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宫廷八珍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宫廷八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陕西蓝田八大碗都有什么菜?
八大碗,顾名思义,实际上就是八样菜全用大老碗装。
蓝田县是“中国厨师之乡”,明清时许多蓝田厨师都在皇宫当御厨。相传八大碗起于满族,在乾隆时期被列入满汉全席下八珍。据《汉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
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烹饪手法,可谓是食中上品。随着御厨回乡,八大碗随之也流落民间;虽然食材匮乏,但精湛的手艺即使寻常物什也能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来,于是便演绎诞生了蓝田八大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遇到生诞寿辰、婚丧嫁娶、孩子满月等重要日子,蓝田人就搭棚摆桌,用八大碗招待亲朋好友,乡邻互相帮忙。
八仙桌摆放整齐,宾朋满座,随着酒盅和一盘相思豆上桌,在人们的互相谦让和热情招呼中,酒席拉开帷幕。美其名曰的相思豆,实际上就是煮熟的五香黄豆。虽然大人不紧不慢,但小孩子已经急不可待,越急筷子越夹不住那滚圆的黄豆。邻座的长辈便将盘子斜放到小孩子碗前,说:“给你拨拉一些。”弄得父母有些不好意思,长辈们却怜爱地说:“小娃么!”小孩子们吃得囫囵吞枣,大人们夹着黄豆抿着酒,细嚼慢咽,时不时还停下筷子,似在回味相思豆的后味,很有绅士风度。酒过三巡,随着执事招呼,八大碗开始鱼贯上桌。
随着热气氤氲,香味扑鼻的芥末萝卜丝、烧***、炒虎皮豆腐、条子肉先被揣上桌。黄亮的凉拌萝卜丝酸辣开胃,若一不小心吃到芥末,便呛得人眼泪都要出来。虽然半天都缓不过劲,但人们还是喜欢吃这油泼辣香的萝卜丝。酱红油亮的条子肉,层层码放在碗里,一片有手掌宽、一拃长,看似油腻,吃起来却肥而不腻、软烂醇香。这条子肉看起来简单,做法却很讲究。先将五花肉用汤锅文火煮到六七成熟,取出用酱油涂抹上色;然后用油炸至大红色,再切成十厘米长、筷子厚的肉片摆放进碗里,用酱油、肉汤调汁倒入碗内,用旺火蒸两个小时即可。
蓝田八大碗有黄焖鸡蒸碗、小酥肉、粉蒸肉、条子肉、带把肘子、梅菜扣肉、四喜丸子、八宝甜饭。
黄焖鸡蒸碗:陕西很多经典菜都是蒸碗,其中之一就是黄焖鸡。
小酥肉:这道菜是每逢红白喜事必备的一道菜之一,更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受欢迎的菜。
粉蒸肉:粉蒸肉其实就是五花肉,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陕西粉蒸肉的独特在于南方地区都是用米粉蒸肉,而陕西人则是用面粉来蒸肉。
谁听说过祁巷八大碗,好像很多地方都是一说到美食就有八大碗?这是有什么典故嘛?
关于祁巷八大碗做为北方人来讲确实了解的不多,从公开的资料上来看是江苏黄桥镇一带非常出名的菜肴了,由名厨烧制,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具体的菜品需要江苏当地的条友来补脑了。
关于八大碗,全国各地方都有自已的八大碗,取材不同,烹饪技艺不同,可以说遍及大江南北,在婚丧嫁娶,年节庆典都有“八大碗”的身影。虽然都取名“八大碗”,但不一定只有八碗,其实泛指主菜八碗,凉菜和主食不计,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们来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八大碗”:藤州八大碗、安徽八大碗、布依八大碗、正定八大碗、***八大碗(大厂***)、临清八大碗、五台八大碗、武邑八大碗、徐州八大碗、合肥八大碗、盐城八大碗、天津八大碗、蔚县八大碗、金湖八大碗、满族八大碗、老北京八大碗、浚县八大碗、临沂八大碗、竹溪八大碗、黎坪八大碗、吕梁八大碗、遵义八大碗等等,都有一定的历史积淀,文化厚重,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关于八大碗的由来或典故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在中国古代有自已非常朴素的哲学思想,天地人相互照应,八是“数之在者”,古代天子享受用“八佾”,祭祀用“八簋”,用车需“八鸾”、驭臣用"八柄“、统帅万民用“八统”、治理国家用“八政”,所以八字具有非常尊崇的地位,民间使用“八大碗”代表酒席就不足为奇了。
二、崇尚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八卦就像八只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万物都装了进去,“八”字又与发字谐音,寓意“财运昌隆”,是一个招财的数字,所以取字“八”代表了东方人的哲学和智慧。
三、古有“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这一说法,并一直流传至今,其实这和饮食文化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八仙桌的出现沿自明代,最早用于祭祀,其三尺见方,八人围坐,取名“八仙桌”,其实这也寄予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崇尚,八大碗的出现就不稀奇了。
四、清乾隆时期,经济文化生活达到空前繁荣,这时期宫廷菜“满汉全席”称雄餐饮业,其分为"上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旗人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八大碗大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推广传承和发扬。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宫廷八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宫廷八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