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参败毒散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参败毒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参败毒散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人参败毒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人参败毒散由人参、茯苓、炙甘草、枳壳、桔梗、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组成。人参败毒散临床运用十分广泛。
人参败毒散以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祛风解表,除湿止痛,前胡配合枳壳,可以降肺气而化痰,人参、茯苓、炙甘草补益正气,使邪去而不伤正,败毒散在临床上有很多运用,本篇兹举例说明。
人参败毒散最常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湿不解,体内正气亏虚。外感寒湿,可见发热,恶寒,汗不出,身体重,头昏如裹,少气不欲动,短气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细无力。
顾名思义败毒散为败毒而设。岳美中老曾经以人参败毒散治疗全身脓疱疮,效果良好。此种毒气损伤人之正气,导致正气亏虚,但是邪气由比较盛行,因此可以用败毒散扶正祛毒。
人参败毒散被喻昌喻嘉言先生用来治疗痢疾,所谓表邪不解,内入肠中,导致痢疾,所谓逆流挽舟之法,从表透出邪气,治疗下利。
威海环翠楼典故?
明永乐年间,倭寇泛滥,屡犯我东部海疆。巡查海道副使赵鹤龄修复威海卫城墙,整顿军政,重振海防。威海卫佥事王恺带领军民,卫城抗倭。然节气不和,寒暑乖候,雾露不散,瘟疫泛滥,不少军民为疫病所困,士气锐减。适逢朝鲜王朝使臣出使大明,于威海卫登录,目睹疫疠流行,遂献出进贡国宝高丽红参数枚,望能缓解疫情。王恺请来各路名医,以高丽参为主药,加配数味中药熬制成“人参败毒散”,服用后疫疠消除,军民心齐体壮,抗倭大胜。
为纪念祛疾抗倭之胜利,明弘治二年(一四***)佥事王恺在威海卫城墙最高处修建环翠楼,并在环翠楼前开设环翠楼药铺。从此环翠楼与人参,双双成为抵抗邪恶、众志成城的象征,在民间时代传颂。
痢疾是拉稀的意思吗?
<span>痢疾,中医病证名。拉稀是症状。
痢疾有细菌型,***型和病理型区别。有害菌会引发炎症,腹部绞痛,有时会里急后重。泻药辣椒等以***肠道拉稀为原理,久而久之会得黑肠病。肠胃病变也会引发痢疾。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
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
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虚证。
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染。
西医以治疗致病性细菌性腹泻为主,主要使用抗生素。 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对肠道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
慢性腹泻,在西医看来就是绝症,没有有效手段治愈,使用抗生素只能治标不治本。中医一般使用 健脾排湿的药物或食物来调理肠胃,慢病以养为主。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拉稀只是其中的症状之一。临床上的菌痢可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严重者可以出现休克、惊厥、意识障碍,迅速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请注意这个<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里急后重,最让人痛苦。普通的拉稀,拉就拉了,大便水样是吧。可是这种拉稀是不一样的。总是觉得没拉完,肚子里面有“货”偏偏又不出来。不能“一泻千里”。如果您有过这样排便不畅快的经历,那肯定是记忆犹新的。在我国,痢疾的主要致病源是福氏2a和宋内志贺菌感染所致。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夏秋季高发。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人参败毒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参败毒散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