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title_c'>正月十三连阎王也禁忌的日子记得吃5种美食化解危机好安稳
正月十三,连阎王也禁忌的日子,记得吃5种美食,化解危机好安稳!
春节已经过去一大半,马上就要进入元宵节了,过了元宵节,春节就算正式过完了,在元宵节前,还有一个日子值得大家重视,那就是正月十三。传说中正月十三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诸事不宜,连阎王爷见了都有禁忌,因为阎王爷有13个儿子,由于他跟别人打赌,夸下海口,说:“我有十三个儿子,就算每月死一个,一年也死不完”,结果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非常震怒,嘱咐手下每隔28天,收走他的一个儿子。结果不到一年,他的儿子都死了。而正月十三就是阎王爷其中一个儿子去世的日子,所以这天阎王爷也有禁忌。
正月十三这一天,也是承上启下的一天,因为两天后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而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闹花灯了,所以按照旧时的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就要上灯了,一直到正月十八落灯,所以正月十三也被定为“上灯日”。人们会利用上花灯的热闹氛围做一些美食,来化解这一天的危机,也希望能够安安稳稳过好这一年,我们当地会吃5种美食,来化解危机!一起来看看是哪5种美食呢?
一,窜汤丸。
民间有十三、十四窜汤丸之说,窜汤丸有很多种做法,有做甜的,也有做咸的,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来。有人用糯米粉,加入各种蔬菜做成,比如加入菠菜汁就是绿色,加入南瓜泥就是***,加入紫薯泥就是紫色,缤纷的色彩,寓意着生活也将色彩斑斓,甜甜的丸子寓意甜甜蜜蜜,圆圆的形状也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人用猪肉搭配其他食材一起做,鲜美好吃,寓意也好。
二,饺子。
我们当地,在农历正月十三的早晨,要吃饺子,意味着家庭幸福圆满,财运亨通,也象征着新的一年,家里的人们平安幸福、和谐美满。据说一早吃饺子,可以化解很多禁忌哦。饺子馅一般都用猪肉与***来做,***与百财谐音,寓意非常好,有助旺财运、助旺事业、助旺官运、助旺爱情等,***层层包裹的叶子,有多多发财、包你发财、财源滚滚等寓意。
三,粑粑。
耙耙在我们这里叫糍粑,是用糯米粉揉成团后,搓成一个小团圆,再按扁,然后放入锅中煮熟,捞出来放入一个石碾中,用锤子使劲捶打,至充分粘糯后捞出,放在案板上搓成长条,分成均匀的小剂子,包上豆沙馅,香甜好吃,这是我们南方特有的一道美食,是一种代表团圆的食物,吃耙耙喻示着家家户户都能够美满吉祥,家庭和睦,日子甜甜蜜蜜。正月十三这天,全家一起打糍粑,象征着来年可以有一个好收成,他们认为这天吃糍粑有一种独特的意义,这是老一辈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豆腐。
正月十三,在南方还是传说中的豆腐节,据说豆腐不仅能增福,还能添丁保丰收。豆腐与“兜福”谐音,是福气的象征。正月十三吃豆腐,寓意在这的一年里,消灾减难,福气满满。这一天,人们会购买大量的豆腐,举行祭祖仪式,然后燃放鞭炮,开启“豆腐节”的仪式。人们会抓起一把豆腐,互相投掷,被豆腐砸中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福气和好运,人们用这种方式赶走不吉利的东西,祈祷这一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生活富裕。
五,圣虫。
而在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在正月十三这天,有吃圣虫的习俗,圣虫可不是真正的虫子,它是用面食做成的美食,圣虫要做一对,有公有母,非常好看也很好吃。圣虫的“圣”谐音“升”,寓意五谷丰登,步步高升。这一天,是春节期间最后忙碌的一天,村里的妇女们凑在一起,和面的和面,雕刻的雕刻,造型的造型,蒸煮的蒸煮,各司其职,经过好几个步骤后,一个个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圣虫”便摆上餐桌。正月十三吃圣虫,寓意来年家里财物能够富贵有余,日子有钱有望,人们希望圣虫能给家里带来吉祥、好运和财气。
关于正月十三的食俗,就分享到这里,朋友们,你家正月十三吃什么美食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农历正月十三禁忌 农历正月十三日有什么忌讳
导读:在春节没有结束之前,每一天都会有禁忌,所以到了农历正月十三,我们还是要查询禁忌事项有哪些,犯了禁忌这一个整年都会有些难过。那么,农历正月十三禁忌是什么?农历正月十三日有什么忌讳呢?和我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农历正月十三禁忌
1、杨公忌日
农历的正月十三,忌做活,忌出行,这是为什么呢?旧俗迷信以农历正月十三日始,以后每月提前两天为百事禁忌日,此称为“杨公忌日”,又称“杨公十三忌”。世传为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所订定。这十三个“忌日”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这十三个日子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等
