+”长江特大洪水为目标。当然了,经历了1998年洪水之后,我们国家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加强,各方面防御洪水的“功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尽管如此,我们仍要全力做好应对洪水的准备。毕竟,有备,才能无患。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weather情报局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