杨筠松(834-906年),名益,字筠松,号救贫,赣州人。中国四大堪舆明师之一。因杨筠松一生用堪舆之术为无数贫人造葬作福,深得民心,人们尊称他为杨救贫。杨公一生***颇多,一生用所学堪舆之术以救善良、善德之人之贫苦,期间有歹人、恶人要挟杨公点地,杨公不从;期间有政客、歹恶之人得不到他点的吉地,期间加害杨公,杨公一生有十三次被害,因杨公救人无数,福德深厚,每次有惊无险,所以杨公有十三忌。杨公一生有十三忌就是恶人求不到吉地,变设法害死他,但吉人天相,善德必昌,每次都只有惊险,却没有给人害死,杨公的三千***变把那十三次受害的日子定为杨公忌日。他的***在这十三天内便不为人造葬作福,在家为师做忌。
据南部山区的一些老者说,正月十三是一年当中最大、最狠、最毒、最不吉祥的“禁忌日”。
在传统习俗的“正月十三”这一天,人们不走亲戚,也不外出,也没有婚丧嫁娶,更不能动土、搬迁……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农历十三这一天,因为一大堆的禁忌让人们只得乖乖呆在家里“躲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尤为讲究,这一天甚至是南部山区的“全民法定歇工日”,很少有人上山下地干活,总担心遇到不测;也很少有人出远门办事,老害怕遇到不测。
2、阎王忌
在民间,正月十三是最需要注意的日子,因为这天相传的“阎王忌”,早上长辈就会强调在这一天不能出门,万事都忌讳。
关于“阎王忌”的故事,是据说阎王爷有13个儿子,一日口无遮拦的猖狂与别人打赌,说“我十三个儿子,就是每月死一个,一年也死不完”,结果没多久,他的儿子就开始相继去世,且都是相隔28天,正好到正月十三最后一个儿子也死了。后来人们就把阎王爷每个儿子去世的日子称为“阎王祭”,以示对儿子的思念,日期分别是“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而对于正月十三呢,因为阎王爷眼看这十三个儿子就剩下最后一个了,害怕这个儿子这天也死去,导致阎王爷自己在这天也处处忌讳,人们就称为“阎王忌”,世间的人也怕在这天惹了阎王爷的忌讳,所以就不敢轻易出门了。
其实这个故事呢,最主要的是说“人可以做过天的事,千万不要说过天的话,天理昭昭,芸芸众生无人能够逃脱”。而在民间相传中,正月十三这天不能出远门,也不可以看望老人(看望老人,老人就会得病),也不可以探望病人(探望病人,病人就不能痊愈),这个说法,到现在老年人还是非常相信的。
农历正月十三日有什么忌讳
1、正月十三家里禁忌打家具。
人们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不过在当今社会,当孩子们由于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紧,只要大人们赶快说上一句:"岁(碎)来(了)好,岁来好,岁岁平安",也就化凶为吉了。
2、禁忌争吵的出现
在这一天小孩不要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来劝说制止。
正月十三是什么日子
正月十三散花灯又称散灯花、散灯,是古代人们于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晩上,在家中燃灯遍散各处以辟除不祥的民间风俗。散灯还被叫做“散小人”,晚清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顺星》中记载:“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意也。”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灯花”就是用普通的皱纹纸做成,一般要选五种颜色,双数是绝对不可以的。灯花的制作过程也很讲究,做之前必须要把手洗干净,还要预备一块潮湿的干净毛巾,因为在“捻”灯花的时候手很容易变得光滑而没办法“捻”动灯花。
灯花一定要“捻”,“拧”和“捏”都不可以,这其中的学问可就大了,“捻”够一定数量的灯花后就要放在一个干净的容器里,在“散灯花”之前的一天要把灯花点上少许香油,让灯花全部浸上香油,香油不宜过多,否则就把灯花“拿死”了,再散灯花的时候不轻易点燃。
到了散灯花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把预备好的“灯花”拿出来,一家老小开始“散灯花”,屋里院里的各个角落都要散到,一直散出家门也就把一年的坏运气带走,同时好运气降临。
正月十三为什么又叫阎王忌?
民间相传有很多种的说法。其中的一种说法是:阎王一共有十三个儿子,而且阎王的脾气非常暴躁、狂妄自大。有一次说话不忌讳,说即便我一个月去世一个儿子,一年也都死不完。于是他的狂妄触怒了天帝,就惩罚他的儿子接连去世,最后一个儿子去世正好是正月十三。
因此正月十三就成为了连阎王都讨厌忌讳的日子,民间也称这一天为“毒日”,都说正月十三诸事不宜,说话要特别讲究,行事也要特别谨慎。
正月十三习俗:点社灯,民间认为每年正月十三为“试灯”,十四为“起灯”,十五为“正灯”,十六为“圆灯”,相传这一天有一个重要习俗就是灯头的生日,也叫“上灯日”,正月十二搭好灯棚后,这一天就要开始试灯了,为元宵节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